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课件.ppt(2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2)心理发展的不平横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个体发展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l((二)文化
2、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l社会文化是智力发展的源泉l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l(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l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l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l3)学习的最佳期限: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l 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
3、响l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l(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l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l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l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二)认知发展的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l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l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和组织l图式最初来自遗传l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l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示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l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
4、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l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而顺应时质量则是质的变化(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时心理发展的源泉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l一、l三、l一、一、模仿学习模仿学习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式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四、(一)婴儿的气质类型l按活动特性划分(巴斯):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l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切斯):容易抚养性、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l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l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
5、的影响作用(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 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衡量母亲对婴儿的教养方式好与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反应性 情绪性 社会性刺激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发展的过程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8个月以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显示出主体我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约2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来称呼自己和他人。(二)促进婴儿自我
6、的健康发展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三、游戏的发展l 认知发展理论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l 机能游戏l 象征性游戏l 规则性游戏四、婴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l 以主题游戏为主l 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替代物l 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l 游戏中富有创造性l 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游戏社会性发展过程:l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l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l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社会性游戏是指游戏活动具有社会交往性质,可分为如下两种:l 协同游戏l 合作游戏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1、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7、2、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3、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一、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l 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l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l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研究表明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1、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儿童)2、经知道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8、9岁儿童)3、主动自觉低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儿童)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l 视觉“复述
8、”策略l 复述策略l 特征定位策略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性、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可塑性、动态性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l 由近及远l 由表及里l 由片面到全面l 由浅入深3、自我中心现象 “三山实验”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l 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l 概括能力的发展l 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整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幼儿想象的特征:l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l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l 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
9、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新颖、神奇、超越、指向未来 言语的发展几乎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l 言语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l 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l 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l 言语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幼儿期是词汇增长和丰富的快速期,是促进其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汇范围的扩大3、词义的深化 l 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l 词义笼统含糊l 词义所指非常具体l 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三、句子的发展 句
10、子的发展主要是句法的发展,重点在于句法规则的习得。(一)理解句子的策略l 语义策略:只根据句子中的几个实词的含义和事件可能性来理解句子,而不去理会句子的结构l 词序策略:把句中的“名词动词名词”词序理解为“动作着动作动作对象”l 非言语策略:不管句子的实际结构内容,按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句子意义的预期来进行理解(二)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l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l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l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l 从无修饰语到有修饰语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口语表达能力的大发展是幼儿言语发展的集中表现,幼儿期市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l 从对话语言到独白语言l 从情境语象连贯语发展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11、语用技能是指个人根据交谈双方的语言意图和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系列技能。包括:l 沟通的手势l 说的技能l 听的技能。一、个性的初步形成 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儿童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在:l 现实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l 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l 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l 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l 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发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l 自尊是自我对个人价值的评价和体验l 幼儿的自尊感岁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l 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
12、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l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三、幼儿期认同的发展1、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l 认同: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l 认同产生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意义:l 给儿童带来归属感和成就感l 是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l 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地位、具有权威,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如父母,教师,自己喜欢的叔叔和阿姨以及与自己年龄差别较大的哥哥姐姐。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表现为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
13、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现象。 年龄主要是34岁,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着(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特点l 有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l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l 明确认识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积极理智面对l 正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点l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儿童,指导儿童并创造条件,适宜的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l 一民主型良好教育方式,正确选择、积极地引导,帮助儿童顺利度过重要转折 童年期年龄范围在6、712、13岁,属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儿童学习的一半特点如下:l
14、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l 教和学时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l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 掌握间接经验为主l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l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第二单元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记忆的策略,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有:l 复诵策略l 组织策略l 系统化策略l 巧妙加工策略二、儿童期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1、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l 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l 从具体形象思维想逻辑思维
15、过渡l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为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2、思维形式的发展l 概括能力的发展l 词语概念的发展l 推理能力的发展3、新的思维结构形成这个时期的认知结构与幼儿期相比发生了质的辩护啊,形成了心理思维结构,主要特点之一是掌握守恒。 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有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也就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再因为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能够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的不变性。4、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自我中心现象:指幼儿仅从自己的角度表征世界,认识不到他人的表象与观点不同于自己,并认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就是他人的体
16、验和想法我国的一项“三山实验”(李文馥)的实验结果 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 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并基本上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 8岁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期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l 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边、行为表现、学业成就、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等l 社会支持因素岁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为重要l 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l 小学儿童对自我评价与学业经
17、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2、自我控制能力 l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l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认知和策略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二、道德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戏的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道德内涵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1、道德情感的发展 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2、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3、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行为时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
18、展方面。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求助等。 亲社会行为的获得需要有付出:l 道德动机的发展l 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者着想的能力l 需要具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力的侵犯。 欺负行为 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l 同伴交往时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l 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l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l 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
19、感四、友谊的发展 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1、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朋友为儿童提供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支持情感上的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2、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l 第一阶段:(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l 第二阶段:(69岁)单向帮助关系l 第三阶段:(912岁)双向帮助关系l 第四阶段:(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3、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l 相互接近l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l 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五、家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1、亲子关系的变化 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父母教养关注重点
20、的转移 父母对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2、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 父母对儿童行为单方面控制和调节为主 父母和儿童一起做决定 关系变化: 单向权威服从关系 平等的、相互合作关系 3、家长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l 儿童语父母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下降l 与同龄伙伴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l 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20%左右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处于初中阶段一、生理发育加速l 身体成长加速 身高、体重快速增长l 生理机能发育加速l 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二、青春发育期提
21、前的趋势三、容易出现的心理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 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变化,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l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l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l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l 成就感遇挫折感的交替一、记忆的发展l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l 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二、思维的发展1、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l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l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
22、,是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l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l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l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l 有很强的自尊心二、情绪的变化1、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到青春期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2、情绪变化的特点l 烦恼增多l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三、少年的自我中心性特点 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表现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把自己作为人
23、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l 独特自我l 假想观众四、第二逆反期 反抗心理是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 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1、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l 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l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l 观念上的碰撞2、反抗的主要对象: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3、反抗形式 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 将反抗隐于内心4、第一、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不同点:l 第一逆反期在24岁期间,躲在3岁左右 所要的独立自主性在于,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点是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反抗父母的控制,反对父母过于保护和越俎代庖。他们要求
24、的独立行为中,有许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实际的。l 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至15、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 所要的独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但也由于发展现状的矛盾性给他们带来许多不适宜和不适应,乃至困惑和危机。5、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 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l 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l 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l 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l 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要求 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问题是指青少年所表现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
25、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对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一、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成瘾属于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成因又被称为依赖或网络性心理障碍1、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表现l 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 l 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l 一旦停止网络游戏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l 在网络游戏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2、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程3、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 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 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
26、压力过大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主要表现有: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与现实脱离关系等原因:l 遗传因素l 身心发展迅速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不平衡以及困惑和危机感l 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初恋失恋等诱因而导致患者常有对性的妄想等三、自杀倾向自杀趋势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l 心理障碍l 家庭环境l 学校的强大压力l 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四、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或从事各种违犯法律的行为等,属于反社会行为和犯罪。青少年的违法行为的比例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要高,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l 犯罪率增加l 犯
27、罪年龄呈下降趋势l 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呈暴力化、团伙化趋势。2、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及预防l 有些家庭成为滋生儿童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的温床l 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l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总体看来,青年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l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l 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l 生活空间扩大l 开始恋爱、结婚 青年期的思维能力继续发展到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并达到成熟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l 二元论阶段l 相对性阶段l 约定性阶段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
28、展过程作出正确的反应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l 初中一年级 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l 初中三年级处于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阶段,属重要转折期l 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占优势地位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思维监控室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解的能力。发展表现: 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得多 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青 年初期的思维自
29、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1、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2、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主要途径 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通过对铜陵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少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提出,自我统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统一感的确立时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1、自我
30、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2、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3、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4、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l 同一性确立l 同一性延续l 同一性 封闭l 同一性混乱(扩散)同一性征候群l 同一性意识过剩l 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l 与他人距离失调l 时间前景的扩散l 勤奋感的扩散l 否定的同一性选择延缓偿付期 青少年的发展是自我发现、自我意识形成和人格再构成的时期,是从不承担社会责任到社会角色出现并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要经历复杂而艰难的统一性确立和对社会生活的选择。这种确立和选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成的需要,而社会
31、也给予年轻人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期间。这个时期也可以成为年轻人队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所以称“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因素 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 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 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 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 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2.习俗水平:l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必须尊重他
32、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l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个体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时正确的,认识到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全社会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即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l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l 达到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l 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序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一、女性
33、更年期 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退到完全小时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数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二、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一、中年转换期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三、中年人在家庭中 的角色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智力衰退说”“特殊智力学说” 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关于自我概念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l 遵奉者水平l 公平水平l 自主水平l 整合水平l 影响自我发展水平
34、的因素:年龄因素 受教育水平 认知发展水平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l 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l 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内省日趋明显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事日趋圆通l 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这段时期。l 遗传学说:精神机能的老化、行为的变化以及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都是有遗传决定的,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变化。l 行为老化说:老年行为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并主要从行为变化中反映出来。l 疏离学说:老年人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l 适应学说: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
35、变化观一、老年丧失观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二、毕生发展观 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强调人到成年以后心理人继续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推行性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老年期视觉衰退老年期听觉减退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1、老年期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2、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l 老年期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机械记忆衰退缓慢l 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显现,但再认比回忆保持较好l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3、老年期主要的记忆障碍 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存储
36、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4、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工作记忆理论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影响老年记忆的因素除了年老之外,还有健康、精神状态及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等方面的因素。三、老年期的智力减退老年期智力水平的减退老年期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和变化的问题尚在研究中,但基本上倾向认为老年人的人格特征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一、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老年期的人格表现出基本稳定的倾向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l 不安全感l 孤独感l 适应性差l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l 回忆往事三、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l 生物的衰老l 心理上的老化l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适应是以自我调整来适应环境或情景的状况,老化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过程。质的重视的是,个体应如何适当地调适自己以适应老化过程所带来的改变。一、对老年期的推行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三、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四、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