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共同外前行科判详解(共7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行广释共同外前行科判详解(共71页).docx(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前行广释】 共同外前行 科判详解法王如意宝之序言:大圆满前行涵盖了藏传四大教派的修法引导文萨迦派的三显三续引导文、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些道次第的内容皆可归摄于此。汉地的显宗各派如以弥陀经为主的净土宗、华严经为主的华严宗、金刚经为主的禅宗、法华经为主的天台宗,其教义也包含在这里面。题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l 大圆满:是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法。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龙钦宁提 宁提:藏文,译为心滴,指一切佛法的精华醍醐。传承
2、历史上,大圆满的分类特别多,概括而言,有布玛心滴、空行心滴、龙钦心滴。其中龙钦心滴,是将布玛莫扎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归纳起来的甚深窍诀。本论摄集四心滴(四心滴又名“四精义支”,即布玛心滴、空行心滴,以及无垢光尊者汇集前两个心滴的上师心滴与空行心滴。其中,前两个叫“母心滴”,后两个叫“子心滴”。)l 前行:修任何一个法,无论是显宗、密宗哪个教派,只要你想得到成就,首先必须具备最初的前导,否则,不会有趋入正行的资格。l 引导文:就像去往某地需要向导一样,我们要想修持前行法门,则需依靠本论文字作指引。l 普贤上师: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有极大信心,认为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
3、别。l 言教:此引导文是依如来芽尊者口传教言,是前行教言的一个备忘录。“三大传承”: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 持明表示传: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法,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 补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之后,依靠语言、文字来口耳相传。I闻法方式一、发心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发起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缘众生的大悲 二、缘佛果的智慧 (正如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行持善法以三殊胜摄持:最初以菩提心摄持“加行发心殊胜”。中间善根不被
4、违缘损害“正行无缘殊胜”。最后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结行回向殊胜”。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密宗的特点:诚如三相灯论所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佛在华严经中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l “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显宗虽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 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l “不难”: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
5、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它不需经历极大苦行,可 以一边享受世间的欲妙,一边通达心的本性。l “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 经论中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l “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 “本来常有相续轮”:密宗不共法语,意为永不间断。妙法莲华经:“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藏文妙法莲华经:“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上
6、师是三宝、三根本、三身、三世佛的总集:1)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上师身是僧众的本体:上师的身体住于清净戒律,令无量众生的身心暂时趋入善法,究竟得到无上解脱。这与僧众的特点相同。上师语是妙法的本体:上师的语言宣讲三藏十二部等殊胜教言,给无量众生的相续中种下善根,最终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与妙法的作用一致。上师意是佛陀的本体:从自性住佛性来讲,每个众生的心与佛陀无别,上师也不例外;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上师的心已远离一切戏论,恒时住于无离无 合、本来光明的境界中,即是佛陀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的本体。2)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上师身为上师:一切诸佛在引导众生时,化为人的形象进行饶益,这就是上师的身体。上师语
7、为本尊:上师口里说出的语言,如果依教奉行,就能获得成就。这如同修持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本尊而得成就一样。上师意为空行:凡是证悟大悲、空性的圣者佛母,均称之为空行。如云:“空性的虚空中,大悲的妙力任运行持。”由于上师始终安住于大悲、空性的 境界中,故上师的密意就是空行。3)上师是三身的总集:上师身为化身:上师的身体在孩童时代,纵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戏,这种行为也能给他人植下解脱的种子;在年轻或中年时,通过转妙法轮,可令许许 多多众生获得解脱;最后示现圆寂,能让无量众生感悟无常之理。因此,上师的身体完全是利益众生的一种幻化身。上师语为报身: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净众生面前所现之身,就是报身。而
8、上师的语言清净,在证得圣果的有情(登地以上)面前,全是与报 身无别的一种妙力,这种妙力即是所谓的报身。 (殊胜方便之金刚藏皈依法:依靠脉清净显现化身、风清净显现报身、明点清净显现法身的捷径来皈依。)上师意为法身:上师的心识与法界光明无二无别,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法身。4)上师是三世佛的总集: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的上师,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佛陀可以在人面前化为人的形象,动物面前化为动 物的形象,地狱众生面前化为地狱众生形象所以在人群中,佛陀一般以普通上师的形象来渡化众生。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上师讲经说法之后,众生的相续会得以成熟。若没有上师开示,劝众生
9、发出离心、菩提心,未来那些佛显现上也不可能出现。上师是现在诸佛之补外:十方世界的诸佛现在住于清净刹土,上师是他们的补处或代表。因为弘扬佛陀事业者肯定是佛,如果不是佛,一般凡夫人不可 能利益那么多众生,弘扬那么大的事业。 对道友观清净心:闻法道友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都具足如来藏。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 宝性论中“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迟早而已。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
10、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其实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入楞伽经云:“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远离于生灭,常行无相境。意思是,圣者现见万事万物皆为清净,如此能生出三种解脱,远离整个轮回的生灭,恒常行于无相寂灭的涅槃究竟处。只不过有些人被无明愚痴蒙蔽了慧眼,没有能力如理如实地照见这一切。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文殊根本续也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万法依靠因缘而生,因缘又住于意乐(心)之上,心清净则一切皆清净,心不净则一切皆不净。华严经中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维
11、摩诘经具髻梵天的公案: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佛陀说:“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众生因为业力有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二、 行为(一)所断之行为 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魔障。莲花生大士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1、法器之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 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杂烦恼如毒器之
12、过(障碍修慧) 塔波仁波切“塔波神医”称:“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五个阶段:1)闻法、2)思维、3)观修、4)行持、5)得果。印度单巴仁波切(般若断法的创始人):“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全神贯注);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细细分析没有什么好取舍的);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有这种感受);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要有强烈意乐);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没有任何怀疑)。” 2、六垢: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了说法上师。无正信:对上师、正法无有点滴信心,甚至怀有邪见。信心分为四种: 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入行论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
13、信解。”不求法: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不能成为修行人。 贤愚经中佛陀为香朗嘎乐国王时忍受在身上钉入千根钉子的苦行,终在一婆罗门面前换来:“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外散:眼识贪执色法:眼睛接触美好的色法时,如果耽著而生贪心,就会因贪心造业而在轮回中无法解脱。死后不但不能投生善趣,反而会转生为飞蛾。 耳识贪执声音:有些众生贪执声音特别可怕,假如这方面习气比较重,来世若得不到人身,很可能变成耽著乐器的旁生。 鼻识贪执芳香:假如你一直耽著好闻的芳香,就会像贪执香味的蜜蜂,最终缠死在花丛中。 舌
14、识贪执美味:假如贪执一顿饭的美味,比如特别爱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那就会像鱼儿被饵料所诱,最终钓在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印度的气候特别炎热,大象到了中午会成群结队地去湖泊洗澡,只是为了身体清凉,有些大象深陷淤泥爬不上来,以致活活被溺死。意识断除三世分别念: 断除分别过去:“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 (无著菩萨窍诀) 断除分别未来:“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 断除分别现在:“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 总结:“后得调伏三毒分
15、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 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致使昏昏欲睡。疲厌: 杂阿含经大智度论中二十亿耳的公案,佛陀教育二十亿耳修行太精进会增加掉悔;修行太放松则令人懈怠。应当不松不紧地修行。 3、五不持 持文不持义: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根本不详细观察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持义不持文:只重意义而不重词句。想证悟空性获得解脱不依文字相当困难。龙猛菩萨说过:“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未领会而持:若没有领会了义与不了义、秘密与意趣的各种说法,则容易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上下错谬而持:圣天论师在摄行炬论中言:“佛说此方便,如梯之
16、渐次。”若把这些次序上下颠倒,妄图要一步登天,便违背了佛法的规律。 颠倒而持:譬如,禅宗和中观都讲万法皆空,他误以为空性是什么也没有,就开始毁谤因果,排斥祈祷三宝。(二)应取之行为 依止四想:如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解脱关键是靠自己依教奉行:佛陀对弟子讲过:“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弥勒菩萨说过:“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先得以堪能,否则上师再好也不能真正度化自己。 藏地经忏师在超度亡人时说:“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我们真正有希望的,就是活着的时候
17、,若依止善知识听受窍诀,并且实地修持,即是解脱的唯一途径。邬金莲花生大士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阴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 “四想”的违品:四种颠倒想: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 把自己当作猎人,上师看成是獐子,正法看作是麝香,精进修行作为捕杀獐子的方便。 具足六度:1布施度:“奉献花座等”;2持戒度:“随处戒威仪”;3安忍度:“不害诸含生”; 4 精进度:“于师生正信”;5 静虑度:“无散闻师教”;6 智慧度:“解疑问难题”。 现证续中所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戒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无散闻师教,解疑问
18、难题,闻者具六支。” 依止其它威仪:本生传中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 对几种人不能讲法:毗奈耶经云:“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听闻佛法时观清净心明观五种圆满:上师是佛陀,处所是佛刹,眷属是佛的眷属,法是大乘佛法,时间圆满是本来常有相续轮(永不间断)。l 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l 观想成印度灵鹫山,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
19、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l 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l 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l 观想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莲花生大士;闻法眷属观成八大持明 八大持明:布玛拉美扎、吽嘎绕、文殊友、龙树、扎巴哈德、达纳桑智达、恙威格黑、新觉嘎吧
20、。、君臣二十五尊;l 观想为东方现喜刹土;传法上师观为报身金刚萨埵;闻法眷属观成金刚部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l 观想为西方极乐世界;传法上师观成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闻法眷属观想成莲花部尊众的自性。修净土法门的可以这样观。上师强调:第一听课时要发菩提心:“为了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要听这堂课。”第二要观清净心:五种清净观。一堂课的法义就会融入自心,这是密乘的不共窍诀。II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 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了解道次第的必要:公案: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曾将从人身难得到往生
21、法之间的道次第秘密传授予仲敦巴。仲敦巴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对其他弟子传授密咒,而对我传这个道次第呢?”尊者回答:“除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了。”公案:噶当派普穹瓦尊者曾问金厄瓦尊者:“一种是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一种是道次第在心中生起,您会选择哪一个?”金厄瓦尊者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则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共同前行与不共前行的差别:1 “共同”,指与显宗共同;“不共”,指密宗不共。比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内容,在显宗中可以体现出来;但法报化三身无二无别的皈依、观金刚萨埵忏悔业
22、障等都是密宗的不共修法。 2“共同”,指与小乘共同;“不共”,指大乘不共。在小乘经典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都有,而大乘的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则根本找不到。3“共同”,指与后译格鲁、萨迦等教派共同;“不共”,指前译宁玛派单独具有。例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是各大教派都有的,而后面部分的观想对境主要是莲花生大师,其他教派并非如此,故称为“不共”。4 上师如意宝还讲过:“共同”,指很多人能行持的各个教派的基础修法;“不共”,指其他人不能行持的本派的窍诀性修法。 甲、暇满难得v 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应当像金厄瓦格西一样。金厄瓦格西终生没有睡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共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入
23、行论中说:“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一、思维本性闲暇: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一)地狱:如果转生在地狱中,那么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感受寒热的剧苦,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那么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那么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四)长寿天:如若转生到长寿天即无想天,那么一直处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五)边地:边地分为佛法边地和地界边地,印度以外的地方是地界边地;而四众弟子不具足,或者即使具足但对其身
24、心无有利益的地方,就叫佛法边地。(六) 持邪见者:如果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七)佛不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么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调柔,导致无有机会修法。 暂生缘八无暇:修行过程中暂时或偶尔、时时或经常出现的修法违缘。如意宝藏论如颂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l 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大多数时间都被强大的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对治:贪心的对治法是修不净观,或如宝鬘论所说,用剖
25、析无常和无我来对治;嗔心的对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论安忍品里的教言来观察;痴心的对治法,是观修缘起法“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l 愚昧无知:要对治愚昧无知,必须进行忏悔。这都是因为往昔的罪障深重。同时,还要祈祷智慧本尊(如云:“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 今生再难亦勤闻。”)l 被魔所持:有些魔知识宣扬前后世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邪见倒行,如果被他所摄受,自心将与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驰,无法趋入解脱正道。对治被魔所持,首先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是善知识,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以三喜来依止;如果是魔知识,最初就不能接近他,这是很关键的。断定
26、魔知识、善知识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无菩提心。l 懈怠懒惰:对治:要对治懈怠懒惰,必须忆念死亡无常。l 恶业涌现 :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 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在修行过程中生病了、出违缘了,绝不能认为自己修不成,或对三宝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使我来 世的恶报在今生成熟了。”诚如金刚经所云:“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l 为他所转:对治:对被他所转、无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须要找一个良策,力求摆脱这种处境。汉地曾有位法师说:“只要想学佛,办法总是有的。”l 求乐救怖:有些人最初步入
27、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害怕灾难临头。对治:要对治求乐救怖,就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l 伪装修法:虽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道貌岸然,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标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 对治:要对治伪装修法,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断缘心八无暇:如意宝藏论“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一旦有了断缘心八无暇的任何一个,那就断了修行的因缘,三菩提的苗芽就会凋谢,以至于离开解脱种性,为此叫做“断缘”。l 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为了他们的利益精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没有时
28、间去修法。 对治: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每个修行人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l 人格恶劣:(格言宝藏论所言:“劣者无论再改造,性情不会变贤善,煤炭无论再改造,其色无法变雪白。”) 对治:要想对治人格恶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说,有一定的困难。l 无出离心: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剧烈痛苦,或者人间的生老病死、如果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还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幸福。l 无有正信: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所言:“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为慧,前行即信心。”宝性论中所说,殊胜的胜义空性也要依靠信心方可证悟。(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又名具诤世界,大家今后学习也好、
29、弘扬佛法也罢,有坚强的忍耐心非常非常重要,这也是信心的一种标志。中观宝鬘论释讲了智慧的标志和信心的标志,其中,不会离开法、不会离开上师,就是具足信心的标志。)l 喜爱恶行:按弥勒菩萨经庄严论的观点,这种人就是断绝解脱缘分者,如颂云:“一向行恶行,普断诸白法,无有解脱分,善少亦无因。” 对治:喜欢造恶业、喜爱恶事的人,哪怕来多少佛陀或者善知识,也很难以救度。l 心离正法:(刚才是从喜爱恶法的角度讲的,此处是从对善法没兴趣的侧面讲。)对闻思修、放生、听经等正法毫无兴趣,一听上师讲这些就兴趣索然,结果自相续 也不会生起功德。(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对治:若
30、能多翻阅上师们的传记、多了解前辈大德的行为,就会逐渐产生仰慕之情,这个时候你的想法,跟原来的想法是不相同的。l 毁坏律仪:倘若进入小乘后失坏了别解脱戒,或者趋入大乘后退失菩提心,失毁了菩萨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沙弥五十颂 云:“破戒则痛苦,亦障获佛果。”心地观经中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对治:前行备忘录中说,倘若破了戒律,一定要如理加以忏悔。一开始受戒就没有失坏过的人,是树立佛陀法幢者,又是摧毁魔幢者;即使失毁了戒律、但能如理忏悔的人,也是树立法幢者、摧毁魔幢者。l 失毁誓言:(这是讲密乘戒。)自己接受密乘灌顶之后,就有守护誓言的要求
31、。若对密宗金刚上师有严重矛盾,后来一直没有忏悔,或与金刚道友之间互相抵触,把 他当成不共戴天的怨敌来对待,这就叫做破誓言。)人身难得: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如中观宝鬘论云:“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如经云:“人身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梵网经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月称论师在入中论如云:“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二、思维特法圆满 (一)五种自圆满所依圆满:“所依”指的是身份。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得到了暇满人身,具
32、足修法的顺缘,故而所依圆满。环境圆满:若转生于佛法不兴盛的边鄙地方,也就根本遇不到佛陀的教法、证法,无法明辨取舍之理,如今已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故而环境圆满。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u 地界中土: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为印度的中央,金刚座正位于此,贤劫千佛在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还有一种原因是,即便在空劫时,此地也不毁坏,像悬桶般挂在空中,犹如金刚一样坚固,因而叫做金刚座。以金刚座为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中阴身与金刚座:中阴身除了不能穿行母胎与金刚座,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间万物皆能穿行无碍。
33、不能穿行母胎,是因众生的业力所系;不 能穿行金刚座,则与仙人的发愿力有关。不是它永远不毁坏,只不过是时间长久而不是说一直常有。) 法王在金刚座造愿海精髓发愿:“玛嗡南珍格嘉格杰哲,央德温仓嘉沃策敦才,达德雅庄涅内巧德杰,拉钦春利贝沃特托效 。”意即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来此刹土成佛时,愿我变成他们的侍者,广弘他们的伟大事业。我们每天发愿时,也应发愿将来在那里成佛,即使以后得了圣者果位,也要发愿在其他佛面前闻法,做他们的侍者。u 佛法中土: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证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以续佛慧命。 藏传佛教起初:拉托托日年赞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藏地公认拉托托日年赞时代是佛教的
34、开端,王宫中出现了三宝所依 。大悲圣尊观音菩萨化现的国王松赞干布时期,藏地有了佛像和寺院,但没有出家人。天子赤松德赞执政,国王派人到印度迎请了三地无与伦比的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莲花生大士等108位班智达入藏。根德圆满:倘若诸根残缺不全,便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如今无有此类过患,这就是根德圆满。意乐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就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从而背离正法,如今已对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乐圆满。 业际颠倒:主要是生于猎人、妓女、屠夫等种姓中,从小就搞这个行业。华智仁波切说:“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事实上都属于业际颠倒。” 若想不成为业际颠倒者,就应常在上师三宝前祈祷,生生世世行持善法利益众生,切莫转生
35、为业际颠倒之人。并且不能离开修行的团体。信心圆满:若于信心的对境佛法生不起诚信,那内心也不能转向佛法,而如今自心能够转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 麦彭仁波切讲过:“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华严经中云:“信心微小诸众生,难知菩提微妙法。”对佛教应生起理性的信心:诚如胜出天神赞所云:“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通过智慧观察和理论剖析可知,唯有佛陀宣说了究竟真理,对他皈依的话,生生世世不会欺惑,故可以放心地依止。 (二)五种他圆满:龙猛菩萨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 如来出世:如果转生于暗劫,连上师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殊胜法语的名称也听不到。
36、而今我们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l 明暗劫:佛陀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一)过去: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二)现在: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出现。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 观察其原因,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感叹说:“如今此劫可谓是贤妙之劫。”此劫取名为“贤劫”。(三)未来:贤劫之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大劫:俱舍论:世间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一大劫,每个阶段有二十中劫,八十中劫合为一大劫。 中劫:俱舍
37、论: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又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算为一中劫。通常而言,佛是在住劫人寿下减时才出世的。l 贤劫千佛依次现世: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第九中劫: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佛已说法:佛陀若没有宣讲正法,众生也得不到收益。而今佛
38、陀已转了三次法轮(初转四谛法轮、中转般若法轮、后转分别法轮),因此佛教正法圆满。l 佛陀证悟的境界具有五种特点:1、甚深:本体无相;2、寂灭:自性无思;3、离戏:远离一切常边;4、光明:远离一切断边;5、无为法:远离一切是非等诸边。颂词:“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亦云:“此法甚深故,知众难领悟,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说法。”后来,大梵天、帝释天依前世的殊胜发愿,前者在佛前供养千辐金轮,后者供养松石曼茶和右旋海螺进行祈请,佛陀才开始给五比丘为主的有缘众生,先后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处转了三次法轮。l 四种难得:悲华经中说
39、:“投生为人极难得,逢佛降世极难得,于善法心生好乐,发起善愿亦极为难得也。”l 佛陀和高僧大德利益众生的主要手段:是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否则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公案: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母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感受着无量痛苦。为了救度母亲赴藏,翻译患急症死后,到这户人家无法沟通而打杂当仆人,甚至这户人的老妇人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尊者曾作诗:“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佛法住世:佛法如果已经隐没,果期、教期、形象期全部圆满了,对众生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时间圆满。l 圣教空世:尽管佛陀
40、出世说法,但佛法住世很短暂,假设住世期已圆满,教法、证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比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再过几千年便会消失,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这期间就称为圣教空世。 普贤密意圣教: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其实又叫普贤密意圣教。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 普贤密意圣教住世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
41、的最多。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实修者。 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l 五浊恶世: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昔日人寿可达二万岁、八万岁,但好
42、景不长,现在已成了寿命浊。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现今,诚如佛在像法决疑经 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l 汉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灭佛活动“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令全国各地碎佛像焚佛经,佛教沙门无论少长全部坑杀。北周武帝:破毁寺塔,焚烧经像,勒令僧人还俗。唐武宗:废大中寺院4600余所,小寺庙近4万所,还俗僧尼约26万人。后周世宗:虽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但废减寺院3万多所,数万僧尼勒令还俗,销毁佛像来铸钱。宋代宗赜禅师:“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真风。”自入圣教: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佛法没
43、有隐没,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因此自之缘分圆满。 自之缘分圆满,主要是从入教讲的,因为佛教存在,自己才能入教,故还是属于他圆满的一种。 相似的佛教徒:1、救怖之发心:如果进入佛门不是希求解脱,而是要么为了避免今生的感情挫折、身患重疾、缺衣少食、灾祸重重、走投无路;要么是看了佛经论典之后,害怕来世堕入地狱、饿鬼、旁生,感受恶趣痛苦。2、善愿之发心:如果单单为了今生的丰衣足食、升官发财、身体康泰、或者仅仅追求来世福报或转为天人等善趣,那么即便已皈入佛门,法也只能称为善愿之法,没有真正趣入正道。 真实的佛教徒: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为求自他解脱而趋入佛门,才能称得
44、上是真实的佛教徒或者入道者。 是否是真正佛教徒: 首先最好具足菩提心;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要具足出离心;如果不具足出离心,对三宝的虔诚信心也一定要具足。假如这三者都没有,那你已超出了佛教的行列,可以说最基本的约束点都没有了。师已摄受:即便已具足前四种因缘,但若仅是形象上的皈依,没有被善知识所摄受,那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因此殊胜悲心圆满。得到上师的摄受非常非常重要:真实论中云:“欲成一切智,即依善知识,仅凭自精进,无能成圣佛。盲人依自身,不能攀高峰。”如果没有上师窍诀,则生不起出离心,即使清净三种戒律也没用;如果没有上师窍诀,不懂善根以菩提心来摄持,三门日夜精进也收效甚微;如果没有上师窍诀,不知看破一切而以解脱为目的,纵然戒律、智慧无与伦比,也只能成为人天福报之因。公案:阿底峡尊者的三怙主化身的三位弟子,就是库鄂仲三人,有一次,库鄂仲三人向尊者请教:“修行人若想获得解脱或遍知佛果,经论教典与上师窍诀哪一个更重要呢?”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窍诀重要。”无嗔阿阇黎:找不到非常合适相应的上师。可以将大圆满前行当作上师,永远不会对你生嗔,你随时都可以祈祷、翻阅。遇到密法的福报不可思议: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