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管理 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 蔡莉 i, 柳青 2 (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5;.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25) 摘要:从创业资源入手,对新创企业关键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在总结前人有关研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新创企业 资源整合过程模型,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新创企业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过程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新创企业资 源整合过程模型的动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创企业;资源类型;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0241(2007)02-0095
2、-08 一、 引 言 资源基础理论 ( RBT)已经被很多学者广泛地应 用于创业研究领域 t1-2,该理论将组织定义为资源束 (bundles of resources), 即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结 合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 M。这一论断不但阐明了企业 和资源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为资源基础理论在创业 研究领域的扩展提供了依据。创业活动实质上是在识别 机会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越来越 多的创业研究学者应用资源基础理论 ( RBT)来探讨新 企业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重要作用 t1-2t6-7。 因 此,新创企业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创业领域非常值得 关注的话题。 很多研究表明,不同规
3、模和寿命期的企业在资源 整合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7-8。尽管新企业初始 资源源于创业者的初始资源禀赋,但是不获取和开发 其他的组织资源企业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队因此,对 于新企业来说,资源整合过程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策 略选择,当企业快速成长或者在动态的环境中参与竞 争时,这些策略选择会对其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 t9。 二、 理论综述 资源对于新企业创建和成长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 喻的 10,当创业者识别、评价和配置资源时新企业就 随之产生了 1112。对新企业创建阶段资源整合过程的 关注源于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角度对资源配置问题 的研究,很多文献认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资源的 需求是不同的,资源管
4、理决策应该依赖于企业的成 长阶段1314,关键是要与组织的生命周期阶段相对 应 。 Brush_对基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资源配 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新老企业的关键资源和配置过 程进行比较,提炼出对于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资源;在此基础上, Brush, Greene, Hart, Haller17对创 业企业资源基础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创业企 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归纳为集中资 源、吸引资源、整合资源、转化资源四部分,通过案例 研究的方法对创业企业在构建资源平台时所要面对 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 Lichtenstein 和 Brush9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新创
5、企业的资源识别和资源获 取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企业在创业阶段所依赖 的关键资源,检验了短期内资源转换对新创企业绩效 的影响。前期的研究为创业资源整合过程的研究奠定 了基础,但 在如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首 收稿日期 1006-11-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540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5JA630020) 第一作者简介:蔡莉 (1960-),女,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创业管理。 2007.02 95 创新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先对于资源类别的分析,由于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资源 的分类不同,因此对创业资源
6、整合过程的解释也会有 所不同,所以,确定一个适合的资源分类框架是进行 资源整合过程研究的基础;其次,对于资源整合过程 大多侧重于对于资源作用的讨论,忽视了资源管理问 题,这一问题恰恰是新创企业资源整合的关键问题; 最后,很多资源配置模型是依赖于各个过程之间的线 形特征,很难反映资源积累的动态过程。本文正是针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三、新创企业资源类型 Howard H. Stevenson18把创业定义为:整合资源 以开发机会的行为过程,这些机会还不存在于目前资 源的应用范围,但未来却有可能创造资源应用的新价 值。因为,创业是发掘机会,并组织资源建立新企业, 进而创造新的市场价值的过
7、程,所以,对于新创企业 来说,占有和获得关键资源是新企业最终实现价值创 造的必要条件。 资源是新企业创建、成长和扩张的基础 早期 的学者将资源分为三种类型,即物质资源(存货,设 备)、财务资源(资金,贷款)、人力资源 ( 劳动力,管理 者)19。资源基础理论 ( RBV, RBT )强调资源的异质性 和独特性,因此,这些资源演变为后来描述更加细致 的组织资源 (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技术(技术诀窍) )21 和声誉资源 2122。然而 ,这种分类标准并不能反映创 业者在新企业资源中的重要性,因此 17给出了突出创 业者重要性的一种资源 一社会资本,又称网络资源 或关系资源。另外,创业过程通常被解
8、释成组织的形 成过程,所以对于创业企业来说组织资源是具有标志 性意义的一类资源。 Dollinger22也给出一种创业资源的分类,将创业 资源分为六种类型,包括人力或智力资源、财务资源、 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声誉资源,从对资源 分类总结最全面的两位学者 - Dollinger2和 Brush17 对创业资源的分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 意识到了 创业者对新创企业的重要作用。在 Brush17对创业资 源的分类中,将创业者个人的声誉资源 22归入人力资 源这一类别,而将社会资本作为与人力资源并列的一 种资源类型来讨论,但在 Dollinger22的研究中恰恰将 社会资本(网络资本、关系
9、资本)作为其人力资源中的 一部分,而将声誉资源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加以研 究。 除了以上列举的各种资源外,还有一种资源 一 销售订单,对于新创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新企 业来说由于资金的限制,在产品的宣传上受到很大的 限制,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是不完备的 。另外,由 于新企业缺少一定的历史纪录,这样消费者购买产品 则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23。在早期阶段,消费者或导向 用户所提供的销售订单是资源所有者获得新创企业 信息的关键市场信号 24,因此,对于新创企业获得其 它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故本文将销售订单也作为对于 新创企业非常关键的一种资源,在这里我们定义为市 场资源。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将创业资
10、源归纳为人力资 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市场资源和组织 资源六种类型,其中人力资源的定义比较宽泛,可以 进一步分为智力资源、声誉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种(见 表 1 )。 表 1 创业资源的类型 资源类 型 定义 相关学者 人力资 源 智力资源 声誉资源 社会网络 Becker, 1964; Roberts, 1991; Cooper, 1981; Dollinger, 1995; Bergmann Lichtenstein, 2001; Per Davidsson, Bergmann Lichtenstein, 2001; Brush, Greene, 2001; Wemerfelt,
11、1984; Barney; 1991; Grant, 1991; Bergmann Lichtenstein, 2001; Brash, Greene, 2001 物质资 源 企业运行所必需 的有形资产 工具和设备 Hofer & Schendel, 1978; Hofer & Schendel, 1978; Wernerfelt ,1984 ; Barney, 1991; Grant, 1991; Per Davidsson 技术资 源 由工艺、系统或实 物转化方法组成 Grant, 1991; Dollinger, 1995; Bergmann Lichtenstein, 2001; Br
12、ash, Greene, 2001 财务资 源 企业创建和成长 所需要的资金 Bygrave, 1992; Hellmann & Puri, 2000; Manigart et al., 2002; Grant, 1991; Barney, 1991; Per Davidsson,; Brash, Greene,2001 组织资 源 组织关系和结构 规章和文化 组织知识 Tomer, 1987;Hofer & Schendel, 1978;Dollinger, 1995; Wernerfelt, 1984; Barney, 1991; Grant, 1991; Per Davidsson; B
13、rash, Greene, 2001 市场资 源 消费者或导向用 户( lead user)所 提供的购买订单 Bhide and Stevenson, 1992; Venkataraman, 1997; Jing ZHANG, Pohkam WONG, Pekhooi SOH, 2005 对资源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包括本 文所提出的资源分类在内,虽然体现了资源的不同用 途,但并不能直接反映 Barney25所提出的资源效用标 96 2007.0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管理 准,即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 m。 根据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标准, M. Danny 和 S
14、 .Jama2S1将 资源分为产权型资源和知识型资源,产权型资源指那 些可以通过财产权(包括合同,所有者契约或专利 ) 进 行保护的资源,当企业独占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并保 证在法律框架下不被其竞争对手模仿时,企业便控制 了这种资源,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_。知识型资源是 指通过建立知识壁垒使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其流程或 技能 。这里我们将物质资源、资金和市场资源归属 为产权型资源,将创业者的人力资源归为知识型资 源,而技术资源则同属于这两类资源,这是根据技术 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类资源加以确定的。 另外,还有学者将资源分为离散资源和系统资源 两种类型。离散资源其价值相对独立于组织环境,合 同和专业技
15、能则属于这类资源。系统资源的价值则体 现在这种资源是网络或系统的组成部分,比如分销网 络或团队能力,其价值依赖于所处的系统环境 。笔 者认为,依附于个人的智力资源、声誉资源和社会网 络属于离散型资源,同样物质资源、财务资源和市场 资源也属于离散资源,而组织资源则属于系统资源, 技术资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能属于离散资源,比如以 专利形式存在的技术,也可能属于系统资源,比如依 赖于某个团队的技术能力。 资源还可以按照其对生产过程的作用分为生产 型资源和工具型资源。生产型资源直接用于生产过 程或用于开发其他资源,例如物质资源,像机器、汽 车或办公室,被认为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工具型资源则被专
16、门用于获得其它资源 27,例如财务 资源,因 为其具有很大的柔性,而被用于获得其它的 资源,比如用来获得人才和设备。产权型技术可能是 生产型资源,也可能是工具型资源,这要根据其所依 存的条件,如果依赖于某个人则可能是工具型资源, 如果是以专利形式存在的则可直接用于生产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新创企业来说,个人的声誉资源 和社会网络也属于工具型资源,有些时候市场资源 也可以用来吸引其他的资源,因此我们也将其归为 工具型资源。 通过表 2 对资源分类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一 些资源具有产权特征,在保护和交易方面具有显著的 特征,而一些资源是知识型的,在保护和交易上比较 复杂;一些资源直接用于组织的
17、运作,来创造新的资 源,而有些资源并不直接用于生产过程,而是用来获 取其它的资源;一些资源是离散性的,不依赖于组织 的存在,而一些资源是系统性的,要与其它资源相互 协调才能发挥作用。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些分类进一步 分析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过程。 表 2 资源类别整理 注 :表 中 符 号 鲁 均 表 示 资 源 从 属 于 不 同 类 别 四、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 1. 新创企业资源识别过程 新企业的创建过程通常是通过机会与资源的整 合来实现的间 间。然而具有不同创业动机的创业者 其创业过程是不同的 ,一方面,新企业的形成过程 开始于创业者的创业决策 113。 ,根据这种观点,创业 者是先决定创办
18、新企业,然后开始识别商业机会。与 此持相反观点的 Wheelen 和Hunger131认为,创业者在 决定创业之前先要识别商业机会,根据基本的产品或 服务理念来评估环境和创业者的能力和资源,以判断 这种商业机会是否可行,一旦机会可行将制定商业机 会并进行企业的创建活动。J.D. Hunger,P.eter F. Ko- rsching,和 H. V. Auken29将以上两种创业动机定义为: 决策驱动和机会驱动。我们根据创业者的不同驱动因 素将新创企业资源识别过程分为决策驱动型资源识 2007.02 I 97 创新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别过程和机会驱动型资源识别过程。 (1) 决策驱动型
19、资源识别过程。这种资源识别方 式中创业者首先形成创业决策,目的在于满足其自身 的成就需要,然后再通过开发商业机会得以实现。形 成新企业是其创业目标,而机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 段 _。由于这类创业者只拥有一种愿景,因此创业者 将努力地挖掘自身现有的资源禀赋,并从中发现可以 实现其创业目的的可行性商业机会。这一过程是一种 自上而下的过程 ,创业者首先将建立企业作为其创 业目标,因此创业者的初始资源将决定其能够识别的 商业机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创业者对自身禀赋资源 的反复 评价,也将会对创业愿景进行不断地修改,这 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直到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商业机 会为止,因此通过这一过程确定的商业机会
20、是以创业 初始资源为基础的。 (2) 机会驱动型资源识别过程。这种资源识别过 程是创业者已经发现了可行的商业机会,然后决定创 建企业并进一步开发机会,因此与决策驱动型创业不 同的是,这种创业类型是将创办企业作为机会实现的 手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 29。虽然,从结果 来看两种类型都实现了新企业的创建,但是,在资源 识别过程是具有差异的。在这种资源识别过程中,创 业者对资源的识别和 评价都是围绕商业机会来进行 的,相对于决策驱动的识别过程来说,这种资源识别 过程更注重机会开发所依赖的核心资源和独特能力, 其它资源都是围绕这些基础资源来识别和利用。由于 在资源识别之前创业者已经建立一个相对
21、明确的计 划,因此, Brush, Greene 和 Hart17称之为自下而上的 识别过程。 创业者将从不同的驱动因素出发,对已掌握的禀 赋资源进行识别,并加以归类,确定资源的不同用途, 然后进入新创企业资源获取阶段。 1. 新创企业资源获取过程 新企业要保证其顺利发展,就需要广泛地获取外 部资源。由于资源所有者有限的先验知识,再加上新 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上存在着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 问题,因此对于新企业来说在获得资源方面存在着很 大的困难 t32。新企业将会面对由于其缺少法律和外部 主体 ( 如顾客,供应商和政府部门 ) 在制度上的支持所 导致的不确定性 33。因此,资源所有者倾向于延迟资
22、源投入直到企业暴露更多的信息。除了不确定性,创 业资源获取过程中也存在着复杂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因为相对于外部评估者来说,创业者占有较多的企业 层面、产品技术层面和团队能力层面的信息 28, Shane and Cable34H 人为,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两方面的问 题使得资源所有者不愿对新企业进行投资。首先,为 了防止其他人利用同样的机会,创业者不愿意向资源 所有者公开全部信息,因此用以评估的信息很可能是 不完备的。其次,创业者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因为 他们掌握资源所有者所不具备的信息。 因此,面对以上的问题,新创企业在资源获取的 过程中要灵活地利用资源获取方式来建立与外部资 源所有者之间
23、的联系。通过对创业资源分类的研究我 们不难发现,创业者可以利用工具型资源来获得其它 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资源的利用并不拘泥 于这种 分类,笔者认为,在资源获取过程中创业可以通过识 别创业禀赋资源的价值,利用有形资源杠杆和无形资 源杠杆来实现资源的获取。 (1)有形资源杠杆。在资源获取过程中新企业与 老企业是有显著不同的。新创企业没有资源基础因此 很难从内部开发资源。新企业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就 是通过与外部资源所有者手中获得资源的使用权。基 本的方式是通过工具型资源来获取所需资源 ( 包括购 买和租赁),这种方式要求创业者掌握一定的资金或 所有权性资产作为抵押。同时新创企业可能占有一定 的生产
24、型资源 ( 如技术和市场资源等),创业者可以通 过暴露这部分资产的期权价值,利用实物(生产型资 源)来吸引其它资源所有者,我们称这种通过有形资 产获取资源的方式为有形资源杠杆。新创企业在利用 有形资源杠杆时,通常与资源所有者进行直接交易或 98 2007.0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管理 签订期权合约,这种资源杠杆一般通过出让占有的资 源或暴露资源的期权价值来实现。 (2)无形资源杠杆。新创企业占有和控制的资源 必定是有限的,因此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取资 源。创业研究越来越关注于社会网络和创业者人力资 源(声誉和专业技能、经验等)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的 确,在资源获取阶段,创业者可以通过
25、个人的网络关系 和声誉等资源,与资源所有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获得 资源,我们称这种途径为无形资源杠杆。资源基础理论 认为社会网络对于新企业来说是一种异质的、有价值 的资源,它可以作为获得其它类型资源的杠杆 ,早期 研究表明在新企业形成的早期阶段,创业者经常利用 由个人关系建立的社会网络来获得财务资源、关键的 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顾客的购买订单 t35,。同时组织 理论发现,创业者的 社会网络和声是誉共同构成缓解 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机制。社会网络在 以下几方面能够促进资源获取过程。首先,网络能使 资源所有者集中创业者能力方面的重要信息 34,了解 新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市场潜力;其次,网
26、络可以降 低机会主义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一旦创业者从事了不 法行为,资源所有者可以通过网络散布创业者的负面 信息,以此来制裁创业者 。因为声誉的形成是要靠 时间积累的,但声誉的损毁却非常的快,网络能够产 生 “ 自加强 ” 效应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 40。 笔者认为,创业者在资源获取阶段同时利用这两 种 杠杆撬动其它资源(如图 1 所示,其中箭头表示资 源的转换过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有形资源杠 杆是双向的,即可以通过工具型资源发挥杠杆作用获 取生产型资源,也可以利用生产型资源来获得有形的 工具型资源(如财务资源),进而继续发挥工具型资源 的杠杆作用。由于创业者个人声誉和社会网络的积累 是一个
27、长期的过程,因此无形资源杠杆只能发挥单向 作用,即通过无形的工具型资源来获得生产型资源。 因此,新创企业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两类资源杠杆,能 够提高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效率。 图 1 新创企业资源获取过程 3. 新创企业资源开发过程 在创业者识别和获取资源之后,并不能保证企业 的存活。创业者根据不同的创业理念将资源的价值和 潜能加以整合转化为新企业所特有的资源 41基础资 源的开发也就是配置和整合这些资源,获得特有的能 力和功能,而非简 单的资源组合,经整合后的资源应 该具有新颖性和柔性 m。资源开发过程不单单要将获 得的资源加以整合,还要将创业者(创业团队)的初始 资源和其他资源一起转化为组织资源
28、,因此,笔者认 为,资源开发阶段包括资源的合并和转化两个环节, 如图 2 所示。 图 2 新创企业资源开发过程:资源开发路径 (1)资源合并。对大多数新企业来说,组织资源 不是立即形成的,而是通过逐渐的演进,经过一定时 间周期后形成的。创业者将各种离散的产权型资源 和知识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资源,这一开发 2007.02 99 创新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过程依赖于对组织资源的整合过程 2742。这一过程可 以建立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之上,对现有能力 进行提升,也可以通过吸收新的 资源,开发新的能 力,但无论哪种方式,其最终结果都实现了资源的 整合。 (2)资源转化。在对离散资源组
29、织和整合的同 时,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还必须将个人的优势资源投入 到新创企业之中,或者将个人的能力与组织优势相结 合,产生独特的竞争优势。创业者的知识和能力是实 现新企业资源规模不断扩大,价值逐渐提高的必要基 础。这种转化大多是通过资源整合过程完成的,这就 要求创业者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将个人的初 始资源用于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创业者要通过个人 的能力来建立新企业这个学习系统,从而开发、管理 和维持整个资源基础 m。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新创业的资源整合过 程最终将新创企业的各种离散资源转化为组织资源, 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 用图 3 表示。新企业的形成过程也是一
30、个资源不断积 累的过程,每经历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过 程后,在组织内部都会积淀一部分的组织资源,而这 些组织资源又会进入到下一资源整合过程,并对每个 环节产生影响,组织资源将作为下一环节的初始资源 影响资源识别过程,还将作为创业者的资源杠杆用于 获取其它资源,进而,组织资源还将作为资源开发的 基础资源,用于整合新的资源,因此笔者认为,新创企 业的资源整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反馈过程,而新企业 的组织资源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五、结论及展望 本文在总结了资源基础理论和创业资源整合过 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模 型,将其过程概括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 三个阶段,并将组
31、织资源作为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 的阶段性产物,整个过程强调动态反馈作用对新创企 业资源整合的影响。本文在继承了前人对新创企业资 源整合研究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又 进行了新的尝试。首先,本文从创业资源入手,对新创 企业关键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为新创企业资 源整合过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重新构建了具 有动态特征的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探讨了不 同环节中资源的转换关系。 本文仅仅就新创企业资源整合 过程进行了初步 的研究,而围绕创业资源整合过程还存在很多值得进 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创业资源整合过程开始于对创业资源 的识别过程,所以创业类型将
32、会影响创业资源整合过 程,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是,外部环境对于创业企业资源整合过程必然 会产生影响,因此处于高不确定环境条件下的创业企 业的资源整合过程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是,从目前研究来看,对于创业资源整合过程 相关量表的开发和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00 2007.0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新管理 1 Chandler G, Hanks SH, Market attractiveness, re source- based capabilities, venture strategies and venture perfor- manceJ Journal
33、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4(9): 331-349 2 Brush C, Greene P, Resources in the new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 Strategies for acquisitionfA. In: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Cincinnati. 1996. 3 Caves R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orporat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
34、rature, 1980(58):64-92 4 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5): 171-180 蔡莉,费宇鹏,朱秀梅 .基于流程视角的创业研宄框架构建 J.管理科学学报 , 2006,9(1): 86-96 6 McGrath R,The trouble with competence: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dolescence of the resource based view A.In:
35、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meeting, Cincinnati, Ohio, 1996. 7 Mosakowski E,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the dy namic strategy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n empirical exam- inationf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3,19(4): 819-839 8 Brush C,Chaganti R, Businesses without glamour? An analysis of
36、 resources on performance by size and age in small service and retai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9(14): 233-257 9 Lichtenstein BM,Brush CG, How do resource bundles develop and change in new ventures? A dynamic model and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fj. Entrepreneurship Theoiy and Practice.
37、 2.001, 2.5 :37 10 Stevenson H, Gumpert D. The heart of entrepreneurshipf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5,4(5): 85-94 11 Gartner W,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f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696-706 12 Cole A. 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Ent
38、repreneurship: A Tribute to Edwin Gay A. In :Aitken, H.D. (ed.) Explorations in Entrepreneurshipf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65 80-44 13 Churchill N, Lewis V. The Five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li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80-50 14 Eggers J, Leahy K, Churchill N. Stages of Sm
39、all Business Growth Revisited: Insights into Growth Path and Leader- ship/Management Skills in Low and Hi-Growth Companies,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Babson College ,1 99483 1 - 1 44 15 Grenier LE.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tions Growf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2,50(4):37
40、-49 16 Brush C, Greene P, Hart MM,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over the life cycle of ventures,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1997. 17 Brush C, Greene P, Hart MM, 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 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 resource baseJ.Academy of Management,2001,15
41、(1):64-81 19 Ansoff L,Corporate StrategM.New York,Mcgraw-hilL 1965. 2.0 Hofer C, Schendel D. Strategy formation: Analysis and conceptsM.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1978. 2.1 Grant RM,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Concepts, techniques, applicationfM. Cambridge, MA: Basis Blackwell, 1991 22 Doll
42、inger MJ.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M. Boston, Mass: Imin,1995. 2.3 Bhide A,H Stevenson.Attracting stakeholdersA.W.Sahlman, H. Stevenson, eds. The Entrepreneurial Ventur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cations, Boston, MA, 1992: 149-159 24 Venkataraman S. 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
43、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 1997,3*119-138 25 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 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1:99-120 2.6 Danny M, Jamal 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n two enviroments: The Holly
44、wood film studios from 1936 to 1965J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39(3): 519-543 27 Amit R, Schoemaker P.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14(1): 83-46 28 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fj. Academy
45、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 817-227 2007.02 101 创新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9 Hunger JD, Korsching PF, and Auken HV, The Interaction of Founder Moti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in New Venture FormationA.in frontier of entrepreneurship, Bab- son,2002. 30 Gatewood EJ, Shaver KG, and Gartner WB. A Longitudi
46、nal Study of Cogni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Start-Up Behaviors and Success at Venture Creationf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5,10: 371-391 31 Wheelen TL and Hunger JD. The Usefulnes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to Small Businesses and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f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
47、nagement, 1992,9 (4): 399-405 32 Zhang J, Wong P, Shou P, Social network tie s , pri or knowl - edge, and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acquisition, NUS Entrepreneurship Centre, Working Papers,2005. 33 Aldrich H, Auster E. Even dwarfs stared small: Liabilities of age and size and their strategic implic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6, 8 :165-198 34 Shane S, Cable D.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 364-381 35 Aldrich H,Zimmer C.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so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