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基于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视角-陈庆能.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7540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基于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视角-陈庆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基于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视角-陈庆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基于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视角-陈庆能.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 6卷第5期2 0 1 7年 5月 技术经济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i c s V o l . 3 6 , N o . 5M a y , 2 0 1 7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基于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视角陈庆能1 , 2 ,沈满洪1 , 3 ,向永辉2(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 1 0 0 2 7;2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3 1 0 0 2 3;3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 1 5 2 1 1)摘要: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提出了行业能耗碳理念并构建了行业能耗碳指标;基于消费者责任原则,提出了行业责任碳理念并构建了行业责任碳指标。证明

2、了两者均为性质优良的碳排放考核指标。利用上述两种指标,核算并比较了1 9 9 7年、 2 0 0 2年、 2 0 0 7年和2 0 1 2年中国的行业碳排放。结果表明:中国的行业碳排放呈现出5种典型特征,其中能耗碳型关键行业的碳排放以能耗碳较多且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为特征,能耗碳型一般行业以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为特征,责任碳型关键行业以责任碳较多且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为特征,责任碳型一般行业以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为特征,普通行业以能耗碳与责任碳比较接近为特征;这些特征在研究期间均较为稳定。建议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碳排放特征有侧重地考核其碳排放责任,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碳减排政策。关键词:碳排放;能耗碳;责任

3、碳;碳排放责任中图分类号: F 4 2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9 8 0 X ( 2 0 1 7 ) 0 5 - 0 1 1 9 - 0 8收稿日期: 2 0 1 7 - 0 3 - 1 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 ( 1 0 Y J C 7 9 0 0 2 5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分解分析” ( 1 0 C G J J 1 2 Y B Q )作者简介:陈庆能( 1 9 7 3 ) ,男,湖南郴州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

4、向:低碳经济;沈满洪( 1 9 6 3 ) ,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宁波大学校长,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向永辉( 1 9 7 4 ) ,男,湖南永州人,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 研究背景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键 1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行动中,制定了中国碳排放总量在2 0 3 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减排目标。将碳减排目标有效分解至行业等经济主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构建科学而合理的碳排放考核指标是有效分解碳减排目标的基础

5、。鉴于此,本文基于行业视角探讨如何科学而合理地构建碳排放考核指标。研究此问题可为碳减排目标的分解、碳排放权的初始配置及行业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构建科学而合理的环境责任指标须遵循一定的环境责任分配原则。现有的环境责任分配原则主要有7种。其中,生产者责任原则、消费者责任原则和收入责任原则为基本责任原则。以这3种责任原则为基础,基于加权核算思路可形成另外4种不同的共担责任原则 收入加权责任原则、消费加权责任原则、综合利益责任原则、加权综合利益责任原则 2 。生产者责任原则是最基本、最流行的原则;消费者责任原则和收入责任原则与生产者责任原则有类似之处,但是它们缺乏清晰的定义而不如前者流行 3 -

6、 4 ;虽然共担责任原则有许多优点,但是其基于加权的核算思路会导致诸如生产者特征或消费者特征等重要信息丢失等问题 5 。因此,本文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和消费者责任原则构建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科学而合理的环境责任指标也须具备相应的特征。理想的环境责任指标须同时具备以下6个特征: 可加性; 标准化条件; 核算间接效应; 经济因果关系; 单调性; 生产者消费者对称性 6 。现有的环境责任指标大都满足特征 、特征和特征 6 ,特征并非必须,原因是经济主体的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并不具有对称性 7 。因此,本文将能否具备或部分具备特征和特征作为评判所构建的碳排放考核指标是否具有优良性质的主要标准。根据生产

7、者责任原则,经济主体须为生产过程中消耗化石能源而产生的碳排放承担责任。现有文911万方数据献中,化石能源碳排放主要是根据经济主体的化石能源消耗量计算获得的,本文称之为传统能耗碳理念。这一理念的不足之处在于:将生产和转换电力、热力等能源产生的能耗碳统计在能源生产与转换行业名下 8 ,使得该理念仅适用于核算国家等经济主体的能耗碳;若将之用于核算行业等经济主体的能耗碳,则所获得的能耗碳不能准确地体现行业应当承担的生产者责任。部分学者基于“电热分摊”原则解决这一问题 9 - 1 0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行业能耗碳理念,基于化石能源净消耗量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消费者责任原则,消费者须为其消费的

8、商品和服务中所含的碳排放(隐含碳)承担责任。现有研究主要从完全碳排放的视角探讨最终需求如何引致碳排放 1 1 - 1 4 ,其优点在于能同时核算最终需求引致的直接碳排放和中间投入引致的间接碳排放。基于上述优点,本文将消费者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分析,提出行业责任碳理念,以明确行业间的碳排放责任关系。行业能耗碳和责任碳分别体现了行业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当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对两者进行分类比较,可明确行业的碳排放特征,有助于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从理论上说,行业的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并不具有对称性 7 ;就实践而言,中国部分行业的碳排放责任以生产者责任为主,部分行业则

9、以消费者责任为主 1 5 - 1 6 。这意味着,中国行业的能耗碳与其责任碳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基于中国的数据,分类比较行业的能耗碳与责任碳,以明确中国行业的碳排放特征及其变动趋势。相比现有文献,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提出了行业能耗碳理念,构建了行业能耗碳指标,并对该指标作为碳排放考核指标的性质进行了证明; 基于消费者责任原则提出了行业责任碳理念,构建了行业责任碳指标,并对该指标作为碳排放考核指标的性质进行了证明; 将中国行业碳排放特征归纳为5种典型类型,并对这些特征在研究期间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 含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分别表示最终需求(直接效应)和中间投

10、入(间接效应)引致的隐含碳。 可将所有类型的碳排放责任视为广义碳排放责任,将责任碳所对应的消费者责任视为狭义碳排放责任。2 理论框架2 . 1 行业责任碳核算行业责任碳的方法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其核心可表述为两组矩阵方程,即AdX+Yd=X和AmX+Ym=M。进而可得:X=(I-Ad)-1Yd=LdYd; ( 1 )M=AmLdYd+Ym。 ( 2 )式( 1 )和式( 2 )中:Ad和Am分别为国产品和进口品的直接消耗矩阵;Yd和Ym分别为国产品和进口品的最终需求矩阵;X和M分别为国内总产出矩阵和进口品矩阵;Ld=(I-Ad)-1为国产品里昂惕夫逆矩阵。基于隐含碳理念,本文采用非竞争型投入

11、产出法核算行业责任碳。首先,将能耗碳视为总产出的隐含碳,可得CEe=eX。 ( 3 )式( 3 )中:CEe为行业能耗碳总和;e为直接碳排放系数,ei=CEei/Xi,表示行业i的单位总产出能耗碳。其次,对于上述能耗碳,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将总产出视为最终需求的函数,可获得责任碳。将式( 1 )带入式( 3 ) ,可得CEr=e(I-Ad)-1Yd=eLdYd=e1Ld1 1Yd1 e1Ld1nYdn enLdn1Yd1 enLdnnYdn。 ( 4 )式( 4 )中,CEr为责任碳;元素eiLdij表示行业j生产一单位国产品的最终需求引致行业i的碳排放 ,因此矩阵元素eiLdijYdj表

12、示行业j生产全部产出引致行业i的碳排放。根据消费者责任原则,如果某行业购买和使用其他行业的产出,那么该行业须为相应的碳排放承担责任,因此行业j须为引致行业i产生的数量为eiLdijYdj的碳排放承担责任。最后,将行业j使用所有行业生产的产出而发生的碳排放加总,便可获得行业j的责任碳,即CErj=ni=1eiLdijYdj。 ( 5 )式( 5 )中,CErj表示行业j的责任碳 。行业责任碳满足特征 ,且部分满足特征 ,是性质优良的碳排放考核指标。首先,由式( 5 )可知,行业j的责任碳包含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两部分,因此行业责任碳具备核算间接效应的性质,即满足特征 。其次,式( 5 )体现了

13、行业j使用其他行业的产出而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即从消费者责任的视角体现了行业j因获得经济利益而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反映了行业的消费者经济因果关系,因此行业责任碳部分满足特征 。021技术经济 第3 6卷第5期万方数据2 . 2 行业能耗碳传统能耗碳理念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所核算的行业能耗碳未能准确地体现行业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能耗碳的核算范围主要包括行业生产、能源生产和转换、家庭燃料使用等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的具体生产活动 5 。其中,能源生产和转换与其他生产活动在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不是能源的实际使用者但却是碳排放者,其他生产活动的经济主体既是能源的实际使用者

14、也是碳排放者。传统能耗碳理念并未对此进行差异化处理,而是将能源生产和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能耗碳核算在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名下,使得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不是转换能源的实际使用者,却需要承担相应的碳排放责任,而转换能源使用行业是转换能源的实际使用者,却无需承担碳排放责任。可见,这部分能耗碳并未反映行业的生产者经济因果关系。虽然由此获得的能耗碳总和并无偏差,但是这会高估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的能耗碳,而低估其他行业的能耗碳。鉴于电力、热力等转换能源导致的能耗碳占能耗碳总和的比重较大,因此由此获得的某行业能耗碳较大幅度地偏离了该行业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 。 能源生产和转换可分为未导致碳排放(类型I )和导致碳排放(

15、类型I I )两种类型。其中,类型I的能耗碳核算方式与其他生产活动并无差异,因此本文所述的能源生产和转换特指类型I I ,如电力、热力的生产等。 例如,本文核算结果表明: 2 0 1 2年,电力热力导致的能耗碳占能耗碳总和的4 8 . 0 4 % 。为此,本文提出行业能耗碳理念,以解决传统能耗碳理念的不足。本文将行业能耗碳定义为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净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其中:非能源行业的化石能源净消耗等于该行业消耗的化石能源;能源行业的化石能源净消耗等于该行业消耗的化石能源与能源产出量之差,即行业在生产和转换化石能源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在核算行业能耗碳时所涉及的能源不仅包括一次化石能源,而

16、且包括由一次化石能源生产出来的二次能源(如电力、热力等) 。这样便可根据各行业的电力、热力使用量,将在生产和转换电力、热力过程中产生的能耗碳分摊给相应的使用行业,使得行业的能源使用与碳排放责任匹配,从而解决了传统能耗碳理念存在的行业能耗碳未能准确反映其碳排放责任的问题。可利用清单法 1 7 核算行业能耗碳。核算思路如下:利用发热值将以质量为单位的化石能源转换为以热量为单位的化石能源。通常采用低位发热值(净发热值)表示化石能源在正常情况下燃烧产生的实际热量。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该值度量了单位热量化石能源被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由碳含量、氧化碳因子及转换系数共同决定。其中:碳含量是指单位热量化

17、石能源所含碳的质量;氧化碳因子是指碳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被氧化的概率,碳不被氧化的概率很小,因此其缺省值为1 ;转换系数涉及这一过程中发生的质量变化,碳的分子量为1 2 、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 4 ,因此转换系数为4 4 / 1 2 。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该值度量了单位质量化石能源被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于化石能源的低位发热值与其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之积。核算行业能耗碳。该值等于行业化石能源净消耗量与其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之积。利用清单法 1 7 核算行业能耗碳的公式如下:CEei=Kk=1EikNCVkCCkCOFkTC=Kk=1EikCECk。 ( 6 )式( 6 )中:k(k=1 ,

18、 2 , ,K)为化石能源类型;i为行业类型;CEei为行业i的能耗碳;Eik为行业i中第k类化石能源的净消耗量;NCVk为第k类化石能源的低位发热值;CCk为第k类化石能源的碳含量;COFk为第k类化石能源的氧化碳因子;TC为转换系数;CECk为第k类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也可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核算行业能耗碳。式( 4 )中,eiLdijYdj表示行业i为满足行业j生产全部产出而产生的碳排放。根据生产者责任原则,如果某行业向其他行业提供产出,那么该行业须承担相应的碳排放责任。因此,行业i须承担为满足行业j的生产而产生的数量为eiLdijYdj的碳排放责任。将行业i向所有行业提供产出

19、而导致的碳排放加总,便可获得行业i的能耗碳,即CEei=nj=1eiLdijYdj。 ( 7 )式( 7 )中,CEei表示行业i的能耗碳,等于利用式( 6 )核算出的行业i的能耗碳。与行业责任碳类似,行业能耗碳同样满足特征 ,且部分满足特征 ,是性质优良的碳排放考核指标。首先,由式( 7 )可知,行业i的能耗碳包含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两部分,因此行业能耗碳具备了核算间接效应的性质,即满足特征 。其次,式( 7 )体现了行业i向其他行业提供产出而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即从生产者责任的视角体现了行业i因获得经济利益而应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反映了行121陈庆能等: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 万方数

20、据业的生产者经济因果关系,因此行业能耗碳部分满足特征 。2 . 3 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比较就总量而言,行业能耗碳总和等于行业责任碳总和;但就单个行业而言,行业的能耗碳与其责任碳并不一定相等。分别利用式( 7 )和式( 5 )将所有行业的能耗碳和责任碳加总,可得ni=1CEei=ni=1nj=1eiLdijYdj;nj=1CErj=nj=1ni=1eiLdijYdj。 ( 8 )由式( 8 )可知,行业能耗碳总和等于行业责任碳总和。但就单个行业而言,某一行业的能耗碳和责任碳是基于不同的经济理论得到的,分别反映了某一行业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某行业的生产者碳排放责任和消费者碳排放责任

21、。而行业的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并不具有对称性,甚至有些行业仅承担了生产者责任或消费者责任,因此各行业的能耗碳与责任碳并不一定相等。为此,本文对各行业的能耗碳与其责任碳进行比较。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引入2个指标,据此将中国的所有行业分为5种类型。指标1为行业的能耗碳责任碳率或责任碳能耗碳率 ,指标2为行业的碳排放量。根据指标1 ,将行业分为能耗碳型、责任碳型和普通3种,并将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的行业纳入能耗碳型行业,将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的行业纳入责任碳型行业,其余纳入普通行业。根据指标2 ,将行业分为关键行业和一般行业,将能耗碳(责任碳)较多的行业纳入关键行业,余者纳入一般行业或普通行业。2 .

22、4 数据处理本文主要需要投入产出表及能耗碳数据。对于投入产出表,本文使用由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 9 9 7年、 2 0 0 2年、 2 0 0 7年和2 0 1 2年序列表。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将序列表转化为以1 9 9 7年价格为基准的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上述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为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其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都包含了进口产品。为了消除进口产品对核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将之转换为非竞争型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中国分行业的化石能源净消耗量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平衡表”及“分行业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 。根据分行业化石能源净消耗量,利用式( 6 ) ,便可获得1 9 9

23、7年、 2 0 0 2年、 2 0 0 7年和2 0 1 2年的分行业能耗碳。此外,考虑到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划分与基于能源数据的行业划分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对其中的一些行业进行合并,统一后的行业如表1所示。 能耗碳责任碳率、责任碳能耗碳率分别为行业能耗碳与其责任碳之比、行业责任碳与其能耗碳之比。 能耗碳率为各行业能耗碳占能耗碳总和的比重。表1 中国行业及其代码农业( 1 )煤炭采选业( 2 )石油开采业( 3 )金属矿采选业( 4 )非金属矿采选业( 5 )食品制造业( 6 )纺织业( 7 )服装业( 8 )木材加工业( 9 )造纸印刷业( 1 0 )石油加工业( 1 1 )化学工业( 1 2

2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 3 )金属冶炼业( 1 4 )金属制品业( 1 5 )机械工业( 1 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 7 )电气机械制造业( 1 8 )电子工业( 1 9 )仪器仪表制造业( 2 0 )其他制造业( 2 1 )电力热力供应业( 2 2 )煤气供应业( 2 3 )自来水供应业( 2 4 )建筑业( 2 5 )交通运输业( 2 6 )批发零售业( 2 7 )其他行业( 2 8 )注:括号内数字为行业代码。3 实证分析本节基于2 0 1 2年的数据,利用能耗碳责任碳率(责任碳能耗碳率)和碳排放量2个指标,分类比较中国行业的能耗碳与责任碳,并基于1 9 9 7年、 2 0

25、0 2年、2 0 0 7年和2 0 1 2年数据,探讨不同类型行业的能耗碳和责任碳的变动趋势。如无特别说明,本节数据均由笔者计算得到,相应图表也是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而成的。3 . 1 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的分类比较2 0 1 2年中国不同类型行业的能耗碳和责任碳率如图1和表2所示。表2中:类型I为能耗碳型关键行业,包含金属冶炼业( 1 4 )等4个行业,其碳排放的主要特征是能耗碳较多且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从总体来说:类型I行业的能耗碳率之和为6 0 . 3 7 % ,表明能耗碳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其能耗碳责任碳率为4 . 4 2 ,表明该类行业具有能耗碳较多而责任碳较少的特征,即化石能源净消耗导

26、致的碳排放较多,中间投入导致的隐含碳排放较少。这意味着,该类行业主要扮演生产者角色,能耗碳能够较好地刻画其碳排放特征。就单个行业而言,金属221技术经济 第3 6卷第5期万方数据冶炼业( 1 4 )的能耗碳率高达2 8 . 1 7 % ,是所有行业中的最高者,其能耗碳责任碳率为1 2 . 5 7 ,是该类行业中的最高者。类型I I为能耗碳型一般行业,包含非金属矿采选业( 5 )等6个行业,其碳排放的主要特征是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从总体来说,类型I I行业的能耗碳率为1 4 . 0 4 % ,远低于类型I行业,但其能耗碳责任碳率为8 . 6 8 ,是所有类型中的最高者。这意味,与类型I行业相似,

27、类型I I行业主要扮演生产者角色,能耗碳能够较好地刻画其碳排放特征。就单个行业而言,非金属矿采选业( 5 )的能耗碳责任碳率高达5 6 . 1 9 ,是所有行业中的最高者。注:横坐标数字表示行业代码,其顺序与表2中的第2列相同;纵坐标数值表示碳排放量,单位为百万吨。图1 2 0 1 2年中国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的比较表2 2 0 1 2年中国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的分类比较类型行业能耗碳/百万吨能耗碳率/ %责任碳/百万吨责任碳率/ %能耗碳责任碳率责任碳能耗碳率I1 4 1 9 9 0 . 0 3 2 8 . 1 7 1 5 8 . 3 2 2 . 2 4 1 2 . 5 7 0 . 0 81 2

28、 9 5 9 . 0 8 1 3 . 5 8 3 0 5 . 2 8 4 . 3 2 3 . 1 4 0 . 3 21 3 6 6 1 . 4 3 9 . 3 6 8 4 . 8 6 1 . 2 0 7 . 7 9 0 . 1 32 6 6 5 3 . 8 9 9 . 2 6 4 1 5 . 4 3 5 . 8 8 1 . 5 7 0 . 6 4小计4 2 6 4 . 4 3 6 0 . 3 7 9 6 3 . 8 9 1 3 . 6 4 4 . 4 2 0 . 2 3I I2 2 3 1 7 . 4 8 4 . 4 9 5 0 . 3 8 0 . 7 1 6 . 3 0 . 1 61 1 2

29、 7 1 . 7 8 3 . 8 5 4 9 . 1 3 0 . 7 0 5 . 5 3 0 . 1 82 2 0 7 . 9 4 2 . 9 4 8 . 5 3 0 . 1 2 2 4 . 3 9 0 . 0 43 7 2 . 6 7 1 . 0 3 3 . 9 8 0 . 0 6 1 8 . 2 8 0 . 0 54 7 0 . 4 6 1 . 0 0 1 . 2 8 0 . 0 2 5 5 . 1 6 0 . 0 25 5 1 . 5 4 0 . 7 3 0 . 9 2 0 . 0 1 5 6 . 1 9 0 . 0 2小计9 9 1 . 8 7 1 4 . 0 4 1 1 4 . 2

30、2 1 . 6 2 8 . 6 8 0 . 1 2I I I2 5 8 6 . 8 1 1 . 2 3 2 0 2 7 . 2 2 2 8 . 6 9 0 . 0 4 2 3 . 3 52 8 3 7 4 . 9 6 5 . 3 1 8 3 6 . 8 6 1 1 . 8 5 0 . 4 5 2 . 2 31 6 1 2 5 . 7 7 1 . 7 8 6 0 4 . 1 8 . 5 5 0 . 2 1 4 . 81 7 9 2 . 1 5 1 . 3 0 4 9 7 . 7 5 7 . 0 5 0 . 1 9 5 . 41 8 5 3 . 6 4 0 . 7 6 3 7 3 . 9 1 5

31、. 2 9 0 . 1 4 6 . 9 71 9 6 1 . 8 6 0 . 8 8 2 9 0 . 0 1 4 . 1 1 0 . 2 1 4 . 6 96 1 4 8 . 2 2 . 1 0 2 8 9 . 1 8 4 . 0 9 0 . 5 1 1 . 9 5小计9 4 3 . 3 9 1 3 . 3 6 4 9 1 9 . 0 3 6 9 . 6 3 0 . 1 9 5 . 2 1I V8 3 3 . 8 6 0 . 4 8 2 1 2 . 7 5 3 . 0 1 0 . 1 6 6 . 2 81 5 8 9 . 7 5 1 . 2 7 1 5 5 . 4 1 2 . 2 0 0 .

32、5 8 1 . 7 39 3 2 . 1 5 0 . 4 6 6 5 . 6 9 0 . 9 3 0 . 4 9 2 . 0 42 0 7 . 2 8 0 . 1 0 2 6 . 0 6 0 . 3 7 0 . 2 8 3 . 5 8小计1 6 3 . 0 4 2 . 3 1 4 5 9 . 9 1 6 . 5 1 0 . 3 5 2 . 8 2V2 7 1 9 7 . 1 7 2 . 7 9 2 0 5 . 5 2 2 . 9 1 0 . 9 6 1 . 0 47 1 5 8 . 6 3 2 . 2 5 8 7 . 4 3 1 . 2 4 1 . 8 1 0 . 5 51 1 5 4 . 5

33、 8 2 . 1 9 1 5 2 . 0 4 2 . 1 5 1 . 0 2 0 . 9 81 0 1 1 4 . 7 5 1 . 6 2 1 2 1 . 5 1 1 . 7 2 0 . 9 4 1 . 0 62 1 3 9 . 6 9 0 . 5 6 1 0 . 5 1 0 . 1 5 3 . 7 8 0 . 2 62 4 2 5 . 7 5 0 . 3 6 1 6 . 5 0 . 2 3 1 . 5 6 0 . 6 42 3 1 1 . 4 5 0 . 1 6 1 4 . 1 7 0 . 2 0 0 . 8 1 1 . 2 4小计7 0 2 . 0 2 9 . 9 3 6 0 7 . 6

34、8 8 . 6 0 1 . 1 6 0 . 8 7注:第1列为行业类型代码;第2列为行业代码。 行业责任碳率为相应类型所含行业责任碳之和与2 8行业责任碳总和之比。类型I I I为责任碳型关键行业,包含建筑业( 2 5 )等7个行业,其碳排放的主要特征是责任碳较多且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从总体来说,类型I I I行业的责任碳率之和为6 9 . 6 3 % ,表明责任碳同样321陈庆能等: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比较 万方数据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 ;其责任碳能耗碳率为5 . 2 1 ,表明该类行业具有责任碳较多而能耗碳较少的特征,即中间投入引致的隐含碳排放较多,而化石能源净消耗导致的碳排放较少。这

35、意味着,该类行业主要扮演消费者角色,责任碳能够较好地刻画其碳排放特征。就单个行业而言,建筑业( 2 5 )的责任碳率高达2 8 . 6 9 % ,是所有行业中的最高者;其责任碳能耗碳率为2 3 . 3 5 ,也是所有行业中的最高者。类型I V为责任碳型一般行业,包含服装业( 8 )等4个行业,其碳排放的主要特征是责任碳相对较多且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从总体来说,类型I V行业的责任碳率为6 . 5 1 % ,所占比重较小;其责任碳能耗碳率为2 . 8 2 。这意味着,与类型I I I行业类似,类型I V行业主要扮演消费者角色,责任碳能够较好地刻画其碳排放特征。就单个行业而言,服装业( 8 )的责

36、任碳能耗碳率为6 . 2 8 ,是该类行业中的最高者。类型V为普通行业,包含农业( 1 )等7个行业,其碳排放的主要特征是行业能耗碳与其责任碳比较接近。从总体来说,类型V行业的能耗碳率和责任碳率分别为9 . 9 3 %和8 . 6 0 % ,其能耗碳责任碳率为1 . 1 6 ,表明行业的能耗碳与其责任碳比较接近。这意味着,该类行业同时扮演生产者角色和消费者角色。就单个行业而言,农业( 1 )和批发零售业( 2 7 )是该类行业中能耗碳与其责任碳最为接近者。3 . 2 行业能耗碳与责任碳的变动趋势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1 9 9 7年、 2 0 0 2年、 2 0 0 7年和2 0 1 2年5类行

37、业的能耗碳率(或责任碳率)以及能耗碳责任碳率(或责任碳能耗碳率)的变动趋势。鉴于篇幅,本文仅比较相对指标。其中,对于能耗碳型行业(类型I和类型I I )和普通行业(类型V )仅比较能耗碳率与能耗碳责任碳率,对于责任碳型行业(类型I I I和类型I V )仅比较责任碳率与责任碳能耗碳率。能耗碳型行业和普通行业的碳排放特征保持稳定。类型I行业的能耗碳率呈递增趋势,研究期间由1 9 9 7年的5 3 . 5 5 %上升到2 0 1 2年的6 0 . 3 7 % ,表明能耗碳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能耗碳责任碳率较为稳定,由1 9 9 7年的4 . 2 5变动到2 0 1 2年的4 . 4 3 ,意

38、味着该类行业扮演的生产者角色较为稳定,其碳排放特征较为稳定。类型I I行业的能耗碳率呈递减趋势,其能耗碳责任碳率呈递增趋势,意味着该类行业扮演的生产者角色更为明显,其碳排放特征保持稳定。类型V行业的能耗碳率呈递减趋势,其能耗碳责任碳率虽呈递增趋势,但仍接近1 。这意味着,该类行业扮演的角色较为稳定,即同时扮演生产者角色和消费者角色,其碳排放特征保持稳定。责任碳型行业的碳排放特征稳定。类型I I I行业的责任碳率呈递增趋势,由1 9 9 7年的6 0 . 2 3 %增加到2 0 1 2年的6 9 . 6 3 % ,表明责任碳与能耗碳类似,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责任碳能耗碳率较为稳定,由1 9

39、 9 7年的4 . 7 1变动到2 0 1 2年的5 . 2 0 。这意味着,该类行业扮演的消费者角色更为稳定,其碳排放特征较为稳定。类型I V行业的责任碳率呈递减趋势,其责任碳能耗碳率虽然也呈递减趋势,但是其值仍然较高。这意味着,该类行业扮演的消费者角色较为稳定,其碳排放特征较为稳定。注:类型I 、类型I I及类型V所用数据为能耗碳率;类型I I I和类型I V所用数据为责任碳率。图2 1 9 9 7年、 2 0 0 2年、 2 0 0 7年和2 0 1 2年中国5类行业能耗碳率(或责任碳率)变动趋势注:类型I 、类型I I及类型V所用数据为能耗碳责任碳率;类型I I I和类型I V所用数据

40、为责任碳能耗碳率。图3 1 9 9 7年、 2 0 0 2年、 2 0 0 7年和2 0 1 2年中国5类行业能耗碳责任碳率(或责任碳能耗碳率)变动趋势4 结论及政策含义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行业能耗碳理念和责任碳理念,并基于中国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本文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提出了行业能耗碳理念,并证明了行业能耗碳是性质优良的碳排放考核指标。本文提出的行业能耗碳理念将“电热分摊”原则一般化 9 - 1 0 ,解决了传统能耗碳理念在核算行业等经济主体的能耗碳方面存在的能耗碳未能准确反映这些主体的碳排放责任的问题。该理念不仅适用于核算行业等经济主体的能耗碳,而且适用于核算国家或地区

41、等经济主体的能耗碳。本文还证421技术经济 第3 6卷第5期万方数据明了行业能耗碳具有核算间接效应的性质,体现了行业的生产者经济因果关系,是性质优良的碳排放考核指标。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基于行业能耗碳理念核算出的行业碳排放与基于传统能耗碳理念核算出的行业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前者核算出的能源(非能源)行业的能耗碳低于(高于)基于后者核算出的相应数据 1 8 。其次,本文将消费者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分析,提出了行业责任碳理念,并证明了行业责任碳具有核算间接效应的性质,反映了行业的消费者经济因果关系,是性质优良的碳排放考核指标。行业责任碳在数量上等于行业完全碳排放,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阐释了

42、行业间的碳排放责任关系,而后者分析了最终需求和中间投入如何引致碳排放。最后,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行业碳排放呈现出5种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在整个研究期间均较为稳定。类型I行业主要扮演生产者角色,其碳排放以能耗碳较多且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为主要特征;类型I I行业主要扮演生产者角色,其碳排放以能耗碳责任碳率较大为主要特征;类型I I I行业主要扮演消费者角色,其碳排放以责任碳较多且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为主要特征;类型I V行业主要扮演消费者角色,其碳排放以责任碳能耗碳率较大为主要特征;类型V行业同时扮演双重角色,其碳排放以能耗碳和责任碳比较接近为特征。此外,该结论也表明,中国大多数行业扮演的角色具

43、有偏向性,证明了行业的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具有对称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中国政府统计部门应提高行业能耗碳核算的准确性。笔者建议采用本文提出的行业能耗碳理念,基于化石能源净消耗量核算行业能耗碳,以使行业能耗碳能够合理地体现行业应当承担的生产者责任,并建议以“中国能源平衡表”等基于化石能源净消耗量编制的数据作为核算的基础数据。其次,中国政府应同时采用能耗碳指标和责任碳指标考核中国的行业碳排放,并根据行业的碳排放特征有侧重地考核其碳排放。对于能耗碳型行业,其考核指标应以能耗碳为主,并将能耗碳型关键行业包含的4个行业作为能耗碳考核重点;对于责任碳型行业,其考核指标应以责任

44、碳为主,并将责任碳型关键行业包含7个行业作为责任碳考核重点。最后,中国政府应根据行业的碳排放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碳减排政策。能耗碳型行业应重点实施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的碳减排政策,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低碳生产技术、减少化石能耗消耗量及降低化石能源比重等。责任碳型行业应重点实施基于消费者责任原则的碳减排政策,如提高行业生产效率、采用低能耗碳型中间投入品等。参考文献 1 S T E R N N . T h e e c o n o m i c s o f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J . T h e 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45、v i e w , 2 0 0 8 ( 2 ) : 1 - 3 7 . 2 Z H A N G Y . T h e r s e p o n s i b i l i t y f o r c a r b o n e m i s s i o n s a n dc a r b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a t t h e s e c t o r a l l e v e l : e v i d e n c e f r o m C h i n a J . E n e r g y E c o n o m i c s , 2 0 1 3 ( 4 0 ) : 9 6 7 - 9 7 5 .

46、 3 张友国.基于经济利益的产业间环境责任分配 J .中国工业经济, 2 0 1 2 ( 7 ) : 5 7 - 6 9 . 4 L E N Z E N M , M U R R A Y J . C o n c e p t u a l i s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t y J . E c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 , 2 0 1 0 , 7 0 ( 3 ) : 2 6 1 -2 7 0 . 5 P E T E R S G P . F r o m p r o d u c

47、 t i o n - b a s e d t o c o m s u p t i o n -b a s e d n a t i o n a l e m i s s i o n i n v e n t o r i e s J . E c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 , 2 0 0 8 , 6 5 ( 1 ) : 1 3 - 2 3 . 6 R O D R I G U E S J , D O M I N G O S T , G I L J U M S . D e s i g n i n g a ni n d i c a t o r o f e n v i

48、r o n m e n t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J . E c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 , 2 0 0 6 , 5 9 ( 3 ) : 2 5 6 - 2 6 6 . 7 L E N Z E N M , M U R R A Y J , S A C K F . S h a r e d p r o d u c e r a n dc o n s u m e r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J . E c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 , 2 0 0 7 , 6 1 ( 1 ) : 2 7 - 4 2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