《看中国人的管理功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中国人的管理功夫.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人的管理功夫前 言管理是一门很奇妙的学问。说它是艺术吧,但它并不乏科学规律可循,而且今天的管理已经越来越倚重科学;说它是科学吧,你却找不出任何一条管理上的公式或定律能对全人类普遍适用。这使得很多中外管理者相当困惑:不管管理的手段多么高明,总有人会不吃你那一套。其实,管理的特殊性归根到底跟管理对象的独特性有关。 只要工夫深,管理一百分管理是一门很奇妙的学问。说它是艺术吧,但它并不乏科学规律可循,而且今天的管理已经越来越倚重科学;说它是科学吧,你却找不出任何一条管理上的公式或定律能对全人类普遍适用。这使得很多中外管理者相当困惑:不管管理的手段多么高明,总有人会不吃你那一套。其实,管理的特殊性归
2、根到底跟管理对象的独特性有关。 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无论是天文地理也好,物理化学也罢,它们的研究对象最多无非是整个自然界。自然界万物的繁衍生息,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一条天文学或者物理学的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然而,“人”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世上最难琢磨的,就是人心。当代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很发达,于是有人认为,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成果,总能找到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吧,因此管理一定有方法。然而要知道,人的思维和行动要受经历、背景、环境乃至遗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种族的人群,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差异极大,怎
3、么可能存在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呢?例如在西方已经很成熟的行为科学和组织理论,拿到中国来就未必管用。长期以来中国的管理者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未见有多大成效。看来身为中国人,还是得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道路。 针对中国市场上管理者的实际困惑,以及系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缺失,长期以来一直服务于国内经理人、并致力于探索开发本土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宝利嘉顾问团队,在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并对中西方管理特色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套中国人管理系列图书。本套书将从中国人的习俗文化、价值取向、行为偏好、为人处世风格、沟通特色、思维方式、谋略智慧等诸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国人管理的
4、无穷奥妙;始终着眼于“管理”二字,以期能为中国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之道。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就是本套书中的一本。“功夫”一词的最初含义,指的是人在某方面的造诣、本领或专长。例如我们常说,张三在某方面功夫很深,李四在何处很下功夫,或者王五在哪里功夫还不到家,就是这个意思。到了后来,“功夫”一词则更多地与中国武术联系起来,一提到“中国功夫”,大家都知道就是指中国武术。如果一个人武艺超群、身手不凡,就会被人赞誉为“练就了一手好功夫”。可见好功夫跟花拳绣腿不一样,确实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 人的功夫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传承,更需要修炼,单靠先天的因素是不管用的。只要有了先天的根基,再通过后天的锤炼
5、,加之平时的耳濡目染以及环境的熏陶教化,或是前辈的言传身教,自然能修炼出一身过硬的功夫。那么,什么才算好功夫呢?其实好功夫的厉害之处不一定要显著于外,却往往在细微之处见功力,讲求的是精深的雕琢和细致的打磨。以“功夫”二字来形容中国人在管理方面的悟性和造化,无疑是非常贴切而且形象的。其实到了一定的境界以后,管理和练功的原理几乎都是相通的了。例如练武之人最推崇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而在管理方面内力深厚者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说,管理也是需要功夫的。 管理功夫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实际上是指人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技能。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功夫,才能在工作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6、。在本书中,我们把企业组织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阶层,即高阶、中坚和基层。分别探讨他们各自在管理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夫,以期能给身处管理各阶层的人士以有益的启迪。管理功夫和管理行为不同,行为是人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反应,它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功夫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单纯受环境影响的结果,它有赖于既往经验的传承以及管理者本人后天的修炼。管理行为更多的是外在的、表面化的现象,而管理功夫,则需要我们透过管理行为的表象,去深挖它的本质和内涵。 中国功夫看起来似乎很神秘,但只要掌握了诀窍,再加上恒心和毅力,修炼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它有章法可循。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相信这本中国人
7、的管理功夫,能成为一本针对管理工作的“武林秘籍”,助您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管理功夫,能够在风云激荡、变幻无常的商界笑傲群雄。 宝利嘉管理研发中心 宝利嘉文库编辑部 陈克祥 2003年9月于北京大慧寺 第1章 中国功夫的本原易经我们谈中国人的行为、中国人的能耐,总离不开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只要穷究中国人行为和能耐的根源,总会追溯到中国文化头上,从而回溯到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上。但是,中国从古到今那么多斑驳庞杂的学术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1章 中国功夫的本原易经第1节 易经我们谈中国人的行为、中国人的能耐,总离不开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只要穷究中国人行为和能耐的根源,总会追溯到中
8、国文化头上,从而回溯到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上。但是,中国从古到今那么多斑驳庞杂的学术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易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根本”。易经其实也分好多支脉,其中“周易”影响最大,此外还有“归藏易”、“连山易”等等。近代有学者考证,儒家思想来自周易,道家思想来自归藏易,墨家思想来自连山易,而阴阳家、纵横家、法家、名家、兵家等,无不渊源于易。 易经作为中华的原典之一,堪称中国管理智慧的源头,同时也是中国功夫的本原。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经原理影响着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高深莫测的太极功夫,也
9、是源出易理。在现代管理中,易经也能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研究表明,易道管理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起来,这样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所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人的管理功夫,几乎都深深地蕴含在易经这部书中。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难道它仅仅是作为求签问卜之用么?目前学界虽然对易经的价值尚存有许多争议,但有一个事实无可辩驳:那就是,易经的诸多思想和理念,早已深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国人民族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单从我们现在的语汇中还流行着
10、许多易经成句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像经常被一些人挂在口边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便是源出自易经。 在易经中阐述了许多非常高妙的哲理,到今天却成了许多为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十分通俗的谚语,流传久远。例如:易经中的“四知:知柔、知刚、知微、知彰”所提的刚、柔关系,就演化为老百姓经常所说的“先礼而后兵”了。还有今天一些流行的词汇,如“革命”出自革卦,“无妄之灾”出自无妄卦,“观光”出自观卦,“制度”出自节卦,“否极泰来”出自否卦、泰卦等;还有人们经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等等乃是流于易经中“执经达权”的通俗表达。可见,易经这部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多么巨大。于是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
11、为什么中国人一直在变,却又变来变去永远是中国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思想有一个总源头,那就是易经。 “易经”的“易”字,可作“变易”讲。也就是说,这本书是用来阐扬天下万物繁衍生息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学问。整部易经,从头到尾,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永恒的变异的世界,向读者灌输着“变易”的思想。天地万物的一切变化,均归于阴阳两极、四象八卦、六十四爻之中,变幻无穷,神秘莫测。区区一个八卦,竟能包罗万象,囊括天地,不能不让人惊叹它的神奇,佩服先人的智慧。 既然易经的大道,能适用于天地万物,那么它对现代企业管理,是不是也会有所裨益呢?我们在这一章中,将会领略到把易经和现代管理结合起来的无穷妙处。在了解易理大道之前,
12、我们先来看看在中国影响深远的阴阳五行及其相生相克的原理。第2节 阴阳五行与管理阴阳五行说跟八卦易理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五行”指的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它反映的是古代中国人朴素的自然观。人们通过对五行在自然界中生存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总结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这一理论至少形成于战国之前,但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深远。 1.1“五行生克”理论的内容及其起源 古人的认识很简单,理解力也有限。最初人们根据白天黑夜相互交替以及气候的阴晴变化等现象,认识到自然界有阴阳二气的区分;随后通过观察,人们从生活中又归纳出万物可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基本元素这个符合直观经验的道
13、理。在明确了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又从水流向下、火焰向上,树目有曲有直,金属可延伸变形,土壤宜于种植等现象里,归纳出了“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爱稼穑”这些特征;又从植物可以生火,火后必有灰烬(土),土中埋藏金属,金属冶炼成液体状(水),水又可以滋润万物的直观经验中形成了“五行相生论”;又从水来土掩,木镐掘土,刀斧凿木,火能克金,水能灭火等现象中形成了“五行相克论”。这是早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朴素认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多少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分。五行相生,具体说来,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五行相克,则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
14、水、水克火、火克金。 大约中国人对“五”这个数字的偏爱,他们通过向外推理,五行就发展为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方(东西南北中)、五岳(泰、华、衡、嵩、恒)、五脏(心肝胆脾肺)、五官(眼耳鼻喉舌)等相对立的整体,甚至认为就连政治上的王朝更替,也与“五行”的交替秩序有关。这样,整个世界就被有条不紊、结构清晰地描绘成一幅由金、木、水、火、土排列组合成的循环运转的大图画。 “阴阳”、“五行”原是两个独立的整体,到了吕氏春秋那里,则被糅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新的宇宙图式。在这个宇宙图式中,万物被描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时空交叉、互相联系的网状系统。这个网状系统不仅是两维的、平面的,而且是立
15、体的、多维的,使自然、社会、人形成了一个同源、同物、互感的庞大系统。这个宇宙图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理解模式,使几千年来中国的哲学、科学、艺术有了一个可以依据的整体理论框架,无论它是否准确,毕竟在那个时代里它是理性的最高成果,由它而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原则”与“联系原则”,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逻辑思维”的特殊方式,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独具特色的天文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考与行为方式。 当然,阴阳五行说不尽符合现代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但也不宜将之完全归于封建迷信。它毕竟在客观上反映了一种朴素的自然观,而且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多少也有一
16、定的事实依据。只要对其加以批判继承,还是可以发现它有很多合理的因素,对现代生活和现代管理极富启示意义。 1.2“五行说”与现代管理 如果我们把这一套自然界的规律运用在企业界中,也能演化出一套精巧别致而又周密完备的“管理五力互动作用系统”。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就提出过一个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行业分析框架,它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所处的行业中五种力量的相互影响。这五力分别是:供应商讨价能力,需求方还价能力,竞争者的争夺,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潜在进入者的挑战。五种力量此消彼长,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 波特的这套理论,用来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制定战略计划,它的重心偏向于企
17、业外部。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是不是也能找到支配企业兴衰成败的“五行”呢?中国人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套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原理,我们认为,支配现代企业管理的,也可以归结为五种力量,它们正好和“五行”一一对应,这五种力量互相促进、相互制衡、生生不息。具体来说是下面的关系:核心动力土,决断力金,应变力水,创造力木,激发调和力火。如果企业中这些力量能够协调配合,将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配以十位地支之数,正好代表了天下五个方位。分别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它们各主一方,协调共生,可保天下太平。 管理决策者要有一个动力,这动力一定是一个
18、中心的力量,叫做中心土,黄土的土。这个中心力量要深厚、稳健、有旺盛的生发力,这就是决策的动力,管理的核心。决策工作是中心化的。 决策确定计划,执行人员要有实现计划的决断力,这决断力能提升他对世界的认识,产生一种领导力。用中国五行观念讲,就是土生金。金表示果断,是一种力量。 有了这种领导力量,管理者才能面对波涛万顷的世界而不惊;进而产生一种智慧,掌握市场的规律,灵活应变。这叫做金生水,因为水象征智慧,渗透力极强。 企业的基础力量是生产力,包括创新能力。搞好市场调查,适应市场需要才能正确掌握生产,制订并调整生产计划。这计划就像树木一样茂盛地生长出来。“木”有很强的创造力。对于市场的应变力刺激了创造
19、力,这就是水生木。 企业生产发展了,要迈向更高的层次,就需要吸纳更多的人才,激发人的积极性。高涨的积极性就像火一样。职工对企业有火一般的热情;企业对职工像火一般的温暖。火是文明的象征,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文化。生产的持续发展促进企业文明,这就是木生火。此外,要使众多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能密切配合,形成最佳的整体效应,就需要一种协调人事的协和力。 人事协调得好,企业上下都热情高涨,就能充实决策者的信心和意志,形成新的决策动力。这就是火生土。 企业的核心动力、决断力、应变力、创造力、激发调和力,互相交织、掺杂在一起, 共生共荣,彼此协调并相互促进,一定能创造出和谐、奋进的管理氛围和企业文化,使组
20、织发展大业无往而不利,如同自然界孕育的天地万物一样,生生不息。 第3节 易经管理法则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易经,字里行间处处都闪烁着管理智慧的光华。易经堪称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具有深刻而实用的管理哲学思想,具有通变而不乱变的措施,可以协调管理者的行为,调节管理者的管理功能。运用易经的管理法则,人们就可以通达变化之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时空),适时适度地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情得以顺利地发展。 易经的初始结构是八卦,传说是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在六千多年前创造出来的。八卦最初所代表的,同样是天地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八卦是指: 乾为天、 坤为地、 兑为泽、 艮为山、 离为火、 坎为水、 震为雷、 巽为风。八个符号
21、代表四对彼此具有某种对称性质而以和谐共存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构成宇宙自然系统。古代先哲舍去这些自然物(现象)的具体物质属性,而抽象出其中有哪些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的属性,如阴阳、刚柔、动静、虚实、上下等。 根据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是息息相通的;天道即是人道,任何人或其群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因而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八卦宇宙结构模型。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其各对称依存的因素是否阴阳平衡;如果发现某方面阴阳不平衡,出现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和,使阴阳恢复平衡,使整体和谐发展,生机盎然。按照易经的哲理,不论大宇宙、小宇宙,都应该是对称和谐的;否则,就要及时
22、加以调和。如果调和不了,这个小宇宙就只好消亡了。 现在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小宇宙,先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精神因素进行整体观察,找出四对具有关键作用的对称依存的因素,参照先天八卦的类比内涵排定位置,就是一个易经管理模型:乾为天,代表领导;坤为地,代表职工 ;离为火,代表生产;坎为水,代表市场 ;兑为泽,代表激励;艮为山,代表法制;巽为风,代表债权;震为雷,代表债务。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几乎都离不开这四对关系、八大要素。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阴阳的相依并存以及变通和合的关系,也等价于其他一些观念,如刚柔、动静、虚实、有无、上下、表里、新旧、损益、寒热、升降等作用的具体
23、表现。由于阴阳关系的普遍性、多重性和互相转化性,任何整体事物或事件,均可解析为重重叠叠、层层蕴含的对称依存关系。透过这种思维方式和模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变化的契机,真正掌握管理之道。 第4节 易经管理的三个重要原理易经的原理,高妙深远,远远不止卜卦算命那么简单。易学是一门探究、洞悉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学问,其中蕴含了许多深邃的哲理,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代管理中,易经所包含的这些原理,仍然大有用武之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易经中的哪些原理,值得我们记取。 3.1乾坤原理 乾、 坤是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正如易经乾卦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4、”天体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么强健啊!领导者要效法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和企业的生命力,永不停息。除此之外,还要教育员工也这样做,使企业上下都能奋发有为,成不骄,败不馁。尤其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应当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摆脱困境、创造奇迹。 坤卦象征柔顺包容、负重奉献的高尚品德。所以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的本义为顺,一是顺从天道,生养万物;二是坤代表群众,群众顺从领导,个人要顺从组织,职工要遵纪守法,顺从企业的规章制度;三是大地承载万物,默默奉献,从不索取,从无怨言,这就是所谓的厚德载物。任何企业中,都要讲究奉献二字,要做到员工奉献于企业,企业奉献于社会。 乾坤原
25、理就是“自强包容奉献”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必然使企业充满活力,并具有崇高品格。 3.2否泰原理 否、 泰两卦讲的上下沟通之道。“泰”就是通畅,天地相交为“泰”;“否”就是阻塞,天地不交为“否”。在八卦中,乾上坤下,也就是说,天在上而地在下。将它们对应到企业中来,可以认为“天”代表领导、上层,“地”代表职工、下层。如果“地”之气上升于“天”,“天”之气下降于“地”,这就是“泰”,象征成功、吉利。否则,天地之气不相交,那就是“否”,象征困难凶险。这一原理形象地说明了企业中上下级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中国人俗话常说,“否极泰来”,泛指坏运已经过去,即将迎来好运。但否泰间的转化决不是自然而然、顺理成
26、章的,人们只有在消除了阻塞的因素,并加强沟通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否”转为“泰”。因此对企业管理来说,领导与职工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 要建立沟通的机制,不但在信息上互相沟通,而且在感情上互相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 可以说,否泰原理就是“沟通融合”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才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3.3损益原理 简单地说,“损”就是受损失,“益”就是得好处。关于损和益的关系,中国人早就加以探究过。在易经中,把损和益分别解释为:损损下益上为损; 益损上益下为益。以治国为例,易经认为:贤明的国君,宁肯自己少享受一些,也要让老百姓多得点实惠,这样国家就会兴旺;愚昧的君主,不顾老百姓的
27、疾苦,搜刮民间财富以供自己挥霍,这样国家就要衰亡。如果把国家换成企业,把君主换成管理者,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领导者要优先照顾下层职工的利益,尽量让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多得实惠;上层领导少拿点报酬,老板少得点利润,归根到底企业会发展得更快。“损”就转化为“益”了。 此外,损益原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求组织从上到下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尚书里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通俗地讲,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它实在是鞭策中国人始终奋发向上而永不骄矜自满的至理明言。 总而言之,损益原理就是利益驱动原理。实施这一原理,就会使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大大增加,自觉地信服领
28、导,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5节 易经功夫刚柔相济话太极在易经中,非常强调“太极”这个概念。“太极”的意义非常复杂,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万物的开端。由太极开始,可以衍生出阴阳两仪,两仪而生四象(春夏秋冬),四象再生八卦,最后八卦衍生出万物。 正是因为太极的精深玄妙,蕴含着宇宙的至理,体现着易理的真谛,符合事物运行的终极规律,所以在实践中运用得极为广泛,甚至直接孕育并影响了出神入化、高深莫测的中国武术。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根据由易理衍生出的阴阳辩证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推演出一套
29、惊世骇俗的绝妙功夫太极拳。太极拳法,轻盈舒展、绵里藏针,看似如行云流水、自在随意,而其内在则蕴含着至刚至猛的千钧之力。太极拳表面上柔和舒缓,并不具备攻击性,实则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攻守兼备。可以说,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深得易理的精髓,堪称中国功夫的至高境界。至于其最大特点,公认为是“刚柔相济”。我们不妨结合太极拳的拳法要义,来看看什么是刚柔相济的境界。 什么是太极拳的刚柔?简言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之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以求柔的过程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
30、。至于“柔”,与“刚”相对、却能互补。也就是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可见柔并不是松软,而是祛除一份拙力、蛮力,练得一份柔韧的缠丝劲。这正是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练、天长地久,不易轻得。 人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彻底摧毁人体长期养成的拙劲和蛮力。那么什么是蛮力呢?我们不妨举个例子。例如每个人从小的时候,要拿起一个重物,会本能地使劲,这个劲就是拙力;久而久之,人就会养成必须鼓劲才能负重和举重的习惯。鼓劲实际上是努劲,在太极拳术语中叫它拙劲。这种劲道总是有限的,而且频繁使用,于身体也会有损。而太极拳讲究的是使巧劲,它没有刚猛的招式。因此在太极拳
31、练习中,起步就要求身体放松,动作慢、缓、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放长产生弹簧劲,才能引动体内之真气,使内气鼓荡于周身,最终达到借力打力的效果。不过,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既然是功夫,当然首先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气”就是力量,“势”就是招数。对太极拳来说,它讲究的是以意行气,以气摧形。然而无论是气还是势,它们都有着大小、刚柔、强弱之分。一般来说,气强则必然势刚,若势柔则将导致气弱。太极拳的每一个定式(势),自有刚道在其中;而当拳法在不同定式间转换的时候,又显出柔缓的风骨。可以说,随着有形的拳势、意念、呼吸开合有别,定势动作表现其刚,转换动作表现其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
32、力而破千钧”;定势至刚处就显示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势与势间转换时则为至柔,此时一般呈守势以化解对手的招数。所以学太极拳,最要紧的是要懂得化劲、发劲,分清刚柔在每一招势中的运用。在具体的实战运用中,必须深明“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按,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的道理。 如果把刚柔相济、攻守兼备的太极拳功夫反映在技击上,它完全是一种大将风范。习此拳者从来不主动地轻易去招惹他人,但是他们也会把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太极拳练到一定境界,人完全像一个皮球:只要你推得轻,它就回得轻;如果
33、你拼命狠推,它的反击力就越大;你打击得愈重,它把你弹得愈远。究其实质而言,皮球里面只是空气而已,外面是橡胶,人为何也能如此?那是因为长期的太极拳运动,会引得内气鼓荡于四肢,柔极生刚所致。 大家看到过满载几十吨货物的汽车,支撑它们的只是轮胎,轮胎是方还是圆?当然是圆。轮胎里面填充着钢筋还是水泥?都没有,只有空气。既然轮胎里面空空如也,那么是什么力量承载起如此沉重的货物而不致翻覆呢?我们说,那是因为轮胎里充塞着“气”的缘故。火车的力量大不大?大。那是什么赐予火车力量的呢?我们说,那是“气”发动机燃烧汽油而产生“内气”(早年的火车,用蒸汽作动力);通过它的运动,牵动机械运行的。火车载的货物重不重?重
34、。是方的还是圆的去支撑?是圆的铁轮。所以太极拳讲求“立身中正”圆活的自然身法,太极图用圆表示。足见圆符合运动力学,又符合于自然规律。太极拳似水,水极柔又极刚,水可使山岳成平地;水可使高楼大厦成泥沙。太极拳似风,风能说不温柔?但若风一旦“刚”起来,形成台风或龙卷那样可怕的风暴,足以把一座城市霎那间刮成一堆废墟,也可使世间万物无影无踪。这就是柔中寓刚,柔极生阳之理。 太极拳如果练到了至刚至柔且能在刚柔之间变换自如的境界,足以使身体蚊蝇不能落、滴水不能沾(此两句形容太极功夫的灵活、圆滑之意);甚至运力时外不见其形,只通过“吭”或“哈”的一声,便能使人跌于丈余之外。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实在不容易。它
35、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就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难就难在刚柔相济的“中和”上。所以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这样一套拳法,既不能归于“刚”类,又不能归于“柔”类,所以干脆称为“太极”。 把太极拳的这一套原理运用到生活中,也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常听别人这样评价一个人:“他这个人,太极功夫真是练到家了。”大概就是说这个人圆滑世故,“推、托、拉”的本事很高。但就另一方面来说,很多硬碰硬不能解决的问题,确实能通过类似于“太极推手”的手段来解决。把太极功夫的精髓运用到管理上,相信也能收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意想不到的奇效。 第2章 中国人的日常涵养与管理功夫管理是需
36、要功夫的。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施行管理,还是应付管理,都有一套一套的管理功夫。但这些所谓的功夫,倒不一定有固定的招式和现成的套路;但它还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具体招数则可以因应实际的情势而灵活变化。第6节 中国式管理,刚柔相济显真功(1)管理是需要功夫的。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施行管理,还是应付管理,都有一套一套的管理功夫。但这些所谓的功夫,倒不一定有固定的招式和现成的套路;但它还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具体招数则可以因应实际的情势而灵活变化。 我们说,中国功夫的特点,乃在于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内外兼修、攻守兼备、形神合一。在管理中如果也能把握这些原则,才算真的领悟了中国式管理的真谛。 中国
37、功夫,来自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古人力图通过对功夫的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功夫,用在单个人身上可以健体防身、惩凶除暴,是为“一人敌”的武术;用于指挥千军万马,则可临阵破敌、保境安民,是为“万人敌”的兵法。中国功夫一旦施展起来,可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直教人觉得宛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气度恢宏、气象万千。而现代企业管理所追求的,也无非是要能达到这一浑厚、通透、圆融大智、收放自如的境界。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中国管理实践,来看看中国功夫和中国管理有哪些共通之处。 太极拳是中国功夫的代表,它的最大特点是刚柔相济。太极功夫也有很多可以为管理所借鉴的地方,也总是为国
38、人所推崇备至。我们说,中国式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太极式管理”,在温文敦厚的表象下,其内在也蕴含着巨大的刚力,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1.1太极功夫教会了我们什么 年轻人总是不大喜欢看也不喜欢学太极拳,觉得那玩艺沉闷乏味、节奏又太慢,与紧张激烈的现代生活节奏格格不入,只适合气定神闲的老年人修习,还是那些至刚至猛至烈的南拳北腿、轻功气功看起来痛快。哪怕只是些花拳绣腿,也远比太极拳打得热闹。但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看懂太极拳的门道,没点真功夫可不行。别看这套拳术表面上总是不紧不慢、温和有余而气势不足;然而实际上它沉稳镇定,节奏感也非常强,一招一式的转化几乎是浑然天成,毫不拖泥带水
39、,使人感觉严丝合缝、无懈可击。这些精妙之处,当然值得管理者好好学习。 我们提倡管理者学习太极功夫,并不是要求他们修炼出圆滑世故、能推就推的“推手”来,而是希望管理者能体味到刚柔相济的管理技巧,形成一种灵活、权变的管理风格。对管理者来说,“刚”道就是管理的原则,如果做事没有原则,或者空有原则而不遵从,会使管理失去意义;“柔”道就是人性化、推崇权变的管理模式。只有两者兼顾,才是最有效的管理。但是在今天的企业界,许多管理者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管理,只注意到了管理的刚性,对被管理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做得稍微好一点的话,那就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难道管理就这么简单么?
40、这样的管理手段,并不见得怎么新鲜,人们不一定都会吃这一套,总之离“刚柔相济”还差很远。 所以今天我们更为推崇的,乃是一种柔性化管理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这里所谓的“柔”,并不是柔弱、无为的意思,它更主要的是强调了一种灵活、权变的思想,是一种道法天地、顺应自然的管理模式。 1.2柔性管理法则 今天的企业管理,正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而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忽视了,管理也应该有其柔性的一面。在21世纪的今天,虚拟组织、柔性团队正在成为管理的主流,企业的柔性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所谓柔性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
41、新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与供给能力急剧膨胀,产品生命周期在迅速缩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各地的市场已趋饱和,消费偏好瞬息万变,全球市场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与人性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具体到职能管理层面,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型向网络型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
42、设置等;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只有当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
43、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考虑到员工个体差异、企业的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获得相对独立性,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柔性管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1) 管理决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柔性化上。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惟一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由于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难以按最优准则进行决策。有鉴于此,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以
44、满意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准则,决策者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惟一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此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行,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为柔性决策。 (2)奖酬机制上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适应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再说智力活动本身也很难计量,
45、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奖励依据,势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因此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奖酬机制的柔性化,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嘉奖,还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员工进行激励。这已经在一些高技术公司中得到了体现。 第7节 中国式管理,刚柔相济显真功(2)1.3一张一弛的“海豚式管理” 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集中反映。我们根据不同的管理风格,可以把管理行为分成三类,分别是鲨鱼式管理、戛裨鱼式管理、海豚式管理。而海豚式管理,则是典型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 大家都知道鲨鱼是异常凶猛、富于攻击性的鱼
46、类。基于这一特征,鲨鱼式管理者显得嗜好权力,严厉无情,强调竞争、效率和成绩高于一切;但这种过于严苛的管理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或怨恨,甚至引发他们的消极对抗。与鲨鱼相反,戛裨鱼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胎生、观赏、以蚊虫为食的小鱼,一般被视为柔弱的象征。因此戛裨鱼式的管理则表现为所谓的“仁慈权威者”形象,他们回避竞争、人情至上,只想获得普遍的好评;其缺点往往表现为无个性、不自信、易受情绪影响,工作效率低、业绩差。可以说,这两种管理模式走了两个极端,过于刚性化或过于柔性化都会使管理偏离正常轨道。 要使得管理富有成效,必须结合鲨鱼式管理和戛裨鱼式管理的长处,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将其称为“海
47、豚式管理”。海豚是一种性情温顺随和、模仿和学习能力强,但绝非软弱可欺的动物。而海豚式管理者给人的感觉则是信念坚定、追求公平,既关心工作成果,又关心员工成长,他们用头脑和心灵来领导下属,以自信、宽容来运作企业,是刚柔结合、有血有肉的管理者形象。 海豚式管理,它具体表现为: (1)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海豚式管理者尊重下属,对属下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的要求,乐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努力赢得员工的忠诚,与下属保持密切关系,成果与人情并重。 (2)在领导作风上。他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时沉稳、客观、果断、情理并重,实事求是地面对错误,随时接受批评并予以纠正,及时寻求工作的改进和充实。 (3)在领导品质上。他们有慷慨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员工“分享信息”,并认为这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最佳法宝,强调与下属分享权责、分享荣誉,他们自信、果断,努力营造信任型的组织文化,认为信任型的文化是培养成员自信和自尊的最佳方式,也是企业业绩的动力源。此外,海豚式的领导者总是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