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 人教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 人教部编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点: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三、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1)正音:祖
2、平舌音。(2)指导书写生字“祖”,师范写,学生书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3)组词。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怎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
3、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可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换偏旁识记:掏萄,蔷墙。偏旁归类:“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旁。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梳理自读感悟: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理解的?2交流:“祖先的摇篮”指的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原始森林的相
4、关资料。(2)观看视频,感受原始森林的广袤无垠,郁郁苍苍。(3)说说“苍苍茫茫”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读出原始森林的美丽、广袤、苍郁。4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下节课再来研究。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交流、观看视频,使学生对原始森林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美丽的原始森林的喜爱之情。自然地产生问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祖、浓、摘、掏、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2师着重指导生字“摘”“掏”。(这两个字左右等高,左边都是“扌”,表示人的动作。注意“摘”字的右边不能写
5、成“商”,“掏”的右边中的“缶”要注意避让。)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投影反馈,学生进行评议。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1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题目中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那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呢?他们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呢?设计意图:直
6、奔主题,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文本的关键之处。二、品读诗句,感悟情感1自由读诗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短语: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2出示这些词组,认真读一读。3看看带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动词。)4读了这些表示活动的词,你有什么感受?(当时的人们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非常好。)5男女生有感情地对读词语。6指导朗读课文第2小节和第3小节,注意读好其中的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7想象一下,看着这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
7、3小节,按照下面的提示试着写一写。出示:我们的祖先,可曾在_?那时候,_?8分享交流。9师小结:是呀,这一片原始森林,是我们文明的起点,这是多么遥远而又美好的回忆呀!齐读最后一个小节。10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设计了模仿课文进行仿写的练习。通过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通过分享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对儿童诗有了学习与创作的激情与乐趣。三、总结回顾,升华情感1指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2说一说,看着这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3师总结:祖先的摇篮是那么美好,我们要让它天长地久,就要好好保护它。4全班朗读全诗。设计意图:
8、让大家有话说一说的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指导写字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望、赛、蓝”,学生认读组词。2观察各部分的占位,强调要点。(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望”的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竖折;“赛”的第九笔撇的起笔和第十笔捺的起笔不能相交;“蓝”的最后一笔横要宽于“艹”的横。)3教师范写。4学生练写,评价反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先观察后书写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儿童诗,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想象、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配音等多种辅助手段,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2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