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1——17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1——17课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117课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打算: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学生:思念家乡。(板书:乡愁满怀), 望庐山瀑布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从
2、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日我们再来学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沟通。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沟通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寂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意。)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
3、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孤独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老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爱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爱它? 2把喜爱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其次课时望洞庭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4、(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旁边,是我国其次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闻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3、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特别迷人,从古至今有多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旁边,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
5、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特别和谐。) 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问: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6、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学生体会:(诗人描写的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致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你能想象出
7、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非常惹人宠爱。在这个安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闲逛在洞庭湖边,那柔软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覆盖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沉醉了。 10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许多,你们将来有机会肯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会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
8、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老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年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有没有发觉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明确今日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师生沟通对词的初步相识。 、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老师范读激情,评议
9、导学。 三、自学沟通,探究诗意 、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老师引导,迁移学法: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同桌沟通自学收获。、全班集体沟通,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赏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胜”可否换成“似”?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赏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朝气。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把
10、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衬托之美。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指名读。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情,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师:春来碧波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漂亮、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美,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美的美妙春景是他特别熟识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1)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
11、十年,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不仅景色美丽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2)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绽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2、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
1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酷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教化,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视察和详细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育视察力和理解、表达实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视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支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实、气魄宏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宏大奇迹。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漂亮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著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视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
13、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爱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汹涌澎湃: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丽。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亮,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屹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过度:漂亮的桂林山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究竟有多美呢,请看课文插图。) 2看课文插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视察,再部分视察。分部视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终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视察。(2)再分别看水和山时留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观赏的方
14、法看。 3学生试说图意。 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安静、澄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楚,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林立,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凹凸不一,颜色各异,色调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似乎一不当心就会栽倒下来。) 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比照,理解课文,探讨分段。 (1)分小组探讨,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协作、分
15、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2)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欣赏桂林山水的缘由。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如同一幅完整而漂亮的画卷。) (3)探讨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欣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其次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12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练习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爱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
16、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欣赏桂林山水?读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是指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区分 “欣赏”与“观赏”。(“观赏”可以看,也可“只听不看”。而“欣赏”却非看不行。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其次段 (1)视察图画中的漓江。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汹涌澎湃,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得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妙的美。) 2)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
17、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淌;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望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3)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先写特点,再通过“得”后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留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4)指导朗读 5)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4学习第三段。 1)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林立、形态万千” b“秀”。“像翠绿
18、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表现:郁郁葱葱,色调明丽。 c“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似乎一不当心就会栽下来”,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找排比句,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宠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3)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5学习第四段 (1)学生自学第四段,老师点拨,相识写得好的缘由。 因为桂林山水太美了,就像一大幅漂亮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巡游、欣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连绵起伏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
19、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起伏的画卷”非常贴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样。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剧烈的酷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2、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 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欣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其次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20、、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持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非常紧凑完整。)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详细介绍桂林的山水。)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相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3引导学生驾驭按巡游依次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巡游依次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课时支配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
21、4 日,闻名作家、教化家叶圣陶爷爷曾巡游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巡游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巡游一番吧! 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巡游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词:“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略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 4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
22、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动身,是按怎样的依次来巡游双龙洞的?(巡游依次)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依据作者巡游的依次,画一张巡游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探讨完成。) 2汇报沟通,理清作者巡游的路途。(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比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品读沟通,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3、。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改变?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 VCD,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漂亮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巡游14 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建议老师给足时间,老师相机巡察指导,展示优秀作业。 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巡游依次,谁还记得作者
24、的巡游路途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会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会,好吗? 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 1巡游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设计意图:适时地出示课件,即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
25、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特殊是对于描写景物这类的文章,要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感受。 2巡游内洞,教学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和同学沟通,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 “重点体会句子:我又感觉擦伤鼻子。”。) (3)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沟通。 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
26、、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改变多端、颜色各异、很大”。练读“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观赏。 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白?(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 三、回来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巡游的依次: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途: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酷爱。) 四、情景再现,深化延长 1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
27、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打算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依据巡游示意图,留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 2、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宏伟、惊险、奇妙,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课后大家要仔细背背自己喜爱的部分,好好观赏观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叶老游完此洞后依旧兴趣盎然,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欣赏上面另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漂亮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被收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相识8个字。读懂词句
28、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根据肯定的表达依次写景状物的方法。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育学生酷爱祖国漂亮富裕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出自诗人李白的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伴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板书课题4*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检查字的预习 。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朗读状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
29、么样的印象?) 四、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依次和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是根据什么依次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2、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沟通。 五、品读课文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巡游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沟通,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抒情的笔调,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下面就让我们细致地阅读课文,看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雪峰 溪流 原始森 野花) a雪峰和溪流的特点:(雪白高耸的雪峰,欢快跳动的鱼儿,使得夏季的天山有如秋天般
30、凉快而又富有朝气和活力。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我们又将见到另外一副天山美景图。) b森林特点。(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作者用精致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天山的野花在作者笔下更是美不胜收,别有风韵!) c野花的特点:(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涯的霞光那么刺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在悠悠飘浮着的白云的蓝天,全是变化莫测的图案,蓝白相间,像登不尽的天梯那样无限,像童话中的仙子那般梦幻,像神话中的宫殿那样若隐若现。) 六、总结全文: 16 天山深处山色柔嫩,山形优美。溪流两岸满地鲜花,如同进入了春天的大
31、花园。请大家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你能给最终一段换种说法吗? 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七、作业,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内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八、板书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 美 )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5 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相识本课的 20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恳、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宝”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
32、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起先时的迟疑,到最终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课时支配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恳,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宝。”因为有着这样一个平凡而宏大的信念,一个贫困的家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宝时,他们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彩那天这篇文章,专心去感受诚信的魅力。(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彩”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老师依据学生朗读状况相机指导学习词语:拮据、器重、梦寐以求。 思索
3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利用扩展课题的方法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彩那天,(_)。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烈,并有感情地朗读第 四、五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第 四、五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 预设:(1)神情肃穆的父亲,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2)父亲为什么不让“我”上车? 学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外表去表现人物的内心。(表达时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表去表现人物的内心,阅读时可通过描写人物外表的句子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此环节设计旨在指导学生从读中去领悟表达方法,做到以读促
34、写。) 3以第六自然段奇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父亲”遇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第七至第八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化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 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老师和学生沟通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 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4学生再读书,并大胆质疑,为深化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
35、语“维持、财宝、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 2用“精湛”“梦寐以求”写一句话。 3课外收集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宝,“父亲”是怎样面对的?他有着怎样的冲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出示词语,读一读)中彩、梦寐以求、兴奋、迷惑不解、道德难题、财宝。 你能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精读品尝 1默读第七至第八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父亲”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难在什么地方?读书后小组进行探讨。 2由学生发言(出示句子):母亲让我细致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最终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
36、 K 字。 指名读,适时进行评价。(我听出来了,看了又看,才最终看出,你很会抓词,读出了画面。) 3为什么会有淡淡的“K”字?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汇报:现在你就是文中的“父亲”,说说此时你的想法。(可能想:“我做了记号,又把它擦了 这件事只有我自己知道,奖虽然是自己抽的,中奖的彩票却是库伯的,大奖还给富有的库伯,自己还是贫困,假如不还,自己的良心会担心。”这正是“父亲”的道德难题。) 自由读,个人读。 4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虽然库伯不知道这件事,但是我( );虽然我拥有了汽车,但是( );虽然( ),但是( ) 填后读一读,再结合课文中的几句话读一读,想一想,你能理解父亲了吗? (1)只
37、是,他神情肃穆,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去与父亲共享这华蜜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3)可以看出,那 K 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4)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5)父亲显得特殊兴奋,给我们讲了很多好玩的事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想象写话(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父亲、母亲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课外延长 诚信就像是漂亮、纯净的花,在喜爱它的人的细心呵护下,绚丽地开放着。这里老师采撷了几朵,我们一起来好好观赏: (出示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学生读) 言必信,行必果。
38、与挚友交,言而有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诚恳,何来尊严? 诚恳和勤勉,应当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生命不行能从谎言中开出绚丽的鲜花。 五、布置作业 (选一) 18 1写一篇读后感。 2写一个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有关诚信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5 中彩那天 诚恳? 信用? 财宝 中 起因:(神情肃穆) 彩 经过:(道德难题)诚恳守信 那 结果:(特殊兴奋) 天 结尾:受益匪浅 6、万年牢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相识8 个生字。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仔细,讲究实在的道理。 2、学习作者叙述清晰、有条理的表达方式。独立阅读课文,培育自学实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
39、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晰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沟通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特别美丽,味道特棒,在天津很出名气,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搁、甩糖风、掺假、赚钱 三、围绕提示,深化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索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仔细、实
40、在? (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沟通。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匀称,越薄越见功夫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其次段,体会父亲讲究选料;读第 三、四段,体会父亲在蘸糖、甩糖风等每一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仔细细致,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其次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探讨。 出示句子:“公允买卖走正道,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
41、正道?(靠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不满足、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仔细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探讨。 出示句子:“父亲教育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牢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仔细,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育我做人要做牢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存在亲密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恳、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四、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读课文、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仔细的仰慕和赞美之情。)
42、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父亲那样吗?结合具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7尊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详细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教学打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尊严”事、初知“尊严”意 (一)试说题意,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 解题。(说说自己对“尊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独立自读。 3反馈自读状况。 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强调生字读音(如:沃尔逊、杰克逊) 二、细读“尊严”语体会“尊严”味 (一)引导理解“例外”一词的意思;抓住“例”引出逃难情景,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逃难群象。(以引读为主) 1联系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