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生态创新内涵及外延的发展趋势研究-韩洁平.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5080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工业生态创新内涵及外延的发展趋势研究-韩洁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工业生态创新内涵及外延的发展趋势研究-韩洁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工业生态创新内涵及外延的发展趋势研究-韩洁平.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经济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2(February 2016)基于工业生态创新内涵及外延的发展趋势研究韩洁平,文爱玲,闰晶(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摘要:从生态创新定义出发,结合工业的概念及特点提出工业生态创新概念,并从宏观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中观行业生态创新和微观企业生态创新出发,总结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现状,并针对不足从国家、行业、企业层面提出工业生态创新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生态创新;工业生态创新;工业生态创新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423;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

2、6)0205706The Development Trend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InnovationHAN Jieping,WEN Ailing,YAN J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 Jilin 1 320 1 2,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industrial ecoinnovati

3、on on the base of ecoinnovationand the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innovation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rommacro national leveland the ecoinnovation from medium industry and micro enterprise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of industrial ecoinnovati

4、on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ecoinnovation is given in the aspects ofcountry,industry,and enterpriseKey words:eco。innovation;industrial ecoinnovation;research status of industrial ecoinnovation;future developmenttrend of industrial ecoinnovatjon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其带来的不仅仅是

5、经济上的空前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愈加深远。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创新、环境创新、可持续创新和生态创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其含义都大同小异,而生态创新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正如创新能推动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生态创新已成为全球可持续转型的动力源泉;随着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升级,生态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欧盟、美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发展新能源技术以此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和地位。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生态创新必将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1工业生态创新概念及其研究领域11工业生态创新的含义工业生态创新就是在工业领域进行的生态创

6、新,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还没有一个完整一致的定义。Fussier&James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绿色创新,次年James将其明确界定为“显著减少环境影响并能给顾客和企业增值的新产品和工艺”【l】。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创新进行了广泛探讨,尽管对生态创新的界定术语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上都指的是生态创新,不同生态创新相关术语定义界定如表1所示。“工业”就其本意而言是指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半成品等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就“生态”而言,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对状态或相互关系。就“创新”而言,是指对旧事物的变革和新事物的创立,

7、泛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从大的方面说,可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从工业生态创新的目的以及本质特征出发,本文认为广义的工业生态创新是指:以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创新活动。狭义的工业生态创新是指:在对自然物质资源进行开采加工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过程中,通过应用避免或降低环境破坏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流程、技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035);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8213,2013BS75,2013BS7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l4115);吉林省教吉林省教育厅“十二

8、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80号)作者简介:韩洁平(1969),女,黑龙江省巴彦县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生态经济。通讯作者:文爱玲Email:wenwalfoxmailcom57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2(February 2016)表1生态创新概念相关学者机构 时间 定义术语Fussler&1996绿色 显著减少环境影响并能给顾客和企业增值的James 创新 新产品和工艺11可持 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生态系刘思华 1997 续创 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生态化,实际是一

9、个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新 生态化过程,是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相关主体(企业、政府部门、联盟、组织、K1emmer 环境 家庭),以减轻环境负担或实现生态化可持1999号手 创新 续发展为目标,采取切措施,创造、应用和引进新的理念、行动、产品和工艺”1环境 有利于环境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的新的或改Rermings 2000 良的过程、做法、系统和产品,包括技术的、创新组织的、社会的和制度的创新H可持Beise&2005 续创 用于避免或降低环境破坏的新的或改进的工Rennings 新 艺流程、技术、操作、系统和产品嘲日本政府产业科技 生态 技术社会创新的新领域,这一领域更

10、注重环政策委员 2007 创新 境保护和人类发展而非生产能力A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即吕玉辉、丁 2007 生态 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长青 创新 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了包括微观单元企业在内的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1OECD(经 生态 与相关替代事物相比,能带来环境改善的新合组织) 2009 的或显著改善的产品(商品和服务)、工艺、创新 市场方法、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实现”1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创新,如在生态 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环境影响或提高资源董颖 2011 (包括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责任,生产、采用创

11、新 或开发新产品、工艺、服务或管理及经营方法等。包括技术和社会两个层面跚创造新颖的和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工艺、生态 系统和程序,以满足人类需要,并实现单位EU(欧盟) 2011创新 产出中最低的能耗和有害物质排放,从而为每个人提供终其一生的良好生活质量州能够显著缓解环境问题的产品、生产工艺、Jens 生态 市场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行为,并将积极Horbaeh等 2012 创新 的环境效应归咎为这一创新的明确目标或副效应10是创新的一种类型,主要通过使用更少的资生态 源、更少的有毒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聂洪光 2012创新 通过特殊的过程与方法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环境污染1基于环境友好可

12、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创新活绿色 动。它兼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一般创新范式张天悦 2014 与构筑生态一经济一社会和谐共生的双重涵创新 义,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旧操作、系统和产品的创新活动,构筑环境、经济和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12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对于生态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绩效的探讨,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生态创新,生态创新与经济发展、利益冲突及可持续关系研究,企业、行业、国家层面上的生态创新。企业作为生态创新的主体,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与活跃。从工业生态角度出发,工业生态园,工业生态效率指

13、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工业生态系统等问题的研究受到更多关注。工业生态创新这种提法并不常见,国内外对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都比较滞后。对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可以结合工业生态和生态创新的研究领域,从而开辟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基于产业链的工业生态创新、区域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评估、工业集群生态创新、工业行业生态创新以及工业生态创新影响因素分析等等。2工业生态创新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本文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分析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现状。21宏观层面工业生态创新研究现状211国家环境政策方面随着2009年12月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以及资源限

14、制、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升级,加强国际合作,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的工业生态创新主要通过环境政策来实现,蔡守秋n朝指出,环境政策是公共组织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决定并实施的行动、计划、规则、措施和其他各种对策的总称,它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保护和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主要包括命令控制政策和市场导向政策。政府基于生态创新导向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包括:产品标准、市场准入制度、产品禁令、生产禁令、排放绩效标准、技术规范、生产工艺管制、排污许可等;基于生态创新导向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工

15、具包括:环境税费、环境补贴、排污权交易、押金退还制度、执行鼓励制度、生产者责任等。面对曰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国外各国以及一些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创新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如表2所示。同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允许绿色产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上浮一定比例,如日本政府允许绿色产品价格上浮20,芬兰政府允许绿色价格上浮30。根据我国能源消费比例显示,我国能源消耗比例严重不合理,“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制约着我国的能源结构,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我国不同程度地将生态建设和技术创新作为

16、国家发展的重要主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58 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2(February 2016)表2国外各国主要环境政策会议国家 时间 政策成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 1997 达成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政府间气候变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化专门委员会 1998 济信息进行最好的评估并发表评估报告书(IPCC)制订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日本政府 2000资源有效利用法

17、,提倡发展循环经济英国政府 2003 公布的能源白皮书,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联合国气候变化 2007 确立巴厘路线图大会德国 2007 第四次修改联邦德国节能法通过了对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清洁能美国 2009源与安全法案推出生态创新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生态创新行动计划(EcoAP)、环境技术行动计划欧盟 2011(ETAP)、环境技术认证(ETv)和创新联盟(IU)提出(2050低碳经济路线图,目标是在欧盟 201l 2050年将欧盟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8095(相对于1990年水平)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目前,我国体现生态创新的主要政策与规划如表3所示14。表3我国体现生态创新的

18、主要政策与规划政策与规划 时间 颁布机关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2 国务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2000 国家经贸委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2001 国家经贸委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9(草案) 2004 国务院科技部等六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6部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 全国人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 2007 国家发改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 中央政府国务院新闻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2007 办国务院新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08办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

19、决议 2009 全国人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1 全国人大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011 十一届四次会议国务院办公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1 厅“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2011 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12 等17个部门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22020年)“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 2012 中央政府划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全国

20、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 等9个部门注:资料根据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一文研究整理。212国家具体行动举措生态创新实证研究文献表明,生态创新在实践中并不少见。欧盟国家生态创新行为比较广泛,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地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的转型。OECD研究调查表明865的日本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其他国家选择清洁生产技术的比例也显著高于末端治理。以废旧塑料为例,德国、法国和英国都经历了从污染治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型,且存在不同的转型路径。与此同时,各成员国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欧盟当局会及时收集各成员国各个领域的生态创新实践,并将其中具有代

21、表性的措施或技术手段作为示范项目在网上公布(表4)。表4欧盟生态创新示范项目分布项目主题 数量(个) 国家 数量(个)能源效率 30 英国 11技术研发 25 丹麦 9能源效率 23 比利时 8回收利用 21 法国 6交通运输 17 荷兰 5工业 15 德国 4水 14 意大利 3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13 瑞典 3建筑业 10 奥地利 3资源浪费 9 希腊 2农业 7 葡萄牙 2空气质量 4 芬兰 2新型服务商业模式 2 西班牙 1生物多样性 1 波兰 l城市发展 1 捷克 l注:数据来源于EIO database(2013),部分国家数据缺失。我国在工业生态创新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发展低碳经济、循

22、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园等。其中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新型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己达到85家,分布情况”习如表5所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已覆盖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了零的突破,呈现从东部逐渐向中部和西部扩展的趋势我国经济现阶段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得来的。园区化发展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将成为GHG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实现低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单元和实施主体。表5我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分布情况分布地区 数量(个)

23、及百分比东部 61,占总数的72中部 15,占总数的18西部 9,占总数的10其他分类 数量及百分比综合类 72,占总数的85行业类 12,占总数的14静脉产业类 1,占总数的122中观层面工业生态创新研究现状行业工业生态创新(以下简称行业生态创新)是从行业角度出发进行的工业生态创新,行业生态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行业生态创新发展的空间。行业生态效率越低,表明其59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2(February 2016)创新发展空间越大。不同工业行业的排污指数、节能潜力以及污染治理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行业生态效率的高

24、低不一。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负荷因素,将工业行业划分为高经济贡献率高环境负荷、高经济贡献率低环境负荷、低经济贡献率低环境负荷、低经济贡献率高环境负荷4个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四种类型分别采用重点发展、优化发展、引导发展、限制发展四种不同的结构优化策略,从而调整工业行业结构,促进行业生态创新16o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工业污染物排放呈低经济贡献率与高能耗高污染的趋势,因此,对这类行业进行生态创新更加迫切且更具研究价值。统计数据表明,工业领域10大高耗能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造纸及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矿物

25、制品业,有色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些行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能源、原材料,因此,高耗能行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高耗能行业不仅能源利用效率整体上远远低于各国工业平均水平,而且该行业的经济效益也整体略低于国家工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高耗能行业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缺乏优势。因此,从工业生态创新的角度来说,控制高耗能行业规模、提高该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对于各国实现绿色增长目标至关重要。我国工业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70左右,李岚红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对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依

26、赖还将持续,因此仅仅出于节能减排的需要而压缩高耗能行业的做法,是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相违背的,要通过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两方面相结合为高耗能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总的来说,不同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差异较大,未来还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工业结构调整与制度环境的完善。23微观层面工业生态创新研究现状微观层面工业生态创新主要集中在企业上,企业作为工业生态创新的主体,是生态创新中最活跃的部分。本文在此主要探讨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分类,以及其生态创新实践。231企业生态创新影响因素及其分类Chen等把生态创新区分为主动生态创新和被动生态创新,被动型

27、生态创新的动力不仅来自于环保型领导者、环保文化和环保能力等企业内部因素,也同样源于环境规章、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环保意图等企业外部因素,而主动型生态创新的动力仅来源于企业内部。彭雪蓉、黄学【l 8认为企业生态创新影响因素从制度、组织、个体三个层次划分更为合理,制度层次包括环境规制和利益相关者压力,组织层次包括企业的战略动机与行为、组织结构与程序、资源与能力、组织基本特征等,个体层次包括企业高管的环保意识、承诺与支持、行为意向等。制度层次的生态创新主要以被动型生态创新为主,组织和个体层次主要是主动型生态创新。被动型生态创新对企业生态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但主动型生态创新才是企业进行生态创新的不竭动力源泉

28、。由于国内外对被动型生态创新研究较为广泛,本文在此主要讨论企业的主动生态创新影响因素。根据波特假说,企业生态创新是一种能够实现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双赢的有效途径,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论证得出企业经济绩效与环境发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这为企业生态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19o再者,可再生能源开发前景以及企业间的竞争也是诱使企业进行生态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此外,个体层次企业生态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管群体作为个体层次的主体,其环保意识与生态创新动机直接影响企业生态创新。企业生态创新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整理总结出表6。232企业生态创新实践企业

29、生态创新的目标具有“二元性”,即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收益增长。由企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时间表口41(如表7)可知,正式把企业生态创新纳入公司发展议程是从2003年开始的,2013年以前企业主要从政府引导、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等角度出发进行生态创新,2013年以后,企业生态创新呈现出多元化,开始往产品设计、综合管理、运输存储以及节能减排等多方面进行创新。纵观国内外企业进行的生态创新实践,大部分都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上。根据CIS数据,进行生态创新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70),进行企业内部研发(58)和培训员工(49)来实现的。技术创新的典型就是生态化设备

30、技术创新胆”,这既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创新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创新效率观和企业发展观,是生态学向企业创新的全方位的整体意义上的渗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确保企业经济持续增长;第二,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第三,环境保护;第四,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关系。所谓非技术创新,就是除了技术创新以外的一切创新活动,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消费创新等。企业只有将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相结合才能真正更好地实现生态创新。企业进行生态创新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减少污染和消耗,主要表现为产品设计使用更少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

31、32,No2(February 20 1 6)表6企业生态创新分类分类标准 类型 具体内容环境技术创新、组 技术经济领域:净化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创新 织创新、产品服 废弃物管理、清洁生产工艺、再循环技术对象 务创新和绿色系统 和清洁产品;政治制度及社会文化领域:创新 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产业主体、家庭以及其他非食、Ip绸织丰体创新渐进式绿色创新(Incremental 在原有技术上或产品的基础上予以局部改创新 Ecoinnovation) 进,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对原强度 和跨越式绿色创 有技术或产品予以突破性创新,以一种全新(Radical Eco 新的技术或产品来替代原有技术或产

32、品,从而达到资源环境永续目标innovation)末端生态创新、生 建立处理和处置废物的技术系统,新工艺环保 产过程创新、产品 技术的开发,过程集成优化,管理模式创范式 生态创新和系统生 新,产业组织创新,政策创新,技术与组态创新 织的协同创新,技术、组织及制度多维或多层次的协同创新121绿色设计创新、绿 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产品 色生产创新、绿色 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注重其环境属性,生命 营销创新、绿色标 以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为手段,实施工业周期 识创新、 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适度节制消费,引绿色认证创新 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绿色食品认证微观领域针对企业、家庭和个人,包括产品创

33、新、市场工艺创新和家庭创新;中观作用 微观生态创新、中 领域主体包括行业、供应链、产品或服务观生态创新、宏观 体系,有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社领域 生态创新 会创新;宏观领域则面向区域经济、国家、地区和全球,主要以社会创新、制度创新和系统创新为主211研究开发类生态创 具体包括:绿色材料创新、绿色能源创新、产业 新、生产加工类生 绿色服务创新、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态创新、运输储存 创新、绿色包装创新、组织创新、污染控链 类生态创新、销售 制;绿色仓储、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运输;与消费类生态创新 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绿色消费表7企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时间表时间 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20032005

34、 环境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议程;企业积极响应政府法规环境可持续性包含在企业政策内且呈现规范化;政策中,专门提到环境可持续性在于减少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引20062008入IS014000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可持续为导向的文化正在形成IS014000和IS014001EMS通过企业内部所有配送中心认证;环境可持续导向文化不断发展;一套通过与废物管理提供者合作的关于再利用和循环利的方案已经实20092013现;配送中心已经实施了节能节水措施;用一些性能指标来监测配送中心环境可持续行动;实施积极方法满足政府立法要求与供应商保持亲密关系以发现可能的环保设计产品;与废物管理供应商紧

35、密合作以减少浪费;在实践中进行物2013流运输路线规划;配送中心实施的能源和碳排放削减计划将继续减少能源水的使用的原材料和有害物质,并尽可能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末期进行再利用和再制造,重点在设计阶段,强调设计者和制造商密切合作;通过业务计划减少消耗来改善流程效率,并使用智能监控系统,注重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2)循环再利用,对整个项目或其部分进行检查、清洁、维修、翻新,以利于上循环和下循环的发生;把废弃物变成新物质或产品,如果满足质量要求还可做成堆肥,有利于生态创新,且满足生态创新的原则。(3)恢复处理,其他恢复方法,包括对废弃物进行厌氧消化、焚烧、汽化和热解以产生能源和材料;以及没有能量

36、回收的垃圾填埋和焚烧,应尽可能避免。3工业生态创新未来发展趋势工业生态创新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国家、地域以及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在实践中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国内外研究的广泛关注也使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针对不足,本文进行了工业生态创新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就国家而言,虽然各国都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态创新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规制并采取了一定相应具体措施,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其受污染程度、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治理能力等的差异,其工业生态创新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对工业的依赖性使得工业生态创新对其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认为未来国家层面工业生态创新将

37、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工业生态创新(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创新(创新领域包括制度、法规、技术等多方面)。就行业而言,地域、资源差异以及国民经济产业分布差异导致工业行业分布不一,且行业内部存在低经济贡献率与高耗能、高污染之间的矛盾。目前各国针对工业行业生态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等单一行业,而对于低耗能高污染、中污染中经济贡献等多指标评价评价行业的研究还不足,因此,行业层面工业生态创新可以扩展到工业产业集群生态创新、各工业行业交叉创新以及不同工业行业差异创新。就企业而言,现有研究大多只考察了某一单一影响因素对生态创新的直接影响,很少关注多个影响因素作用于生态创

38、新的交互作用;另外中小企业生态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限。鉴于此,可对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生态创新的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研究。对于生态创新的路径选择总的来说可以从商品创新(包括提供绿色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绿色化)、生产创新(主要是绿色工厂和产品再生利用)、污染治理创新(力争实现垃圾零浪费和治理零污染)出发,进行深层次研究。4总结工业生态创新与环境、经济以及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总的来说,目前深入从工业领域来进行生态创新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工业生态创新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业生态创新是指:以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

39、系列创新活动。狭义的工业生态创新是指:在对自然物质资源进行开采加工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过程中,通过应用避免或降低环境破坏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流程、技术、操作、系统和产品的61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 Ecological Economy,V0132,No2(February 2016)创新活动,构筑环境、经济和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又将工业生态创新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从国家、行业、企业分析工业生态创新的研究现状,并针对不足提出各自发展趋势,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参考文献:1Fussler C,James PDriving eco-innov

40、ation:A break thoroughdiscipline for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M】London:PitmanPublishing,19962刘思华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1998(2):46543Klemmer P,Lehr U,Lobbe KEnvironmental InnovationV013 of publications from a Joint Project on Innovation Impacts of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RSynthesis Report of

41、aproject commissioned by the German Ministry of Research andTechnology(BMBF),Analytica-Verlag,Berlin,19994Rennings KRedefining innovationecoinnovation research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ecological economicsJ】EcologicalEconomies,2000,32(2):3 193325Beise M,Rennings KLead markets and regulation:A framew

42、orkfor analyzing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innovat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2):5-176】吕玉辉,丁长青技术创新生态与生态技术创新及其他J科技管理研究,2007(3):33347OECD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and eco-innovation:Towards agreen economyRPolicy Brief,20098】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9EC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

43、le Futurethe ecoinnovation ActionPlan(EcoAP)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201110Horbach J,Rammer C,Rennings KDeterminants of ecoinnovationsby typ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The role of regulatory pushpull,technology push and market pull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78):l 12-1221 1聂洪光生态创新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哈尔滨

44、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2613212张天悦环境规制的绿色创新激励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13蔡守秋环境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414】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15钟琴道,姚扬,乔琦,等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区域特点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4,4(5):42943516李玮,赵国浩基于环境约束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129133【17李岚红高耗能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7):71018彭雪蓉,黄学企业生态创新影响因

45、素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研究热点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9):618019董颖,石磊“波特假说”生态创新与环境管制的关系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3,33(3):0809082420Kemp R,Pearson PMeasuring ecoinnovation:MEI project finalreport【RMaastricht:UNUMERIT,2008:1-40【21董颖,石磊生态创新的内涵、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9):2465247422黄华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绿色技术创新J】t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12212423张韵,钟书华基于产业链的

46、生态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4(5):6924景钟瑶石化企业生态化设备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425Leigh M,Li XiaohongIndustrial ecology,industrial symbiosis and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A case study of a largeUK distributor【JCleaner production,2014(20):1-12(责任编辑:朱莉丽)t上接47女J的投资扫清程序障碍。加快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步伐是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及水平的客观要求

47、,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行政审批程序的繁简是影响私人资本与政府能否顺利进行合作的关键,也是合作项目成功的保障。(3)改善政府监管机制,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产品价格制定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障碍极大地制约了私人资本的投资,而价格制定制度的不合理直接损害了投资人的利润。改善政府监管机制要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为基础,以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为依托,并对市场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政府监管制度。5结语构建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动力机制对于提高私人资本投资动力,解决环保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主体单一、总量不足、效率低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供更加优良的基础设施服务的客观要求。同参考文献:1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课题组创新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071112柯永健,王守清,陈炳泉激励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2009(9):4951【3】李硕民间资本白皮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朱莉丽)62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