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丨苏教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丨苏教版 (1).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对周长计算算理的理解。 【设计理念: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用小棒和吸管围长方形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
2、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
3、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看看它们是谁?出示无边框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形 学生说名称。1、指一指 师:你能用手描出它们的周长吗?根据学生动作,分别显示周长。师:什么是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边线的总长度叫做周长。2、算一算 师:你会算它们的周长吗?依次出现数字,学生口答,根据回答出示算式和答案。三角形的周长: 6+4+8=18是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四边形的周长: 7+3+7+3=20是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四条边的长度加
4、起来。五边形的周长: 45=20是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五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呢?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3、圆的周长我们还不会,今后会进一步学习。明确: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只要知道每一条边线的长度,就能求出图形的周长了。 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特殊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引入从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说说周长计算的方法,用加法计算是学生上节课已有的认识了。有效地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周长计算方法 活动一、探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吸管:老师准备了一些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吸管,有红的,黄的
5、,还有绿色的弯嘴吸管,你能选择合适的吸管围成一个长方形吗?说说你准备怎么围?A、选择2根红的,2根黄的。问:红的准备做长方形的什么?为什么要2根?黄的准备做长方形的什么?需要几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长方形。B、选择2根弯嘴吸管问:为什么只要2根?一根弯嘴吸管可以摆出长方形的什么?那另一根呢?2、出示问题:一个长方形一共用了多长的吸管?就是要求什么?问:要求周长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问:如果让你自己来测量这个长方形的话,你需要测量几次?出示一条线段的长度,知道了这条边的长度,你还可以知道什么? 问:还需要知道什么?依次出示数据,指出:这两个长方形是一样大小的。3、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
6、长吗?学生探究,师巡视指导。4、交流方法,并板书。方法1:14+6+14+6=40厘米 长+宽+长+宽方法2:14+14+6+6=40厘米 长+长+宽+宽方法3:142=28厘米,62=12厘米,28+12=40厘米 长2+宽2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的?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方法4:14+6=20厘米, 202=40厘米,第一个算式算的是什么?一条长+一条宽的和,长+宽的和为什么“2”?表扬: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可真不错,谁愿意再来说说看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听懂了吗,谁再来讲讲。 学生说道理,课件展示:一条长与一条宽相加,还有一组长与宽,所以再2,谁能再说说,加深理解。 我们还
7、可以用手势表示:拇指食指上下相反连接,成长方形。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就是一组长和宽,两只手就是这样的两组。4、比较择优同学们真棒,自己发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明确: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要求出四条边的总长。都要知道什么条件?(长与宽是多少)猜猜老师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说说怎样计算的?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醒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同学?别忘了2。5、生活问题:课本篮球场的题目。 我们来看一道生活中的问题,出示图片。 先出示问题,你会计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吗?请你算一算。 生疑惑:没有条件。你想知道什么条件?师给出条件。 学生计算。交流:你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交流学生的想法,理解算理。鼓励择优。
8、小结:你认为哪种简便就用哪一种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老师给学生的材料中有单根的吸管,还有弯嘴的吸管,都是有意识安排学生去理解难点,通过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用手势表示也能生动地表示周长计算方法。课本例题变成练一练,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方法的优化上虽说学生喜欢哪种就哪种,但老师应有所偏向,让学生感受到第4种最简便。】 活
9、动二、研究正方形的周长 1、出示一块手帕,说明是正方形的。 出示问题:手帕的周长是多少?要求手帕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需要知道几个边长?为什么?出示数据。学生独立探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方法1:30+30+30+30=120厘米 方法2:304=120厘米 问题:根据什么特点?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2、小结:求正方形周长也是要求出四条边的长度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用边长4这样的方法来列式计算比较方便。 3、比较归纳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得出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简便的算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灵活应用方法,来解答问题。三、应用知识 1、第一题 算一算 做“想想做
10、做”第1题。用最快捷的方法计算。2、第二题 对or错 判断: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5+4=9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它的周长是66=36分米。 用一根长30厘米的铁丝正好围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就是30厘米。动画展示。3、第三关 解决生活问题 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要求大约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实际上是求什么? 长2m,宽1m的长方形的周长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要求花圃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边长21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在实际建设花圃的过程中,如果工人利用操场边的围墙,围这样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出示图,那要用多少米
11、的栏杆呢?学生练习,交流明确算3条边的总长。 如果工人在墙边围成了这样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那又需要多少米的栏杆呢?学生计算,明确只要算两条长和一条宽。明确: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去算。4、玩一玩 折手帕、拼手帕,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1)出示一块手帕,口算周长。(2)再出示一块手帕,形成长方形。你能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引导学生重新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计算。说说为什么不是正方形的周长2?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多还是少?为什么?总结:在计算周长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千万不能想当然。(3)出示四块手帕,现在手帕是什么形状?
12、要计算它的周长,必须先知道什么?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分了层次,首先是对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其次是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第三是生活问题。在第三关又稍作拓展,能让学生结合图说说一面靠墙后周长指哪些线段的长度,进而理解算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死套方法,要理解以后再选择合理的方法。玩一玩加深了知识点,通过折、拼,发现边长的变化,再求周长。】 四、课堂总结,巩固新知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学到了什么?五、思考题出示三块手帕,现在的形状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作为思考题课后练习。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
13、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我尝试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
14、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练习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在这里,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通过学生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直接迁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
15、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