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明.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7168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9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明.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3月,第47卷第2期,Mar,2017,V0147,No21竺坚型垡堕塑皇塑坠旦垄!堡亚i坠i垫!箜垃塑垫墨!丝坠i竺堡!垦璺堡塑2【公共管理研究养老制度与退休政策专栏】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周 明,韩茜薇(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以往的研究认为个人、家庭以及经济因素是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加入了退休预期因素,通过中国10省市的调研,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年龄、家庭人口、工作

2、收入影响显著的以往结论,但研究新发现:选择延迟退休的群体更倾向于以社区养老作为老年生活的方式,企业职工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偏好选择社区养老。因此,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要考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生活照料、护理为基础的,包括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法律咨询、教育等功能在内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社区型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关键词:延迟退休预期;养老方式选择;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7-02-005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述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以居

3、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两个规划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和反响。它们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对目前正在建立和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照顾老人最自然的单元,承担着对老人的照顾责任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Brunon Synak,1989;Bianca Brijnath,20112 3)。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家庭养老逐渐弱化

4、,持续的低生育率使家庭养老功能缺损(穆光宗,20001)。陈皆明(2010)以代际关系的视角重新解释了这一现象HJ,究其原因,政府提供养老的正式支持不足和家庭结构的变迁是主要原因(赵向红,201251)。我国先后出现过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机构养老等方式(姚远,2008旧1),而居家养收稿日期:2016-07-04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13BGLll7)作者简介:周明,男,安徽定远人,西北大学教授、博士,从事社会保障、公共经济学研究。万方数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老是我国目前主要倡导的,同

5、时也是一种最经济的公共消费和善用社会有限资源的养老方式(郭竞成,201071)。机构养老依靠社会制度保证实施且易于发挥规模效应(翟德华、陶立群,2000哺1),但存在着花费高、总量不足、服务质量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问题(罗亚萍等,2013归o)。而社区养老是基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李学斌,20081刨),其服务划分为由政府提供的正规社区照顾服务和由亲人邻里基于道德隋感提供的非正规社区照顾服务(APavey and DPstsios,1999叫)。对于各种养老方式,人们如何选择呢?一些学者认为应以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养老方式选择的标准,以幸福感较高的方式为选择对象(

6、Petri Bockerman and Edvard Johansson,2011引),而大部分的学者直接对养老方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众多,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类因素:个体因素。Da Vanzo Julie和Chan Angelique(1994)研究得出年龄、学历、婚姻、健康等因素均为个体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u 3|。而Judge Heller和Mount(2002)H41以及Ho和Hensher(2016)H纠认为职业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国内的学者证明了年龄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着显著作用(龙书芹、风笑天,2007【

7、1刮;韦云波,2010【1;杨敏、钱英,20121引),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居家养老(王树新、赵智伟,2007u引)。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养老方式的意愿更多地向机构化倾斜(龙书芹、风笑天,2007钊;袁秀,2012幽1)。此外,婚姻状况对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不具有显著影响(顾永红,201412),但也存在有配偶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张琪、张栋,201422 3)。在对性别的分析中,有研究发现男性较之女性更倾向于机构养老(姜向群等,20112引),而对自身健康状况自评较差的群体更愿选择居家养老(蒋岳祥、斯雯,2006o;左冬梅等,20111)。家庭因素。丁煜和叶文振(2001)认为子女数在很大程

8、度上决定着老人接受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必要程度汹,子女个数越多,选择社会养老服务的可能性越小(刘芝容、彭宇,2012心列),但姜向群和刘妮娜(2014)认为子女数量的增多并没有减少老年人选择机构照料的意愿旧8|。经济因素。收入来源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其养老意愿的主要原因,经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购买能力,很多学者得出经济收入越高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越大(邓颖等,2003旧1;赵迎旭、王德文,20063 0|;周宇,2010311;李敏,2014321),但初炜等(2007)指出经济困难的老人较之经济富裕的老人反而更倾向于正式照顾“。综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养老

9、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面基本取得了共识,但在具体结论上存在着分歧,由于调查对象、调查地点等数据来源的不同,国内结论的差异更为显著。此外,在具体影响因素的选择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第一,职业对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不够深入,现有的少量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特定区域不同职业的影响,忽视了不同职业的差异化表现及整体性影响。第二,经济因素中主要考虑的是目前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而对工作福利、家庭理财方式的影响研究不够。第三,由于延迟退休提出的较晚,国内在延迟退休预期因素对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问题上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本文力图构建一个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以及退休预期因素在内的,覆盖我国东中西各区域的

10、调查样本,以期为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和延迟退休相关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和讨论,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经验支持。二、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数据来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的调查数据。根据我国劳动者的地域分布特点,2015年79月期间,样本选取了我国东、中、西部说明:本文劳动者主要涵盖政府公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职工以及少量其他职业(个体户等)。万方数据周明等: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310个省市的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地点包括东部江苏省南京地区、广东省广州地区、北京地区;中部湖北省武

11、汉地区、河南省郑州地区;西部陕西省西安地区、四川省成都地区、甘肃省兰州地区、青海省西宁地区以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在四川、甘肃和青海的高海拔地区人群占当地总样本量的10)。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 22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分析样本数为3 185份。(二)变量选择1被解释变量养老方式被解释变量养老方式采用三分模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退休后采取何种方式度过老年生活往往不是由自我主观意愿决定,而更大程度地受制于客观条件(见表1)。表1被解释变量描述统计(N=3 185)|蒸篁N 百|印窿;二j:IIII_二I II+?!Ii筘意愿l

12、-I-I-_=II二一:I:0f赫家刃l怠名i器严退休年龄篙黧慧巨刃、警警,奠瓣薰|独立收来源八数J素 ; 、l 望l送景高磊图I 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一个分析框架具体定义及基本描述性统计见表2。样本构成中,性别比例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与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例吻合;职业特征以企业职工为主,其次是事业单位和政府公务人员,这也基本符合目前我国人口的职业分布;年龄中31-45岁占比最大,这是由于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职工,而目前活跃于生产岗位上的主要为此年龄阶段的群体。3研究假设假设1:不同特征的劳动者群体对养老方式意愿的选择及权重具有差异性。假设2: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劳动者的个体因素、家

13、庭因素、经济因素会影响劳动者对于养老方式意愿的选择。万方数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假设3:在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下,退休预期因素、延迟退休意愿会对劳动者养老方式意愿的选择产生影响。表2解释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N=3 185)注:因收入来源和理财方式为多选,这里仅选取比例最高三项,故概率之和不足100。4模型构建被解释变量养老方式选择是多分类变量且不存在先后顺序,所以采用统计软件SPSSl90对变量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目的在于分析被解释变量各类别与参考类别的对比情况,并估计模型中自变量的每类取值相对于参照组的相对风险比(RRR),即

14、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自变量某项的风险比与参照组相比的大小。因为被解释变量有3个类别,所以建立2个广义的蚴t模型。假设Po是选择居家养老的概率,P,是选择机构养老的概率,P2是选择社区养老的概率,以P,即机构养老为参照组,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崦Po n。巧Pgiti 2=In1。 巧2P(Y=0 X)Y=Y=Y=卜卜卜=d。+卢。x。+卢。:x:+卢,xK c,=a:+卢:。x。+卢挖x:+岛KxK (2)万方数据周明等: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5其中,X。,X:,戤为自变量,理。为常数项,卢。为第岱个回归方程的第b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K取值范围为117。上式

15、的第一个函数表示选择居家养老和选择机构养老相比的log,it回归模型,第二个函数表示选择社区养老和选择机构养老相比的logit回归模型。三、研究结果(一)描述性统计总体来看,劳动者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呈现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递减的整体态势,这反映出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的观念仍存在且影响深远。此外,在退休意愿中,选择延迟退休的群体在社区养老中占比最多,达216,选择提前退休的群体在机构养老中占比最多,达232。从统计结果来看:在个体因素方面,性别、婚姻、学历的差异对养老方式选择影响不大,而年龄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基本呈现出年纪越大,越倾向于居家养老的趋势。健康状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健康状

16、况越好,越倾向于居家养老,相反,则增加对机构养老的比重。职业类型同样表现出一定差异,政府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都超过14,远高于企业职工和其他类型。家庭因素中,独立收入来源人数及需抚养和赡养人数越多,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越高。经济因素中,以保险作为理财方式的群体,有更大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退休预期因素中,预期退休年龄处在两个极端的人,更期望机构养老的方式,前者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不自信,后者是工作年限的增加,积聚了更充足的财富,可以负担得起机构养老的费用,同样的解释可以用于对预期退休生活的评价中,对预期退休生活持乐观态度,则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上升,反之,则倾向于机构养老。在退

17、休规划中,选择回归家庭的群体绝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选择退休后从事简单工作的群体对机构养老表现出更强烈的需求。(二)Logistic实证结果分析为了发现各因素对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的差异性,本文以养老方式选择意愿为被解释变量,将解释变量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退休预期因素四类,分别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并得出4个模型下被解释变量的相对风险比(RRR)。将4个,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命名为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随着4类变量逐渐进入模型,模型14的卡方值和决定系数R2均逐步增大,这表明随着影响因素的引入,模型解释力和拟合优度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见表4)

18、。在模型1中,年龄组中3l一45岁、4660岁这两组变量更倾向于居家养老,而1630岁的青年人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与认知。此外,职业类型中的企业职工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中同时表现出显著性,但社区养老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居家养老,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调查样本中国企占比较高,集体主义价值理念下形成的单位福利房等资源将职工集中在特定区域,同一社区的邻里同时充当同事的角色,增加了老年群体对社区养老的信任度与参与度,其他变量没有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模型2引入家庭因素。在模型1中显著的变量仍显著且保持同向,表明模型1较为稳定,纳入的变量较为合理。在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对比中,健康因素

19、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家庭人口45人这组变量同时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表现出显著性,但社区养老所占比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老年人获得日常照料的可能性与家庭人口数不一定成正比,而独立收入来源为3人及以上选择居家养老的意愿更为强烈。模型3引人经济因素。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与模型2结果基本一致,但健康因素由模型2的显著变为不显著,这是因为经济因素的介人扩大了选择的范围,可靠的生活来源和较为丰厚的经济收入支撑了对健康状况的悲观估计。被纳入的4个经济变量均通过了95以上置信区间的检验,对工作收入和万方数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工作福利持满意态度及以财产性收入为主的群体越有可能选择居家养

20、老。进一步发现以保险为理财方式的群体与银行储蓄为主的群体对比,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比例在增加。表3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的描述性统计()类别 居家 社区 机构 类别 居家 社区 机构性别 霎 嚣弓嚣翟工作 不满意 61 166 224收入 一般 655 131 2141630岁 70 142 158 满意 646 168 1863145岁 597 157 246 工作 不满意 597 156 247年龄 4660岁 62 145 234 经福利 一般 654 143 2026165岁 80 4 16 济 满意 685 147 16766岁及以上889 0 111 因收入 工资性收入 639 146

21、214中学 662 134 204 素来源 财产性收入 691 14 169A,-学历 大专 635 149 216 转移性收入 69 127 183体 本科及以上 633 152 215 理财 无 619 167 214霎婚姻 霉嚣嚣 : :主; : 方式 银行储蓄 656 135 21购买保险 598 169 233不健康 583 161 256 55岁及以下 646 119 235健康 一般 633 148 219 退 5559岁 677 154 17健康 653 145 202 休期望退 印岁 583 20 216政府公务人员 591 141 268 预体年龄 6165岁 62 177

22、 203职业 事业单位职员 611 133 256 期 66岁以上 545 136 318企业职工 65 157 193 因预期生 越来越好 691 127 182其他 737 8 182 素活水平 不会变化 628 16 213越来越差 571 149 28家庭 3人及以下 635 138 226人口45人 644 156 201 回归家庭 699 137 1646人及以上 631 159 21 退休生 享受休闲 582 162 256竺抚养 2人及以下 655 149 196 活规划 简单工作 532 157 3l篙人数 3人 644 147 209 其他444 111 444; 4人及以

23、上 609 146 245 退休 提前退休 641 127 232收入 1人 702 125 174 意愿 按时退休 653 144 203人数 2人 643 143 214 延迟退休 578 216 2063人及以上 622 158 22模型4引入退休预期因素。期望退休年龄在6165岁的群体在社区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最显著,为对照组的1693倍,而55-59岁的群体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上同时表现出显著性,但社区养老权重更大,为对照组的1688倍;其次,对退休后生活水平期望不高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退休规划中以回归家庭作为对照,其他3组变量都倾向于居家养老,但退休后从事简单工作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

24、机构养老。主要由于这部分人群除了获得养老金等收入外,还能通过从事工作获得一份收入,增加的经济收人加大了选择机构养老服务的能力,尤其要说明的是退休意愿因素,以提前退休作为对照组,选择延迟退休的群体更倾向于以社区养老作为老年生活的方式,且优势比达到1610。根据调查,原因是社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整合了分散的养老资源,在保持以家庭作为居住地的情况下,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服务、家政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各类便捷的服务也降低了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的可能性。再者,延迟退休群体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带来养老金数量的增长,这样的经济激励促使其有能力购买社区优质服务。万方数据周明等: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

25、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7表4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的Logistic。回归结果解释变量穗基万1荔五戛ir-=亟垂 被解释变量:养老方式年龄个笛 健康素家庭因素职业家庭人口收入人数工作收入经工作福利济因素收入来源理财方式1630岁3145岁4660岁6165岁66岁及以上不健康一般健康政府公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职工其他3人及以下45人6人及以上1人2人3人及以上不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无银行储蓄购买保险55岁及以下期望退 556-05岁9岁休年龄 :61岁-6以5上退预期生休活水平越来越好不会变化越来越差居家 社区 居家 社区 居家 社区 居家 社区1

26、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5500819 05340825 0538“0812 051008230603+0822 0571+0840 0564+0826 0536+07891076 0310 1016 0301 1103 0333 1128 0281860 0000 1696 0000 1669 0000 1507 0000100012881432100010631113100013491517+1000104711241000126714181000101610801000125413361000099l10121000 1000 100

27、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1。052 1011 1082 1040 1152 1068 1097 11111334 1502+ 1360+ 1565 13584 1569+ 1295 15101557 0747 1563 0784 1697 0690 1676 0598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1219 1312+ 1185 1315+ 1154 12461159 1367 1046 I306 1031 1423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808 1020 0823 1013 0829 10000649+

28、0926 0667+0930 0661+08601000 1000 1000 1000O920 0937 0888 08741324” 1155 1336 1161000 1000 1000 10000781 0782 0696 06891840” 1479+ 1930 14631000 1000 1000 10000561+0655 053406390909 0575 0904 05381000 1000 1000 10000941 1027 0954 09890699+0684+0717+071610001349+08351301055110001688一16111,69304491Ooo

29、 10000725093105750752损 回归家庭 1000 1000期退休生 享受休闲05190767霎活规划 简姜盂作 &;雾:。50s32s*退休 ;嫠菖量揉 0。0s00;020s09意愿 延迟退休0948 1610+卡方 72729 90567 132429 270483自由度 26 38 54 76R2 0027 0034 0051 0105一-一注:参照组为机构养老;+表示P005,*女表示P00l;仅保留有显著性的解释变量回归结果。万方数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四、结论与政策启示本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劳动者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整体呈现出居家养

30、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递减的态势,在影响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因素中,年龄、家庭人口、工作收入等对养老方式选择影响显著,这与以往的大多数研究结论相似,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结论。但通过实证调查发现职业类型中的企业职工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中同时表现出显著性,但社区养老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此外,研究还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研究发现以保险为理财方式的劳动者群体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比例高于银行储蓄为主的群体;选择延迟退休的群体更倾向于以社区养老作为老年生活的方式,期望退休年龄在6165岁的群体在社区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最显著,延迟退休预期因素对于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有着较为明

31、显的影响。因此,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必须考虑。(1)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要综合考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退休年龄的延迟,加大了社区和机构等社会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在目前社会养老体系与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差距巨大、社会化养老体系功能欠缺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政策相应地应适度推迟发布。(2)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和机构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地要提前布局养老服务产业,制定引导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完善以生活照料、护理为基础的,包括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法律咨询、教育等功能在内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3)机构养老服务要和社区相连,逐步建立起“社区型机构养老服务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期后,西

32、方发达国家出现了机构与社区融合的现象,这种做法较好地克服了养老服务机构区位偏远带来的生活医疗不便以及老年人心理孤独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在我国更为显著,延迟退休政策加大了劳动者社区和机构养老方式选择的意愿,因此,政策的着眼点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快“社区型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参考文献:1SYNAK BFormal Care For Elderly People In Poland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19892BRIJNATH BWhy does institutionalized care not appeal to Ind

33、ian families?Legislative and social answers from urban IndiaJAgeing and Society,2012,(4)3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4陈皆明中国养老模式:传统文化、家庭边界和代际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赵向红我国家庭养老方式变迁与功能优化J理论探讨,2012,(5)6姚远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人口研究,2008,(2)7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1)8翟德华,陶立群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选择决策模

34、型理论研究J城市与人口分析,2000,(S1)9罗亚萍,史文静,肖阳城市居民养老方式的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11PAVEY A,PSTSIOS DFormal and informal Community Careto Older Adul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1999,(3)12BOCKERMAN P,

35、JOHANSSON EInstitutionalis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oldage individuals:Is life reaUy miserable in care homesJAgeing and Society,2012,(7)13VANZO D J,CHAN A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Malaysians:Who coresides with their aduh childrenJAgeing and万方数据周明等:延迟退休背景下劳动者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9Society,1994,

36、(1)14 3 JUDGE T A,HELLER D,MOUNT M K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2,(3)15H0 C Q,HENSHER D AA workplace choice model accounting for spatial competition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6,(1)16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

37、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7,(1)17韦云波贵阳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18杨敏,钱英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2,(1)19王树新,赵智伟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支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4)20袁秀城市居民养老意愿与养老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邯郸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2,(4)21顾永红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2张琪,张栋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

38、素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7)23姜向群,丁志宏,秦艳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4)24蒋岳祥,斯雯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人13与经济,2006,(3)25左冬梅,李树茁,宋璐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l,(1)26丁煜,叶文振城市老人对非家友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01,(2)27刘芝容,彭字。湖南省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J,消费经济,2012,(4)28姜向群,刘妮娜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4,(1)29邓颖,李宁秀,刘朝杰,等老年入养

39、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6)30赵迎旭,王德文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态度的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1周宇养老机构发展呼唤创新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养老机构的调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32李敏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4,(1)33初炜,胡冬梅,宋桂荣,等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责任编辑陈萍】A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Willingness of Modes ofEndowment for Em

40、ployees in the Background of Delayed Retiremen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ZHOU MingHAN Qianwei(School ofPublic Administr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Xi 7口碍710127,China)Abstract: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dividuals,families and economic factors are the mai

41、n factorsaffecting modes of endowment and,this study adds the expected factors of retirement,based on the survey of1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By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of disorder to test the main fac-tots that affect employee willingness of the modes of endowment by the empi

42、rical test,this paper validates theprevious conclusions that age,family population and work incom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and also comesup with the new findings:the selection of delay retirement groups is more inclined to the community care as away of life for the elderlyCompared with the employ

43、e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the employees of the enter-prises prefer to ehoose the community careTherefore,the tim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delay retirement policyto consider the construction of pension service systemAt the same time,it is important to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

44、t based on the living care and nursing。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includinghome service,culture entertainment,legal consultation,educ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gradually establisha”communitybased institutions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Key words:the expectation of delay retirement;the choice of modes of endowment;community endowmentservice system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