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共2801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8869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共2801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共2801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共280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共2801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共2801字)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1.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由于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起步较早,其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都走在世界前列,并为其它各国信息素养教育地开展提供了借鉴。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追溯到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由此开始,最初形态的信息素养教育便开始在高校开展起来了2。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才开始对信息素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其中最具代表的成果是王吉庆教授1997年7月出版的信息素养论一书,对信息素

2、养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普遍沿用教育形式,主要有:1)单独以一门或者多门课程的形式,将信息素养教育有关内容以课程形式来讲授和实践;2)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一部分,由图书馆员通过讲座、短期培训、现场培训等形式开展;3)在专业课中加入信息技能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信息源,锻炼专业信息评判能力,并能有效地解决其专业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这几种培养方式的共性是重视信息使用的知识传授而轻视信息使用的价值引导。笔者以关键词“信息素养”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从1977年至2014年共有相关期刊、学术论文119,95

3、9条;以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进行检索,从1981年至2014年共有相关期刊、学术论文10,421条,可见国内学者对上述两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和“信息素养”进行检索,检索到的记录为0条,充分说明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适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2.主要问题及相关举措1)课程教育体系单调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兼顾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一般采用国内的基础课程加入外方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修完学分即可获得合作学校双方的文凭,因此课程体系一般也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信息素养的培养一般由1,2年级几门课程

4、的教学而实现,这种方式的培养效果远远达不到信息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因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依靠几门课程的简单堆砌就能实现,而是要靠全部课程的有机结合,多种培养方式相互支撑,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可以考虑信息素养课堂教育采用三段进阶式培养,即通过大一阶段的通识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公共必修课)、大二/大三阶段专业信息素养培养阶段(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和大三/大四阶段创新信息素养培养阶段(选修课和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在整个培养周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首先优选每个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大类课程,这里强调课程既要符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又要体现出国际化教育的

5、特色,然后科学地将课程分配到最优的阶段进行传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教师角色也应该随着发展而变化,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信息资源的引入者,即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即不断吸收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手段,高校还要不断完备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包含硬件资源(信息化校园)和软件资源(教师及教辅人员)。2)实践教育缺乏目前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培养途径单调缺乏系统性,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完全是普通高校信息素养

6、培养方式的复制,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与母校大学生并无差异。这种模式只是课程简单的叠加,并没有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系统化和突出培养国际视野人才的特色,没有引入国外高等信息素养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忽视了实践教育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外实践性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信息素养培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学校物质环境、文化氛围等环境中通过大量课外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人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自己能够更加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还要充分的充分发挥数字化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的功能,利用先进的数

7、字化设备、多媒体设备基于互联网和电子文献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明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和培养途径,构建互为促进和补充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模式,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培养途径灵活化和多样化。3)评价体系缺乏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评价时所规定的指标及其要达到的要求,它表现为具体化的目标或目标体系。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因具有其自身特点,故在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上不能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因为目前国外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标准与中国国情和现状有一定的不符,无法很好的被采纳和利用,而国内已有的中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不强(指标之间没

8、有逻辑关系)、可操作性不高(没有征求大学生意见)、可测性较差(层次不明确、未付权重)、导向性不强(无法为未来发展指引)等缺点,特别是不是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应在深入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构成,并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构建一套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强调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测性和导向性四个原则。科学性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相互独立、有穷性,能够科学、完整的反映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项信息素养指标;可操作性即指标能够便于利用且容易操作;可测性即每个指标能定量的测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导向性即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代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导向性。3.结语构建适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及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系统化地进行国际化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及时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与手段;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地设置与优化;有利于培养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有利于不断引入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全面推荐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