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初探.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初探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构成(一)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包括一定的政治素质和特定的爱岗敬业精神两个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性,存在着广泛的对外接触和联系,他们对外所展示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更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国家,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因自身素质的问题或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有损人格、国格乃至民族团结的后果。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自觉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锤炼自身不怕吃苦、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二)专业知识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
2、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也对旅游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应当深刻地认识并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性质及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此外,就专业知识本身而言,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它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具体可包括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这也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这些学科的知识都应当有所了解,也从另一个方面要求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做到多方位、多渠道的全面提升。(三)专业能力素质。新时代仅具备相对扎实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对这些知识加以吸收、内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实
3、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乃是提升人员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应当本着懂管理、懂文化及懂商务的宗旨,学会策划、推销和服务,善于运用自身的公关、微机及外语能力。这既是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层面的要求。(四)其他相关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还应具备一些诸如竞争、创新、公关及法制意识。旅游业自身的竞争性非常大,既要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要应付国外旅游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和蚕食。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速率之快,旅游业自身的内容、形式和特点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基于这种情况,旅游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4、要敢于在动态发展的环境中革新自身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方法及业务上的创新,这些都是个人能力的生动体现。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究其本身,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1.课程信息量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总课时量上较国内外高等旅游学校减少了不少,教学效果并不见好。这种差距的存在有深层次原因,其一,在我国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公共课所占的比重往往过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时的减少。其二,传统的课
5、堂教学多以点对多的知识传递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比较被动,大多知识纯粹地被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其三,职业院校覆盖面没有基础教育广,课程体量也小,辅助材料较为匮乏的局面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大限制。其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照本宣科,上课讲教材,学生看教材,考试也以考教材为主,使得学科覆盖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严重不足,成为限制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因素。2.课程结构失衡,内容滞后。当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失衡且滞后。首先,专业课与公共课存在严重的失衡。很多职业院校的公共课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及体育等课程所占的课时量较大,更有甚者达
6、到50%以上,还有些职业院校不开设与其学校定位相适应的高职英语课程,而是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其次,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衡。这通常体现在必修课所占的比例要严重大于选修课,更为不合理的是,所占比例不高的选修课设置范围过于狭窄,严重缺乏能够体现学生人文素质及专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最后,存在文理学科结构失衡的现象。3.实践课程的开设较为落后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这势必要求在实践课程开设上能够达到培养人才应有的要求。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现状而言,显然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不足,这可以通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情况就能反映出来,尽管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
7、专业都设置了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但在体系之中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少且落后。此外,涉及到与专业实际岗位对接的实践课程严重不足,如相关的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烹饪等旁系课程。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毕业后难以胜任现实的岗位。(二)存在实习困境,实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1.学校实习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近年来,职业院校虽然在资金来源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国家支持,但仍然存在着人力、物力及财力严重不足的困境,从而导致了在硬件及软件建设方面严重不到位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甚至没有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导学模拟教学实验室、酒店管理实验室等,这些基本教学设施和场地的严重匮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
8、可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升华。此外,除了校内教学设施和场地的匮乏以外,很多院校在校外也缺乏相应的大企业支持的实习基地,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所在地的一些酒店寻找实习机会,而这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和机会。2.学生缺乏端正的实习态度,实习目的不明确很多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身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等,这些因素都是由于自身对实习目的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实习目标而导致的。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有着强烈的想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但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恐惧导致不敢做。基于此,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当充分做好实习动员工作,通过疏导和沟通,让学生切实地明白实习
9、的目的和作用,提升学生实习的积极主动性。3.实习单位要求过高,对学生的培训不足很多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求过高,有的更是把他们看成和老员工一样对其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做得也不足;管理方式不分对象,往往会导致实习生和老员工之间产生摩擦;实习生待遇过低,在其实习岗位上往往学不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难以运用到实践中来,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涨,学习积极性受挫。(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我国对旅游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在不断加强,并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旅游教育的师资队伍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
10、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总量上供需失衡。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从而导致了该专业在师资力量方面的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管理学科相对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师资处于需求高发期;第二,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也决定了此专业生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基于此,要切实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就应当在师资总量上做合理的调控,切实建立总量稳定且进出有序的师资队伍。2.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校教学的平均周期较短。大量年轻的优秀师资流失。正是由于上述师资队伍供需失衡现象的存在,所以很多高校之间也存在着人才竞争、互相“挖墙
11、脚”的现象。而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综合实力,所能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的资源则显得更少,人员流失的现象则更为严重。这其中尤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流失最为严重,这种现象的存在从长远看不利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结构优化。3.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资格获得的门槛较低。就传统学科比较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门槛较低,要求显得较为宽松。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接受过有关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教育,很多院校的中老年教师都是从一些地理、历史、英语等专业转变而来的“半路出家者”,这些教师大多没有直接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一般不高,大
12、多是本科学历,至于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则显得更少。三、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鉴于上述所提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该专业人才素质的构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一)切实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不能独立运用,应当坚持完整系统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课程设置应当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计划性,并通过这种计划性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厘清学校教育应培养出何种标准的人才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分别包含不同的学科内容和方向,这就能够使得
13、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在学生学习的环节中都能做到应有的计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传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据此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性和层次性,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做到有所侧重。通过这样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划分而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二)积极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新模式。针对上述提到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且富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势必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方法上,要积极构建一种新的学生实习模式。1.积极构建具有实践
14、导向的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侧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输,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当以职业教育为主,以提升就业率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职业能力。基于此,要构建凸显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大幅度地调整课程体系,使之更好地为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服务。2.建立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的模式。就校内而言,职业院校应当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积极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这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验室里有效地运用教学模拟软件进行各种旅游
15、工作的实训。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导游3D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讲解各地的旅游风景、人文风情及民俗,这对于学生创作导游词及导游讲解练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旅游企业及相关旅游行业的联系,一定要时刻关注并把握他们的需求,因为他们的需求就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按照他们的需求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并能够把这些企业作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前一次和社会直接接触的稳定的实习基地。(三)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的有效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得力的富有成效的措施,打开师资队伍建设的新局面。1.将内部聘
16、任制和外部聘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内部聘任制就是要求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基于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特定的合同聘任制确定具体的聘任期限、岗位职责及待遇。而外部聘任制则是对内部聘任制的一种有效补充,从外部旅游企业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者,这样就能对内部师资力量形成有效的补充和配置。2.全面推向青年导师制的培养机制。大部分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都面临着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针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该制度要明确地规定导师的指导职责、内容和方式,并严格地执行,真正实现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该制度的实施能够确保青年
17、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对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3.实行有效的专业及岗位聘任制和绩效挂钩机制。学校应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积极建立按照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实行岗位聘任制,并确定具体的任职条件及待遇,做好各岗位工作指标的分配工作并进行年终量化考核,将考核按照量和质两方面来确定最终的绩效完成情况,发放相关的薪酬待遇,并以此作为今后职位晋升的依据。对于在考核过程中一些业绩非常突出者,可以考虑实现特别奖励。只有这样,切实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师自身的工作潜能,从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参考文献: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赵鹏.试论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结合”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3孙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矫正策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作者:徐小亮 王咪咪 单位:1.安徽省旅游培训中心 2.安徽旅游学校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