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 16 范仲淹的故事第一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大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教学重点: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活动过程一.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1.读写下列词语淹没岳阳稀粥凌晨佳肴岂不宫廷泱泱切磋废寝忘食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千载难逢粗茶淡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 , 江水泱泱 , 先生之风 , 山高水长2.形近字组词:
2、淹()俺()掩()岳()岔()粥()弱()凌()陵()寝()侵()佳()住()肴()看()岂()乞()廷()庭()泱()秧()磋()搓()二. 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1. 课文讲述的是()初年杰出的()家,()家范仲淹少年时代()的故事。2.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主要讲第三部分(第 6、7 自然段)讲三. 练习与巩固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切磋()宝贵()赞颂()往常()著名()杰出()2.填空。(1)先天下之忧而忧,()。(2)学而不思则罔,()。(3)发愤忘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3、-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4)己所不欲,()。3.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1)这里是既有名师指教, 又有大量的书籍供阅览, 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_ (2)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_ _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
4、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活动过程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讲了范仲淹的什么故事?二.重点研读第二部分,感受范仲淹是怎样读书的。1.这部分写了范仲淹的4 件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分别是什么事。(1)(2)(3)(4)2.在第 2 自然段中:(1)“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2)“用冷水洗脸”的目的是()(3)“用稀粥充饥”一方面充分说明()另一方面说明()。(4)“废寝忘食”的意思是()3.在第 3 自然段中:(1)说明范仲淹生活极其艰苦的
5、句子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2) “凌晨鸡鸣即起” 说明 () ; “直到夜半”说明 () ;“和衣而眠”说明()。4.在第 4 自然段中:范仲淹为什么要拒绝朋友送给他的美味佳肴?5.在第 5 自然段中:“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而“范仲淹却闭门不出” ,通过对比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的优秀品质。三.学习第三部分。1.范仲淹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志向表现了他的什么优秀品质?2.后人是怎样评价范仲淹的?四.总
6、结全文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17 体育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正确书写生字。活动过程: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读写下列词语伤疤膝盖双臂握手嘘声饶人憋气金发碧眼君临天下旁若无人碍手碍脚面色红润七嘴八舌神情激动风和日丽2形近字组词疤()病()洛()络()膝()漆()碍()得()碟()蝶()嘘()墟()臂()壁()饶()绕()挠()憋()蔽()握()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1. 课文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涅利太(),妈妈认为他不能(),所以涅利的妈妈前来请求()免去涅利的()
7、课。但涅利硬是()。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 ),站到了()。2这篇课文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写上体育课前的情景:涅利的母亲(),而涅利()。第二部分(第 613 自然段)写上体育课时的情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第三部分(第 14、15 自然段)写放学时母亲的表现,她为()而高兴,为()而感激。三练习与巩固1选词填空。爱怜可怜(1)母亲()地
8、望着涅利。(2)涅利是个()的孩子。2仿照例句各写一个句子。(1)例:加伦强壮得就像一头小公牛。仿写: _ (2)例:涅利和母亲走得很快,一边走一边比划着,交谈着,旁若无人地尽情欢笑着。仿写: 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郑重- 伶俐- 盼望- 许愿 - 无端- 稀奇- 允许- 熟识 -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
9、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活动过程一导入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第 6 自然段,找出能体现出爬上横木不容易的词和句子抄写下来。2自由读第 8、9 自然段(1)找出描写涅利爬横木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抄写下来。(2)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3)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32
10、 页 - - - - - - - - - - (4)这些句子体现出了涅利身上的什么精神?3 .换位体验(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a对自己说:b对老师说:c对妈妈说:d对同学说:三总结归纳,评价一下文中人物。涅利:加伦:涅利的母亲:涅利的其他同学:四练习与巩固: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1)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你会知道的,妈妈。”他说,“我能跟其他同学
11、做得一样好。”“硬是”在句中是 _的意思,这个句子表达了涅利_ _的思想感情。(2)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一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 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这个句子表达了涅利 _ 的思想感情。18 虎口藏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1.认识“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等生字,掌握部分词语。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学重点: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活动过程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12、-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1读写下列词语瞥见陶瓷琢磨眼眶遮掩 胶卷 陌生 歹徒 撵走 头晕 价值连城 翻箱倒柜无能为力 忧心忡忡 攥紧 间谍 疲惫不堪 栩栩如生 洋洋得意 戛然停下大功告成 喜出望外 若明若暗2形近字组词瞥()憋()瓷()资()栩()羽()寄()奇()琢()啄()眶()框()遮()蔗()胶()校()陌()佰()堪()甚()晕()荤()歹()夕()徒()陡()忡()忠()谍()蝶()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1“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2谁藏的?()3为什么
13、藏?()4理清文章层次,全文围绕着“藏”字,分三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三练习与巩固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瞥见(pip i)栩栩如生( xy)晕倒(h n y n)神秘(b m)陶瓷(cch)吼叫(h u k n)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
14、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活动过程一、导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课文讲的是小姑娘()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机敏地将()口里的宝物()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的故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一)学习第一部分1栩栩如生的意思是()。2纳塔莉一个人待在家里的原因是()。3从纳塔莉瞥见瓷虎琢磨信上的字句打开瓷虎发现胶卷的
15、过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的小女孩。4这部分还交待了瓷虎的 ()和威廉叔叔发回的一封信,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5找出这部分中对纳塔莉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抄写下来。这段心理描写表明纳塔莉是个()、()的孩子。(二)学习第二部分1纳塔莉知道两个陌生人要搜查的是胶卷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明纳塔是个非常()、()的人。2在这部分中找出描写描绘纳塔莉动作的语句,抄写下来。(1)(2)(3)从纳塔莉的藏胶卷、取胶卷、 放胶卷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纳塔莉是个十分 () 、()、()、()的小姑娘。(三)学习第三部分“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 连连摇着头, 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这句话中,威廉
16、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着头”?三总结归纳: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纳塔莉说些什么?四练习与巩固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1“纳塔莉,你父母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2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19 顶碗少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
17、折,也不要退缩, 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 个会认字。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活动过程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读写下列词语歉疚 肩胛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柳暗花明 目不转睛 不约而同山穷水尽 惊心动魄 冰天雪地2比一比,再组词躬() 碗() 射()宛()歉() 措() 谦()惜()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本文按照()顺序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写:()第二部分(第 6、7 自然段):()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8、(一)学习第一部分。1 快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找出描写少第一次表演失败后的神态和动作的句子。思考,在第一次失败后,他有什么样的反应?2在第一次表演失败后,他又是怎样做的?3小结:从这个顶碗少年的神态和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他虽感歉疚,但是没有气馁,没有退却,一切重新开始。4在第二次表演失败后,这位少年的神情是什么样的?5此时这位顶碗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什么?6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7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19、 - - - - - -第 8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8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二)学习第二部分。1 第 7 自然段写“我”每每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总会很激动。这里写了两个意思:一是深信当年那位少年一定成为一位()了,他是一个();二是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 “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常常()。“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 代表顶碗少年那一场()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面前,()、(),最后获得成功的精神。2课文最后一句话,以“山穷水尽”和(),()和“温暖的春天”作对比,形象地说明,() 。四
20、总结归纳: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20 失去的一天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懂得要懂得珍惜时间。2学会“茬、砖、涎” 3 个会认字。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道理告诉读者的。活动过程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读写下列词语麦茬砌砖绿阴如盖垂涎欲滴游手好闲蝴蝶嬉戏羞愧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麦茬:垂涎欲滴:游手好闲: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1课文主要讲了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
21、()()的工作成果和(),使佩佳明白了()。2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6 自然段)写第二部分(第 713 自然段)写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三深入理解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1佩佳为什么什么事也没有做?原因有以下几点:(1):(2):(3):(4):2你有过和佩佳类似的经历吗?(二)学习第二部分:1妈妈指出佩佳错在哪里?2佩佳人在这一天中损失了什么?3妈妈带着佩佳去看了一些人,这些人在一天中都有哪些收获?完成
22、下表。去看的人在一天中的收获拖拉机手翻耕麦茬建筑工人新砌了了堵墙面包师制作面包图书馆里看书人看了许多书4 “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 失去的一天 ”。佩佳明白什么了?你如何理解“失去的一天”?四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五练习与巩固。组词砖()涎()传()诞()壁()栽()璧()裁()2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 秦、邸、熏、汴 ”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活动过程一理解诗题,认知作者。1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2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二自读全诗
23、,读准读通。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秦时明月汉时关:秦,秦朝。汉,汉朝。关,关塞。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形容路途遥远。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还,回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但使龙城飞将在:但,只要。龙城,地名,指匈奴祭天之处。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教,让。胡马,胡人的骑兵,指入侵内地的匈奴军队。阴山,山名。长城北面的内蒙古中部的山脉。写出诗句大意。四 领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
24、了什么?听到了什么?1秦时明月汉时关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补充资料:秦(公元前221公元前 206)汉(公元前 206公元 23 年)作者的朝代 唐朝( 618907)。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2万里长征人未还读了这一句,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你又仿佛听到什么?你又有什么感受?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五总结全文,感情朗读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推荐诗作,拓展阅读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25、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业:背诵古诗、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 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活动过程一理解诗题,认知作者。1临安:地名。北宋灭亡,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邸:高级的官员的住所。贵宾旅居客栈。2作者:林升
26、,南宋诗人。二自读全诗,读准读通。三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西湖歌舞几时休:休,停止。暖风醺得游人醉:醉,沉醉,像喝醉了酒。直把杭州作便汴州:汴州,北宋国都。2写出诗句大意。四领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1介绍当时背景:公元 1126 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2诗句中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
27、?3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4透过这个 “ 醉” 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5通过这个 “ 醉” 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6小结: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注释: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 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7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 这些
28、权贵们逃到杭州后, 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8这些楼是谁建的?()他们建了作什么? ( ) 9看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10 读 到 这 里 , 我 们 能 感 觉 到 诗 人 透 过 这 样 的 诗 句 表 达 了 他 对 国 事 的( ),对统治者的 ( )和(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五巩固与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2默写全诗第三课时教
29、学目的: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 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活运过程一 理解诗题,认知作者。示儿,示是告诉,告知的意思。作者,陆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作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9300 多首。这首诗是陆游在85 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也就是他的绝笔。二自读全诗,读准读通。三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死去原知万事空 原,本来的意思。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是。九州,全中国。同,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朝庭的军队。定,平定。家祭无
30、忘告乃翁家祭,祭礼祖宗。乃,你的。翁,父亲。2写出诗句大意。四领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1从整首诗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心情怎样?2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伤吗?3想象: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 读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五巩固与练习1默写示儿。_ _ _ _ _ 这首诗的作者是 _朝_。表达了诗人 _ 的思想感情。2按原文填空。a. ( )( )龙城()( )在,不教胡马( )(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31、- - - - - - - - - -第 13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b. 暖风( )( )游人( ),直把杭州( )( )( )。3理解下列字词。但使_ 不教_ 休_ 直_ 元_ 乃_ 22 左公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活动过程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读写下列词语。屹立 走廊 纤巧 戈壁 腹地 疲惫 棺材 谋划 策略 携带 流淌 俄国 热忱 湘西贫瘠 匮乏 憔悴 拱手相让 慷慨激昂 楚楚动人 力排众议 马不停蹄 不屈不挠 情不自禁 视死如
32、归 铁骨铮铮 飞也似地 置之度外2形近字组词。廊()郎()纤()千()屹()吃()戈()伐()找()俄()娥()拱()哄()慷()糖()慨()概()腹()复()惫()备()湘()相()棺()馆()谋()某()策()枣()携()淌()尚()忱()沈()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本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堂的爱国事迹。2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第二部分(第 413 自然段)第三部分(第 14 自然段)三再一次默读课文,计论交流。1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2课文一共写了他三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四
33、练习与巩固。1照样子写词语。a楚楚动人( aabc ); b 视死如归(带有“如”字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c不屈不挠( abac) d 普普通通( aabb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中。但是;然而;不仅 而且;不但 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 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4、c 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 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 “ 丝绸之路 ” 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 临出发时, 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 ()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活动
35、过程一.学习第一部分。1课文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头,以你的学识,理解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这两句诗选自()朝诗人王之涣的()。诗的前两句是()。2玉门关的环境是什么样的?3在这样的荒凉之地看到了一棵柳树。这棵柳树的外形和姿态是什么样的?4作者看到这样的树,是如何赞美它的?二学习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 511 自然段。讨论:(1)在我国西北喧疆危机日益严重、一部分人主张放弃新疆的紧急关头,左宗堂是什么样的表现?(2)在赶往战场的途中,左宗堂为自己准备棺材,说明了什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36、 - - - - -第 15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3)读到这里,你认为左宗堂是个什么样的人?(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偏颇:力排众议:慷慨激昂:铁骨铮铮:睿智:置之度外:2再读课文第 12、13 自然段。(1)“左宗堂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堂,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这句话和前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3)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 “ 羌笛
37、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 “ 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的诗句。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4)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建 设 新 疆 的 壮 举中 , 从 几 万 将 士 与 侵 略 者 的 战 斗 中 , 强 烈 地 感 受 到 他 的()。三 学习第三部分。自由读第十四自然段1 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 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2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3 此时的 “ 左公柳 ” 仅仅是那
38、棵柳树吗?24 隐姓埋名三十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 “ 撤、刊、署、炼、熠 ” ;会写 “ 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 ” 等生字;理解 “ 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 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活动过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6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读写下列词
39、语。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书名 提炼 殿堂 撤走 富裕 键盘 殿堂 隐匿 隐姓埋名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心甘情愿 扬眉吐气 不折不扣 自力更生 熠熠生辉 威逼利诱 毫不犹豫 不分昼夜 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默默奉献2辨字组词。渺()忱()枕()购()构()钩()沟()撕()斯()毁()投()撤()澈()撒()拆()折()键()健()刊()刑()署()暑()炼()练()昼()尽()熠()谐()瞩()嘱(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第二部分(第 48 自然段):第三部分(第 911 自然段):第四部分(第 1217 自然段):第五部分(第 18 自然段
40、):三巩固与练习1文中有三个 “ 不” 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不分()夜不假思()欢欣鼓()()姓埋名熠熠生()不折不()()眉吐气毫不犹()3缩写下面的句子。(1)王承书放弃了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2)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5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把它变为陈述句 :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
41、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教学重难点: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7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活动过程1学习第一部分。2在钱三强的办公室里,面对 “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的考验, 王承书是怎样回答的?()3“不假思索”的意思是: () “不假思索”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4读到这里,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5第 4
42、 自然段和前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二.学习第四部分。1这一部分记叙比较详细,主要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2 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两个“从此 ”写她“从 ()消失了”,“再也没有();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 她也()”, “实现了自己 ()的承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2第二层(第 1315 自然段)重点写她如何带领同事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为我国自制第一颗原子弹如期成功爆炸做出了贡献。文中具体地记述了她工作的艰巨,主要有以下四点:ABCD3第三层(第 16、17 自然段)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承书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激动。作者在文中又一次表达了对她的赞
43、颂:“虽然,她为之付出() ,做出(),是()的功臣;虽然她没能(),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三学习第五部分。这是全文的尾声和总结,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女性无比崇敬的心声:()。四总结全文: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五巩固与练习。读句子,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2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 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
44、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8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25 海上英魂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四个字的成语。2、读文解容, 了解邓世昌英勇献身的过, 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 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重点难点 :1、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主人公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2、难点: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爱国的思想感情。关键:抓住文
45、中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上,有一个重大的事件,(板书: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这中间有着怎样的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二、自主学习1、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每个读两遍,并组词。2、理解词语意思: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 长风破浪 ” 。置之度外:度,考虑。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同归于尽:尽,完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3、全文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来理
46、解。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第二部分(第自然段)写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写三、合作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火是谁点燃的,中国海军将士是怎样与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这场战争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局,读完全文后自己有怎样的感受。2、这篇谭文讲的是什么?文章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3、感悟题目中的“英”体现在何处?4、默读思考,找出总体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想想哪些地方使你特别受感动,把它们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在书中作批注)5、文中既有总体战斗场面的描写,又有具体的典型人物的描写。细读46自然段,找出
47、能体现英烈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语句,用画出来,并认真读,细细品,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旁边。讲了三层意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9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第一层(第 2、3自然段)讲日方军舰突然进犯,我方迅速出海迎战。第二层(第 4自然段)讲我军 “ 致远” 舰伤弹尽,邓世昌驾舰撞敌舰。第三层(第 5、6自然段)讲 “ 致远” 舰中鱼雷沉没,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四、达标检测1、给词语注音霎 时起 锚云 霄频 频屡 次舵 轮硝 烟2、我会填。() 不
48、示弱同 仇 敌()硝 烟()()响彻云 ()目()口 呆()飞() 散()()激昂同归于()() 之度外26 少年闰土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 自然段。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 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2、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我国有
49、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回答后, 出示课本 75 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0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学习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
50、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3、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其间只知道无端稀奇素不知道如此如许从来不知道希奇其中单知道无缘无故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二、合作探究1、 “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 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1 页,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