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物发展的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事物发展的逻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事物发展的逻辑一、黑格尔辩证法的宏大之处与本体的虚幻性从理论来源上看,人们普遍承认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有着干脆的理论渊源关系。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种能动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实体即主体命题中。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黑格尔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者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1(P10)实体就是指一个真实的东西,主体就是指这个东西的能动性。实体即主体命题,意在强调作为真实的东西或者真理的实体不是僵死的实体,而是活的实体,而且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
2、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一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1(P11)在黑格尔那里,实体具有永恒的担心息性,实体就意味着实体这种自己变成他物、或变成它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1(P23)实体的运动就是这样一个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将自己树立为对立面,然后扬弃自身,重建自身的同一性的过程。由于实体的这种自我否定是否定掉低级环节而保留了其中的合理的因素,因此,这种否定具有确定的意义,它不是在原地打转儿,而是意味着螺旋型的上升,意味着发展。实体的自我否定、自我回复也就是实体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可见,实体即主体命题集中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这种能动的辩证法思想的灵魂就是自我否定性。马克思恩
3、格斯对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命题及其所体现的能动的辩证法思想特别重视。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肯定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2(P75)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终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建原则的否定性的宏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然而,由于在黑格尔那里,实体并不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而是超感性的肯定精神(或称肯定理念),因此,黑格尔的实体概念具有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在黑格尔那里,实体的自我运动不过是肯定精神的自我异化、自
4、我绽开、自我扬弃。肯定精神的这种自我运动虽然实现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在一元论基础上的统一,但却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颠倒化、神奇化了。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资本论等著作中多次提出指责。总之,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奠基于超感性的肯定精神之上,因此,尽管这种辩证法体现了宏大的能动性思想,但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奇化了,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觉神奇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需把它倒过来。3(P112)而要想挽救黑格尔辩证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彻底废黜这种辩证法赖以产生的本体肯定精神,使它能够奠基于一个坚实的而非虚幻的本体之上。二、现实事物唯物辩证法的本体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本体问题不
5、是辩证法的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事关根本的实质问题。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本体是肯定精神,他的辩证法与肯定精神是一体的,是不行分开而谈的,他的辩证法就体现在肯定精神的自己二元化自己、自己回复自己的自我绽开的过程中。因此,颠倒这种颠倒了的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就在于颠倒这一辩证法的本体。唯物辩证法之所以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唯物辩证法将感性的现实事物作为辩证运动的本体,从而做到了将肯定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扬弃为现实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
6、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建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P111-112)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物质的东西即现实事物为本体的唯物辩证法,而且唯物辩证法与现实事物是一体的,唯物辩证法就体现在现实事物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中,离开了作为辩证运动本体的现实事物,就既没有唯物辩证法,也没有唯物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这就是说,以现实事物为辩证法的本体,首先必需确认物质的先在性,确证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然而,当以劳动为基础、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大领域时,科学说明社会的物质性,就
7、成为阐释辩证法的物质本体的关键问题了。此是其一。其二,社会是人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形式。因而在确定的本体论视域内,现实事物作为一种物质的东西无疑是包括人和人类社会的。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认为,现实的人具有感性、对象性、活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征。这里,我们可先来分析前三个特征。第一,现实的人首先是感性的人,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其次,现实的人是对象性的人。现实的人作为感性的存在物也必定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因为在马克思看来,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想像出来的
8、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即现实的,就是说,它是感觉的对象,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在自身之外有感性的对象,有自己的感性的对象。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感性的存在物必定也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反之亦然。同样,正像感性的存在物必定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一样,现实的人作为感性的人也必定是对象性的人,也就是说,现实的人必定有自己的感性的对象;而且,现实的人的感性的对象,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本质力气的表现,是与现实的人处于密不行分的状态中(正如不能将农夫与其所耕种的土地人为地割裂开来一样),二者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三,现实的人是活动的人。然而,这种活动不是唯心主义所理解的想像的主体的想像活动,也不
9、是直观的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仅仅作为感性客体而存在的活动,而是对象性的活动。4(P73、54)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作为人的活动的实践在本质上又是物质实践,所以,尽管现实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着的人,但它依旧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层次、一种客观存在。换言之,在本体论的视域中,无论人作为感性的人、对象性的人乃至活动的人的规定性,都被客观物质化了,都是物质世界的构成部分。只不过,人及人所构成的社会是物质世界能动的运动发展的高级阶段而已。进一步讲,由于现实的人作为对象性的人只能通过变更自己的感性的对象的方式去变更自己,因而在逻辑上感性的对象的变更优先于现实的人的变更,现实的人的能动性和本质力
10、气只有转化为感性的对象得以自我变更的能动性和力气时才能呈现出来,这样,感性的对象的能动性反而成为现实的人的能动性的依据。总之,自然、社会包括现实的人在内的历史的详细的统一,从而构成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客观世界,就是作为唯物辩证法本体的现实事物。三、事物的发展与对事物的相识的统一现实事物的自生发展就是现实的人的目的的实现。然而,现实的人在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变更世界时并不是为所欲为的,而必需面对客观世界,以客观世界为转移。换言之,现实的人的目的性要求必需积淀着关于现实事物的规律性相识。事物的发展与对事物的相识是统一的。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说明世界,而问题在于变更世界。4(P61)马克思与
11、一切旧哲学家的根本差异在于,旧哲学家仅仅停留在说明世界上,而马克思认为变更世界才是他的哲学的根本任务。然而,这并不是说旧哲学家不想变更世界。众所周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们都是特别革命的。而且恩格斯甚至指出,把自己的哲学从理论转移到实践中去以达到改造整个世界的目的,这是几乎全部的哲学家所共有的幻想。8(P225)那么,为什么旧哲学家们事实上又不能真正达到变更世界即推动世界发展的目的呢?其缘由亦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即由于他们以为发觉了适用于一切世代的超历史的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以为只要这些代表着肯定真理、理性和正义的变更世界的目标、志向被运用于现实,那么,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都
12、会随之消逝。可见,旧哲学家们之所以不能真实地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他们激情澎湃地变更世界的要求或主见之所以最终不自觉地沦为对现存世界的说明与辩护,并不在于他们不想变更世界,而在于他们总想从一个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动身来规范现存的秩序,这种做法必定导致他们的目标、志向是脱离实际的。这表明,不是任何形式的目的、志向都是合理的。事实上,那种能够真正推动事物发展的合理的目的、志向的形成,须要仔细的调查探讨,须要积淀着关于对象事物的规律性相识。以共产主义志向为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人们关于将来的志向社会曾经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但这些理论大都具有空想性质。所以如此,主要是这些理论把共产主
13、义误会为从某种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人性本质、道德规定中推演出来的抽象物。与之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歼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4(P87)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那种从某种假定的先验原则推论将来社会应当如何、共产主义应当是什么样的做法,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与那些将共产主义当成一种教条的抽象观念不同,马克思说:我不主见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将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确定,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将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9(P416)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见从分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历史发展和
14、现实冲突中找寻、发觉通向将来共产主义新世界的道路。这种不从抽象原则动身,不直立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而是对现状持批判的分析看法,强调在仔细分析现实的基础上面对将来、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一脉相承的东西。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恒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假如失去了目的性,实践便会成为没有意义的活动。但是,现实的人要想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目的,真实地推动现实事物的发展,那么其目的性要求就不能是一种脱离现实事物的特点与规定性的主观设定、主观空想,而必需积淀着关于现实事物的规律性相识,即人的合目的性要求,要以事物的合规律性形式表现出来,合目的性的实现有赖于合规律性。当然,随着实践的深度
15、和广度的历史性改变,人们对规律的相识也在不断深化,相应地,目的性的要求也在变。因此,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历史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验公设。四、事物自生的发展与人的目的性追求的统一由于唯物辩证法以现实事物(以下事物指现实事物)为本体,因此,作为一种发展学说的唯物辩证法,详细而言,就是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外在形式上看,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事物自己运动自己、自己生成自己、自己扬弃自己的自生的发展。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对发展概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他指出:为了理解发展的意义,我们必需分别开两种不同的状况。第一,就是大家所知
16、道的潜能、实力或我所谓的潜在’。发展的其次个意义,就是自为自由’,亦即真在或实在’。5(P25)潜在变成存在,是一个改变的过程,在这个改变的过程里,它仍保持为同一物。它的潜在性支配着全部过程。5(P27)在黑格尔看来,发展是指同一个东西自己否定自己的潜在的状态而把自己实现为自为自由的过程,亦即一起先就已存在了的东西渐渐成长、壮大,直至最终显现出来。因此,黑格尔的发展观念事实上隐含着一种胚胎发育的隐喻。尽管如此,黑格尔的发展观中所包含的如下原则,即发展是以内在必定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同一个东西的自己运动、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原则,却是特别深刻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特
17、别重视这种一切自己运动的原则。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列宁指出:运动和自己运动’(这一点要留意!自生的(独立的)、自然的、内在必定的运动),改变’,运动和生命力’,一切自己运动的原则’,运动’和活动’的冲动’(Trieb)僵死存在’的对立面,谁会信任这就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抽象的和abstrusen(费解的、荒谬的?)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呢?必需揭示、理解、挽救、解脱、澄清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6(P117-118)与黑格尔的发展观一样,在唯物辩证法那里,发展也是同一个
18、东西即现实事物的自己运动、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过程。详细地说,作为发展本体的现实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失去自己,并不是现实事物本身变成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外一个新东西,而是现实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仍保持为同一物。因此,从形式上看,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这样的一种冲突:事物的发展作为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连续过程的中断,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常说,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与旧事物必定有质的不同,否则就谈不上发展;但另一方面,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转化而来,它们之间同时又具有同一序列关系,否则,当然也就无所谓发展。总之,从外在的表现形式上看,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事
19、物的存在状态的自我变更,即事物的自我生成、自我更新、自我扬弃、自我超越,亦即事物自生的发展。从内在本质上看,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发展的学说,是与人的目的性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唯物辩证法那里,发展不是一个中性词,发展与进步一样均具有价值的内涵。当我们说事物发展的时候,意味着它趋向一个更好的目标或趋向更高的形式。换言之,事物的发展不是一个没有方向的运动改变过程,而是如列宁所说的是一种上升运动、前进运动,这种客观运动过程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与先进的人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实践活动及其追求是一样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自觉的目的性。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劳动的
20、特点就在于,在劳动中缘由(目的)和结果(实现了的目的)是同一个东西。他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像,蜜蜂建筑蜂房的本事使人间的很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起先就比最灵活的蜜蜂高超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起先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改变,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7(P202)恩格斯也曾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人都是追求某种目的的人。8(P247)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有志向、有目的追求的人总是不满意于自己的现实,总是要通
21、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把既有的现实变成自己所要求的志向性现实。质言之,事物的发展就是事物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生成。而事物的合目的性生成作为人的目的的实现,也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例如,当人们通过植树、种草等实践活动使自己四周的环境朝着人们预期的目的变更的时候,人们可以说环境改善了、发展了;而环境的改善、发展,同时也就意味着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的现实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也就是说,环境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以环境为对象、与环境处于一体化状态中的人本身的发展。总之,在唯物辩证法那里,事物的发展作为事物的一种自我否定、自我生成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而事物的这种前进运动的前进方向正是对人类进
22、步事业的追求。五、事物的发展与人的改造活动的统一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有目的的活动,而且还是一种能动的改造活动。对于这种改造活动的实质,人们经常简洁地将其概括为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统一。在这两者的统一中,人实现了改造世界与改造自身的统一。因此,人的实践活动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4(P77)没有实践活动的这种能动的改造作用,就没有我们全部生活和整个历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感性世界的存在依存于实践。那种把现实世界沉没在实践之中的实践一元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误会。我们应当在坚持唯物主义立场的前提下,正确看待这种能动的改造活动的性质、方式与界限。事实上,人的这种能动的改造活动并不是没有制约的。在唯
23、物辩证法那里,实践活动作为感性的人的对象性活动,既不能与其载体即现实的人分别开来,也不能与其所指向的对象即现实事物(亦即现实的人的对象)割裂开来。首先,从对象方面看,现实的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只能将自身的对象性的本质力气表现和确证为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因此,现实的人的改造活动在现实中的绽开,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感性的对象的存在。其次,从载体方面看,现实的人不但是感性、对象性、活动性的存在,而且也是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存在。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现实的人的改造活动受制于与之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的其他人的活动;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现实的人的改造活动受制于前人的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作为前提而存在的
24、结果。可见,一方面,现实的人的改造活动不是为所欲为的,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恰恰相反,首先是在赐予的、给定的、别无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另一方面,现实的人的改造活动也不是无限的,它在现实中所可能绽开的程度是客观的、历史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终极指向是变更世界,而变更世界的关键在于世界的现实变更,因为世界的现实变更(发展)也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现实变更(发展)。对于世界的现实变更而言,感性的现实存在物与意识、观念以及人的活动相比具有真正的确定性。因此,在唯物辩证法那里不是观念与活动优先于现实、感性,而是感性、现实优先于观念和人的活动。由此动身,我们只有把意识、观念以及人的活动纳入到感性世界与现实
25、事物的变更(发展)过程中(而不是相反),才能对意识、观念以及人的活动作出合理的理解与说明。在观念的层面,由于人总是首先从自己的目的动身并根据自己的目的性要求去变更世界,因此,人们在世界观上会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世界的存在依存于实践,世界的改变、发展不过是一个实践世界的变更实践,即一个单纯高扬实践的过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就是这种错觉的代表之一)。然而,在现实存在的层面,事情却发生着一系列困难的颠倒:首先,在观念中存在的实践活动的先在性,颠倒为感性世界、外部自然界在现实上的优先地位;其次,那种看似单纯由己动身的目的性要求,假如不满意并停留在空想状态而要在现实中得以实现的话
26、,那么,其形成就必需积淀着关于对象事物的规律性相识;再次,那种在观念层面看似仅仅作为既定前提而存在的人,则呈现为现实与历史层面中的过程性的冲突统一体人既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并使之处于二者的相互转化之中;最终,事物的变更(发展),从观念层面看好像是自主的、自觉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质是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气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听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8(P6101)简洁地说,从观念层面看,似乎是人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变更世界和事物,但在现实层面,事实上却是世界、事物把人的能动性转化为自身的能动性并在变更自己的同时变更了人。因此
27、,我们应正确看待人的改造活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人的改造活动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特别深刻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人的改造活动只是供应了使感性世界和现实事物得以变更形态的条件,而并不能取代感性世界和现实事物本身及其自我发展。换言之,我们不应当用实践活动沉没现实事物,而应当把实践活动合理地看成是物质世界发展到高级阶段,即在自然与社会冲突运动中人类所面对的现实世界、现实事物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切近的重要环节;而不是相反,即把实践视为整个物质世界的所谓基础。总之,一旦人们不停留于说明世界而要变更世界,那么,就必定会由观念领域跨入到现实存在领域。而在现实存在领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事物发展逻辑,就要首先确证物质的先在性原则,在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事物自生的发展与人的目的性追求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与对事物的相识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与人的改造活动的统一。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