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张振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张振刚.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视角冰。张振刚 李云健李莉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是近年来企业研究领域的焦点主题。尽管已有学者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进行了较多探讨,但对于企业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创新发展尚缺乏充分的认识。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特别是分析科技资源获取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通过218家企业的量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预测效果,且科技资源获取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慈善捐赠水平的企业其科技资源获取更多;(3)组织冗余在
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科技资源获取与专利产出之间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关键词慈善捐赠;组织冗余;科技资源获取;创新绩效+本文受广东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4A070702002)、广东省创新型企业院线提升计划项目(20138070303001)资助引言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研究的前沿领域,现有研究已分别进行了大量探讨。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嵌套于社会网络之中,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其应尽的义务。特别是在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思潮下,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创新离不开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供应商
3、、客户等的紧密协作和资源整合。在此背景下,企业除了要对内部股东和员工负责外,还要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履行义务,即企业要平衡“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履行社会责任”。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强调,企业改革要以承担社会责任等为重点,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显示,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稳步上升,报告管理逐渐走向常态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报告发布形式趋向“社交化”和“移动化”,并且企业都倾向于披露慈善公益等的责任信息。由此可见,国家和企业都越来越重视
4、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新常态和法治化的特点。换言之,政府会在已有法律基础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干预,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带有一定的行政指令性质,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鼓励导向和心理预期。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形式,21慈善捐赠是指企业将一定数额的资金、实物或服务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对象。31企业慈善捐赠主要用于社会助学、扶贫济困、抗震救灾等,能够帮助解决部分政府“想不到”、“做不到位”的事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慈善捐赠的动机上,包括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利他主义、管理层自利主义四大动机,3-5并基于这些动机来探讨慈善捐赠对企业的影响结果,如
5、获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企业融资,15,6建立与维持政企纽带,【3,71带来广告效应,4,81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吲提升企业声誉和企业绩效。【10。121概言之,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都把焦点集中于企业捐赠的决定因素,而缺少对相关经济后果的研究。1列然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进行慈善捐赠时,更多会从经济方面考虑,131即如何通过慈善捐赠减少政府管制、获得资源补偿是企业最主要的动机。企业在履行慈善捐赠等公益责任时,还应践行对中Nan妇i BlQness Review 2016Vol 19No 3,PP 123135 123万方数据国经济发展的责任,即通过技术创新等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6、做出应有贡献。毋庸置疑,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41而创新资源则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和基础。然而,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资源并不总是能顺畅地流向创新,【1副因而,从外部获取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弥补和互补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现实中,政府科技项目是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也表明,参与科技计划项目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及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边际创新效率,1引即创新资源获取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17】技术研发和慈善捐赠行为都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1副然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履行慈善责任都需要资源投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慈善
7、捐赠就意味着用于研发的资源投入会减少,那么慈善捐赠与技术创新是不是矛盾对立体?换言之,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应是当下众多研究者和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即企业应追求实现价值创造和社会绩效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了进一步理解慈善捐赠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从企业与政府资源交换的视角,通过218家企业的量化数据,深入考察慈善捐赠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的中介传导模型以及组织冗余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模型,从而尝试回答企业慈善捐赠是否有助于创新?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企业的本
8、质是利润最大化,即获取更好的绩效。现有研究表明,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学者们关于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尚存在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1)线性影响。线性影响观认为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或负向线性关系。其中,前者认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助于企业绩效提升;19,201相反,后者则认为慈善捐赠会损害企业绩效。1211(2)曲线影响。曲线影响观认为慈善捐赠是一把“双刃剑”,1纠即慈善捐赠在某些情境下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而在某些情境下则会损害企业绩效。Brammer等瞳21发现,高慈善捐赠和低慈善捐赠的公司比捐赠水平中等的公司绩效更好,即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呈u型关系。
9、而Wang等犯纠的研究则表明,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3)不相关。该观点认为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企业价值等的影响不显著。24,251由此可见,慈善捐赠对于企业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的,而可能是复杂非线性的。创新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4因而除了财务绩效之外,企业还非常重视自身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通常会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包括内部研发投人和外部创新资源获取。然而,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外部创新资源往往成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制度背景下,政府部门掌握着关键资源分配的权力,【2 6是企业外部科技资源的重要来源。为此,企业通常会通过慈善捐赠等“互惠
10、交换行为”与政府建立和维持政治关联,从而更好地获取政府资源,提高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能力,【6矧进而提升创新绩效。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慈善捐赠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作实现经济或政治目的的一种工具。7,28Po rter等让9认为,企业慈善行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是紧密联系的。换言之,慈善捐赠会帮助企业通过社会绩效获得关键性资源进而促进自身发展,1181即慈善捐赠可能是企业与政府“交换”科技资源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具体来看,当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时,虽然付出了相应慈善投入,但尚未达到政府的心理预期,未能与政府建立起良好的政治关联,获得的科技资源可能较少,进而不利于创新绩
11、效的提升,此时企业创新绩效较低。随着慈善捐赠数额的提高,企业在政府救灾助困等遇到财政压力时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和好感,作为互惠交换的回报,政府会在科技资源分配过程中给予捐赠企业适当照顾,此时企业能够从政府部门获得更多的互补性科技资源,创新绩效会较高。然而,根据代理成本理论的观点,当慈善捐赠超过一定限度时,从事慈善捐赠活动大量转移了企业的宝贵资源,【3叫过度地将组织资源用于获取“社会绩效”,将导致企业用于运营和创新的资源投入不足,进而会损害企业创新绩效。此时,慈善捐赠很可能被管理者用作提升个人声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从而导致代理成本上升,p1”1进而会损害企业的创新
12、绩效。此外,中国社会“行政募捐”、“公益摊派”的捐赠行为也会额外增加慈善捐赠成本,【2 5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概言之,过度的、不必要的捐赠可能仅仅是高管人员为提升个人声誉的一种滥用公司资产的机会主义行为,133最终会导致创新绩效下降。综上讨论,本文认为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有着倒u型曲线的影响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24 甫开管理译伦 2016年1 9卷第3期第123135页万方数据H1: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交换关系所衍生的企业契约性与生产性,【341企业捐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行为,也具有社会
13、交换的性质。【351社会交换是指个体或组织之间发生的“资源一报酬”交换,这种利益互惠行为创造并维持了社会结构。1Lawler等印1认为,这种交换的隐含条件是交换双方通过互换各自特有的资源以达到互惠互利目的,其核心是自我利益和互相依赖。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提高慈善捐赠力度可以增加社会无形资产和资源、【381提高公司的竞争力。【291朱乃平等】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可以从政府部门获得稀缺资源。换言之,在互惠的社会交换理论框架下,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有助于从政府部门获取科技资源。企业慈善捐赠对于解决诸如赈灾、扶贫、助学、助弱等众多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1具体来看,政府
14、在享有社会资源分配特权的同时,也承担着应对重大灾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责任,这往往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此时企业通过慈善捐赠帮助政府缓解财政压力以及分担社会责任,政府则会在资源获取方面给予企业支持。【4伽换言之,企业期望通过慈善捐赠与政府沟通和互动,满足政府需求,帮助政府分担压力,进而获得交换科技资源的机会。然而,企业通过慈善捐赠与政府进行资源“交换”并非一种正式契约,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上企业与政府的社会交换关系具有不平等性,【61因而企业慈善捐赠未必能获得等价回报。进一步看,企业为了降低与政府交换不确定性与不平等性的影响,往往会提高慈善捐赠的额度,以提高获得政府支持的概率。具体来
15、看,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时,其所获得的科技资源可能会较少。黄敏学等p51研究发现,汶川地震中很多企业由于捐款太少而遭到社会责骂和批判,表明公众对企业的捐款数额有预期要求。同理,从政府视角来看,政府对企业的捐款数额可能也存在心理预期,当企业慈善捐赠金额太少时,政府预期的互惠目的没有达到,此时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取的科技资源“回报”就较少。随着企业慈善捐赠数额的增大,企业与政府之间会建立起政企纽带,【71进而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的科技资源支持,此时企业能够获得较多科技资源。然而,当企业慈善捐赠过度时,有可能带来“过犹不及”效应。一方面原因是政府在考虑配置效率时会兼顾科技资源的配置公平与效率,因而企业慈善
16、捐赠带来的科技资源获取效应边际递减,即企业科技资源获取存在最大值;另一方面,过度的慈善捐赠会导致企业代理成本上升,甚至会给政府带来错误的认知评价,即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资源投入来获得创新发展,因而将稀缺的科技资源分配给更有需要的企业。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有着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3科技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自身无法产生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其生存与成长依赖于外部资源持有者,【4u包括政府、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421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正式与非正式的外部资源获取均有助于提升
17、企业创新绩效,【431但不同类型的获取来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如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等合作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而与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等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不显著,【441即内部能力不同的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效应。【451为此,企业往往会与不同的外部组织组成战略联盟,并且通过战略联盟的资源互补提高联盟的创新与财务绩效。【4州在内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往往取决于对外部科技资源的获取程度。通常,企业会不断改变自身的结构和战略行为,管理好与资源持有者的关系,以期获取与维持来自外部的资源4“4”在此基础上,整合、构建与重新配置内部与外部资源,能够为企业
18、带来竞争优势。4SRubera等H卅的研究也表明,企业外部资源获取与内部研发能力存在正向交互效应,即企业外部创新资源与内部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政府科技项目作为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的互补资源,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的创新提升效果更为显著。【l刚在假设l和2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科技资源获取可能会在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低慈善捐赠的企业因其社会曝光度不够,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不够密切和互惠程度不足,不利于发挥慈善捐赠建立和维持政企纽带的作用,【71从而导致其所获得的科技资源相对较少,创新绩效也会较低。中等程度慈善捐赠的企业,由于
19、能够有效帮助政府解决社会救助等责任,作为互惠的回报,企业能够从政府获得更多的科技资源,而外部科技资源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5伽高慈善捐赠的企业,由于政府在科技项目资源配置的过程会兼顾效率与公平,【5”因而慈善捐赠的科技资源交换效应Nankai Business ReIIi鲫2016Vol 19No 3PP 123135 125万方数据边际递减,企业甚至会因为慈善捐赠投入过多而导致代理成本上升与内部研发投入不足,进而造成企业创新绩效的下降。综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科技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H4:科技资源获取在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u型关系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4组织冗余的调
20、节作用组织冗余是指能够帮助组织成功应对内部调整压力、外部政策压力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实际或潜在的缓冲资源,521包括资金、产品和人员。Singh陋31进一步将组织冗余分为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前者指已经内化到组织经营进程中且不易被重新转化配置的冗余资源,后者是指尚未被组织利用且较易被配置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冗余资源。综观现有文献,关于组织冗余的作用目前尚存在争议。其中,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冗余具有缓冲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521然而,代理理论却认为组织冗余是一种资源浪费,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541在此基础上,Ta1等陋副融合两者观点,认为代理理论所阐述的导致企业低效的冗余主要是已吸收冗余,而组
21、织理论所解释的冗余对企业的正向作用主要指企业未吸收冗余。同时,现有组织冗余的实证研究大多局限于探讨冗余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且结论不一致,有正向线性、负向线性、正u型、倒u型和转置s型等,并且会受到战略选择、治理结构、制度环境等的调节,”6571即组织冗余效用的实现与具体情境密切相关。【2 0581除此之外,组织冗余还会作为调节变量对企业创新和绩效产生影响。59,60例如,组织冗余对CVC投资组合多元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U型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6”对团队多样性与新产品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起着显著调节作用。【6引根据权变理论,企业从慈善捐赠中获益是有条件的。【2州作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活动,慈善捐
22、赠需要组织内部资源支持。研究表明,拥有大量冗余资源的企业将在慈善捐赠方面投入更多。24,461组织冗余的存在使得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数量更多,减少了资源约束,增加了企业在决策和行动中的自由度。【521资源基础观认为,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与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6纠因而企业通常会优先将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或者提供服务,而慈善捐赠等社会责任的资源来源会从冗余资源中选取。H卅组织冗余资源的存在会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内部驱动发展转向外部并购等来满足发展需求,【641即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会更倾向于从外部搜寻与获取资源来促进企业成长。换言之,当组织冗余较高时,企业才会将“空闲”的资金、产品或
23、人员用于获取更多的外部创新资源和利益。这些“平时闲置但急需时有用”的资源不但能够为企业新研发项目提供内部资源,还能为企业从外部获取科技资源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651如通过慈善捐赠的形式来间接获取政府科技资源。同时,在与政府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中,企业向政府相关部门展示自身“冗余资源”或出让“部分收益”,有助于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政治合法性,【6q即组织冗余有助于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获取政府科技资源。在假设2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慈善捐赠对科技资源获取的倒u型影响会因组织冗余资源差异而不同。具体来看,对于冗余资源较高的企业而言,慈善捐赠对企业科技资源获取的影响更大。在中低度慈善捐赠水平范围内,企业拥有
24、较多冗余资源,能向政府部门提供一种积极信号:即使在慈善捐赠的情况下,企业仍然有足够的资源去完成科技项目约定的任务,因而企业能获得政府的信任,进而获得更多科技资源。然而,当企业慈善捐赠过多时,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其科技资源需求的认知评价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效应,即认为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内部研发投入获得发展,进而倾向于将科技资源分配给其他更需要的企业;另一方面,根据组织惰性理论,资源冗余过多的企业往往会满足于现状,降低冒险精神,反而较少从外部搜寻创新资源和发展机会。换言之,对于高组织冗余的企业,适当增加慈善捐赠有助于获取更多科技资源,但过度的捐赠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但是,对于组织冗余资源较低的企业而
25、言,慈善捐赠对企业科技资源获取的影响可能较小:第一,当组织冗余较低时,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改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来提高绩效,而非采取大量的战略行动。671换言之,在组织冗余水平较低时,考虑到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意愿往往会降低,6引即企业很可能会减少内部研发投入以及减少从外部搜寻与获取科技资源的行为。第二,由于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企业能用作慈善捐赠的“闲置资源”投入较少,不利于企业与政府互惠交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进而会导致获取的科技资源较少。此时,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的关系较弱,甚至没有相关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5:已吸收组织冗余(或未吸收组织
26、冗余)在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倒u型关系间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高已吸收组织冗余(或未吸收组织冗余)条件下,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会显著强化在外部资源获取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对所获资源进行管理,方能从中获益。企业外部资源获取对企业126 南开管理评论2016年1 9卷,第3期第123135页万方数据绩效的提升会受到企业内部能力的影响,如在吸收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外部资源获取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赵文红等1对创业企业的研究结果则表明,资源管理会强化运营资源获取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倒u关系,而弱化知识资源获取与创业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无论是吸收能力的提升还是资源管理的强化,都需
27、要组织投入相应的资源。换言之,企业从外部科技资源获取中获益是有条件的。为了完成科技项目合同约定的各项成果指标,企业需要投入相应人、财、物,如组建研究团队,提供配套经费和相关研究场地、设备等。此时,组织冗余能够为企业管理科技项目研究的各项投入提供缓冲资源。对于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在获得科技资源时,有充裕的空余资源和能力去开展与完成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此时科技资源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能更大;而对于冗余资源较少的企业,尽管获得了科技项目,但由于缺少人财物资源的配套支持,一方面会导致企业在项目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可能会因有限的资源被过度用于科技项目的实旌而导致企业错过
28、其他技术创新机会,进而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概言之,科技项目的实施存在管理成本与机会成本,组织冗余资源较多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外部科技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6:已吸收组织冗余(或未吸收组织冗余)在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理论模型见图1。图1理论模型二、研究设计1样本选择研究对象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大规模企业,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2014年广东省顺德经济与科技促进局等政府单位两次收集与提供的企业统计数据,统计时间范围分别为2010201 1年、20122013年,各统计指标均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加盖财务审计公司
29、公章的财务报表,科技立项、科技奖项、专利、标准制定、名牌名标等证书的复印件),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从第一次、第二次数据收集中分别获得统计样本285个、271个,为了符合本研究需要,删除那些重要信息缺失以及不能配对的样本,最终保留218个有效配对样本。从行业分布来看,包装印刷10,占比46;电子信息14,占比64;纺织服装13,占比6;机械装备32,占比147;家具制造17,占比78;家用电器38,占比174;金属材料16,占比73;精细化工13,占比6;汽车配件9,占比41;塑料建材8,占比37;科技服务10,占比46;其他38,占比174。2变量测量(1)
30、创新绩效。参考林润辉等7H的做法,从专利产出和创新获奖两个方面来测度创新绩效。其中,专利产出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考虑三类专利在创新程度、经济价值、技术贡献等方面的不同,采用余泳泽等p21的测量方法,分别赋予05、03、02的权重,加权求和后取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的专利产出水平。创新获奖包括创新相关荣誉称号和专利奖项,并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不同级别赋予3、2、1的权重,对其进行加权求和以衡量企业的创新获奖水平。本文用企业2012-2013年的专利产出总量和创新获奖总量来测量创新绩效。(2)慈善捐赠。参照以往的慈善捐赠研究,【5731本文用企业20102011年实际捐赠数额
31、的自然对数来测量慈善捐赠。(3)科技资源获取。科技资源获取是指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取的科技立项,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技立项,分别赋予3、2、1的权重后求和,用以衡量企业的科技资源获取水平。由于2013年政府部门未进行企业数据收集,本文用2012年和2014年两次收集数据的均值来衡量2013年收集的科技资源获取。(4)组织冗余。参考Tan等垆51的方法,将组织冗余分为已吸收的冗余和未吸收的冗余。然而,目前尚无一种直接的工具去准确测度冗余资源,现有学者大多使用代理变量来测度组织冗余。为此,本文借鉴刘海建41的做法,分别用200920l 1年、201 12013年平均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和平均资产规模
32、的自然对数这两个代理变量分两阶段来测量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5)控制变量。参考李维安等嘲关于企业慈善捐赠与政府资源交换行为的研究,选取企业成长性、资产收益率、行业哑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同时,还在计量模型中控制了行业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和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其中,企业成长性以20102011年平均营业收入增Nan蛔i Business Review 2016,Vol 19No 3OP 1 23135 127万方数据表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注:”:p01)不显著,可能是受到组织结构等限制使得已吸收冗余很难被重新配置到新的战略活动中去。【5引在考虑组织冗余的情况下,慈善捐赠对科技资源获
33、取的倒u型曲线关系依然显著,并且已吸收冗余与慈善捐赠一次方(p m71=0213,PmTl01;p m2lI=一0028,Pm21101)。为了更直观地呈现组织冗余在科技资源获取与专利产出之间的调节效应,给出其简单斜率图,如图4。假设6获得支持。在此基础上,借鉴Edwards等61的总效应调节模Nan蛔i Bllsin岱s鼬响期2016,Vo19,No 3PP 123135 1295453525l50432l0万方数据表3a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型,更为全面地解释组织冗余在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专利产出、创新获奖中介效应模型路径上的调节效应。由表3a的模型M10一M13可知,已吸收冗
34、余和未吸收冗余对慈善捐赠与专利产出、创新获奖的直接效应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四、研究结论与讨论1慈善捐赠:企业科技资源获取的“交换物”实证检验支持了慈善捐赠与科技资源获取之间的倒u型关系假设,表明慈善捐赠在中低水平时有利于企业获取科技资源,但这种促进作用边际递减,当超过某个限度时,慈善捐赠反而不利于科技资源获取,即慈善捐赠存在“过犹不及”效应。与李维安等、61李姝等知的研究发现一致,企业慈善捐赠具有资源交换作用。然而,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债务融资回报,本研究发现,慈善捐赠能为企业带来科技资源回报,即慈善捐赠是企业科技资源获取的“交换物”。在企业与政府的交换过程中,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科技资源支持,期望
35、与政府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互惠关系,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寻找机会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如通过慈善捐赠分担130 南开管理谇论2016年19卷,第3期第123135页万方数据政府在救灾、助学、助弱等方面的救助压力和责任。作为互惠交换的回报,政府会在科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适当优先考虑在慈善捐赠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例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的科技项目申报和验收均会考虑申报组织的社会公益性以及项目带来的社会公益成效,广东省顺德区龙腾企业计划项目的申报更是把慈善捐赠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分指标。进一步看,慈善捐赠的科技资源交换作用边际递减,过度的慈善捐赠反而不利于企业科技资源的获取。这与Wang等口那
36、关于慈善捐赠与企业财务绩效倒u型关系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过度的慈善捐赠并不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科技资源,也不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甚至会带来负面的影响。2科技资源:企业创新成长的“助推剂”实证结果支持了科技资源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包括专利产出和创新获奖)具有显著提升作用的假设,表明科技资源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剂”。这与Huang等掣赵文红等701的研究发现一致,说明外部资源获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绩效。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知识资源、信息资源、资金资源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m771缺乏对外部科技资源获取及其作用的探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并检验了科技资源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除了对企业创新
37、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外,科技资源获取还在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传导作用。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科技资源获取的中介作用来传递的,即慈善捐赠并不能直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需要通过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结纽带与资源交换行为等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在本研究里,慈善捐赠可以通过科技资源获取这个传导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即科技资源获取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助推剂”。3组织冗余:企业创新发展的“缓冲器”实证数据的统计检验支持了组织冗余在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合图3和图4可知,组织冗余越高的企业,其慈善捐赠对科技资源获取的倒u型影
38、响越强,科技资源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越强。由此可见,组织冗余一方面为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获取科技资源提供了资源缓冲;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资源的积极作用提供资源缓冲。由图3可知,不同程度的慈善捐赠额度与不同程度的组织冗余水平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对于具有较高组织冗余资源的企业,中高度慈善捐赠能获得更多的科技资源,而低组织冗余的企业则不适宜进行过多的慈善捐赠。由图4可知,在高组织冗余情况下,随着科技资源获取的增多,其对企业专利产出的提升越有利,即组织冗余能够强化科技资源获取对专利产出的提升作用,表明组织内部的资源配套对于发挥政府科技资源的正向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本文认为冗余资源
39、能够服务于企业的战略性慈善捐赠行为,能够为企业与政府资源交换行为以及创新发展提供缓冲资源,即组织冗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缓冲器”。4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1)理论意义首先,本研究丰富了慈善捐赠与其结果变量及作用机制的研究。Margolis等引对109篇已发表文章的元分析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的影响有正有负或不显著,说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存在曲线关系。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线性影响,为此,本研究从企业与政府资源交换的视角构建与验证了慈善捐赠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曲线关系,能够更为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慈善捐赠对企业的影响,为解开学术界长久以来关于企业社会绩效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
40、的争议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同时,本文还验证了慈善捐赠是通过科技资源获取作用于创新绩效,这对进一步揭示慈善捐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的“黑箱”具有理论建构意义,能够为未来关于慈善捐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其次,验证了企业慈善捐赠是为获取科技资源而与政府互惠的一种战略行为。“战略慈善观”认为,有策略的慈善捐赠活动能够实现社会公益和企业绩效的双赢。【2郫与以往大多将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割裂开来的研究不同,考虑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慈善捐赠行为可以转化内生增长抑或外生增长的问题,it8即慈善捐赠可作为企业外生增长来源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为此,本研究从创新视角出发综合考虑企业慈善责任与创新
41、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能够通过慈善捐赠与政府“交换”科技资源,与“战略慈善观”观点一致,这为慈善捐赠的经济动机与政治动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同时,以往关于外部资源获取的研究大多关注企业外部的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大学与科研机构等主体,441缺少对政府科技资源所起作用的深入探究。本文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明晰了政府科技资源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丰富了资源获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慈善捐赠对企业创新的价值。再次,拓宽了社会交换理论在企业与政府资源交换行为之间的应用,丰富了企业慈善捐赠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社会交换理论的涵义。现有研究大多从组织行为理论、Nan妇i Busitter,
42、s Review 2036,Vol 19,No 3PP 123135 131万方数据资源依赖理论和代理理论来研究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较少从资源交换视角来分析。实际上,互惠是企业与政府之间追求的双赢结果,企业的慈善捐赠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1刚而政府的科技项目投入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5叫进而提升创新绩效。为此,本文对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惠交换行为进行探讨,发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换具有不对等性,拓宽了社会交换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以及企业创新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慈善捐赠领域与企业创新绩效来源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企业从慈善捐赠中获益是有条件的。现有研究大多数从政治关
43、联视角来探讨企业与政府的资源交换行为,却较少关注组织内部的资源冗余在其中所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总效应调节模型分析发现,组织冗余资源的水平提供了慈善捐赠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以及科技资源获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组织情境,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组织冗余的“缓冲作用论”,拓宽了组织冗余成果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应用。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数据获得的便利性,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上市公司的慈善捐赠,却较少探讨非上市企业的慈善捐赠及其作用。然而,中国企业大多数为非上市公司,因而本研究以珠三角非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拓宽了以往慈善捐赠研究成果的普适性。(2)实践启示本研究发现为解答企业如何从慈善捐赠中获益以及如何平衡社
44、会绩效与创新绩效等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企业应该辩证看待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既要重视慈善捐赠的战略作用,又要量力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并非矛盾对立体,通过慈善捐赠,企业可以实现履行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的平衡。一方面,企业通过慈善捐赠与政府进行资源“交换”,可以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双赢。因而企业决策者应客观地评价和管理慈善捐赠,将慈善捐赠提升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活动,以在社会重大灾害发生时以及政府面临救灾、助学、助困等财政压力时,履行企业对社会的公益慈善责任。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慈善捐赠存在“过犹不及”效应,企
45、业通过慈善捐赠来履行社会责任时应量力而为,不应为了过度追求广告效应或政治关联等而“打肿脸充胖子”,否则,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创新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慈善捐赠机制,防止管理者基于私利的企业捐赠行为和过度捐赠,并及时跟踪评估慈善捐赠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更为合理地运用组织冗余资源去换取外部科技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组织冗余资源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第二,企业应充分重视对政府科技资源的获取。在共享经济的兴起以及开放式创新范式的背景下,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外部创新资源。已有研究表明,内部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提升作用,791而本研究则发现,政府科技资源对
46、企业创新同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而,企业除了内部研发投入以及从外部供应商、分销商、科技机构、高等院校等获取资源外,还应将政府科技资源获取纳入战略经营活动,通过获取互补性的科技资源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此,企业应该构建和完善内部与外部创新资源的互补机制,在重视内部研发投入的前提下,优化组织资源的使用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内部创新资源与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弥补企业自身创新不足。第三,企业应适度保留一定的冗余资源以应对不时之需,并充分发挥组织冗余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组织冗余资源有助于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获取科技资源,有助于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对企业创
47、新的提升作用。因而,企业应适当保留一定的冗余资源,以在社会重大灾难突发时为企业慈善捐赠及时提供缓冲资源,在企业实施与管理科技项目过程中提供充裕的缓冲资源,进而保障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开展创新活动,最终实现社会责任履行与创新发展的平衡。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保留一定比例的冗余资源,二是要制定内部冗余资源的使用机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要寻求不同组织冗余水平相对应的慈善捐赠均衡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冗余资源的功效。5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本文虽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分析数据均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能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使得研究结论存在普适性局限。未来研究应选取
48、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中下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等地方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明晰慈善捐赠对企业创新发展作用的地域性异同,拓展本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其次,本研究虽然采用2012年收集的企业慈善捐赠数据来预测2014年收集的企业创新绩效,考虑了企业慈善捐赠到产生创新绩效的时滞性,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慈善对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然而却没有2013年企业的科技资源获取数据,只能用2012年和2014年收集数据的均值来代替,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而未来应该收集周期更长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以更为准确地预测慈善捐赠、科技资源获取132 南开管理评论 2016年19卷第3期第123-135页万方数据与创
49、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受到数理统计分析模型的限制,加上研究者精力有限,本文基于企业与政府资源交换视角将科技资源获取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慈善捐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并考察了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只是找到了打开慈善捐赠对企业创新影响过程“黑箱”的其中一把钥匙。然而,只有被市场认知为真实的慈善捐赠才有益于增加企业价值,【91即企业要从慈善捐赠中获益还会受到利益相关者认知评价的影响,因而未来研究可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认知评价的作用,以更为全面和系统地理清慈善捐赠促进企业创新的边界条件。参考文献1】钟宏武,魏紫川I,张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2梁建,陈爽英,盖庆恩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治理结构与慈善捐赠管理世界,2010,(7):1091 183】高勇强,陈亚静,张云均“红领巾”还是“绿领巾”: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管理世界,2012,(8):1061 14,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