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科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科学课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小学科学课件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之前,我们教师要了解每个单元里应该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呢?了解每一课里面应该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活动都指向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呢?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 用“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交学生带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教材上给
2、出好多画面,这个图画是启发孩子,这些都是科学。比方说,太空观测,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科学家在农田里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医生给孩子看病等,这里面都有科学。这一系列,是引发孩子的一个话题,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充分的发散,让他去联想,还有哪些是科学,还有哪些里面包含着科学,这个话题,孩子会很积极很热情,孩子们会以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很多很多,老师的任务要从科学家研究的科学逐步引导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科学。比如我们每天吃饭是否有合理的营养,里面就有科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物,里面包含着科学,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和搞游戏里面也包含着科学,参考教材中的画面提示。这样一
3、步步地把学生们对科学的理解从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逐渐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将“科学只与科学家有关”这种认识逐渐提升到“科学也与自己有关”,拉近孩子们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知道科学是无所不在的,处处有科学。 校园的树木教学建议:教科书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木,这是延续上一课的做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为后面比较树的相同和不同打下基础。 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 “我们所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指向树木的生长地点和生长环境,环境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不同的环境会影响树的生长发育。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由
4、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形状很难用语言描述,最佳的办法是用简图来描述,因此教科书提出要求,让学生画一幅树的简图,画在右上部分的方框里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树的主要特征进行画图。树的简图的画法,可以是先画树干,再画树冠,只要大致画出轮廓即可。教科书第5页下面提供的“不同形状的树”的简图,是为学生画图作参考用的,也是说明树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教科书第6页要求学生具体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教科书用樟树作例子,让学生展开观察。照片上的图分别是樟树的树干、果实、叶片和樟树皮拓片。观察植物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樟树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本页的下面,教科
5、书提出了观察内容记录的要求,教科书第7页还提供了一个小组的记录,帮助学生模仿着对观察内容进行记录,并进行整理。 在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一些观察、记录前的准备。 (1)明确本次观察的任务:观察一棵树(一个活的生命体),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组织学生讨论观察一棵树的顺序和方法。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教学生学会用简图来描述一棵树的整体形状。 (4)教学生学习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5)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观察笔记,讨论怎样写好观察笔记。提示学生写观察笔记必须真实、客观
6、,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不同的组最好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要有观察的任务。在校园里观察时,可采用简单词语的记录方式,然后到教室里根据这些关键词语,整理成一篇观察笔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把捡到的树叶、拓印的树皮贴在记录纸上,文字记录、图画记录和标本是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手段。这段时间可以安排分钟左右。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每年期中考试都考,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拓印树皮,只有亲身实践,他们才能记得牢。另外在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中有几个字学生经常写错,如“纸、复、捏、染、凸还经常不会写。在学的时候一定要学生
7、多读,读完问学生有哪几个字比较难记,说完后再让学生抄写,多写多背,多检查。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建议:本课主要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因此教科书中用“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来表述,而画面中间有一句话“我还认识水花生、浮萍”,意思是学生仅仅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不够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继续认识水生植物。 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
8、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当学生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时,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在哪里?教科书提供了剖开叶柄的水葫芦的照片,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这个问题。 教科书第11页下半部分是总结本课的观察研究结果。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指向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和生长需要,也是生命体特征的总结;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总结出的结论,为建立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实际上也指向植物生命体
9、的特征。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要多准备一些水生植物做教具,特别是当地常见的水生植物。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调查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课堂教学开始时,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水生植物的了解程度,以此为起点,展开教学活动。 认识水生植物,主要是要把水生植物特征与名称结合起来认识,不要贪多,要求精。教科书要求认识两种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可以把这两种植物装在塑料袋中,防止因水分蒸发植物萎缩。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20分钟) 教
10、师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水葫芦和金鱼藻的样子画下来。画完之后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种水草的形态特点,并希望学生提出有关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的问题,从而顺势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研究水葫芦的叶柄,可以让学生先猜测里面的结构,然后用小刀剖开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再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当然这里的道理只要求说出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即可,并不涉及其他因素。同样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继续提供水花生,剖开水花生的茎,也可以看到中空的结构,里面充满气体,所以水花生也能浮在水面上。 植物的叶教学建议:本课是在观察了
11、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捡落叶是为研究叶子做准备的。研究叶子从是不是同一种叶开始,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中,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中看出,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子的生命轨迹。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植物的整体具有生命特征。 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形状、颜
12、色、大小都存在明显差异的树叶,学生可能比较容易分辨。但有时同样一种树叶,有大的,有小的,有黄的,有绿的,有形状存在差异的,有完好无缺的,也有残破不全的,辨认它们对于学生可能比较难。为此,教科书中首先安排了两幅插图进行比较来说明。以此作铺垫,再让学生去观察树叶,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相信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很自然地引出叶的结构的教学。教科书第13页上部分,出示了叶的结构,卡通补充了叶脉的知识。在一片叶中,一般都会有叶柄和叶片两个部分,叶片中的叶脉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又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在日常的
13、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所以加入进来。在这项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叶脉归到叶的结构中去,叶脉只是叶片中的一部分,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叶的结构一般只要求到叶柄和叶片两部分为止。 我捡了几片树叶?为什么用“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一个非常值得孩子去探究的问题,必须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求一种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解释。“一片完整的叶”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植物叶的叶片、叶柄、叶脉、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区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一片完整的树叶。并标出叶的部分结构
14、,然后学生小组展示、交流、评比。 . 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的活动,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并且要做好记录。教师在听学生汇报时,应该紧紧抓住两种树叶的不同,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长 在树上的新鲜的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 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的活动,教师可以给每一组提供一条树枝,让学生找出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通过学习我认为第一单元应掌握以
15、下知识: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二、校园的树木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6、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6、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
17、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
18、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8、植物的相同特点: 第二单元:动物 本单元是三上生命世界(植物、动物、我们自己)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教材由“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和“我的观察研究”共5个内容组成。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去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叶片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或即将被提出。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到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 去亲近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寻访小动物”开始,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
19、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整个单元以对蜗牛、蝗虫、蚂蚁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孩子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
20、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 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 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
21、”“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篇二: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摘要】 多媒体课
22、件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活化了科学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超越环境、条件的限制,不仅学到课本的知识,还领略到更广阔的课外的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熏陶,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探寻将多媒体课件与科学课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把科学课变的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科学性 开拓视野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创设“声、色、光、电”俱全的教学情境,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的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
23、课件创设情境 科学教学注重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自主探究自行获取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并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使他们认识周围的自然现象,应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如果向学生提供实物教材,再恰当地辅以多媒体手段,就可以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搭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上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快进入探究的环节。比如说校园
24、的树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境,孩子们很容易就想到用工具来测量是最科学的,于是在整节课中孩子们都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教学也取得较高的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开发的多种手段,结合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实用的教学资源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对于教学单元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户外观察进行比较,但在教学单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和植物动物人时,采用以上的办法操作就比较困难,因为学校里的动物资源很有限,并且学校也不允许将动物带到课堂上,对于农村的学校我们也不可能带他们去动物园。此时,从音像及摄影、美术作品中取材,利用
25、多媒体课件开发适用的教学资源,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的生动活泼。面对生动的画面,学生们会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通过视、听、感等多角度去观察,积极性自然由被动转为主动,运用自己已有 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使探究过程变得可靠、科学和高效,在求知欲上得到了满足,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课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掌握。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内容衔接所必要,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面对大自然进行独立地探索,还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
26、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多媒体课件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利用其它感官辅助学习,这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如讲到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对于第一次接触酒精灯的学生来说它是陌生的,于是,我们拿来真的酒精灯让学生观察,教师通过实物给学生讲解它的构造,但为了加强同学的记忆,我们小学科学课件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