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关于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语文教案 篇1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低年级语文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时目标1、 让学生在读、思、议、画的综合实践中把课文二、三两个自然段读好、读懂,并在此基础上背下来。2、 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准备:录像 图片 投影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冬天快要到了,从遥远的北方飞来了一群群生齐读课题2
2、、录象演示图一看图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二、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一) 感悟丹顶鹤的颜色美1、 过渡:丹顶鹤飞过平原,飞过河流,飞过高山,飞呀飞呀,瞧,它们飞到了我们的教室。2、 出示图二,指导看图(1) 同学们想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些什么?向它们打个招呼吧。(2) 看图,说说丹顶鹤的外衣是什么颜色的?3、 自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4、讨论交流、品读词句(1)“洁白”(2)比较:丹顶鹤的翅膀是黑的丹顶鹤的翅膀边儿是黑的。投影演示(3)出示句子:“丹顶鹤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指名读句子。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颜色是鲜红鲜红的?“丹
3、”表示什么颜色?5、指导朗读感悟丹顶鹤的美丽6、小组合作、拓展练习丹顶鹤的外衣多么美丽呀,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为图片上的丹顶鹤空穿上美丽的外衣吧!(1)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2)图片展示,并向大家介绍。(二) 自主学习,体会丹顶鹤的逗人喜爱1、 过渡,丹顶鹤不仅很美丽,也很逗人喜爱。2、 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丹顶鹤什么地方逗人喜爱?3、 指名交流(1) 看图体会丹顶鹤修长的体形(2) 理解词语“展翅飞翔”、“引吭高歌”学生自由模仿多媒体演示你想读给人家听一听吗?(3)为什么丹顶鹤又叫“仙鹤”?(4)朗读体会三、 赏读课文,强化感受1、 角色体验下个星期,我们将举办一次保护珍稀
4、动物的主题队会,如果请你当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丹顶鹤,你打算怎样介绍。指名介绍2、 读中感悟,强化感受欣赏课文录音配示朗读全文3、 课外延伸学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做些什么?语文教案 篇2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上册第16课。教学目标: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像的奇妙。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5、并结合生活说一说:这是什么?它像什么?2、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彩虹有关的一篇课文(出示课题)。3、说一说:“七彩”指哪些颜色?(介绍科普知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进行科普教育,实现学科的整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读不通顺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2、师范读课文。3、小组合作,认读识字。4、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教师先不要范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使学生在自读中熟悉生字词。教师的范读,可以达到正音、指导的作用。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
6、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指正。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2、师指两个小组试读课文,其他小组评价指正。3、逐段指导朗读,各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和问题。指导学生借助“那是用七彩的丝绸结成的桥。感悟七彩桥给人的轻盈飘逸之感。理解“倾泄”的意思。 引导想像站在桥上摘星星的情景,学生做一做动作。说一说:星星摘下来你想用它做什么?4、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三段,其他同学想像课文描写的奇妙景观。5、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像的画面。、6、说一说:你见过彩虹吗
7、?看到美丽的彩虹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在读中欣赏、读中体会、读中评价,既欣赏了别人的朗读,又欣赏了自己的朗读,还发展了评价能力。一系列的引导想像交流,发展了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想像力。四、指导书写生字1、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2、学生独立书写。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并写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五、课内延伸1、收集描写彩虹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2、把你看到彩虹后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积累语言,丰富学生
8、的知识。设计意图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想象已现实为主,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读懂读通课文,学生自主解决生字生词,老师泛读达到正音的目的,在初读课文之后交流体会,解疑答难。老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向学生渗透一些科普知识。如:彩虹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青、紫,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对生词“似的”的解释采用了结合上文来理解词语,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不把知识驾驭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是让学生结合语境来解答,从这句话中引出瀑布,鼓励学生多多吸收课外知识,从“瀑布”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倾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奇妙,扩展学生
9、的想象思维,并让学生自己也去想象雨后彩虹。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
10、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二、达成目标策略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1、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二、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
12、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四、范读、疏通字词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读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水涨(zhng)捉迷藏(cng)酝酿(ynning)应和(h)薄(b)烟黄晕(yn)蓑(su)
13、衣巢(cho)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六、布置作业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二、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拟人)(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
14、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3)轻声读第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1)总括轮廓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2)春草图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
15、:“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3)春花图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6、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4)春风图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1
17、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2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18、、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三、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四、课文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
19、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五、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
20、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朗读指导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
21、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六、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七、问题探究: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
22、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八、体会感知: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九、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课后记: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
23、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十、板书设计: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
24、、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整体感知:三、检查字词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生存问题(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物质问题(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精神问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鲁滨逊的性格特征: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