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

上传人:半** 文档编号:1243330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6.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课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1.结合教材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以体悟这一时期的特点。(时空观念)2.通过了解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东晋以来南方地区经济开发等史实,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民族交融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特点的基础上,用短时间、长远两个时间维度以及辩证的眼光评价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学习目标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重点:江南地区开发,北方民族大交融。

2、难点: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民族交融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重点难点010203国号蜀,定都成都221年,刘备称帝年,刘备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0年,曹丕称帝年,曹丕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229年,孙权称帝年,孙权称帝三足鼎立三足鼎立132一、三国与西晋户数户数人口人口兵力兵力魏魏103103万万443443万万6060万万蜀蜀2828万万9494万万10.210.2万万吴吴52.352.3万万230230万万2323万万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曹丕死后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丕死后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

3、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王曹芳。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马师、司马昭掌权。266266年,司马昭之子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炎代魏称帝,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建立西晋。263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280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西晋统一。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 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逼汉献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帝禅位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征.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三国一统于西晋,

4、玉玺归晋。晋。传国玉玺白木传国玉玺白木 八王之乱: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东汉以来,西、北边陲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1. 1.东晋建立:东晋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自三国、西晋以来

5、,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朝政,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曹魏政权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标志着士族制度的形成。(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王与马,共天下。下。” ” 晋书晋书王敦传王敦传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朝2.士族士族形成形成鼎盛鼎盛渐衰渐衰消亡消亡 三国、西晋以来,一些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名声显赫

6、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士族。三国、西晋三国、西晋东晋东晋东晋后期至南朝东晋后期至南朝隋唐隋唐“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斜阳草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寻常巷陌,人道人道寄奴寄奴常住。常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王王 导导刘刘 裕裕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

7、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旧时旧时庭前燕,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军事上依靠王敦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3.3.南朝:南朝: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朝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丰收丰收) ),则数郡忘饥,则数郡忘饥会

8、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丝棉布帛之饶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覆衣天下。( (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 宋书宋书材料二材料二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宋书沈昙庆传沈昙庆传史臣曰史臣曰材料三材料三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9、。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史 4.4.江南开发江南开发探究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探究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表现表现:农业:农业:物产丰盈,粮食充足,南方土地大量开垦;物产丰盈,粮食充足,南方土地大量开垦;手工业:手工业:纺织、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纺织、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商业:商业:商业活跃。商业活跃。问题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10、材料一:(江南)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地广野丰会土会土带海傍湖带海傍湖,良畴良畴亦数十万顷,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膏腴上地,亩直一金。,亩直一金。 宋书宋书材料二:材料二: (东晋)百许年中,(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区域之内,宴如宴如(即安(即安定)也。定)也。 宋书宋书沈昙庆传沈昙庆传史臣曰史臣曰材料三:材料三:北人相继南移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

11、晋南北朝史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劳动力和技术因素:北方汉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环境: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自然环境: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12 1. 1.“十六国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与北朝2.2.从前秦统一北方到淝水之战从前秦统一北方到淝水之战 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一败之后迅速崩溃。淝水之战形势图【思考】【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80万万,而东晋兵

12、力仅,而东晋兵力仅8 8万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前秦军队民族成分复杂,部分民族不满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统治。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指挥得当。东晋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3.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

13、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节选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说说汉语汉语穿穿汉服汉服改改汉姓汉姓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拓跋拓跋元元贺楼贺楼楼楼邱穆陵邱穆陵穆穆步六孤步六孤陆陆贺兰贺兰贺贺独孤独孤刘刘孝文帝率先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娶汉族大姓大姓卢、崔、郑、卢、崔、郑、王王4 4家女儿为妃,把家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嫁嫁给汉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族大姓,还为自己的的6 6个弟弟都个弟弟都娶娶了汉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族地主的女儿为妻。通汉婚通汉婚平城用武之地,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非可文治,移风易治,

14、信为甚难。崤函帝宅,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光宅中原。魏书魏书任城王传任城王传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材料二:(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材料二:(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材料一: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材料一: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荒土,此中谓,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洛

15、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意义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意义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变替的“胡化胡化”和和“汉化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并构成了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缓解了民族矛盾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洛阳的繁荣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为隋唐的统一为隋唐的统一强盛奠定基础强盛奠定基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十六国与北朝【课堂探究课堂探究】阅读教材中的史料阅读教材中的

16、史料魏书魏书高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高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唯物唯物史观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 1)进步性进步性: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交融。(2 2)局限性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十六国与北朝4.4.北朝及其结束北朝及其结束6世纪前期,发生动乱,分裂为和,稍后又分别被、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17、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灭灭383383年淝水之战年淝水之战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 )A. 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 生产以耕织和饲

18、养相结合D. 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C1.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称魏、蜀、吴三分天下。下列关于三国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蜀国与魏国加强了联合B. 势力最强大的是北方的魏国C. 吴国一直被蜀汉政权控制D. 曹操建立魏政权不合正统B课堂练习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3.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称,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4.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

19、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A.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 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C. 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D. 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BB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5. 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说明孝文帝( )A. 认同汉族文化B. 注重学以致用C. 锐意改革旧俗D. 潜心文学创作6.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 )A. 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 B. 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C. 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D. 直接促成了隋朝统一AA高中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