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概念总结.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62683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物理概念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物理概念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物理概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物理概念总结.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上物理概念总结八上物理概念总结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第一章:声现象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震动可以发声。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4:真快不可以传声。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9: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10:双

2、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15:声音的强弱叫

3、做响度。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0: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

4、去听力。21为了保护学习,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22控制噪声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的三种方式: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23声的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超,清洗钟表的精细的机械)。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月亮不能发光,而是反射阳光)2:光沿直线传播)(激光束,且在同一种介质中。)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济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4光速为c=310的八次幂m/s。

5、5: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6: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局发现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7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8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9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他叫做虚像,。10凹面镜使平行光速会聚,凸面镜使平行光速发散。11光从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像发现偏折。12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6、。13品红、蓝、青是颜料的三原色。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1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6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把他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17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18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19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3凸透镜或凹透镜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的一部分。4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

7、心。5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6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道理的。8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9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正立的。10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无力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8、11老花镜是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12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四章,物态变化1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他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他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所测得温度,并不会损坏温度计。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得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书。(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

9、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均不允许甩)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6熔点和凝固点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反之,是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和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10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10、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液体的温度。2提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3增大液体蒸发面积。增大压强,使汽体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体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物质叫凝华。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2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11、,简称库。符号是C。5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的多,原子核的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直径为100m的大球,原子核只相当于一颗绿豆大小。6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荷运动。7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电荷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8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9把正电荷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10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灯泡.电动机.门铃都是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有开关,就组成了电路。11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12画图时如果

12、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所以我们常用的符号代表他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13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14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他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15这些设备中,电流很小,这是我们常用一个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毫安,它等于千分之一安培。16还有一个更小的电流单位微安,他等于千分之一毫安,或者说等于百万分之一安培。17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1)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即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说,表针指到最右端线时电流是0.6A还是3A,(2)确定电

13、流表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例如,如果电流表的量程时3A,表盘上从0到最右端共有30个小格,那么每个小格就代表0.1A。(3)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这样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了。扩展阅读:初二物理上册基本概念总结声现象基本概念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注意:1,一切发音的物体都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注意:1,真空中不能传声。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三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大小等于声因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注意:1,温度不同,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介质不同,声速不

14、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气体中,声速最慢)四人们感知声音的两种方式: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五双耳效应1,定义: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2,主要作用:判定声源的方位。(立体感也是由于双耳效应造成的)六音的三个特性(又叫三个基本要素)1,音调2,响度3,音色(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2,影响音调的因素;频率。1,2,3,4,1,2,3,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人耳听到声音频率的范围:20Hz至20220Hz。超声波:声音的频率高于20220Hz(如蝙蝠)。次声波:声音的

15、频率低于20Hz(如大象)。定义:声音的大小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振幅: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二)响度(三)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2,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七噪声1,2,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八噪声的控制1,2,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中传播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控制噪音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九声的利用包括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16、。十声与信息例子:声呐,B超十一声与能量例子:超声洗精密仪器、超声洗眼镜、超声碎结石光现象概念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4、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7、。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18、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4、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大小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镜性质:凸镜对

19、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

20、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凸透镜凹透镜又名会聚透镜发散透镜眼镜老花镜近视镜实物形状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FFFF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

21、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2fu3液体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三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OC)四摄氏温度10OC和100OC的规定0O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00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0OC和100O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2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法某地气温20读做:零上20摄氏度或20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五使用温度计应观察1量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2分度值:一个格所代表的温度的值。3零刻度

22、线:零刻度值所在的位置。六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七.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2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八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熔化图象(左),非晶体熔化图象(右)6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

23、温度保持不变。7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注意:熔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九凝固O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故态的过程。2晶体凝固图象(左),非晶体凝固图象(右)3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断下升。注意:1,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2,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十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4沸腾定义:在一定

24、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沸腾的特点: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5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十一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加压)。3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十二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2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3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十三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2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十四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升华吸热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汽化吸热

25、液化放热气凝华放热十五云、雨、雾和露水是液化形成的。雪和霜是凝华形成的。电路和电流基本概念电流一基本概念储备1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补: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得失电子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而带正电。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3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

26、电器的作用及原理作用: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Q)单位:库仑(C)6元电荷:最小的电荷。(e)大小:e=1.6x10-19C补:电子是带最小负电荷的微粒。由于多了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少了电子7原子的结构: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高速旋转)的电子两部分组成。补: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所以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8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物体)10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橡胶、玻璃、塑料等物体)二基本概念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的物理量。(

27、I)2电流的单位:安培(A)豪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3电流的形成: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补: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5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闭合电路6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与被测用电器串联)。(2)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进去,从负接线柱流出来。(3)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4)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量程。(电流表可以测得的最大电流)(2)看清分度值。(一小格是多大的电流)(3)指针总共偏了多少个小格。电路一基本概念储备1

28、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3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把电路中的元件连接起来)4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二基本概念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2三种基本电路:(1)通路:开关闭合,电路中有电流。(电流处处流通)(2)开路(断路):开关未闭合或其他原因使电路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至少有一处断开)(3)短路:不经用电器,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烧坏电源)(电流很大)3串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元件首尾顺次相连接入电路,电流只有一条回路。特点:元件首尾顺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回路,无分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与位置无关;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一个断开,其它用电器无法工作。电流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2)并联电路:元件并列接入电路,电流有分支的电路。特点:元件并列连接;电流有几条支路,电流就有几条回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它所在支路;用电器之间不相互影响,一个断开,其它的照常工作。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的图。5.电路元件符号如下: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