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关系(共4103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50199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关系(共4103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关系(共4103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关系(共410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关系(共4103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关系(共4103字)摘要: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下需要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这两种课程体系有着共同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大类招生即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跨二级学科门类按大类进行招生改革的一种招生模式,是招生改革的一大举措,特别是高校采用大类招生改革这一举措之后,这两种课程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对于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培养课程;融合发展;基础课程大类招生

2、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吉林农业大学于2019在吉林省率先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招生改革政策,即本科专业跨二级学科门类按大类进行招生。低年级按学科门类共同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按照课程成绩及个人意愿等综合因素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以及各类实践课程的学习。伴随着大类招生的开展,对人才培养方案也进行了重新修订,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减少学时学分,以通识教育为重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促进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新培养方案的推动下,多种教学改革共同开展,稳

3、步进行。现将吉林农业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专业培养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阐述如下。1强化通识,提质增量,紧抓“四大模块”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由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发展而来,其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相对于学科界限十分专业,知识体系化的专业课课程,通识教育的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应用此能力将不同知识进行融合创造,最后培养出能独立解决问题、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了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能够满足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达

4、到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吉林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方面以“强化通识,提质增量”为核心,将逐步建立总量至少200门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独立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每个专业创立1门以上精选在线课,并将通识课分为4大模块:自然科学类/信息技术类模块;文学社会类模块;文学社会类/艺术鉴赏类模块;实践技能类/外国语类模块。以上4种模块的设置使得吉林农业大学通识课程体系领域宽度够宽,能够让学生跨学科学习,在文学艺术、外国语、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得到综合培养。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吉林农业大学通识课的课程总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在课程设置方面,邀请

5、资深经验的教师,包括有企业资深工作的教师,指导全国及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其中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未来发展等相关的课程,普遍获得学生较高的专注度,选课人数逐年提高。在线课程孵化方面,要求每个专业创立1门以上具有专业特色的精选在线课,为吉林农业大学在线课程的发展打下基础。在通识课程的四大模块中,为了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出现课程类型不平均,且要兼顾就业市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需求,在信息技术类、外国语言类通识课选择中均对学生选课的最低课时数进行了要求。2夯实专业,重基础,抓“核心”专业教育是中国及世界各国目前的教育主体形式,学生通过对各

6、自专业内知识体系的学习,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因为,学生选择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学习,学生毕业后就获得了特定专业领域的专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明显的区别,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而非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两种不同形式,但是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专业课程大体分为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专业理论课又分为多个层面: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基础课实施全校授课,按大类招生相近专业学生在入学低年级共同学习基础课。基础课任课教师跨不同专业授课。学校严抓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在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

7、中引进课程管理软件进行过程化管理,在课程考核中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获得率,应加大考核力度、采取试题库等多种考核方式,逐步探寻课程考核改革,加强过程管理,使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逐步提高。专业基础课是针对某个专业而言的,是某个专业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专业核心课程要紧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方案中要求各个专业,特别是吉林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围绕专业知识主线打造精品的专业核心课程。各专业打造的精品专业核心课程之间有联系,注重核心课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注重

8、知识的衔接与融合,还要考虑到课程内容是否能支持实际应用。应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四个层次模块使专业课教学更全面系统,更切合本科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合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校内提供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校外扩展优质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项目推动实践教学平台的利用及优化。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优化实践课程,设置综合性大实习。吉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实验教学及实习实训两个主要部分,实验教学方面学校开展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学生经教学管理平台进行选课。教师学生合理利用学校广阔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

9、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实训方面,学校学院严格把关各类实习实训,实习实训在管理上突出实践教学思想意识,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推进实习实训教师及管理队伍建设。3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培养课程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模式都是以专业培养模式为主体,通识教育辅助专业教育进行学生培养,通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吉林农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也是在不断优化的阶段,目前已经有四大模块进行支撑,并以学院为单位,设立各学院精品通识课程,引进双语通识课程。通识课程的改革在有计划、系统性地进行。想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课程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3点。3.1严把通识课程设置条件,提高通识课程质

10、量一般高校通识课程在设置方面没有专业课程严格,存在知识体系混乱不清、开设课程内容质量不高、课程培养目标设置不明确等多种现象。这种通识课程的设置将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培养质量,学生选修通识课程就变成了纯粹的累积学分现象,未达到通识教育本来的目的。因此,要严把质量关,通过教师、学院、学校三层审核各门课程设置的内容,课程过程管理以及考核管理。开设学生评议专家评议“双评议”环节,对通识课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形成通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学校通过各种监督反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通识课程的开设,对不能够通过质量评价的课程进行整改或者取消,总体各种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保证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3.2打破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脱

11、钩的现象目前的通识课程教育存在为了追求通识课数量,而忽视了与专业课程连接的现象。使得在专业课程培养中不能体现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也不具备足够的通识能力为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需要融合与衔接,通识课程注重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注重专业技能提高,只有两种课程互为基础,互为提高,融合发展才能打破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瓶颈,培养既有创新实践能力又具有专业基础的高层次人才。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基于专业课程选择通识课程,通识课是一个广阔的课程体系,它的设置要基于专业课程设置,如果偏离专业课程而设置,则不利于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3.3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式通

12、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就会打破高校原有学科专业的框架,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学校的管理模式,并且需要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跨专业选课势必会对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提出重大的考验,因此,这种融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式。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通识课程管理部门,以适应通识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4结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个培养模式共同支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很多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如何发挥最大的优势使两种培养模式更好地融合发展。无论是通识教育课程还是专业教育课程,都是为高等教育服务,虽然形式不同,其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知识及技能。两者只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才能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高等教育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措施等都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提升高等教育从业者的质量也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