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12396577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1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巅峰冲刺 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高考语文说明对本考点的表述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这是江苏省高考的必考内容,2020年高考一定会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江苏省高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高考试题一般要求考生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最近几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唐诗、宋词、元曲扩展到清代(含清代)以前各个朝代的诗、词、曲。考查时,常常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对古代诗歌的形象

2、、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古代诗歌借助描写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传达诗人的思想,表现诗人的见解、认识、感情、态度,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对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十大主题:(1)建功报国;(2)忧国伤时;(3)思乡怀人;(4)生活杂感;(5)长亭送别;(6)怀才不遇;(7)羁旅愁思;(8)愤世嫉俗;(9)蔑视权贵;(10)寄情山水。从诗歌的类别看,主要涉及十个类型:(1)借景抒情诗;(2)山水田园诗;(3)咏物言志诗;(4)咏史怀古诗;(5)即事感怀诗;(6)边塞征战诗;(7)缘事说理诗;(8)相知相思诗;(9)别恨离愁诗;(10)

3、思妇闺怨诗。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生活状况,情感因素,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就高考答题而言,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理解正确,表述恰当,言之有理即可,一般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观点、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

4、,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应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思想风格以及诗词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道理,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所关联的背景等。解答这类试题主要应注意两点:一、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诗歌,联系平时积累的知识,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不要随意拔高或贬低,更不要将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因素。诗歌的意象,承载着作者的人生

5、理想和思想感情。借助理解诗歌的意象,可以把握诗歌主旨。同时,诗歌的思想内容还涉及到文学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时令特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生活经历等。要理解诗歌的象征义。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了,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这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很有帮助。二、揣摩诗歌的深层含义。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

6、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的,它需要考生有整体阅读能力。有的诗歌有弦外之音,要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联系诗词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解题,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诗词的标题和注释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要辨析确认诗人写作时的情感,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要理解诗歌中情感载体与诗人情感的联系,如杨柳、菊花、圆月、落叶等。要判断作者的表达方式,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诗歌常见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

7、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一)建功报国诗唐诗多为边塞:(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宋词常有:(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

8、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风格多为:悲凉慷慨、雄浑豪放、奔腾俊伟等。(二)忧国伤时诗(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7)建功立业的渴望;(8)保家卫国的决心;(9)报国无门的悲伤激愤;(10)怀才不遇之寂寞;(11)山河沦丧的痛苦;(12)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13)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14)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15)反映离乱的痛苦;(16)同情人民的疾苦;

9、(17)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三)长亭送别诗(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1)自然风光;(2)乡村景物;(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五)咏物抒怀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10、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六)思乡怀人诗(1)羁旅愁思;(2)思念亲友;(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5)触景伤情;(6)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7)托物传情(月、雁、笛、柳);(8)因梦寄情;(9)妙喻传情。(七)咏史怀古诗(1)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对历史、功名利禄、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3)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八)思妇闺情诗(1)抒发别离苦情;(2)描写美人迟暮;(3)寄寓人生感慨。(九)景事

11、抒情诗(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7)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8)记梦悼亡,遗世游仙。(十)生活感悟诗(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自由闲适之恬淡;(3)秀美河山之热爱;(4)昔胜今衰的感慨;(5)借古讽今的情怀;(6)青春易逝的伤感;(7)仕途失意的苦闷;(8)告慰平生的喜悦;(9)老当益壮的情怀。常见意象的含义: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梧桐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绿叶希望、活力黄叶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黄粱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鸿雁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鹧鸪荒凉

12、破败或惆怅落寞杜鹃哀怨、凄恻、思归鱼自由、闲适沙鸥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情人的使者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雪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霜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浮云游子漂泊、飘零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落叶失意、伤感大漠苍凉旷野凄清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古琴知音古道荒凉长亭送别楼兰 国立功关山怀乡、思人阳关离别送行莲爱情阑干思念、寂寞、离愁孤雁思亲,思乡,孤独寒蝉悲凉、离愁别绪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积极性与消极性的评价。任何人写作都有其见解和

13、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古代诗歌的作者往往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观点和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主张、见解、意图、情感、价值取向。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还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时代因素、诗中用典等方面的信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典

14、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可以从诗的典故意义着手。诗歌离不了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诗歌的景物往往寄托着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中体味诗的意境,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评价”,是指在正确把握诗歌作者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有时还需要对不同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诸如,作者持怎样的观点、态度、情感、见解,诗歌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另外,往往还要求与别的作者进行对比,作

15、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在高考试题中,对此考点的设题难度稍大,我们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评价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2)理解诗歌内容,揣摩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内容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载体,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因素。(3)把握作者

16、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4)关注隐含信息,感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往往隐含在写景状物、记事抒情中,要注意关注隐含信息,能够听出弦外之音,以正确感悟作者的观点态度。(5)要由表及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和内容、情感、主题等内在信息,结合标题、注释、试题提示等暗示信息,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体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

17、的关键因素。(6)要全面准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要细致,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剖析,避免架空分析。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归纳要全面,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评价要准确,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

18、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苛求古人【真题分析】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1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评价古代诗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19、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二、(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

20、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1.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三、(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秋 兴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

21、,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

22、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解答本题,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考场实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塞露初晴注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朝与吐蕃、回纥等民族的统治

23、者曾一度休战,边境得到暂时安宁。作者当时途经边塞,写下这首诗。9. 请赏析这首诗颔联的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积雨调皮地在青草丰茂的路上流淌,炊烟依依不舍地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的草原风光的喜爱之情。【解析】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鲜果,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颔联的表达效果。仔细阅读颔联“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这一联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

24、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运用“侵”“傍”两个字,赋予积水和炊烟人的情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草原风光的喜爱之情。答题时,注意先答出拟人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运用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不能只答手法,而丢了具体分析。10.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对草原风光的喜爱;对“胡人”的警告;对唐军强大的戍守力量的自豪;对暂无战事的欣喜;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外。【解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

25、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题目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这是一首边塞诗,一般的边塞诗总是着重写激烈的战斗,充斥着烟尘烽火和刀光剑影,给人以苍凉、悲壮甚至恐惧之感。这首诗却迥然而异,前四句用“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十个人对

26、草原风光的喜爱之情。“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此是唐诗中的惯用法。“北门”,即北方门户,旧唐书郭子仪传:“朔方,国之北门。”这两句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因为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

27、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表达诗人对暂无战事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

28、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9. 结合诗句,赏析上阙前三句的表达效果。【答案】9. 上阙前三句,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晚春(点明季节)合肥城里荒凉寂静的情景;点出人物,通过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的所见所闻,写出衣衫单薄的诗人内心的凄恻岑寂。为下文抒写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等作铺垫。 【解析】应该从景物描写的方式和景物和情感的关系以及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等角度分析,诗句中“晓角”从听觉、“垂杨”从视觉、“寒恻恻”从触觉写景;从情景关系看,景物具有“荒凉寂静”,情感正合后文的“岑寂”;从结构看,结合下文“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此句为下

29、文作铺垫。10. 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0. (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阳妻凉”“空城晓角”之悲凉。(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解析】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文中“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分析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根据“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和文中景物“巷

30、阳妻凉”“空城晓角”分析家国之思;根据“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分析惜春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对酒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裁:写诗9.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答案】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解析】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

31、出诗句来。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呼应。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10. 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答案】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解析】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

32、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苏轼尊酒

33、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苏轼从杭州任上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于席上作此词。珠帘十里:语出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9. 请分点概括上阕所写的内容。【答案】思念友人;扬州风光;感叹离恨。【解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请分点概括上阕所写的内容”,然后再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内容要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珠帘

34、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之景,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10. 请简要赏析“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的表达效果。【答案】10. “连夜到”照应标题“夜到扬州”。通过船行之快和相见惊笑的描写,表达了与友人相见的急切心情,以及与友人相逢的惊喜、欢快之情,也暗含了久历宦海沉浮的感慨。【解析】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从表达技巧、诗人情感等角度入手,进行

35、归纳总结。本题中,“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的意思是: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词人当年已56岁,又久历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说是“衰容”,想来是极为吻合的。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9. 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36、。【答案】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解析】这两句明显写景,可以从描写手法(动静的角度)、结构(照应上文)来分析。前句“纤草数茎胜静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后句“幽禽忽至”,突然飞来几只幽禽,以鸟的飞来衬托幽静的环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都与情相关,这里的环境的幽静与题目的“独坐”联系起来,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在结构上此句的“静”与上文“空斋寂寂”形成照应。10.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37、解析】诗歌尾联“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中“莫教风景属他人”,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同向洛阳闲度日”中“闲度日”说明作者没有得到重用,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劝诫朋友“莫教风景属他人”,这里其实也是自我劝慰,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闲度日”,每天只能无所事事,聊以度日,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

38、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要注意诗歌是有多种情感还是相对比较单一。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浣溪沙韦 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浣溪沙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注: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9. 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答案】9. 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选取富有特色

39、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解析】首先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

40、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10. 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答案】10. 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

41、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婉转动人。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解析】首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是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歌情感,题干中说的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然后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歌,既要分析共同之处,也要指出不同之处。先看韦庄的词,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己方或从对

42、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这是从己方铺墨;“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并且以“锦衾寒”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忆来”、“几时”,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旧,再写对将来之期冀,更见情之真切。再看薛昭蕴的词,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鸥迹渲染营造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盛装的佳人出场了;下片中以“几回愁煞棹船郎”进行侧面描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

43、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而实际上“愁”的应是佳人;词的最后一句, “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一切都在“不语”中。由此看来,两首词都借助景来寄托怀人之情,不同的是,韦庄使用“一意两写”手法,而薛词以景渲染,以渔郎侧面烘托,并以景结情,这是两篇的不同之处。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风入松田中行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尽日凭阑意,与谁同捻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恨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9

44、. “画楼尽日凭阑意”,主人公画楼凭栏有哪些情意?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答案】(1)风雨春归的痛苦。(2)思念远人的孤独。(或“音讯渺茫的怅惘。”)(3)时光流逝的无奈。 【解析】首先审题,“画楼尽日凭阑意,主人公画楼凭栏有哪些情意?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哪些情意”可知不止一种。然后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要抓住意象、情语来答题。从“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可知主人公面对一夜风雨过后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暮春景象,生出春天归去的痛苦之情;“与谁同

45、捻花枝”“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可知道是无人同捻花的孤独愁苦;“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东风满院花飞。”,这几句写对时光流逝青春空老生发的无奈。10. 赏析尾句“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的表达效果。【答案】以“东风满院花飞”照应“春归”;寓情于景,描写落花纷纷景象,抒发主人公面对春天消逝、青春空老的无奈;一个“欲”字,欲题而未题,细腻传达出主人公想要表达思念却又无从说起的惆怅。【解析】首先要审题,明确题目考的是什么,题干是“赏析尾句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暗考,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是尾句。这类题的一般答题要点是:结构+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然后仔细阅读尾句,理解内容,尾句“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飞”,写出主人公心中因思念远人心中惆怅想要借题红叶表达却又无从说起,眼前只有落花纷纷的景象一个,词人着一“欲”字,欲题而未题,细腻传达出主人公想要表达思念却又无从说起的惆怅。在这里词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满院落花纷纷的景象。结构上,“东风满院花飞”照应首句“春归”。解答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