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摩擦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摩擦力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人教版) 刘旭 学问与技能 1.相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建立正确的摩擦概念。 2探究滑动摩擦的规律,会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3探究静摩擦的规律及最大静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会用静摩擦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4知道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增大摩擦与削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育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索、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实力。 2让学生学会在试验中限制变量和试验条件,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实践相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2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试验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
2、条件及规律,静摩擦力的有无的推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推断。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推断。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推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推断。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简洁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将物理课本的逐页对插叠压在一起,然后从书背提出其中一本书,将会发觉另一本书并不会滑落;也可让一位同学尽其力拉两书背,视察是否能将两本书拉开。 1 提问:试验中,很难拉开两本书的缘由是什么?(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引入新课。) 一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其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做摩擦力。用“f”表示。 2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相互接触,有压力,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f的大小介于0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fmax数值上等于物体刚起先运动时的拉力。 即: 0 (2)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即: f=N 其中:是动摩擦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确定,是没有单位的,是f 与压力N 的比值。 5.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物体对接触面正压力(N)的大小。 6.摩擦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接触面上,在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思索
4、与探讨】 结论: 图l 物块A与木板接触,但物块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物块A没有静摩擦力。 图2 物块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木板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加大压力F时,静摩擦力不变,人大小等于重力G。 图3 物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沿斜面对上的静摩擦力。 图4 物块A与木板接触,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对上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重力的沿斜面对下的分力。 图 5 物块 A 不与木板接触,因此木板对 A没有静摩擦力,但是 B对 A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木板
5、对B也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二摩擦力分类 1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在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如:有沙子的地面;滚动轴承等。 三变更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如:机动车刹车。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冰面上撒沙子。 2.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3)使接触面分别;如: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4)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给冰柜装轮子等。 【板书】 一摩擦力 1.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方向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 0 2滑动摩擦力 3
6、3.滚动摩擦力 三变更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2.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练习】 题1:如下图1,重50N的物体在F=40N的水平压力作用下沿墙面匀速下滑,已知物体与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图1 题2: 如下图2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当悬挂物B重3N时,物体A起先沿桌面滑动。 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 (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图2 课后反思 1.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
7、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顺手可见的例子和简洁的学生试验来进行的,肯定要留意避开的是把学问点强加给学生,应当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2.这些内容不行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说明清晰,让学生全部了解,应当让学生先熟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静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中学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