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共4407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9159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共4407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共4407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共440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共4407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共4407字)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经典传播 【摘要】以体裁为轴心建构的文学传播形态,能编织文学发展的整体样貌,建立文学坐标,直观地呈现经典的独特价值,凸显作家的独特贡献,其是应对多媒体时代文学经典碎片化传播困境的一种策略,也是文学传播活动在新时代语境下进行的一种自我调适。【关键词】多媒体;碎片化;体裁;文学经典;传播文学经典在传播中存在,传播方式的改变影响着经典价值的发挥程度。在多媒体时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呈现碎片化特点,这极大地削弱了经典的人文价值。应对多媒体时代文学经典的传播困境,不仅要关注媒介发展对文学活动的外部影响,还要深入文学内部充分挖掘传播点。以体裁为轴心

2、建构的文学传播形态,是多媒体时代文学经典去碎片化传播的一种探索,也是文学传播活动顺应时展而进行的一种自我调适。一、碎片的产生:新兴传播方式与传统接受形态碰撞的一种结果文学经典阅读是提升人的感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整体地阅读,系统地思考,才能深入经典肌理,汲取人文力量。然而,文学传播的整一性现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媒体时代,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各种媒介分割成零散的碎片,碎片化传播产生了碎片化的文学接受,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越来越盛行;提供碎片化阅读内容的公众号和APP为博得关注、获取流量,往往将华章名著进行压缩或分割后,以消遣、快餐的方式分享给受众,这对经典魅力的展现和价值的传

3、播造成极大的干扰1。高校是文学经典阅读的理想场所,也是文学传播的重要地带。在校大学生是全民阅读的主力军和示范力量,只有推进大学生群体的高质量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当前,高校的文学经典传播主要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文学史形态,主要适用于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文学的时间发展顺序为主线,解析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学发展脉络的全面了解。这种传播形态以史为纲,系统性较强,多媒体传播环境对其干扰相对较小。第二种是作品形态,主要适用于非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特殊的教学定位和有限的课时设置决定了其文学课程只能淡化“史”的色彩,转而以作品为中心和主导,以便学生专注于领会经典的魅力。这

4、种传播形态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弱,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以个体的方式出现,作品与作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缺乏内在关联的孤立文本经由多媒体的分割式传播,最终只剩下七零八落、残缺不全的语言零件或影像碎片,学生从作品的浮光掠影中无法获得对经典深入、完整的理解,使得作品教学形态的短板在多媒体语境下进一步被凸显。那么,在以作品为主的传播形态中,如何避免碎片化,保持文学的完整度,使作为文学受众的大学生真正受到经典的滋养,是多媒体时代向文学传播活动提出的新课题。二、体裁的回归:多媒体时代文学经典传播去碎片化的一种可能应对多媒体语境下文学经典的碎片化传播,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和解决媒介发展对文学外部生存环境的显性影响,

5、而忽略文学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其自身的能动性。以体裁为轴心建构的文学传播形态,便是从文学本体要素中寻找传播路径、优化传播效果的一种尝试。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所采用的特定的艺术结构。体裁是文学的外部表现形式,但它对文学的意义却超过了形式因素。首先,体裁具有审美意义,每种体裁在语言、结构、情感表达、形象塑造上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次,体裁具有类型意义,能帮助人们从纷繁复杂的文本中归纳出相似的结构,整体把握各类文学的规律和特点;最后,体裁具有历史意义,各种体裁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消失,串联起来就是一条轨迹清晰的文学发展链条2。体裁不仅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也对文学传播和接受起着潜在的指导和支

6、撑作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都按体裁结构编写,足见体裁对文学传播的分量。然而,在高校的文学传授过程中,体裁却成了一个在场的缺席者,这不得不说是文学传播的某种缺失。在多媒体时代,若能回归体裁,重新发挥体裁的支撑作用,对于文学经典的碎片化传播将起到积极有效的弥合作用。1有利于呈现文学的整体样貌经典的价值必须放在历史维度中考量。文学史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来编排作家作品,这是文学史的一种呈现方式。实际上,无论是文学的题材、体裁,还是创作手法等,都处在发展变化中,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其中,体裁尤具类型学意义,其大类相对稳定,便于归纳体系;小类呈现变化,便于窥见流变。体裁的更迭流变不断推动文学发展,并造就一批

7、又一批的文学大家和文学经典。以体裁为红线编织另一种文学史,可以将零散的文本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另一个角度呈现文学发展的整体样貌。2有利于传递作品的独特价值一部作品要想成为经典,重要条件之一是独创性。正如布鲁姆所强调的,“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赢得经典地位的原创性标志是某种陌生性。”3其中,艺术样式的创造性、文学表达的新颖性对艺术经典的形成尤为重要。而独创性需要与同类作品作比较才能更好地得到说明和表现。对于任何一部文学经典而言,体裁观念的建立可使其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有种可属、有类可依,从而有自己在文学坐标上的价值参照,让受众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上发现和扩充经典的意义和价值。3有利于凸显作家的

8、开拓性作家的艺术思维是一种潜在的“文体思维”。作家在创作时,需要根据创作个性和才能、创作内容和意图进行体裁选择。选择一种体裁便意味着选择一种话语方式,其思维就必须在文体规范下展开。优秀的作家一方面沿着已有的体裁规范创作;另一方面不满足于已有惯例,试图开发表达形式的各种可能性,文体形式的每一种可能性探索都造就了一批名家和经典。文学经典之所以能从同时期的海量作品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家通过文体革新使之成为典范,因此,其在体裁的流变语境中能更好地展示作家的独特风格和开拓性贡献4。三、体系的重构:体裁传播形态的建构方式及接受效果以体裁作为轴心和主线的文学传播形态,就是以体裁及其统摄的作家作品

9、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送给受众,使其在系统的文学积累、整体的文学认知基础上获得对经典作品深入、完整的理解和领悟。1建构方式建构以体裁作为轴心的文学传播形态,需要打破原有的文学发展顺序和作家作品编排方式,围绕体裁这一关键词进行体系重构。以体裁为主导,编织文学传播链条。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以体裁为主导,可使文学接受活动各有侧重点,避免所有作品按千篇一律的方式铺陈;每种体裁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其发展流变环环相扣、自成体系,可形成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文学传播链条。文学史上出现过多种体裁及体裁分类法,其中比较符合我国接受习惯的是传统的“四分法”,即将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在多媒体时

10、代,文学作品看似五花八门,但文体形态与纸媒时代并无本质区别,文体惯例也未因传播媒介的发展而被颠覆。因此,以体裁为主导,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当代文学作品来说都是可行的。以作品为主体,建构文学价值坐标。体裁作为主线,并不是以理论描述的方式架空存在,而是通过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体现其审美流变。作品仍是文学活动的重头戏,只是传播内容由体裁的审美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来主导。单个作家作品在体裁建构的体系中就有自身的文学价值坐标,它与前期作品的历时性对比形成坐标纵轴,与同期作品的共时性对比为坐标横轴,通过这样的坐标体系,其可向受众直观地呈现经典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凸显作家的风格和开创性。2接受效果近年来,笔者在传媒专业

11、的人文基础课中实践了以体裁作为轴心建构的文学传播形态。文学课是传媒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传媒人才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其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文学经典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容纳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传媒人才审美层次和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但如何实现人文价值和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播,还需要量身定制一个适合传媒类人才培养的文学传授模式。从最初移植中文专业的文学史形态发展到后来被普遍采用的作品形态,这一探索已经有了长足进展,而基于体裁的文学传播形态,则将这一探索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于体裁的文学传播形

12、态确实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接受效果。首先,文学发展的线性顺序虽被打破,但并未产生零碎感。相反,由于体裁流变环环相扣,学生更易于形成文学的整体认知,这有助于以系统的文学积累、完整的文学接受作为其基础能力的文学素养的形成。其次,清晰的文学坐标便于学生找准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链条中的位置,并做出全面、深刻的评价,从而更大限度地传播经典的价值,增强经典的人文力量。最后,不同体裁有不同的鉴赏侧重点,这有效地避免了审美疲劳,同一体裁的流变展示了文学的各种可能性,使文学传播活动成为一种充满发现的审美期待,有效地提升了文学经典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说,基于体裁的文学传播形态既兼顾了经典传播的系统性,又凸显了文学艺术的

13、审美性;既避免了以时间为史的繁复冗长,又强化了作品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是应对多媒体时代文学经典碎片化传播的一种策略。以体裁作为轴心建构的文学传播形态,通过发掘文学自身要素来优化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兴传播方式造成的价值缺失,是推进大学生高质量阅读的有效策略,也是解决多媒体时代传媒专业人文教育现状的一种探索。参考文献1苏克军,赵一非.经典的传播与传播的经典碎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J.华夏文化论坛,2014(2):257-263.2张全廷.文学体裁的多重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07(8):143-146.3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江宁康,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1.4翁再红.艺术样式的认同与艺术的经典化以文学体裁的认同与合法化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9):14-18.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