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626448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起先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禅禅茶一味 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供应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

2、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全部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一百零一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

3、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尝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惫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挚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的确是从微乎其微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奇妙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4、。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殊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二、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意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

5、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探讨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须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供应了物质基础。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供应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殊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

6、的发展的表现形式供应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常常实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一百零一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一百零一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记。 三、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 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

7、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全部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水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会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

8、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宁静的真理。只有相识了世界原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相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建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建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净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苦恼,灭亡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志向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宠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当这样做,不应当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

9、动彻底遗忘,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将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将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悟,请大师指引。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大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当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大摩来否。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