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928877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两首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轼词两首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两首 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2,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3,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看法。 2、难点在于以定*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时支配: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导入新课 没有人敢否认,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他的文学成就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但命运对这位旷世天才太不公允了。仕途不顺,几度贬谪,颠沛流离,坎

2、坷多难。所以,提起苏轼,我们除了崇拜与仰慕,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本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的幸事。假如没有这些坎坷与灾难,我们就读不到如此多的传世佳作。 2、作者及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其次年病死常州 。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爽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

3、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3、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定*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事实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4、补充:乌台诗案、

4、乌台诗案对东坡创作的影响。 5、学生诵读课文,留意诵读节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订正字音:故垒(li)羽扇纶巾(gun)樯橹(qing l) 早生华发(hu f)雄姿英发(f)还酹江月(hun li) 其次课时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导入 1、写作背景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

5、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躲避现实和明珠暗投的思想心情,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宏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补充:“赤壁怀古”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务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明珠暗投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予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合作沟通 (一)整体感知: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

6、忆。 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二)新课解析 1、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大家找一找,词中都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观?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物奇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概雄浑。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3、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微环节? A.以美人衬托英雄。 B.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指挥若定、足智多谋 三、精讲质疑 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殊提出人道是

7、三个字? 赤壁之战的战场究竟在什么地方,始终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闻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6、在写赤壁景观的词句中,你认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哪些字写得传神?试分析。 这一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有气概夺人、惊心骇目之效。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惊”写出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

8、伏的异景;“千堆雪”句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声绘色,蔚为壮丽。声音、色调、姿态无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改变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宏伟的画面,作者借此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雄姿英发的豪杰们,寄寓了作者的豪迈奋勉。 7、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开放性答案) (1)这一句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心情,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坚韧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高校。 (2) 这首词中壮美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勉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

9、冲突,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7、词中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建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所见:大江 淘浪乱石 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 多少豪杰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自己(早生华发) 课时练习 1、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是我国_时期宏大词人_的作品。词人有政治理想,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 _ 。贬居_ 期间,曾两游_ 旁边的_,写出了这首闻名的词,时年_ 岁。 2.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纶(ln)巾酹(li)酒樵(qio)悴崩摧(cu) B.纶(ln)巾酹(li)酒樵

10、(qio)悴崩催(cu) C.纶(gun)巾酹(li)酒樵(qio)悴崩摧(cu) D.纶(gun)巾酹(li)酒憔(qio)悴崩摧(cu)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故作不良计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池鱼思故渊D.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

11、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帮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帮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当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当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当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

12、场,应当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第三课时定* 一、整体感知: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下阕写雨后天晴的景色和感受。 如何理解定*所抒发的感情? 野外出游,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惊慌避雨,而词人却用安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闲逛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由,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胆怯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溢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

13、练了他的坚韧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躲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改变,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二、合作沟通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看法?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安静、旷达、超脱。 2、词的上阕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看法? “莫听”“

14、何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子公形象? 这几句话刻画了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个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的抒情主体形象。 4、当时下雨,道路泥泞,为什么作者却说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快呢? “竹杖芒鞋”是步行所用,用它的人当然是闲人、穷困潦倒的人,词人是说自己处于被贬境地,而“骑马”的当然是官员和忙人。此句词人认为闲散江湖赛过奔波官场。 5、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看法? 一种得道的境界:从容淡定,悠闲安静。有一种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平和。我觉得这一句含意丰富,思想深广,只有反复

15、咀嚼品尝,才能解读透彻,才能深刻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苏轼一生遭受坎坷,屡受打击,长期被贬,在生活中和政治上经受的风雨太多了。苦难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使他对各种各样的打击和挫折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所以他不惊惶,不胆怯,不退缩,镇定自若,泰然处之。这一句特别形象地描画出了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看法。体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三、精讲质疑 6、联系上阙,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 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双关语,“雨”是既指自然的雨,也指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句写作者任由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表现了词人在潇洒冷静中的倔强、抗争之心。 补充: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

16、,而自己却像平常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境况来看,他明显是用来比方自己的生活遭受和人生看法。 7、有人认为,“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是用陶渊明“归隐”之意,词人被贬黄州日久,生发归隐之意。以上看法你认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归去”是归去到闲散江湖的境况。苏轼深受禅学的影响,颂扬陶渊明的人生看法,因而在仕途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的思想是很自然的事。可是,我们说这只是“意存归隐”,有 没有真正归隐呢?没有。苏轼是大儒,又通佛通道,儒、佛、道在他身上是冲突统一的。儒家提倡“达则兼

17、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此,苏轼的归隐意向,我们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整、自我心理劝慰,是求的精神上的解脱。他意存归隐之意,但人生看法的主旋律是自信、达观的!由此我们说,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懊丧沉沦。 四、总结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慌乱、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呈现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的超群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对我们如何走过人生风雨,开创绚丽明天很有启迪意义。 五、板书设计 六、课时练习 1、填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蓑()萧瑟()任()平生 教案: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2.5、苏轼词两首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