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朱金.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175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朱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朱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朱金.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90 2016 Vol.31, No.2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Space Transformation from Greenland to Vegetable Plots and Resulting Conflicts in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Case of Hangzhou Gudang Residential Area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 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朱金 潘嘉虹 赵文忠 朱晓峰Zhu Jin, Pan Jiahong, Zhao Wenzhong, Zhu Xiaofeng 文章编号:

2、1673-9493( 2016) 02-0090-08 中图分类号 :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 A摘要 :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住区内却出现了部分公共绿地被开垦为“菜园”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本文以杭州市古荡街道所辖三个社区为例,通过对种菜点的现场勘察总结其空间特征及形式,对种菜居民、不种菜居民、社区管理者进行深度调查访谈,分析种菜居民的社会特征,从居民内部需求和外部制度环境的视角探讨这一空间现象的内外部成因,进而从行为认同度、资源共享度和负外部性三个维度剖析了相关群体间矛盾冲突的根源。最后,鉴于城市菜园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发挥的多样化功能,提出有必要探索城市菜园的

3、未来存在形式、制度化管理导向及城乡规划的作用,并提出了近期可采取的相关策略。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ublic green space in some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were somehow transformed to vegetable plots recently, which caused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uch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mong different

4、 interest groups, people who grow vegetables, people against it and community officers. Hangzhou Gudang Residential Area, including three communities was taken as a case study. First of all, we generali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forms of these vegetable plots in this area. Based on t

5、he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to residents and community officers in Gudang, we explained why the phenomenon occurred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chanism. Then, the cause of the conicts was analys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resources sharing and negative ext

6、ernalities. We argued that proper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ould alleviate the conicts. The vegetable garden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and be included in the framework of urban planning. At last,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 which can be taken recently.关键词: 城市住区“菜园

7、”;邻里矛盾;对策探讨Keywords: Vegetable Plots in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Neighborhood Conicts; Countermeasure Discussion作者 : 朱金,硕士,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区域分院,规划师 。潘嘉虹,硕士,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赵文忠,硕士,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规划师朱晓峰,硕士,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上海设计中心,规划师 案例区2010年人口约14 300人。引言近几年 , 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住区绿地被居民开垦种菜的住区“ 菜园 ” 现象 , 各类媒

8、体对其进行了多次报道 。 城市住区 “ 菜园 ”现象折射出部分城市居民 “ 离乡不离土 ” 的农耕情节 , 也是居民对于物价上涨 、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种主动应对 。 相关新闻道出种菜活动诸多优点的同时 , 也揭示了其背后的现实困境 种菜居民 、 不种菜居民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分歧 , 由此引发的矛盾逐渐增多 。 大部分的住区内种菜活动被视为侵犯公共利益 , 遭到社区管理者的制止与住区内其他居民的反对 。目前 , 对于城市住区内种菜行为的探讨均只局限在现象层面 ,缺乏深入研究 。 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调研 、 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段 , 厘清部分居民种菜的初衷 、 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外部原因及其

9、现实意义 , 同时了解种菜居民 、 不种菜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 进而试图提出规划对策建议 。2011 年 3 月 5 月 , 笔者分三次随机对杭州市古荡街道古南社区 、 古东社区与古北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 共计成功调查300 位居民 , 抽样率为 2.1%, 其中有 38 位种菜者和 262 位不种菜者 。 此外 , 分别与三个社区的分管领导进行了深入访谈 。1 对城市住区“菜园”现象的探究1.1 案例区概况杭州市城西地区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居住片区 , 呈现出多层次住区相混合的特点 拆迁安置房住区 、 保障房住区 、 普通商品房住区和高档商品房住区相互混杂 。 目前 ,

10、菜地主要出现在前91 2016 Vol.31, No.2国际城市规划朱金 潘嘉虹 赵文忠 朱晓峰 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 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三类住区 。 本文研究的古荡街道所辖的古南 、 古东和古北三个社区即是杭州城西地区较为成熟的普通商品房住区 ( 图 1),其中包含少量拆迁安置房 。 三个住区共有 80 幢居民楼 , 均建于 1980 年代中期 1990 年代初 , 其中约有 15 幢楼的居民是1986 年从市中心的中河与东河附近迁至此地 。 三个住区中均存在居民种菜现象 , 并多次被媒体报道, 由此引发的矛盾突出 。 本次研究范围处于杭州东西向两条主要干道

11、天目山路和文三西路之间 , 面积约 28.95 hm2。 三个社区相互位置关系如图 2 所示 。 2010 年 , 案例区内常住人口共计约 14 300 人 ,其中 60 岁以上人口约 2 600 人 , 老龄化程度约为 19%。1.2 绿地现状与“菜园”的空间分布绿地作为居民种菜活动中改造的主要用地类型 , 是此次调研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 调研发现 , 三个住区的绿地设计存在若干不合理之处 如绿地配置以乔木与草本植物为主 ,缺少中小型灌木的过渡 ; 中心绿地内缺乏休憩设施等 。 此外 ,由于缺乏持续的养护, 有些绿地地表已经裸露 , 破损不堪而乏人问津 ( 图 3)。笔者对案例区内所有种菜点

12、进行了现场观察 , 得到种菜点的空间分布图 ( 图 4)。 种菜点已基本覆盖案例区 , 有点状菜地 152 处 , 条状菜地 10 处 , 7 处较大的块状菜地 , 每公顷用地上约合 56 块菜地 , 其中以 3 m2以下的小型点状菜地居多 。1.3 “菜园”分布的空间特征与存在形式尽管 “ 菜园 ” 在案例区内的覆盖程度较高 , 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高达 35.3% 的被访居民认为 “ 周边不存在种菜现象 ”, 另有 8% 的居民对此不清楚 , 这也反映出种菜点的 “ 隐图 1 区位图 图 2 研究范围平面图 见水泥地变菜地:杭州古荡新村现真实版“开心农场”,浙江在线,2009年11月9日

13、。 本数据均由三个社区分管领导口述提供,笔者进行加和而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案例区的绿地养护工作由古荡街道办事处绿化工作组直接负责,三个社区并没有专项经费,而街道层面在此方面投入较少。 笔者所列种菜点仅包括地面上公共绿地内的种菜场所,并不包括在阳台、一层裙房之上的种菜点。笔者将目测在3 m2以下的归为点状,在此面积之上的依长宽比形态分别归为条状和块状。图 3 案例区绿地风貌绿地配置以乔木与草本的结合为主 中心绿地内缺乏休憩设施 绿地地表裸露情况严重杭州绕城公路西湖钱塘江图例研究区域研究范围(红线)天目山路丰潭路古翠路文三 西 路92 2016 Vol.31, No.2城市研究 蔽性 ”。 由

14、于种菜居民出于对菜地的私密性 、 心理归属感和种植环境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 案例区内种菜点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质 , 呈现出某些空间集聚分布特征 ( 图 5), 笔者将高频出现区域的空间特征归纳如下 。( 1) 住房前后 。 这主要是居民出于对菜地归属性和私密性的考虑 所致 。 种菜居民普遍认为在房屋前后绿地内的菜地方便自己打理和看管 , 有较强的权属感 。 此外 , 房屋前后绿地在空间使用上属于消极空间 , 大部分居民平日里不会进入 ,私密性强 , 也易于改造 。( 2) 河道两侧 。 案例区东侧河道的岸边绿地是种菜点云集之处 。 首先 , 东侧的滨水绿地设计得较为封闭 , 开放性和可达性不强

15、, 从而造成这一地区私密性较强 。 其次 , 这里种植环境较优良 : 菜地面积大 , 取水方便且东面无建筑物遮挡 。这些优势为菜地在此成片出现创造了条件 。( 3) 围墙脚下 。 这些菜地大多位于住区的边缘地带 , 往往出现在宅间路的尽端 , 行人较少 。 这一区域主要满足了居民对菜地私密性的要求以及攀爬类蔬菜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 。种菜点不仅分布位置不同 , 其本身存在形式亦十分丰富 ,居民依据所种作物的种类 、 菜地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对菜地进行布置 , 其中不乏奇思妙想 。 笔者试图将其种菜点形式归为三类 : 独立矮草本型 、 攀爬共生型与盆装可移动型 ( 图 6)。1.4 种菜者的人员构成与

16、身份特征种菜居民占被调查居民的比重约 12.7%, 在 38 位种菜者中 , 约有近六成种菜居民种植时间在 1 年以上 , 亦有少部分居民已在住区内种菜 5 年以上 ( 图 7)。笔者对种菜居民的身份特征进行统计 , 发现该群体的职图 4 种菜点空间分布图图 5 种菜点的空间类型归纳图 6 菜地形式归纳独立矮草本型攀爬与共生型盆装可移动型图 7 种菜居民的种植时间5 年以上 5%半年至 1 年 16%半年内 13%1 2 年 34%2 5 年 32%点状菜地条状菜地块状菜地房屋前后的菜地河流两侧的菜地围墙脚下的菜地93 2016 Vol.31, No.2国际城市规划朱金 潘嘉虹 赵文忠 朱晓峰

17、 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 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业分布广 、 学历层次多样 , 并存在如下特点 ( 图 8)。( 1) 老龄者居多 。 近八成的种菜者年龄大于 50 岁 , 超过五成的种菜者年龄大于 60 岁 , 种菜者老龄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 2) 中低收入阶层居多 。 月收入在 3 000 元以下的种菜居民占了近六成 , 处于社会的中低阶层 。( 3) 多数人有过务农经历 。 超过半数的种菜居民为农业人口或农转非户口 , 超过七成的种菜者曾有务农经历 。2 城市住区“菜园”的成因解释及邻里矛盾分析2.1 “菜园”的成因解释住区种菜行为的出现是居民自身需求 、 社

18、区管理与住区绿地品质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笔者试图从内部需求与外部制度两方面解释这一行为的产生机制 。2.1.1 内部需求居民自身的需求是菜地出现的内生因素 。 笔者通过对种菜居民和不种菜居民两个群体的访谈 , 分别从 “ 种菜居民最初种菜的动机 ”、“ 通过种菜活动所收获的好处 ” 以及 “ 不种菜居民将来可能参与种菜的原因 ” 三个维度对居民种菜的内部需求进行测度 , 将需求种类进行划分 , 主要可归纳为休闲功能 、 食用功能 、 观赏功能和社交功能( 图 9) 四种 。 住区菜地作为功能复合体 ,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 1) 休闲需求居民种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19、满足休闲需求 , 即 “ 娱乐身心 ” 是种菜行为的最大收益 , 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 , 农转非角色适应的滞后 。 在选择休闲功能的群体中 , 近七成的种菜者有务农背景 , 在选择将来可能参与种菜的受访居民中也有六成曾有务农经历 。 种菜成为这些 “ 新市民 ” 回味乡村生活 , 满足田园情节的一种休闲方式 。第二 , 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多元化 。 超过七成的种菜居民每天均会花费一定时间来打理自己的 “ 菜园 ”( 图 10),他们试图通过这种绿色休闲方式来亲近自然 、 放松身心 , 可见种菜活动已成为住区内一些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 。第三 , 住区人口老龄化 。 目前超过一半的种菜居

20、民大于60 岁 , 那些有可能参与种菜的居民中也有近六成在 50 岁以上 ( 图 11), 可见中老年人是主要的种菜人群 。 由于老年人有较多的空闲时间 , 但由于体力 、 经济等因素的限制 , 休闲活动受制于一定空间距离 , 在自家住宅附近种菜迎合了老年人的休闲需求 。 此外 , 对比种菜居民和可能参与种菜居民的年龄结构 , 后一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 休闲功能主要有“打发空闲时间”、“锻炼身体”、“务农体验”等;食用功能主要有“供自家食用、节省开支”、“自己种的蔬菜更健康”等;社交功能的主要有“相互交流种菜的心得”、“通过种菜结交朋友”等;观赏功能的主要有“菜地比目前的绿地更美观”;其

21、他功能有“教育孩子认识蔬菜” 等。本科及以上13%初中以下18%高中40%初中29%60 岁以上55%51 60 岁24%41 50 岁10%31 40 岁8%18 30 岁3%5 000 7 000 元 3%1 000 元以下13%1 000 3 000 元47%3 000 5 000 元37%无务农经历29%务农 10 年以上29%务农 10 年以下42%图 8 种菜居民的身份特征图 9 菜地功能类别比较休闲功能 食用功能 社交功能 观赏功能 其他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种菜的最初动机

22、(针对种菜者)种菜收获的好处(针对种菜者)可能参与种菜的原因(针对不种菜者)34.1%53.9%43.9%1.1% 8.8% 2.2%46.6% 8.5% 12.3% 0.8%51.5% 40.9% 4.6% 3.0%学历 年龄 收入 务农经历94 2016 Vol.31, No.2城市研究 ( 2) 食用需求满足食用需求是居民种菜的另一重要原因 , 这主要是出于节省开支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考虑 。 问卷结果显示 , 在选择“ 节省开支 ” 作为自己种菜动机的居民中 , 超过 69% 的居民月收入在 3 000 元以下 。 案例区内沿河一带较大块的菜地( 最大的已达十几平方米 ) 内所种植的菜量与

23、种类已能 基本满足该种户家庭日常蔬菜食用需求 。在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 , 品尝自家种的 “ 绿色安全 ” 食品也成为种菜的重要驱动力 。( 3) 其他需求另外 ,“ 菜园 ” 作为可观赏景观 、 有利于社区居民交往和教育孩子等功能也是居民青睐菜地的重要原因 。 不少居民表示最初种菜时并未想到可以通过种菜结交朋友 , 但种菜居民间相互交流经验 、 交换蔬菜果实等行为使居民得到了意外收获 。 相比于 “ 种菜的最初动机 ”, 在 “ 通过种菜活动所收获的好处 ” 中 ,“ 社交功能 ” 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 ( 图 9)。2.1.2 制度层面的原因( 1) 绿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 不落实案

24、例区绿地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由古荡街道绿化工作组负责 , 但其对区内菜地一般不会采取主动处理手段 。 由于街道的管理投入不足 , 社区只能采取社区党委带头清除菜地的 “ 运动式 ” 管理方式 , 未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而河边绿地属于水务部门管辖 , 社区并没有执法权 , 因而社区对这一地区菜地的清除举动也受到了部分种菜者的质疑 。在共有的产权缺乏有效监管下 , 居民 “ 化公为私 ” 的现象层出不穷 , 例如案例区内部分拥有一层天井的住户就将天井前的绿地侵占并私自改造 。管理缺位 , 加之绿地品质不高 , 促使部分居民出现了 “ 改造 ” 绿地的冲动 。 而看到菜地不被立即清除进一

25、步引发居民的从众心理 , 住区内的 “ 菜园 ” 就会蔓延开来 。( 2) 相关的法律规定较为粗线条 , 业主维权过程较复杂住区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 , 物权法 第七十三条对其 作 了规定。 业主对住区绿地享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即对建筑区划内的共有部分 ( 如小区内道路 、 绿地 、 公用设施 )享有共有权 。 此外 , 物权法 第九十二条、 民法通则 第八十三条均对相邻关系 作 了规定 , 业主亦可以相邻权为由 , 要求停止侵害 、 排除妨碍 。当这些共有部分受到破坏或被改变用途时 , 单个业主如果要提起诉讼 , 应当能举证大部分业主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因为法律上的 “ 共有 ” 是一种

26、不可实际分割的状态 , 每个共有人对共有土地的每个部分都享有平等权利 , 而不是把共有部分均分给每个业主 。 物权法 规定了业主委员会可以作为诉讼主体 , 而单个或少数居民维权的途径较为复杂且困难 。2.2 “菜园”引发的邻里矛盾分析2.2.1 解释框架住区 “ 菜园 ” 的出现满足了部分居民的需求 , 但伴随着绿地用地性质的改变 ( 假如菜地当作是绿地的一种类型的话 ), 不同利益群体表达了各自的呼声 , 有些矛盾乃至冲突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

27、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物权法第七十三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物权法第九十二条)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图 11 两组人群的年龄比较图 10 种菜每日所花费的时间2 小时以上1 2 小时30 分钟 1 小时30 分钟以下基本不花时间2.6%10.5%26.3%34.2%26.3%0.0% 10.

28、0% 20.0% 30.0% 40.0% A. 18 岁以下 B.18 30 岁 C.31 40 岁 D. 41 50 岁 E.51 60 岁 F.60 岁以上60%50%0%10%20%30%40%种菜居民 可能参与种菜的居民95 2016 Vol.31, No.2国际城市规划朱金 潘嘉虹 赵文忠 朱晓峰 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 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正不断显现出来 。 主要存在于三类群体 : 种菜居民 、 反对种菜居民和社区管理者 。笔者通过三个问题对矛盾进行解析 。 第一 , 是否存在理念差异 ? 居民对种菜行为接受程度不一致 , 与他们各自所持的立场和既有观念

29、的不同有关 , 而菜地作为显性的矛盾焦点正加剧了理念上的分歧 。 第二 , 是否存在对公共资源的竞争 ? 住区绿地作为一种具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 “ 公共池塘 ” 资源 , 属于广义公共物品的概念范畴1。 一方面 , 某些 “ 菜园 ” 会干扰其他居民对绿地的使用 ; 另一方面 ,“ 菜园 ” 在非正式制度的安排之下被种菜居民无偿占有 , 也往往存在 “ 公共池塘 ” 所不可避免的 “ 拥挤效应 ”。第三 , 是否存在负外部性 ? 绿地改造成 “ 菜园 ” 、“ 菜园 ”经营的过程对其他居民造成一定损失 , 而这种外部效应并没有被 “ 内部化 ”。基于以上分析 , 造成冲突的因素均可归类为 :

30、 行为认同度 、 资源共享度和负外部性 ( 图 12)。 即 , 行为认同度越不一致 、 资源共享程度越高 , 种菜行为导致的负外部性越大 ,矛盾甚至冲突就越激烈 。2.2.2 具体矛盾分析( 1) 内部矛盾 种菜者之间问卷调查中 79% 的种菜居民与其他种菜居民之间曾就种菜经验 、 种菜方式等进行过交流 , 甚至交换各自的蔬菜果实 。 他们之间想法趋同 , 行为认同度一致 , 基本不存在矛盾冲突 , 但调查中仍然发现部分种菜居民对 “ 共享 ” 资源存在竞争 , 这主要由于种菜者偏好在向阳 、 隐蔽的角落种菜 , 但住区内 “ 适合 ” 种菜的土地有限 , 稀缺性和竞争性所致的“ 拥挤效应

31、” 是矛盾的来源 。( 2) 外部矛盾 种菜者与反对种菜者在受访的 262 位不种菜居民中 , 有 38.2% 的居民反对在住区内种菜 。 这些反对种菜的居民具体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 : 迁就 、 协商和主动制止( 表 1)。尽管多数居民对此较为迁就 , 但仍有 24 人曾就 “ 菜园 ”问题向社区相关部门反映或私自将其铲除 , 可见种菜行为已经在社区内引发了不小的矛盾冲突 。从行为认同度看 , 21% 的受访居民认为 “ 城市中不该出现 菜园 ”、“ 种菜是农村中才应有的行为 ”, 可见不少反对居民对种菜行为本身存在刻板印象 , 即居民之间对种菜行为的认同程度不一致 。从资源共享度看 , 住

32、区内不同区位的绿地共享程度不同 。在资源共享度高 ( 即公共性强 ) 的区域内种菜较易引发矛盾 ; 反之 , 在资源共享度低的区域 ( 如塑料盆 、 隐秘的墙角边 ) 种菜就不易引发矛盾 。 同时 , 由于不同居民对同一块绿地的资源可获性不同 , 86.8% 的种菜居民住在 12 层 ( 图 13),他们使用绿地的频率较高 , 也易于打理和监管菜地 。 楼层较高的用户难以对绿地享有同等使用权 , 种菜也十分不便 , 这些居民与低层种菜居民间也易发生纠纷 。从种菜行为所引致的负外部性看 , 26% 反对者认为种菜活动产生了异味并招致蚊虫 , 特别是使用农家肥带来臭味 ;31% 的居民认为菜地破坏

33、了住区景观 , 降低了住区的居住品质 ; 22% 的居民认为种菜行为损害了他人使用住区绿化的权利 。 一部分居民表示某些攀爬型蔬菜会盘在电线上 , 带来安全隐患 ( 图 14)。 种菜居民在种菜过程中所造成的负外部性越大 , 周边居民受到的影响越大 , 越易发生矛盾 。 与种菜居民沟通,劝其不要种菜。 向有关部门反映或自行将其铲除。图 12 邻里矛盾的解释框架 图 13 种菜居民所住楼层分布人数3025200155101 层 2 层 3 层 4 层 6 层表 1 反对种菜的居民的矛盾处理形式及所占比例形式具体表现人数所占比例迁就对自己无害或损害较小的种菜行为采取忍让态度 , 倾向于迁就对方62

34、 62%反对协商对损害自己利益的种菜行为与种菜者进行协商 , 双方达成共识 , 采取一种折衷的方式解决问题12 12%主动制止主动规避种菜行为 , 如要求种菜者停止种菜 , 自行铲除菜地 , 要求社区铲除等24 26%破坏 住区 景观12%图 14 居民反对种菜的原因不雅观19%蚊虫多12%侵占公共用地22%城市里不该有这种行为21%施肥太臭了14%认为认同度低资源共享度高负外部性大邻里矛盾96 2016 Vol.31, No.2城市研究 在与社区管理者的访谈过程中,管理者介绍在菜地整治过程中,有的种菜居民反应非常强烈,一些老年种菜居民“誓死保卫菜地”的行为让社区管理者无力应对。 这类模式往往

35、由于其主要面向游客、离市区较远、功能单一等因素而不能融入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田园城市中,霍华德把零散分布的配额地整理成宅地农业和环城农业两种类型: 在城市外围,5 000 英亩的永久农地环绕1 000 英亩的城市进行布局,形成了固定的土地配置模式; 在城市内部,5 500 块独户住宅用地平均每块有20130英尺(约640 m) ,建房之余,足够进行养活 5口之家的农业生产2。( 3) 外部矛盾 种菜者与社区管理者种菜者与管理者之间冲突的根源在于认同度的不一致 。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而言 ,“ 菜园 ” 的出现与 “ 文明城市 ”的内涵相悖 。 同时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和避免纠纷的角度 , 三个

36、社区管理者都不支持居民在住区内部零散种菜 。 种菜居民与管理者在 “ 菜园 ” 整治过程中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 因此管理者对自己的整治行为也会进行博弈 , 出于调解居民纠纷和应付上级检查的目的 , 会定期整治一些纠纷严重 、 对环境品质影响较大的 “ 菜园 ”, 而对于不引发纠纷的“ 菜园 ” 一般不会主动处理 。3 启示及对策探讨3.1 城市住区“菜园”的启示尽管住区 “ 菜园 ” 的出现引发了多方矛盾 , 导致了一些管理上的混乱 , 但这一现象仍有其现实意义 。 本文所研究的三个社区中的种菜行为只是城市中种菜现象的一个片段 , 近来涌现的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证实了这一点 。 一方小小的“

37、 菜园 ”, 承担许多的功能 : 它适应了老年人的休闲特征和休闲需求 , 为其休闲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 , 满足了市民对绿色健康蔬菜的渴求 ; 同时也可以成为面向孩童的自然博物馆等等 。绿地和菜地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 , 绿地的生态功能较显著而菜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较突出 , 尤其具备绿地较难提供的人地互动 、 蔬果产出等功能 。 功能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得菜地可替代部分城市绿地 。 这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 而且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和生态构成 。国内近年来兴起的 “ 农家乐 ” 反映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怀念 , 但其仅停留在旅游休闲层面

38、, 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距离。 而类似于本文所研究的住区 “ 菜园 ” 则强调了深度参与 、 自主种植 , 无疑将成为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此外 , 从社区发展视角来看 , 居民种菜这种非正式的活动和伴生的邻里交往会促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和丰富 , 对于社区氛围的营造 、 提高社区自治能力不无裨益 。3.2 将城市住区“菜园”纳入制度化管理在认识到城市住区 “ 菜园 ” 存在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 ,应延伸现有城市绿地的内涵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框架之中 。“ 菜园 ” 的良性发展涉及到土地资源的供给与空间安排 、相关利益的协调 , 以及空间美化与设计等工作 , 这与城市规划的专业内涵有着很强的耦合

39、性 , 因此需要将住区 “ 菜园 ”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框架中以规避矛盾 , 使其更好地发展 。早在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之日 , 城市菜地便一直处于规划框架之中 。 霍华德立足城乡融合 , 把农业和食物问题作为关键要素纳入田园城市的整体构想中, 展开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最系统的思考 , 为当代城市农业规划设计奠定了部分思想框架 。 赖特在 1935 年提出的 “ 广亩城市 ” 中 , 为每户配置了 1 英亩的土地2。 如今 , 在英国城市内遍布的配额地已完成了从单一的物质生产功能向兼具生态功能 、 社会功能 、物质生产功能等多样化功能的转变 , 迎合了市民的需求 , 也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 , 大部分城市

40、当前的配额地发展都呈现出供不应求之势 ; 当然 , 配额地发展的背后拥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及配套机制 , 值得我国深入借鉴3。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 , 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减少当前菜地所引发的矛盾冲突 , 例如空间选址得当可减少由于种菜带来的负效应 ; 设定准入与退出机制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争夺 ; 通过空间形态设计以提高菜地的景观品质 ; 限定菜种和栽培细节等等 。3.3 近阶段可采取的对策城市住区 “ 菜园 ” 具有休闲 、 观赏 、 社交等功能 , 比一些利用率低的绿地更具活力和体验性 , 居民经营和管理这些菜园 , 既起到了休闲 、 娱乐与教育的作用 , 又可获得农产品 。随着老龄化社会

41、的到来 , 社区中的老年人将更愿意从事一些农业活动4。 不妨将菜地视作绿地的一种新类型 , 在形成居民 “ 契约 ” 的前提下 , 在今后的一些住区中加以试点 。 经过业主委员会的商讨和规划 , 将住区内部分利用率低的消极空间改造为 “ 菜园 ”, 供居民种菜 。 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 , 可利用立体空间 , 如阳台 、 屋顶等垂直空间来种植蔬菜 。鉴于住区 ( 尤其是老住区 ) 内部的绿地有限 , 笔者建议在街道这一层级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设立若干较大型的体验式菜地 , 可在城市大型绿地 、 森林公园等内予以置入 。从国际经验来看 , 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结合居住地设置的城市菜地的经验 。 英国的配

42、额地就是与居住区紧密结合的城市菜地3,5。 此外 , 学校亦可设置一些菜地供学生劳作并认知自然 ; 用地富足的企事业单位 、 一些大型办公楼的顶层也97 2016 Vol.31, No.2国际城市规划朱金 潘嘉虹 赵文忠 朱晓峰 城市住区中的“菜园”现象、邻里矛盾及对策探讨 基于对杭州市古荡街道的调查可提供菜地供员工种植 , 既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 也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产品的自给自足 , 减少食物运输中的碳耗 。 当然 , 城市菜地的试点推行必须建立在健全的规划体系之下 ,并且要注重菜地社会效益与文化推广 , 以改变我国城市居民对种菜行为的理念偏差 。4 结语本文以杭州市古荡街道的三个社区为

43、代表 , 探讨了城市住区 “ 菜园 ” 的空间特征 、 产生缘由及种菜行为引起的邻里矛盾 , 进而思考了住区 “ 菜园 ” 的未来发展及将其纳入制度化管理与城市规划框架的可能性 。城市住区内的种菜活动的不断涌现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 ,“ 菜园 ” 虽小 , 寄情颇深 : 一方小小的 “ 菜园 ” 承载了都市人追求田园牧歌的生活理想 。 稚子游 , 老者憩 , 旁人赏 ,“ 菜园 ” 能为都市住区注入新的活力 , 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 。 不妨给 “ 菜园 ” 留出一片空间 , 也为都市留下一片田园风光 !注:文中图表均为作者整理绘制或拍摄赵民教授对文章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指导、浙江大学的韦亚平副教授

44、、郑卫副教授和杨建军教授在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悉心指导、杭州市古荡街道古东社区党委委员陈伟强先生、古南社区社工周铭女士、古北社区社工蔡婷婷女士在实地调研中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1 王诗宗. 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2 赵继龙, 张玉坤. 城市农业规划设计的思想渊源与研究进展J. 城市问题, 2012(4): 83-88.3 朱金, 潘嘉虹. 城市中的“菜地”英国“配额地”制度及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3): 62-69.4 周年兴, 俞孔坚. 农田与城市的自然融合J. 规划师, 2002(3): 83-85.5 Arturo Perez-Vazquez, Simon Anderson, Richard Wiltshire and Robert Fraser. Valuing Non-market Benets Derived from Allotments in Southeast England: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2006, 13: 103-112.(本文编辑:王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