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讲解学习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讲解学习x.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讲解学习x 名词解释部分 第一二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石油: 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 又称原油, 在成分上以 烃类为主, 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 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 溶有大量烃 气及少量非烃气和数量不等的固态烃类和非烃类物质。 石油的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 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 将, 无论压力有多大 , 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
2、将 , 无论压力有多大 , 都不能 ) 的特定条件下 , 随压力 临界温度:气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 使气态物质凝为液态。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 , 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逆蒸发:在地下较高温度 ( 即物系的临界温度和最高凝结温度之间 增加液态烃可以转变为气态,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原因。 天然气(广义) :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 (狭义):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 气顶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凝析气: 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 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 凝析油
3、因逆 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 凝析油气藏: 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 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 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 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 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 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 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 解气。 致密地层气: 主要指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 广义的致密地层气还包括煤层 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伴生气(狭义) :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溶气,广义上还包括油气田范围内分布
4、于油藏 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 非伴生气: 指那些与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 以 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是指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 或者说在相同 的温压条件下同体积的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油田水: 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内的地下水, 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 狭义上是指油气 田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相互联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沉积水是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充填于沉积物颗粒间隙并保存在其中的水。 渗入水是指来源于大气降雨时渗入到浅处孔隙、渗透性岩层中的水。 深成水:特指来源于地幔及地壳深部的高
5、温、高矿化度、饱和气体的地下水 , 包括初生水、 岩浆水和变质水。 成岩水:来源于矿物成岩转化脱出的结晶水 ( 结构水 ) 和有机质演化伴生的水。 吸附水:成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 毛细管水: 存在于毛细管孔隙裂缝中, 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的油 田水。 自由水: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也称重力水。 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气层相接触, 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 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同位素分馏作用:物质在物理、 化学、生物作用下其组
6、成元素的同位素发生变化、 转移或分 离,或者说是在同位素比值不同的两种物质间进行的同位素分配作用。 同位素效应: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元素的一种同 位素被另外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叫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类型曲线:把原油不同组分的313C值变化连成曲线,称为碳同位素类型曲线。 第三章 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 能使流体在其中储存并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是地 下石油和天然气储存的场所,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 储集层的孔隙性:指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绝对
7、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称为总孔隙或绝对空隙)和岩石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流动孔隙度: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储集层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渗透性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的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 非渗透性岩石: 在地层压力条件下, 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速度很慢, 通过的数量有限,称 之为非渗透性岩石。 绝对渗透率: 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时, 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 在 一定的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8、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 :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 率。 相对渗透率: 是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 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于岩石绝对渗 透率的比值。 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 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毛细管压力曲线(压汞曲线) :在不同的压力下,把非润湿相的汞压入岩石的孔隙系统中, 根据所加压力与注入岩石的汞量,绘出压力与汞饱和度的压力曲线。 排驱压力:是指压汞试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换言之 , 是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 中最大的连通喉道的毛细管压力。 饱和中值压力: 是指非润湿相的饱和度为 50%时对应的毛
9、细管压力。 与饱和中值压力相对应 的喉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称为中值半径。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 :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 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油、气、水的饱和度:储集层的孔隙油、气、水充填,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 百分数,称为油、气、水饱和度。 原生孔隙: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 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 ,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 的孔、洞、缝。 粒间空隙: 碎屑颗粒支撑的碎屑岩, 在颗粒之间未被基质充填, 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 孔隙。 机械压实作用:是指在上覆沉积负荷
10、作用下岩石逐步致密化的过程。 压溶作用: 是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 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造成颗粒间相互 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 胶结作用:是碎屑颗粒相互连接的过程。松散的碎屑沉积物通过胶结作用变成固结的岩石。 砂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 , 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 , 并以砂质岩为主的 沉积岩体。砂岩体的分布及特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 沉积环境 ,:即介质的水动力条件 , 是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重结晶作用:指碳酸盐岩被埋藏之后 , 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 , 岩石矿物成分不变 , 而矿物 晶体大小、 形状和方位发生了变化的作用。 这种作用使致密、
11、细粒结构的岩石变为粗粒结构、 疏松、多晶间孔隙的岩石。 白云石化作用:指白云石取代方解石、硬石膏和其他矿物的作用。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烃类流体向上逸散的岩层。 盖层的物性封闭:也叫毛细管封闭。从微观上讲 , 盖层的物性封闭实际上是通过盖层的最大 喉道和储集层的最小孔隙之间的毛细管压差来封盖圈闭中的油气。 盖层的压力封闭:与物性封闭相比 , 压力封闭的特点是具有能封闭异常压力的压力封闭层 ; 压力封闭层不仅封闭地层中的油气 , 而且还能封闭作为地层压力载体的水 ; 能对烃类和水实 现全封闭。 盖层的烃浓度封闭: 在物性封闭的基础上 , 主要依靠盖层中所具有的烃浓度来抑制
12、或减缓由 于烃浓度差而产生的分子扩散。 区域盖层:稳定覆盖在油气田上方的区域性非渗透性岩层。 圈闭盖层:直接位于圈闭储集层上面的非渗透性岩层,又成为局部盖层。 隔层:存在于圈闭内,对油气有封隔作用的非渗透性岩层。 第四章 油气圈闭: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遮挡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 油气藏: 是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在一个油气藏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界面, 也是 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工业性油气藏: 如果圈闭中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即有工业规模,则称为 工业性油气藏。 (非工业性油气藏) 产层: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 闭合的油气低势区: 储集层顶面背斜高部位闭合
13、区 , 或储集层顶面构造等高线与储集层上倾 方向非渗透性遮挡 ( 断层面、不整合面、非渗透性岩层或岩体 ) 联合封闭的高部位闭合区。 圈闭的有效容积:圈闭能够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 闭合度: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圈闭可能容纳油气的最大高度。 溢出点: 圈闭能够容纳油气最大限度的位置, 若低于该点高度, 油气就要向储集层的上倾方 向溢出,是圈闭内有其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闭合面积: 是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封闭区的面积, 或者更确切地说, 就是通 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所交切构成的闭合区的面积。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 具有工业性产油气能
14、力的那一部分储集层的厚度。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 油气藏高度:指油气藏顶点到油气水界面的正交距离。油藏高度: 若有气顶时,油水界面和 油气界面之间的正交距离。 气顶高度:油气藏顶点到油气界面的正交距离。 含油 (气) 边界:通常把油 ( 气) 水界面与油 (气) 层顶、底面的交线称作含油 (气) 边界 ,。 与油 (气) 层顶面的交线称为外含油 (气) 边界;与油 (气 ) 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内含油 (气) 边 界。 若油 (气) 藏的高度小于油 (气) 层的厚度时 , 则油 (气) 水界面与油 (气) 层底面不相交 , 这 时油 (气) 藏的内边界
15、就不存在。 含油 (气 ) 面积:由相应的含油 (气) 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分别称作内含油 ( 气) 面积和外含油 (气 ) 面积。通常含油 (气)面积是指外含油 (气 ) 面积。 气顶:在油气藏中存在游离气时,油、气、水按密度分异,气总是占据圈闭的顶部,称为气 顶,油居中间,水在最下面,在这种情况下,油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称为油环。 油气藏的驱动力: 油气藏中的油气流到井口必须有一定的压力, 这种驱动油气流出油层并经 井筒达到井口的动力称之为油气藏的驱动力。 构造圈闭:储集层的顶面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 油气藏:在 * 圈闭中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烃类流体后,称为 * 油气藏。 背斜圈
16、闭: 储集层顶面发生弯曲变形, 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 其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 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具有高油气势面的水体或其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的闭合低势 区。 断层圈闭:储集层的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由断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裂缝性背斜圈闭: 在背斜构造的控制下, 裂缝性储集层被非渗透性岩层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 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刺穿圈闭: 地下岩体刺穿沉积岩层时, 使储集层发生变形, 并直接以刺穿岩体遮挡而形成的 闭合低势区。 地层圈闭: 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因岩性变化或地层变化, 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 闭合低势区。 盐体(岩浆)刺穿油气藏:地下深处的盐体(岩浆) , 侵
17、入并刺穿上覆的沉积岩层 , 形成刺 穿圈闭 , 其中聚集了油气则称为盐体(岩浆)刺穿油气藏。 岩性圈闭: 储集层因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 其四周或上倾方向和顶、 底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 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沉积圈闭: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因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岩性圈闭。 透镜型岩性圈闭:储集层四周均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上倾尖灭性岩型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和顶、底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成岩圈闭: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性圈闭。 不整合圈闭:是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潜山油气藏:是指位于区域不整合面之下较老地层的凸起含油气体。 基岩
18、油气藏:是指油气储集于沉积岩基底结晶岩系中的油气藏。 礁型圈闭: 是指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岩体礁体, 上方和四周被非渗透性岩层封闭而形成 的闭合低势区。 沥青封闭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的非渗透性岩层是由沥青组成的。 水动力圈闭: 凡是因水动力形成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 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形成 的闭合低势区,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 复合圈闭: 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 地层和水动力三因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 共同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势区。 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凡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由任一种构造和地层因素联合封闭所形成 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第五章 沉积有机质:
19、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 原始有机质的保存条件:指生物死亡后的沉降、沉积和埋藏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条件。 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地温梯度:地壳深度每增加 100 米时温度的增加值。 门限温度(深度) :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时所对应的温度(深度)值。 未熟低熟油: 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 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包括生物 甲烷气生烃高峰之后, 达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大量生成石油之前, 经由不同的生烃机制生成 并释放出来的液态烃和气态烃。 煤成油: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生成的液态烃类。 有机
20、成因气: 分散的沉积有机质或可燃有机矿产, 在其成岩成熟过程中, 由微生物降解和热 解作用形成的以烃气为主的天然气。 生物成因气: 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 主要由微生物降解、 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为主 的天然气,有时也包括部分早期低温降解作用形成的甲烷气和数量不等重烃气。 主要包括石油伴生气,又称煤系气, 煤成气。沿深大断裂上升至沉积圈当腐殖有机质高度聚集时'般把有机碳含量w 主要包括石油伴生气, 又称煤系气, 煤成气。 沿深大断裂上升至沉积圈 当腐殖有机质高度聚集时 '般把有机碳含量w 15%的 煤型气:指腐殖煤及腐殖型煤系有机质在变质作用阶段形成的天然气, 无机成因
21、气: 是指与地球深部岩石圈和地幔及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中的天然气,其中占绝对优势的组分或各组分均是无机成因的。 煤系: 又称含煤岩系, 是指以含有煤层和煤线为特征的沉积岩系。 便形成腐殖煤 , 而当其分散存在时便形成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 称暗色泥岩 , 在 15%30%之间称炭质泥岩 , > 30% 时叫煤。 烃源岩: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排出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烃类的细粒沉积。 烃源岩系: 在一定的地史阶段、 相同的地质背景下, 形成的一套烃源岩与非烃源岩的岩性组 合。 有机质的成熟度: 是表征其成烃有效性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参数, 指在有机质所经历的埋藏时 间内,由于增温作用所引起的
22、各种变化,是地温和有效加热时间相互补偿作用的结果。 镜质体反射率: 也成镜煤体反射率, 是温度和有效加热时间的函数,且具有不可逆性, 也是 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最佳参数之一。 生物标志化合物: 指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 其碳骨架在经历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中被保存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油气地球化学对比:从广义上说应包括油油对比,油岩对比,气气对比,气岩对比,油气岩 对比和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其中油岩对比和气岩对比是核心问题。 尺Z、>: 第六章 油气运移:是指地壳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某些动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置迁 移。 油气初次运移: 指油气在烃源岩中的运移及向运载层或
23、储集层中的运移油气脱离烃源岩 的过程,是烃源岩内的运移,又称排烃。 比表面: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内表面的总和。 润湿性: 是吸附能的一种作用, 指液体在表面分子力的作用下在固体表面流散的现象, 一般 用在固体表面分散流体所需的功来度量。 毛细管压力: 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流体的弯曲界面上, 由由于两边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同, 在 凹面承受较大的流体压力,毛细管中的这种压力差称为毛细管压力。 孔隙流体压力(地层压力) :是指作用在岩石或地层孔隙中流体上的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值的地层压力。 异常高压: 烃源岩由于其岩性致密, 成岩压实过程中由于排液不畅普遍造成异常地层压力的 现象。
24、 剩余压力: 指发生在正常压实过程中的异常高压力。 由于其随着孔隙流体的排出仍保持正常 压实状态 , 故又称瞬时剩余压力。 构造应力:指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地应力,或者是由于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地应力。 连续烃相:是指油气呈游离的连续油气相从烃源岩渗流排出。 渗透作用:是指水由盐度低的一侧通过半渗透膜向盐度高的一侧运移的作用。 地震泵效应:即在断层张开和闭合的过程中 , 由于体积的扩张和压缩 , 流体压力的降低和升 高 , 致使断层两盘的流体流入和排出。这样, 断层的活动就像是插入烃源岩中的吸管 , 将烃 类和流体吸入和排出。 溶解气效应:烃类物质从烃源岩进入储集层时压力降低 , 溶有气体的石油
25、体积增大 , 密度降 低, 使驱动力增加。 裂隙 ( 缝) :是指在岩层中没有造成位移的各种缝隙。 有效通道空间:运载层中真正发生了运移作用的通道。 烃源岩的排烃量: 二次运移开始时的数量。 如果运移途中有圈闭存在则终止时的数量就是圈 闭中的聚集量。 排聚率: ( 聚集量 / 排烃量的百分数 ) 来表示 , 也可用生聚率 ( 聚集量 / 生烃量的百分数 ) 来 表示。 排烃效率:是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成烃的质量的百分比。 油气二次运移: 指油气在原岩中排出并进入邻近的运载层以后沿储集层、断层、裂隙、 不整 合面等通道的运移。 广义的二次运移泛指油气脱离母岩后所发生的一切运移, 包括已经聚集
26、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所引起再运移。 第七章 油气聚集: 是指油气在圈闭中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包括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 集。 充注:油气不断进入圈闭有效空间的过程。 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指烃源岩、 储集层和盖层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 同时它们在时空上 具有良好的匹配, 有利于油气的高效输导, 富集和保存, 形成大油气藏, 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最佳组合型式: 输导能力和效率最高的组合型式, 表现为生储盖的时空跨距和生运聚作用的 连续性。 时空跨距: 是指在一个生储盖组合中, 烃源岩层、 储集层和盖层彼此在地质时代和空间剖面
27、上的间隔距离。 流体包裹体:是矿物结晶过程中捕获的成岩成矿流体。 成烃坳陷 ( 凹陷、洼陷 ):是指盆地中分布有成熟烃源岩的深坳陷区,应具有广阔的有利于 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环境, 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较长的沉积时间, 有 利于有机质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排出油气。 原生油气藏:是指烃源岩及相邻近或一定距离内储集层中 , 油气第一次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油气藏遭到破坏后, 未消亡的油气在再运移过程中遇到新的圈闭而聚集形成的 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 成藏机理不同于一般常规的油气藏, 包括深盆气藏、 煤层气藏、 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 特定的低温高压条件下, 甲烷气体
28、可容纳水分子形成一种具笼形结构、 似冰状 的固体水合物, 又称固态气体水合物,多呈白色、 浅灰色,通常以分散状的颗粒或薄层状的 集合体赋于沉积物之中。 深盆气藏: 是指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 具有特殊的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 气藏,因分布于盆地深部或构造底部,故称为深盆气藏。 煤层气藏:主要指煤层中甲烷相对富集具有工业价值的层段或部位。 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 , 以甲烷为主 , 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它 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 , 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 气和溶解气。 油气藏的破坏: 是指由于外界地质条件的变化, 原来形成的油气
29、藏逐渐消亡的地质过程。 其 最终结果是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上不复存在或部分残存, 油气藏中的油气完全逸散或部分残留 变质。 生物降解作用: 微生物有选择地消耗某些烃类成分。 该过程大体上按正构烷烃、 异戊间二烯 烷烃、低环的环烷烃和芳香烃的顺序先后发生。在有氧条件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和强烈, 结果造成原油在降解前后成分有很大变化。 水洗作用:是在地下水沿油水界面运移的过程中,溶解原油中某些易溶的成分,主要是苯。 甲苯、二甲苯,总体上轻烃比重烃更易溶解,由此使原油的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 油气藏的再分布:若油气藏中的烃类流体在新的环境下分布发生某种改变,建立新的平衡, 形成新的油气藏,称为油气藏的再分
30、布。 油气地表显示: 是油气藏遭破坏后的油气再运移, 或未经成藏的油气直接从烃源岩沿通道运 移至地表的产物,可以有气态烃、液态烃、和固体沥青三种相态和产出。 宏观油气显示: 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地表油气显示, 通常是油气沿断层或储集层直接运移 到地表或是含油气层被剥蚀出露地表的产物,有油苗、气苗、含沥青岩石。 微观油气显示: 只能用仪器检测的油气地表显示, 通常是由天然气扩散或油气的微渗漏所形 成的。 油气的微渗漏: 主要是轻烃以胶粒大小的 “微气泡” 在浮力作用下通过油藏上方地层的节理 裂缝网络运移到地表的现象。 第八章 地貌盆地:指被天然高地所围绕的陆地表面或洋底的地形凹地。 沉积盆地:指
31、在地球表面具有相当厚沉积物的一个构造单元。 构造盆地:是受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盆地。 含油气盆地:是具备成烃要素、成烃过程,并已经发生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裂谷: 是指由于整个岩石圈减薄和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 , 并且常常是一侧为正断层限制的 断陷盆地。 陆内坳陷盆地:位于克拉通内部 , 平面上呈近圆形 , 剖面上为碟状。构造一般比较简单 , 主 要为长垣隆起和弯窿。 大陆边缘盆地:位于离散型板块边缘 , 也称被动大陆边缘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在被动大陆 边缘的滨岸区、 陆架区和陆坡区 , 常发育良好的含油气盆地。 其下部常为裂谷期陆相沉积 , 上 部为向海推进的陆相或浅海相陆
32、源碎屑、 碳酸盐岩、 三角洲和水下扇, 也称为冒地斜棱柱体。 陆间裂谷盆地:当内陆裂谷进一步拉开、地壳强烈减薄、形成过渡壳时 , 内陆裂谷就演变成 陆间裂谷。 新生洋盆:当大陆完全被拉开 , 形成以洋壳为基底的新生盆地时称为新生洋盆。 前陆盆地: 是指位于线性收缩造山带前缘和相邻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盆地。 根据前陆盆地 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 残留洋盆:洋壳板块消减末期 , 陆壳板块发生碰撞 , 碰撞缝合线走向上结合的时间不一致 , 使部分地带残存老洋盆,这种收缩大洋盆地叫残留洋盆。 拉分盆地:发育于区域性走滑断裂带附近 , 由于两侧断块的相向运动而形成。这种盆地
33、平面 上常呈菱形 , 走滑断层为两个长边边界 , 正断层为短边边界。 由于强烈走滑运动使地壳下弯 , 因此在走滑断层一侧往往为沉降中心。 关键时刻:在连续沉积的含油气盆地中 , 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是个相对短暂的地 质时期 , 而油气生成的时间往往覆盖了油气运聚的时间。因此 , 该时期是研究含油气系统内 油气运聚成藏最重要的时间,即称关键时刻。 山间盆地:是指以逆断层为盆地边界的断陷盆地。 长垣:系指巨大而狭长的不对称背斜构造带。 滚动背斜:在同沉积正断层控制下 , 沿断裂走向上在其下降盘常发育一系列逆牵引背斜 ( 又 叫滚动背斜 ) , 逆牵引背斜的成因主要与尚未完全固结的下降盘地层
34、在断裂发育过程中在自 重作用下的“ 回顾” 或和铲形断层在深部顺层滑动有关。 含油气系统: 一个包含有效烃源岩及其相关的油气, 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和 作用的天然系统。 有效烃源岩:是指正在大量生排烃或在过去某一地质时期曾经大量生排过烃的原岩。 油气聚集带: 是指受一定区域地质条件控制的油气田带, 其中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 特征或相似的沉积条件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的范围相当于盆地内的三级构造单 元,但不是盆地内所有的三级构造单元均能形成油气聚集带。 油气田: 是指一定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综合, 该产油气面积可以是受单一的构造或地层 因素所控制的地质单位,也可以是受多
35、种因素所控制的复合的地质单位。 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指油气田带在构造上为一背斜带, 其中油气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背 斜构造控制。 一定的产油气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构造型油气田:系指产油气面积上受单一的构造因素所控制 , 如褶皱和断层。 背斜油气田:背斜油气田中控制产油气面积的地质单位 , 是褶皱变形所形成的背斜构造。 断层(断块)油气田:系指在区域均斜背景上 , 其上倾或各个方向都由断层所控制所形成的 油气田。 地层型油气田: 指在区域均斜或单斜构造背景上, 由地层因素 (不整合和岩性)所控制的含 油气面积。 盐( 泥) 丘型复合油气田:不论是刺穿还是隐刺穿盐
36、 ( 泥 ) 丘构造,只要存在构造和地层两 大类油气藏复合而形成的油气田,则为盐 ( 泥 ) 丘型复合油气田。 潜山型复合油气田:其深部为潜山油气藏 , 而其上覆岩层则可能由于披覆、压实形成背斜油 气藏、断层油气藏 , 在不整合面上还可能伴有向潜山尖灭或超覆的地层型油气藏。如果仅有 叠合的地质体 , 而没有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叠合 , 则不能称之为潜山型复合油气田。 复合型油气田:指在油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深度的油气藏受构造.地层 .水动力诸因素中的 仝2种因素控制的油气田。 侧向叠合型复合油气田: 系指在油田不同层位中以构造型为主的油气藏和以地层型为主的油 气藏之间不是垂向叠合 , 而是侧向毗连
37、 , 或含油气面积有一定的叠合 , 而构成统一的油气 田。 油气资源:指蕴藏在地壳中的石油和天然气。 油气储量: 指已经探明或基本为人们所了解控制的,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进行开采 的那部分油气数量。 油气资源量: 指根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和石油地质理论, 推测地下可能存在的, 总的油气数量。 探明地质储量: 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 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 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控制地质储量: 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性油气流, 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 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38、预测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 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求得、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 对已发现的、 有利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 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或其他勘探阶段, 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 坳陷、凹 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聚集体, 根据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第九章 克拉通盆地:位于克拉通内部,常呈碟状大面积稳定下沉,体面比(沉积物体积与沉积物分 布面积之比 )低、地温梯度低、构
39、造形变小、断裂活动少的盆地。 油气资源评价: 指计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地下油气富集量的过程, 主要回答该特定区域内 有无油气?有多少?分布状况如何?能否勘探开发?是否值得勘探开发?如何进行勘探开 发等一系列问题。 含油气大区评价: 是一个石油大国或大的跨国公司为制定远期勘探规划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 于分析含油气大区的含油气特征与对比选择, 包括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资源量预测和经济决 策分析三部分。 盆地评价: 是区域性评价的基本单元, 是是国家或石油公司为制定中期战略规划而进行的评 价工作。 区带评价:是盆地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适宜局部评价和预测的分析方法。 区带:是盆地的同一区域
40、内有相同成因联系的所有圈闭或潜在勘探目标的总和, 是盆地内油 气聚集的基本场所,是为了适应局部油气勘探和评价而产生的过渡性地质单元。 圈闭评价: 是各级油气资源评价中最具体、最实际的工作,也是勘探阶段的最终目标, 其目 的在于拟定勘探井位,直接发现油气田。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以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 通过各种定量参数的分析研究, 用数学模型或 者用推理求解的办法, 针对各种勘探目标进行评价, 使其逼近客观实际, 以求得评价的系统 性结果。 增补: 系列圈闭:沿一定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TTI:即时间一温度指数,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 一种定量计算有
41、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CPI:碳优势指数,反应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总和。 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流体在力场中所受到的力。 生油窗: 指在热催化作用下。 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 即有机质大量 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氯仿沥青“ A”: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够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有效圈闭:曾经聚集并保存了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 自生伊利石:是高岭石和钾长石在储集层酸性水介质中溶解沉淀出的一种成岩矿物。 重质原油: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 0.9的石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 0.9 的称为轻质原油。 二次成烃:是指烃源岩在二次沉降过程中 ,时、温效应达到的成熟度超过一次沉降最大埋深 时曾达到的成熟度 , 由递增成熟度所生成的烃类 ( 可以是油或气 ) 。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