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寒食》(含练习答案)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寒食》(含练习答案)全国通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寒食唐 韩翃(h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春城:春天的长安城。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在清明节前两天,节日期间不能生活做饭,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汉宫: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朝廷会在清明节(寒食节后两天是清明节)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五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译文】文解析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
2、天子宠臣的家中。【资料袋】寒食节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小知识: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在春秋时期,
3、晋文公重耳落难的时候,介子推不离不弃,甚至还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回国,成为国君,欲要赏赐介子推,介子推却认为这是自己对君主应该做的,拒绝了赏赐和母亲归隐山林,后来晋文公误听小人谗言防火烧山,想要逼出介子推,不幸却将母子烧死。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赏析】文解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
4、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练习】文解做一做1、诗歌前两句用 、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美丽的景色。4、判断题:(1)古代的寒食节就是清明节。( )(2)“轻烟散入五侯家”中的“五侯”是指五个诸侯或者五个大臣。( )【答案】文解1、花、柳 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3、春城无处不飞花4、(1) ( X );(2) (X,解析:五侯用公侯伯子男五个侯爵等级代指皇帝宠幸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