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对点集训.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6943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对点集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对点集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对点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对点集训.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板块思想感情类12015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金鹦鹉:酒杯名。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解析开篇两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描写的是花心和花瓣,诗人着眼于菊花的色彩。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

2、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两句,诗人又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而后,“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两句中,诗人又借菊花抒发人生的感慨及不为世用的苦闷。最后一联,诗人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金鹦鹉杯中,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22016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3、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梅发:白发。“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刘辰翁以此词寄托其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开头两句,纯粹写景,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弥漫着风雪的严寒景象。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

4、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面对这刮着大风、下着大雪的荒凉萧杀的景象,虽然词人感到故国的江山还像原来一样,然而去京城朝拜观灯的人却一个也看不到了。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涌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最后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原文翻译邓剡在上元夜客人都走之后感念旧情,作忆秦娥给我,我一读感觉非常凄凉,用原韵写词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觉感到

5、非常悲凉。元宵节,去临安的道上风雪交加。风雪交加,江山依旧是那样的江山,但是临安看灯的人却没有。短短一生偏又经受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和您就像仍然面对当时的明月。月色依然如旧,但此番照临人间,却只见眼泪白发而已。32016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韩元吉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注宋乾道九年(1173),词人出使贺金主世宗生辰,途经故都汴京,金人赐宴,宴后作此作。凝碧池:在洛阳,借指汴京故宫。安禄山陷洛阳,在此大宴部属。梨园子弟唏嘘泣下,其中乐工雷海青掷乐

6、器西向大恸。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_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又不能抒发的无限苦痛的情绪。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鉴赏“凝碧”两句运用历史事件,抒写词人此时此际的痛苦。据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唏嘘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

7、向大恸。三、四句,从声音到外貌转化,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包藏着无比深沉的隐痛,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的心理活动。“杏花”两句,既点时间,亦写环境,并用杏花以自拟,以虚带实,兴寄遥深。“无处避春愁”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花人格化,使杏花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的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原文翻译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

8、,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只有御沟中的水流断绝,好像知道人心中的忧伤。42016大庆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首诗都写到“春”,这两处“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杨诗描写了一幅早春图。写出了早春清新的特点。描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的美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高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

9、们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道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赞美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 城东早春:首句,写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清”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半”二字,暗示“早”;“半未匀”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三、四句,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10、。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村居: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

11、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原文翻译城东早春:城东春色清静幽美,绿柳的叶子黄绿相间。如果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刻,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都是赏花的人。村居:早春二月生机勃勃、草长莺飞,堤岸上杨柳依依、云烟缭绕。孩子们很早就放学回家了,连忙趁着东风放飞风筝。52016辽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注辛弃疾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注此词作于闲居带湖期间。庚戌:即宋光宗绍熙元

12、年(公元1190年)。篆冈:地名,当在带湖之侧。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_答案“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两句表面上写想来秋天也会使人悲伤,忧虑重阳节时多风多雨的天气。实际上“风雨”,一语双关(或比兴或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气候的风雨,更暗喻南宋国运日衰,风雨飘摇(或答悲秋不仅仅为秋日自然风雨悲伤,更为南宋国运日衰、风雨飘摇而悲)。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反映作者对当时政局恶劣、国势衰微的忧虑之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叹。解析“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理解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情感,关键是理解句中的“风雨”的双关义,表面义容易理解,但是其隐含义

13、则要从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时值南宋,国运日衰,此“风雨”正有风雨飘摇之意。也正是因为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才会有如此的悲叹。诗歌鉴赏该词是一首悲秋词。上片写带湖秋夜的优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第三句转写景中之人,浑然一体。上片末二句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应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下片头三句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做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

14、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本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秋天凄凉的风雨和作者内心的悲愤融成一片,从而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壮志不得申的愤慨忧伤的感情。原文翻译夜月皎皎映照着楼台,庭院里的秋花芬芳馥郁,欢笑快乐的人们来来去去。是谁一到秋天就感到凄凉?当年宋玉就悲伤到这样。喝酒吃菜要随其自然,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问他有什么值得悲伤之处?不过仔细想来也有可悲的时候:重阳节快到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 第二板块评价观点态度类12016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初冬道中宋曾巩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欲霜日

15、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感时一抚青萍注叹,马踏西风气自豪。注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溪潭清澈,写其品行纯洁;日射天腾,见其志向高远;竹柏后凋,明其坚守之意;青萍之叹,叙其壮志难酬;马踏西风,抒其凌云豪情。解析根据诗歌中“景情”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逐联分析。22016沧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长门怨齐浣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注昭阳:宫殿名。更漏:报时的漏壶。“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有的版本作“半是思君半恨君”。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

16、_答案(示例一)“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好。由“珊瑚枕上千行泪”可知,“不思君”是假,其真意恰恰是思念甚深,以至于生出怨恨,这是以恨写爱,更能表现爱之深,无理而妙;“恨君”也与标题中的“怨”相照应。(示例二)“半是思君半恨君”一句好。分不清是爱还是恨,又爱又恨,更能表达女主人公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解析此题为开放题,结合诗意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原文翻译宫殿深深月亮快到中天,昭阳殿报时的漏壶声不忍听闻。珊瑚枕上留下了千行泪,分不清是思君还是恨君。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答:_答案这首诗通过写访

17、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解析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却体验到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

18、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解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明写下岭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解说“表达技巧”,要注意“简要说明”。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答:_答案(我的看法是)风雨是暂时的,风浪总归要平息,总还是青山绿树,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解析这首诗写舟行江上时

19、诗人的见闻和感受。昨夜一场雨,且满江风浪,诗人便担心一夜过后可能青山绿树等美好风景受到摧残,可当诗人怀着疑虑不安的心态卷起“孤篷”时,却发现美景依旧。要立足于诗歌内容,品味人生哲理: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遏止的。第三板块综合训练12016湖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韦应物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注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

20、僚友的。庄子语:“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1)诗歌颔联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2)本诗重言外之意、言外之情,请从诗歌中选择两处加以分析。答:_答案(1)颔联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诗人纵目四望,天边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在寒气中枯落,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萧瑟、凄冷的意境突出了诗人的漂泊无依之感和内心的烦躁不安。(2)“夕阳明灭乱流中”,表面上是写夕阳在河水中闪烁晃动的样子,实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诗人看似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一雁初晴下朔风”,雨霁晴展,北风劲吹,只见空中有一只孤

21、雁向南飞去,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大雁知时而奋飞,诗人却济世于无望。诗人内心的苦楚借南飞的孤雁抒发出来。“扁舟不系与心同”,借用典故,抒发感慨。表面说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聪明的智者,而是一个无所求的无能者,只能听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其实这是感伤语,苦涩情,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忧伤。(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解析这首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舟行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

22、诗人只身东下赴任,大雁知时而奋飞,诗人却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愧疚,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22016郑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江城子病起春尽陈子龙注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政权灭亡后一年。(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3、?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伤春之情。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茂,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茂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2)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反衬(衬

24、托、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欢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赏春景,倍增伤感。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细读诗歌及注释可知,作者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依次抓住关键句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花在春风中欢笑是拟人手法;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回答此题要多维思考,切忌单一。32015广安一诊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苏轼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

25、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1)试析“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妙处。答:_(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_答案(1)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无理而妙,词句突兀,有先声夺人之效,表达了愤嫉之情;起着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全词围绕首句展开,且环环相扣,故该句又总摄了全词的情感。(意思对即可)(2)首

26、句直抒胸臆,说只有梦中才明白,醉中才清醒,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次写东坡清晨一场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清新宜人的图景,表达诗人此刻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再写东坡之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景物,与当日斜川景色相似,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清幽,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凸显其淡泊自足的心境。结尾表达自己年老,希望在田园山水中安度余生的愿望。(意思对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需从内容上分析该句中所包含的情感,还要从结构上分析其妙处。(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词前小序和词中均提及陶潜,再结合作者处境,即可思考出答案。42016青岛质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和乐天

27、春词唐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注。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注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1)徐诗中的“蘸”字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答:_(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蘸”是动词,用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碰水而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美好春天的景象。(2)刘诗写闺中女子的动作情态,抒写其在春日中的闲闷忧愁之情;徐诗则以描写游人所见之景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诗句描述的意境是,春天来了,湖边的

28、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涨,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做题时注意答题思路,手法、解析、作用。(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刘诗借助女主人公的生活情态表现其感情,注意关键词“愁”;徐诗借助燕子、桃花、春雨、小舟、柳荫写出春游的快乐。52016东北三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下方山注南朝梁何逊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注方山:六朝时渡口。(1)诗歌

29、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_(2)在归乡途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_答案(1)“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之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黑白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2)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情;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解析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诗歌的三、四句意境凄清,白皑皑繁霜遍地,黑沉沉浓雾漫江,一切景物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隐隐约

30、约,依稀可辨。作者的心情也和这黑暗的早晨一样沉重。在我国古典诗文中,“繁霜”“苦雾”都是用作悲伤忧郁的象征。(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答题时需要通观全诗,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情感,“寒鸟”“落星”“繁霜”“苦雾”,景象凄清,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复杂感情。而五、六两句,写主人公逆水行舟,匆忙归乡,用“鳞鳞”“弥弥”两组叠字,状写其心潮的不平静。作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家乡走去,他远望家乡,走走停停,近乡情更怯,离家越来越近了,可作者反而思绪万千,愁肠翻滚。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苏轼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31、。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1)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2)请分析“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答:_答案(1)表达了词人对春光的留恋、珍惜之情。作者先叙写了东武南城的美好景色,然后写看到“枝上残花吹尽也”的暮春景色,触发寻芳的意绪,一“觅”一“问”将作者珍惜春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2)作者引用典故,通过对东晋兰亭集会热闹、繁盛景象的遥想,并将其与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的景象进行对比,发出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

32、慨。解析(1)从上阕写的暮春景物来发掘情感,词人先写雨后山冈上花木零落的景象: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浓密的树林中和苍翠的山冈上,红花绿叶,堆积满地。透过字面,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轻微的叹息。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形象而且精炼。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这就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2)“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显然,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豪逸”)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用典之意清晰可见。结尾两句紧承上文,对史事感慨系之: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它所蕴蓄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是带有人生哲理意义的。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