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考试大纲(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考试大纲(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审计学考试大纲第一章 审计概论1.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政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签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包括:审计的主体、审计的授权者、审计的客体、审计依据、审计目的、审计本质。 (2)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含义:独立性 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权威性 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
2、特征,审计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2.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内部审计:组织内部专职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所进行的审计。 (4)政府审计的产
3、生与发展(5)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6)注册会计师的产生和发展3.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1)按照审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按内容和目标的分类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2) 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按执行地点的分类分为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3)审计方法顺查法: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逆查法:倒查法。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的审计;详查法: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到审计目的;抽查法: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
4、进行审查;审阅法: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核对法:对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按照其内在联系相互对照检查,从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帐表核对和账实核对;分析法:指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复算法:也称验算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盘点法: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以确定帐存与实存是否相符;
5、调节法: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节有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查询法: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物和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鉴定法: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 4.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1) 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 指有制约能力的单位或机构监察和督促其他经济单位,使其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运行;经济评价 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
6、合法,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经济效益是优、是劣,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意见或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及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验证后,取得确凿的证据,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并出具可以信赖的审计报告,从而取得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的信任。(2) 审计的作用 制约作用 揭示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 促进作用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证明作用 通过审计,证明被审计单位报出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 注册会计
7、师职业道德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本准则(1)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2)基本原则: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指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 客观 注册会计师可能被施加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损害其客观性;在制定准则以识别实质或形式上能影响注册会计师客观性关系时,应体现合理性;应避免那些导致偏见或受到偏见的影响,从而损害客观性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有义务确保参与业
8、务人员遵守客观性原则;注册会计师既不得接受,也不得提供可悲合理认为对其职业判断或对其业务交往对象产生重大影响的礼品或款待,尽量避免自己的职业声誉受损情况。公正 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公平交易。(3)专业胜任能力的和应有关注的具体内容(4)保密及其例外事项。2. 独立性(1)独立性的含义:是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注册会计师保持形式上的独立,这种心态能使审计意见不受损失执业判断的任何因素影响,做到公正行事,保持客观和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保持形式上的独立,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致使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
9、三方推断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成员的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谨慎度受到威胁。 (2)实质上独立和形式上独立的含义实质上的独立:指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 (3) 业务期间的含义和作用业务期间自鉴证小组开始执行业务鉴证之日起至出具鉴证报告之日止,除非预期鉴证业务会再度发生。审计业务中的,业务期间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财务报表的期间。(4)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5)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应用(6)防范措施应用:(7)
10、独立性及其考虑的因素3. 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1)专业胜任能力的含义: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2)保密的含义:保密不仅仅涉及信息披露,还要求注册会计师不能出于个人或第三方的利益使用或被合理认为使用了执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3)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4)利用其它专家的工作(5)保密的要求及例外情况4. 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1)按标准收费收费需要考虑的因素:应当考虑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2) 或有收费指收费与否或收费
11、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 或有收费的情况:安装百分比或其他类似基础收取费用。(4)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的要求和形式5. 其它职业道德(1)不相容职务(2)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 (3)与执行签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4)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情形(5)接受委托前后的沟通的要求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1.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1)执业准则的含义: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理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2)业务准则的含义: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业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是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使用的业务类型而做
12、的规范。(3)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2.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1) 鉴证业务: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2) 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合理保证的鉴证主要涉及审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等。有限鉴证的鉴证业务主要指财务报表的审阅。 (3)鉴证业务的要素:三方关(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审计的结果)、标准)(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4)鉴证业务的特点:性关性
13、(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做出决策);完整性(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应包括列报的基准);可靠性(能够使能力相近的注册会计师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做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中立性(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不应使某一利益集团受损);可理解性(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5)鉴证业务的类型: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6)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对账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对客户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3.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1)审计质量:指审计工作及结果的优劣程度。(2)审计质量控制: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
14、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3)质量控制制度要素:对业务的承担和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4)职业道德规范(5)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6)人力资源政策(7)业务执行和业务工作底稿(8)监控4.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指社会审计人员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
15、责任。对注会来说,行政责任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 (3)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避免诉讼的措施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工作1.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1)合法性、公允性: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做的陈述或声明。 (3)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
16、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4)审计程序: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2. 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与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与作用: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结果及其他沟通形式;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
17、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等。(3)条款特征3. 审计重要性(1)重要性的概念: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2)重要性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需要运用重要性的原则:一是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做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4. 计划审计工作(1)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2)总体审计策
18、略: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的综合计划。(3)计划审计工作的程序(4)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第五章 审计依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 审计证据(1)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2)认定与审计证据: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
19、虑: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4)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性关系和可靠性。(5)审计证据的来源(6)获取审计证据的途径(7)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2. 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它形成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
20、个审计过程。(2)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3)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系(4)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第六章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自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自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序。(2)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
21、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3)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4)风险评估 (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和程序(6)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作用(7)内部控制的要素(8)内部控制的目标(9)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10)控制环境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影响 (11)内部控制的应用2.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 特别风险: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风险通常称为特别风险。 (2)非常规交易:指由于金额
22、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特征:管理层更多地介入会计处理;数据收集和处理涉及更多的人工成分;复杂的计算或会计处理方法;非常规交易的性质可能使被审计单位难以对此产生的特别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4)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5)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3.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1) 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一是评价控制的设计;二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2)实质性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3)进一步审计程
23、序 (4)控制测试的要求、性质、时间和范围(5)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6)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7)形成审计意见时对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 第七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1)涉及的主要主要业务活动: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转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 (2)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顾客订单;销售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商品价目表;货向通知单;应收账款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折扣与折让明细账;汇款通知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
24、记账;坏账审批单;顾客月末对账单;转账凭证;收款凭证。(3)审计程序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1)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测试 (3)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测试 3. 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1)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经营收入均已记录;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拆扣与折让处理是否适当;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的列报。(2)应收款的审计目标: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确定
25、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均已记录;确定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可回收,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的列报。(3)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 (4)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5)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6)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4. 销售与收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1)应收票据的审计目标(2)预收款项的审计目标(3)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4)销售费用的审计目标 (5)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6)预收款项的实质性程序(7)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8)销售费用的实质性程序第八章
26、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1)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请购商品和业务;对外订购;验收商品;储存商品;付款;记账。 (2)涉及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3)审计程序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1)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测试 (3)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测试3. 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2)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3)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4)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5)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6)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4. 采购与付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预收账款的审计目标(2)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4)固
27、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 (5)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6)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8)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第九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1)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1)生产与存货的内部控制(2)内部控制测试 (3)生产与存货的内部控制测试3. 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1)存货的审计目标(2)直接生产成本的审计目标(3)制造费用的审计目标(4)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目标 (5)存货的实质性程序(6)直接生产成本的实质性程序(7)制造费用的实质性程序(8)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4
28、. 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 (3)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4)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第十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1)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2)内部控制测试 (3)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3. 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银行借款的审计目标(2)应付债券的审计目标(3)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6)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目标(7)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目标
29、 (1)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2)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3)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实质性程序(4)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5)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6)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7)交易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9)持有至到期的实质性程序(10)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4. 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2)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3)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4)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5)递延所得税的审计目标(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7)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8)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9)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 (1)其他应收款的实质性程序
30、(2)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3)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4)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5)递延所得税的实质性程序(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7)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8)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程序(9)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一章 货币资金审计1.货币资金审计概述(1)货币资金与其他循环的关系 (2)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2.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3.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1)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2)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3)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1)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2)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3)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二章 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概述(1)审计报告的含义(2)合法性(3)公允性 (4)审计报告的作用(5)审计报告的特征2. 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1)审计报告的类别(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审计报告的要素及内容3. 标准审计报告(1)标准审计报告 (2)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3)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4)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4. 非标准审计报告(1)非标准审计报告 (2)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3)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4)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7)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