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下列物质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的是()A NH3B NH4ClC H2SD KCl2.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个数为()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某时刻v(A)2v(C)且不等于零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D,同时生成2nmol AA 4B 5C 6D 73.已知铅蓄电池的反应为PbO22H2SO4Pb2P
2、bSO42H2O。下列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铅蓄电池属于充电电池B 铅蓄电池的放电与充电是可逆反应C 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不参与电极反应D 铅蓄电池充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B 食物放在冰箱中可以减缓变质的速率C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D 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在无催化剂作用下不能生成三氧化硫5.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为NH2COONH4(s)2NH3(g)CO2(g),在一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面的反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
3、数不变B 1 mol NH2COONH4分解同时有17 g NH3消耗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v(NH3)2v(CO2)6.下列各原子的电子式不正确的是()A 钠原子NaB 氢原子C 氮原子D 氯原子7.已知反应2H2O22H2O放出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成物水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氢气和氧气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氢气和氧气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水所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物氢气和氧气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水所具有的总能量D 反应物氢气和氧气具有的能量相等8.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4、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D 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9.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则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0.下列微粒中:Al3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A B C D 11.如图所示是锌和铜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实验后的记录:铜为负极,锌为正极铜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向铜极移动若有0.5 mol电子流经导
5、线,则可产生0.25 mol气体电子的流向是铜锌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A B C D 12.下列有关电池叙述中正确的是()A 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B 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C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D 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13.铜片、锌片和稀硫酸组成的铜锌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片上有4.48 L气体(标准状况)放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外电路中转移电子0.2 molB 铜为负极,有12.8 g铜溶解C 锌为正极,有13 g锌溶解D 反应过程中消耗0.4 mol氢离子14.恒温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
6、3(g),若将2 mol氮气和3 mol氢气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a。保持相同条件,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下列物质, 反应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可能为a的是()A 2 mol N2和6 mol H2B 1 mol N2和2 mol NH3C 1 mol N2、3 mol H2和2 mol NH3D 2 mol N2、3 mol H2和1 mol NH3二、非选择题(共8题)15.探究在常温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根据下面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下表是某学生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和步骤列表整理的实验事实和结论:(1)请你根
7、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填入上表中。(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为_。16.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完成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17.下表列出了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B和C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所列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_(填化学式)。(2)元素最高正价与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3)两种元素形成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4)从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8、中分离提纯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加入上表中_(用元素符号表示)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后,再过滤洗涤。(5)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物质为_(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18.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用分子式表示)。(5)W、X、Y、Z四种元素
9、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19.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6 mol气体A和6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12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1 molL1,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3 mol,有6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 min内,v(A)_,v(B)_;(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xypq_;(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反应速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20.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
10、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从3 min到9 min,v(H2)_ molL1min1。(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消耗3 mol H2,同时生成1 mol H2O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3)一定温度下,第9 min时v逆(CH3OH)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 min时v正(C
11、H3OH)。21.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制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用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10倍。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CH3OH3O24OH2CO6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2)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3)当外电路中通过1.2 mol电子时,理论上消耗甲醇的质量是_g。22.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温度下,将 2 mol二氧化硫和1 mol 氧气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1)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各有何特点?为什么?(2)反应
12、进行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各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3)在一定温度下,将 2 mol 三氧化硫(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请绘制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图。(4)根据上述分析, 归纳总结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C 6.B 7.B 8.C 9.D 10.C 11.B 12.C 13.D 14.B15.(1)(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16.(1)加入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指示温度升高(2)2Al6H2Al33H2(3)放热反应17.(1)HClO4(2)(3)HFHCl(4)H、Cl(5)NH4NO3离子键
13、、共价键18.(1)Al(OH)3OH=Al(OH)4(2)(3)SO2Cl22H2O=H2SO42HCl(4)HClH2S(5)S2ClNaAl319.(1)0.50 molL1min10.75 molL1min1(2)2316(3)增大体积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变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20.(1)0.125(2)D(3)小于21.(1) O24e2H2O4OH(2) CH3OH6e8OHCO6H2O(3) 6.422.(1)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反应物浓度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原因是生成物浓度为零。(2)反应进行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原因是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3)(4)在一定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下,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