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本学期学习的整体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前研习】长方
2、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怎样计算它们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举例说说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特征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2请学生汇报课前研习,共同完善得到:含义特征长方体面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棱两个面相交的线。(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3组棱,每组4条。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8个顶点。正方体面6个面,所有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棱两个面相交的线。(棱长)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8个顶点。二、复习表面积和体积1意义
3、(1)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3)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2计算方法(1)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2)交流,逐步完成:棱长公式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4(a+b+h)2(ab+ah+bh)abhSh(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正方体12a6aa3体积单位及进率单位名称意义相当的实物1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约为一个手指尖的大小1立方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约为一个粉笔盒的大小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正
4、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所圈定的空间的大小4.第18题让学生联系体积单位的大小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填写的理由。指出:在填写体积或容积单位时,可以先想物体有多大,再通过不同单位的比较,选择正确的单位填写。5第1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提问:体积或容积单位的换算方法是怎样的?指出:相邻体积或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6第20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形状是长方体
5、还是正方体的理由。指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提问:表面积和体积为什么不同?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面积的总和,计算表面积是根据形体特征,算出6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计算长方体体积用长宽高,正方体体积用棱长棱长棱长。三、综合应用1.第22题独立完成后逐题交流:(1)因为无盖,所以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需要计算玻璃的面积是5个面面积的和。(2)要根据鱼缸底面积乘水深=水的体积,列方程解答。提醒学生理解“玻璃厚度忽略不计”是什么意思?(3)让学生理解鹅卵石的体积等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2第21题(1)引导学生
6、在头脑中想象把展开图折叠的过程,找到三组相对的面。(2)追问:像这样找相对的面有什么“技巧”?(3)补充展开图相关知识(结合展开图)长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规律:(1)对面不可能相邻。(2)相对的面中间一定隔了一个面。正方体的展开图:1)“141型”,中间一行4个面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四、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认识?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反思:1、本课复习内容较多,一开始的时候,讲得过于繁琐了。导致,时间不够,后面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复习题没来得及展开。2、由于复习的是第一单元内容,不少学生明显生疏,所以开始时课堂反应不够热烈,后来逐渐唤起学生的记忆,课堂气氛有了显著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