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1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发展面临新要求 第一,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需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接受旅游行业新理念、新方法,并能将其与旅游业有效整合;第二,不仅要熟稔旅游管理业务运行的基本规则,还要熟悉国际惯例和国别差异,能准确把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第三,具备外语沟通能力,能准确高效完成旅游行业内涉外交流。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与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指导关系密切,并涉及旅行社、交通运输业、酒店业、餐饮业及游乐业等五大领域。其人才需求涵盖四个层面:第一,旅游业行政领导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第二,旅游管理细分行业的专业人才,包括景区运营、文创旅游
2、商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人才;第三,领队和导游人才。领队和导游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业的印象,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领队和导游的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全球旅游业服务质量的风向标;第四,教育培训师资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优质的师资,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理论功底深厚、实操经验丰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师。 2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供给需求不匹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未能有效与需求市场衔接。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和会展服务等几个专业,由于专业设置不够完善和毕业生总量供给不足等影响,一些与国
3、际接轨的旅游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例如,具有丰富的涉外旅游文化知识、熟稔国际惯例的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供给不足,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品牌形象策划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急需高层次人才,但受限于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瓶颈,每年毕业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总量较少,人才供需不匹配,从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2.2高校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培养的人才实操能力不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区、酒店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政府机构。而此类用人单位更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应与产业经济紧密结合。但是,由于高校部分师资或者是“半路出家”,或是缺
4、失行业背景,或是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部分高校在校企合作中,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面做的并不够,有的高校即使组织参加实践活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工种,特别是外向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接触涉外工作环节,但高校未能充分提供这些机会和平台。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2.3旅游管理专业人员产业经济意识不强、对外交流能力相对欠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不熟悉国际旅游产业规范;第二,不了解旅游目的地所在国文化,不具备国际视野;第三,国内外旅游行业间、相关行业间相互合作意识不浓;第四,未能很好的掌握开放的国际市场营
5、销理念和营销工具;第五,不能熟练掌握外语这一语言工具开展对外交流。2.4专业和信息化融合不足,旅游管理专业营销模式培育不足。目前,旅游机构中的许多工作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大部分是以传统旅游营销方式展开宣传,事实上这类传统的广告推介模式不仅成本高,效果往往也难尽人意;同时,旅游管理行业的国际商品交易主要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未能充分用好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方式,尤其是诸如越南等国家对微信等交易方式采取排斥的态度,加剧了涉外旅游支付的难度;旅游接待方式主要通过电话、传真等,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使用相对滞后。显然,落后的旅游管理手段及方式,制约了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
6、展。2.5旅游业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旅游管理行业员工的流失率达到了20%,甚至更高。据有关统计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两年后继续从事该行业的大专生比例高于70%,本科生只接近50%,而研究生更少,尤其是外向型人才的不正常流失更加严峻,这就制约了全域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应着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配置。 3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路径 3.1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准绳,加强旅游外向型人才培养。政府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鼓励旅游管理行业合理发展,支持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高校形成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合作体系
7、。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调查统计全国旅游人才资源,摸底各类旅游人才总量、质量和结构,适度超前考虑未来中长时期旅游人才需求,制定人才规划,发挥引领作用,使其供给总量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相匹配,旅游外向型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外向型经济结构相协调,其人才素质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步伐,引导高校培养高学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实现“以需定产”。3.2以教育国际合作为契机,增加旅游外向型人才培养总量。以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互访等方式,开展旅游行业的国际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和管理经验,大力引进高素质的师资,融合国内外一流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大国际化外向
8、型人才的培养力度。3.3以素质教育为标杆,优化旅游外向型人才培养方法。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培养,实现教学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模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要着重创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法。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实践活动来创新课堂模式,全方位培训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热情。在有条件的高校中可推行双证制或多证制,使得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认可学历的毕业证书,还能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二是要加强国际化产学研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与国内外旅游企业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
9、生产实践,同时鼓励教师和企业高管相互交流,积极探讨旅游市场管理和共同参与科研攻关,使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藉此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3.4以外语教育为抓手,提高旅游外向型人才涉外交流能力。结合各地区优势,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印地语、哈萨克语、越南语等小语种和英语、法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多语种的教育培训,强化学生口语交流能力。以国际旅游为引领,强化“专业+外语”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向。在学校具体培养过程中,可采取提供网络资源、播放境外相关视频、定期举办外语角等方式营造学习氛围,培育和鼓励学生学习外语,使得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接受异域文化的熏陶,提高外语交流能力。3.5以终生
10、教育理念为统帅,注重旅游外向型人才继续培养。当前的社会是个学习型社会,在学习终身化的态势下,个人用在工作中的知识只有不到10%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取,其余90%的知识主要依赖于长期的继续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开发部门应明确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都是应对未来人才挑战的重要抓手,在强化高校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例如,高校与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资格培训与适应性培训相结合,国内外培训相结合等,通过不同途径的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途径,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旅游外向型人才知识更新提供更有力的条件和发展契机。3.6以全球旅游信息化为目标,强化旅游外向型人才资讯获取
11、。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全球旅游信息化平台,发展旅游预订系统和银行付款系统等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并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国内外旅游行业的信息合作沟通,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可以更加全面、直接地获取全球旅游资讯。只有健全了旅游统计系统、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完善了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才能进一步强化旅游外向型人才精准迅速把握全球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掌握全球旅游市场资讯的能力。3.7以人才科学流动为引导,构建符合旅游外向型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人、使用人、留住人是各行业都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构建符合旅游外向型人才培养机制就需要不断完善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制,科学分析其外向型人才的市场供求规律,建立相应的人才库,构建、优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外向型人才与国际旅游企业的顺利对接,从而保证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外向型人才的合理调济和稳定。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