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1.唯物史观:理解政治局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时序、政权的地理范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分析,揭示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历史状况,培养学生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5.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历史分裂是阶段性的,统一是大势所趋,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积极影响。【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教学难点】本课所涉及的民族、政权较多,
2、比较复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问 同学们,“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句话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啊?隆中对引入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三分天下的一段记载。第二步:讲授新课(30分钟)引入 那么三分天下真的预言是如何成为现实的呢?我来学习第一个子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概括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讲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 之势。220年, 曹操之子曹丕
3、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鼎立:魏、蜀、吴问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如何?为了在争斗中胜出,他们做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有哪些客观的积极意义?三国形势图讲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为了能胜出,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虽然是分裂的,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各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的经济发展快速。问三国鼎立的最终结局如何?西晋形势图讲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 西晋。
4、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二)西晋统一1.建立:司马炎,晋武帝,280年引入 三国最后统一于西晋,可惜的是,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为什么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何在?五族内迁、八王之乱示意图讲 西晋统一后,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士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氏、羌 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 内迁的
5、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矛盾冲突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随之增加。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有八王之乱。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战争内耗了西晋大部分国力,元气大伤,对周边地区控制力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内迁少数民族卷人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于是,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问 西晋的灭亡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讲 西晋灭亡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也就是后面的东晋十六国的割据,还有南北朝的对峙。 2.灭亡:五族内迁、八王之乱讲 317年. 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二、东晋与南朝(一)东晋:建立:司马睿,317年,
6、定都建康问 东晋建立后,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有什么特征?这个特征对东晋社会有什么影响?讲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是东晋政治一大特征。自三国、西晋以来, 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比如琅琊王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2.政治:士族专权、门阀政治引入在门阀政治斗争中,东晋被取代,随之进入南朝,请同学阅读教材,概括南朝的定义是什么?南朝宋齐梁陈的更迭形势图讲 420年,出身低级土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
7、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问 请同学们看看南朝的形势图,思考,四个王朝在疆域方面有什么变化?南朝宋齐梁陈的更迭形势图讲我们可以看出来,四个王朝的版图主要集中在南方,相差不大,所以整个南方虽然政权是更迭不断,但疆域却变化不大,说明南方没有经历过大的分裂时期,整体局势比较稳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版图中,陈朝的版图是最小的,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二)南朝:宋、齐、梁、陈学思之窗以上,我们讲了东晋与南朝的政治局势,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的学思之窗,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讲 南
8、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商。手工业方面,纺织、矿治、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问 纷争之世,南方经济还能快速发展,原因何在?讲 我们要从两方面来分析,社会层面的因素,南方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没有爆发像北方那样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战乱;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劝课农桑。其次,是自然层面的因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土地广阔等。综上所述,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从而快速发展。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原因:社会原因、自然原因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引入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
9、北方先后出现了-批制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请同学看形势图,了解一下十六国大致的地理位置。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问 请大家看到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思考一下,北方大分裂中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彼此征伐,有什么影响?讲 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民族交融加速,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三、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概况问 为什么说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哪个历史事件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讲 4世纪下半叶,氏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
10、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这充分说明北方的民族隔阂依然存在,前秦失败的根源在于统治基础并不稳固。1.民族交融:学习中原模式,加速封建化2.淝水之战:北方重陷分裂,民族矛盾加剧。引入 前秦灭亡后,是哪个政权再度统一了北方,这个政权有什么特别之处?北魏形势图讲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 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
11、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二)北朝北魏(1)建立与统一:439年统一北方(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措施,影响问北魏统治者励精图治,但是却没能统一全国。北魏灭亡后,中国历史又将如何发展?讲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
12、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2.北朝的更迭:东、西魏,北周、北齐第三步:学生练习(5分钟)略第四步:课堂小节(3分钟)第五步: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完成课后的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老师做简单的引导分析。【板书设计】一、三国与西晋(二)三国鼎立:魏、蜀、吴(二)西晋统一1.建立:司马炎,晋武帝,280年2.灭亡:五族内迁、八王之乱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1.建立:司马睿,317年,定都建康2.政治:士族专权、门阀政治(二)南朝:宋、齐、梁、陈(三)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原因:社会原因、自然原因 三、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概况1.民族交融:学习中原模式,加速封建化2.淝水之战:北方重陷分裂,民族矛盾加剧。(二)北朝1.北魏(3)建立与统一:439年统一北方(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措施,影响2.北朝的更迭:东、西魏,北周、北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