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共4910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50003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共491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共491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共491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共4910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共4910字)高校体育教学道德培养功能研究 前言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高校体育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建设。但是由于多年来在教育界所形成的高校体育发展的观念、形式、方法等已成为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成思想、中庸哲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实际落后于其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发展高校体育除了要考虑到高层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和高校体育的建设目标与教学任务,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道德信念、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其道德的培育,并要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的具体的教学内容、任务、方法等方面的理念与模式的束缚。理念转变:以提高道德素

2、养为目标理念属于认识的范畴,它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合理先进的高校教育理念能够指导高校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并促进高校教育实践不断良性发展。树立整体教育观。要在教育目标的建构上更加重视教育的整体性,突破传统应试教育中只强调智力第一的片面观点和德育中重点突出“政治教育”的理念,实现教育目标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智育第一的教育观念影响颇深。如果这一观念不被突破,包括道德信念、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内容的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建立现代教育观在教育的思维上,要建立现代的教育观念,在形式上表现为从理性。灌输转向感性渗透。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对象是感性的人。

3、同时,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改变过去那种静态、传统、片面的、封闭的思维方式,进行能动的、系统的、开放的思维,将道德教育创造性地融入于各种社会实践特别是体育教学与实践中,实现教育思维的现代化转变,促进现代教育观的实现。树立终身教育观。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达到更好的教育实效。在现代社会,各种知识高速发展,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阶段不能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要做到不被社会所淘汰,人必须终身学习,所以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与之相适应,终生德育的教育理念自然成为学校的育人理念题中的应有之义,实施对大学生的终生德育。学校德育包括思想道德、心理健康、

4、政治法纪、以及职业素质等教育内容和目标。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些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不可能短时之内实现,而是需要受教育者在德育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内化、升华,才能成为其自身具备的道德素养。从时效层面来看,道德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革新的,所以道德培养会贯穿受教育者的一生。因而确立终身教育的德育工作理念是十分必要并且可行的。实施社会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培养目标,强化道德培养效果,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力,形成联动机制,使道德教育广泛地渗透于社会、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强化教育效果。以往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与实践,更多

5、地把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时间局限在学校教育阶段,把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与地点局限在书本之中与课堂之上,并且把实施道德教育的主体局限于辅导员,群体相对单一。事实表明,这样的教育观是封闭狭隘的,不利于道德培养工作的开展,育人效果并不理想。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应做到向各专业课程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同时要认识到高校的开放性,要与大社会融为一体,受教育者的活动范围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大活动范围。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促使大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实践参与社会活动,他们了解、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内容也很全面。面对这些实际,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多渠道接受教育。所以,将

6、道德教育寓于社会家庭学校的联动机制之中,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模式创新:开展互动、融入式教育在形成了正确的教学理念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将理念灌入学生的思想中去,利用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互动、融入式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式。开展互动的体育教育。更有效的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互动中让道德教育不再是空洞大的传诵,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道德修养的存在,真正体会到了道德修养的好坏对错。互动教育方式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要做到师生互动,不要只是单一的老师在讲,学生在做,形成脱节

7、,作为教学老师,首先就要让学生进入这节体育课,真正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主体,师生形成良好的默契,做到了这一点,教学中学生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吸收老师教授的内容;让生生之间形成互动,在现在的教育普遍问题中,孩子之间相互孤立是一重大问题,很多学生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缺少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作为教师也要为同学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相互交流互动,相互影响,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让需要传授的东西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更加清晰。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形成了互动,教师将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思想教育的学习和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老师还要将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贯彻到每一个教学内容中,在

8、传授学生技术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也时刻传授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行严格控制,避免其对教学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应更新互动教育的理念,加深教学互动性的理论知识,确保在实施互动教学时以生为本。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好的技术水平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能促进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采用与学生共同进行练习的互动方式,如羽毛球课上的对打练习,教师陪整班学生进行对打,每个同学个球,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善技术动作,也可以和教师进行很好的交

9、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了和谐的互动关系。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由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比赛的互动方式,整个赛事从赛前准备、赛前分组、赛中成绩统计,赛后事宜,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整个过程可以共同学习,共同交流,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开展融入式的体育道德教育。开展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是要求大学生全面掌握道德原则、道德标准的理论知识,以便他们在进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时具备正确的认识基础。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判断能力成正比。但是,道德理论只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不决定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现大学生的道德选择的“自为”道德融入成为重要

10、手段。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更容易将道德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这也是摆脱大学生道德教育单纯说教、针对性和有效性不高的探索。几乎所有的社会道德现象都可以被体育运动所反映,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实践体验,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理论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融入式的道德教育方式,在体育中培养大学生道德的能力。教育者通过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等教育手段增加大学生对体育道德的理解是学生能理性地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坚持教学实际与理论的结合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开展体育道德教育,更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道德信仰。当面对不同的体育道德信仰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达

11、成共识。只有大学生懂得尊重和对话,其体育道德能力才能提高。开展融入式道德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技能学习与道德培养相结合,相互融入,相互渗透,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方法创新:从宏观落实到微观要真正实现高校体育的道德培养功能,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方面都要不断探索、进行创新,改变旧有的不符合教育发展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法,促进高校体育道德培养功能的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尊重学生差异性与主体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时,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掌握并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区别

12、地采取和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贯彻差异性的原则。从心理学讲,个性特征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正是由于不同大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个性特征,使得他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出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表现得积极,有的学生则表现得相对消极。这些表现都体现着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者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将会促进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促进其道德水平的提高。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必须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道德培养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应具备的包括体育道德水平在内的体育综合能力。兼

13、顾大学生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因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依然遵循的是注重教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强调教学的条理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统一性、有序性的原则,遵循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虽然清晰有度、严谨规范,但也刻板沉闷,效果欠佳。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强调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同时要强调大学生的自然属性,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未来发展的要求与趋势。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个认识误区,长期以来体育一直被认为从属于教育,教育性与国家性是其本质属性,它的功能主要是强身健体。我国高校体育实践更多地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其政治作用与社会功能,教育者更多地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进取精神与集体精神。这样的做法是必要的,但是

14、却片面地理解了体育的功能,从而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对人的身心和谐的忽视,轻视了人的自然属性教育。因此,实践中应对体育的理论重新进行认识,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纵向上,探讨不同的体育文化、体育历史发展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社会价值取向间的关系;横向上,对中外体育不同的特征、交流与融合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重视不同领域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注重和强调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强调通过体育去教育什么。此外,高校体育也要重视学生的自然属性,对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态度、感受和心境给与关注和重视,在教学中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与愉悦的教育情境,提升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增进其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心理认

15、同,促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养成爱好体育并坚持体育活动的意识与习惯。因此,创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杨柳实施“互动”教学,提升课堂实效广州: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申建勇论大学生体育道德教育的困境及体育道德能力的培养信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牛炜焱创新互动模式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太原: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卢梦沁构建和谐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许海元,张艳红论生命道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道德与文明,():檀传宝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中小学德育,():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