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基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湛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基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湛泳.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9卷第1期2017年2月研究与发展管理R&D MANAGEMENTV0129 No1Feb2017文章编号:10048308(2017)01-007511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基于跨越“中等收人陷阱”的视角湛 泳1一,徐 乐2,王恬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湘潭大学商学院,湘潭411105)摘要:依据包容性创新的作用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因素的契合性,找到了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和产业结构3条路径,利用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3条路径的有效性,并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包容性创新
2、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容性创新能够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分区域来看,包容性创新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助推力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逐渐递增的态势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通过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包容性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区域经济增长;金字塔底层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跨过4000美元的下限,正式成为中高等收人国家,下一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对“中
3、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性跨越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只有技术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首次回落到7以内,传统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技术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逐渐受到决策层的关注及重视“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冲刺期,要落实“扶贫攻坚”的既定目标,关键是如何实现面向广大低收入群体的包容性经济增长,这不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一环j我国有486亿生活在“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的人群,包容性经济增长将是他们分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而要在宏观层面实现
4、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创新是关键o相较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包容性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具现实意义首先,包容性创新是一项创新活动,强调的是通过对新技术的突破以及知识的创造、获取、适应和吸收来实现经济发展j;其次,包容性创新的成果要直接惠及所有民众,强调经济增长的公平参与及发展成果的人人共享1;最后,包容性创新能有效提高生产率,解决收人流动性陷入停滞的问题,这一问题被认为是困扰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的关键【6 J包容性创新能够提升BOP群体的能力和收入,这将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助力1 研究回顾直接研究包容性创新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参考本文作者前期研究成果中有关包
5、容性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机制探讨1,我们主要从包容性创新的作用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做一个系统性回顾关于包容性创新作用的研究严格来说,包容性创新是包容性增长的一个衍生概念,包容性创新的直接结果就是促进包容性增长,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是检验增长是否具有包容性的主要途径,即收人不平等程度是否降低8。1包容性创新能够为BOP群体提供就业机会1。,促进社会公平2I,还能使这些“草根”创新者在市场上获得收益,缩小收入差距3|,所以包容性创新活动带来了技术向资源匮乏者的有收稿日期:2016-05-04;修改日期:2016-07-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常态下技术创新
6、引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和路径研究”(15BJL015)作者简介:湛泳(1976一),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上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收入分配万方数据76 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29卷效扩散,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包容性创新致力于提供满足BOP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4。,进一步拉动内需贫困人口的消费更低,这既是因为缺乏购买力,也是由于缺少获得产品和服务的途径,包容性创新能够打破这一瓶颈,为穷人提供更加便宜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激发这一群体被长期抑制的消费能力1 5|包容性创新不仅来源于“草根”,其创新资源同样来自非正规行业中的企业6。,包容性创新能够为这类企业提供“包容性”
7、机会,促使传统产业结构升级。,还能产生新的行业吸纳传统产业或者下岗职工,扩大社会就业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包容性创新活动还有助于提高人口能力,提升新兴经济体的“人口红利”、l 9;包容性创新广泛的覆盖面也能够使政府的社会政策在规模和经济上产生可持续性,利于其在基层的推广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路径的相关研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实际上是实现经济体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从多数研究思路来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主要有以下3条: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将有效改善贫富分化从而避免落入“收入陷阱”,国际经验比较认为,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将使经济体的收入结构呈现纺锤状的变化,最终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
8、响旧0|,所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有效避免来自不合理收入分配结构的风险;需求拉动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发展中国家摆脱被“中等收入陷阱”锁定具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需求多样性使得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心1【,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韩国、日本等,在跨越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使得这些国家摒弃了粗放的要素增长模式,转而迈向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模式拉2|,这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及当前的供给侧改革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城市化进程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良好的助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通过提升城市化水平,缩小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产业结构的不
9、合理心3|,最终达到了减贫的效果旧425,但过度城市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将导致一系列“城市病”,这是一些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怛6I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包容性创新的作用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可以在3个层面进行有效耦合:包容性创新的减贫效果将改善收人分配结构,减小收入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公平效率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从而直接影响跨越“中等收人陷阱”;包容性创新对于BOP群体的消费激励作用将有效扩大内需,从根本上转变需求结构,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创新将使传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区别于本文作者前期的研究
10、【7 J,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包容性创新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耦合路径,进一步佐证包容性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2理论机制和研究假设21包容性创新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将使经济发展降速,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提出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十二五”规划(201l_2015年)进一步指出要实施包容性增长战略,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更是明确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在跨越期前后这一系列的政策演进凸显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紧迫性包容性创新的
11、实施,将有力增加BOP群体的收入水平,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最终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创新对收人差距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和环境资源限制,政府对BOP群体的财政支持很难形成普遍有效的政策效应,而包容性创新活动直接面向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BOP群体,这将使相关政策的乘数效应能够覆盖那些直接购买和投资所不能及的地方旧7|,从而更为有效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包容性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为“草根创新”,此类创新的进入门槛较低,BOP群体通过参与草根创新能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从而提升这一群体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如图1
12、所示,包容性创新水平的提升与经济增长的趋势相一致,而收入差距随着包容性创新水平的提升呈现逐渐减小的态势,我们将在本文的下一部分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万方数据第1期 湛泳等: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77图l包客性创新、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Fig1 Inclusive innovation。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gap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各变量算法参见本文第三部分22包容性创新对内需增长的影响在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转移,原有增长模式的弊端频现:资本流动性过剩、生态环境恶化、贸易
13、摩擦加剧,这些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旧引为了防止在跨越期经济增长形势出现逆转,根本的出路就在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从消费需求结构调整来看(如图2所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与包容性创新的增长趋势基本吻合,且农村人口占BOP人群的多数,农村人口消费力的提升相对于城市而言仍有较大余地,这将是内需增长模式的关键所在29我国拥有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庞大BOP人口,数量占到全球总量的13,农村是最主要的集中地,而随着消费的增加,我国BOP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显示出包容性创新的巨大潜力包容性创新对内需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包容性创新为私营部门提供了巨大的BOP市场,企业根
14、据BOP群体的需求提供其支付得起的产品,这将提高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包容性创新活动所带来的包容性产品不仅可以提升BOP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增强其能力和自信,使其更积极地参与经济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BOP群体从包容性产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将有力促进这一消费市场的深化,从而更进一步扩大内需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lO 20ll 2012 2013人均(jf)h+也存陛刨新绩效水、h 城ff【l乇消赞水卜;*农村J。,陀消费水图2 包容性创新、经济增长与内需拉动Fig2 Inclusive innovation,economic growth and domes
15、tic demand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各变量算法参见本文第三部分23包容性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跨越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助力来自技术创新,技术的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将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旧0。,最终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图3所示,我国在跨越期前后,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虽然遵循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升级的趋势,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的态势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到461,而在同期,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一般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在50左右这进一步说明在跨越期我国应该重视倚赖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针,在促进第二产业向
16、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关注第一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包容性创新活动能够为企万方数据78 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29卷业提供新的“生产机会”3,促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从供给侧实施产品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容性创新本身是一种技术创新,它源自前沿技术和重大的新技术突破,因此包容性创新的实施将遵循“个体创新一产业结构升级一宏观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而包容性创新的成果包容性产品注重建立以产品服务为导向的开发理念也将助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包容性创新的实施面向广大BOP群体,其创新活动能够提高农业、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非
17、正规行业和农民的竞争力,这将有力促进第一产业现代化,优化第二产业产能,从而推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剥 曛i000 J、。,l o 0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ll 20I 2 1(Jl 3沣:一人均GDP;+包容陛创新绩效水平; 第一产业【与(jI)I比重;卜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图3 包容性创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Fig3 111clusi、e inno、ationecollolnic growth mid industrial 8tructuxe upgrade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各变量算法参见本文第
18、三部分综合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如图4所示图4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Fig4 Mechanisms of inclusive innovation to cross“middle-income trap基于本文的理论机制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 包容性创新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H2包容性创新活动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3条路径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H3包容性创新活动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尽相同,根据其特征可以认为包容性创新活动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助推力度应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效应3 实证分析31变量选
19、择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区2005-2013年间的统计数据,构建衡量包容性创新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变量,以全国和不同区域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3条路径的有效性所选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万方数据第1期 湛泳等: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79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各变量设计如下1)包容性创新水平(h忆):参考本文作者之前关于包容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结果71,从包容性创新投入、包容性创新环境、包容性创新产出3个方面构建各省区包容性创新绩效
20、水平,其中,包容性创新投入主要包括设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研发人员数量、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地方部门所属研发机构数量、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额、国家星火计划当年资金落实金额等指标,包容性创新环境主要包括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当年末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人均公路及铁路长度、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等指标,包容性产出主要包括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新农合人均筹资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我们对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并采用等权重加权的方法最终计算得到各省包容性创新绩效水平在表1中我们对东、中、西部及全国包容性创新绩效水平进行
21、了比较表l 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创新绩效Tab1 Inclus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s of China贤料来源:历年中匡I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由表l可知,就包容性创新水平而言,我国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马太效应一J,中西部地区在观察期内绝大多数年份均低于全国平均值,2010年前增长速度较慢,而进入跨越期后,增长速度有了显著的提升2)跨越“中等收人陷阱”(LnGdp):由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进程,所以我们选取最能反映其变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3)收入差距(LnGap
22、):由于在计算各省份基尼系数时存在明显的数据缺失,本文选取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指数(LnUrb)来衡量在收入分配结构中13益突出的收入差距问题,具体算法为: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城市化水平(LnUrb):由于包容性创新活动调节收入分配结构这条路径对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最直接的作用,为了更清晰地验证其作用,我们加入对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化水平来进一步佐证这条路径的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将使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心3I,其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助推作用在本文文献综述中已做说明具体算法为:城市化水平=地方非农业人口地方总人口5)
23、内需增长(LnCon):由各省份居民消费水平衡量6)产业结构升级(Lnlndu):由各省份产业结构层次系数”21来表示,度量各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具体算法为Lnlndu=g(i) (1)I 21 J 21其中,n表示该省的产业个数,产业由高层次向低层次排列,所得比重记为q(i)7)控制变量(cK):包括影响经济增长的受教育程度(Edu),依据“地区大专及以上人口总数地区总人口数”度量;进出口依赖程度(屁),以“地区进出口总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测算;外资实际利用率(心),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时间虚拟变量(Dt),2010-2013年(跨越期)取值为1,其余时期取值为0
24、万方数据80 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29卷为了数量级的统一和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我们对主要解释变量做了对数化处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Tab2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32实证模型为验证本文的3个理论假设,参考温忠麟关于中介效应的建模步骤1,对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构建以下3个模型LnGdpn=30+卢1Lnlisn+卢2CK。+肛nX“=JBo+卢lLnlis“+卢2CVi。+肛“LnGdpn=30+卢1
25、Lnlisn+32Lnlis“。X“+届3CK。+肛矗(2)(3)(4)其中,x。表示主要解释变量,cK。表示控制变量,下标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序列,我们按照地区的经济划分将总样本分为东、中、西3个地区的子样本用来与全国总样本进行比较公式(2)将用来验证H1,即探究包容性创新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公式(3)、公式(4)实际上反映的是包容性创新是否能通过影响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这3条路径最终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即证明H2是否成立我们将通过在子样本中的上述回归来验证H3由于涉及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中一般存在一定的内生性问题,这将造成研究结论的不可信,所以本文参考邵帅
26、和杨莉莉41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相关问题中的作法,对存在内生性的变量利用其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Hausman内生性检验的结果来判定模型是否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为了避免各变量在时间序列上的不平稳给回归结果造成的偏误,本文研究中对主要变量采用LLC检验、IPS检验、ADF检验和PP检验4种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各主要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表3主要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Tab3 The unit root test results of main variables变量LLC IPS ADF PP 变量LLC IPS ADF PPLnC甜p 一1137054 3771 3771 d。n
27、C,ap 一4442 一36”+ 10122 10122Lnlis 154 614 1163 1163 dLnlis 一1469 一383 18299+” 18299LnGap 916 1188 845 845 dLnGap 一064 486 7053 7053LnUrb 一2 11” 62 1679 1679 dLnUrb 一772 一42l 15526 15526LnCon 一4 33 725 1424 1424 dLnCon 一2329 一484 17006 17006“+Lnlndu 一095 068 1274 1274 dLnlndu 一247 一342 16562 16562注:、
28、”、+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万方数据第1期 湛泳等: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81由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可知,除LnGap之外,其他各变量均通过了4项检验,LnGap仅通过了IPS检验,但由于我们还设置了LnUrb变量来测度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收入分配结构路径,所以本文不甚严格地将LnGap纳入回归32结果分析首先利用公式(2)验证包容性创新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即H1,结果见表4表4模型1、2估计的结果Tab4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model 1 and model 2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
29、中代表Z统计量表4中模型1的结果显示,包容性创新活动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Lnlis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当包容性创新绩效水平增长1时,将促进人均GDP正向变动03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形式,包容性创新本身符合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关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结论所以本文的第一个理论假设H1是成立的关于模型2我们依次按照包容性创新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3条路径分为4个子模型,其中模型21和模型22用来验证包容性创新对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作用,模型23用来验证包容性创新对内需增长的拉动作用,模型24用来验证包容性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根据Hausman检验和内
30、生性检验的结果,模型21和24适用于IVRE模型,模型22和23适用于IVFE模型,4个模型主要解释变量的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其中,模型21的结果显示,包容性创新活动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每变动1单位,将使城乡收入差距指数缩小008单位,这是因为包容性创新重点关注BOP人群,其主要目的是提高BOP人群的收入水平,而我国广大的BOP人群聚集地就在农村,所以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有较好的效果;模型22进一步佐证了包容性创新对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当包容性水平上升1,城市化水平相应上升004,其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仅符合当下深化改革的要求,也能够达到协调城乡发展的目标;
31、模型23显示包容性创新对于扩大内需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其变化1单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边际影响为035单位,这符合包容性创新的特征;模型24表明包容性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绩效水平每提升1,产业高级化程度将相应提高001,其影响较为薄弱的原因可能在于包容性创新活动的对象BOP群体大多生活在农村,其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作用在第一产业的创新和升级,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高级化过渡发生较少可能对其整体产业升级效果造成影响为进一步验证包容性创新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3条路径最终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介效应,我们在模型3中利用包容性创新水平Lnlis与主要解释变量的交
32、互项来考察其通过这3条路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将用来识别本文的H2是否成立在模型3中我们还对总样本进一步细分为东、中、西3个子样本,在子样本F考察这3条路径作用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对H3进行验证结果见表5万方数据82 研究与发展管理 第29卷注:、”、分别表不1、5、10的显著性水平;由于篇幅所限,各变量Z统计量值未报告模型3参照模型2同样分为模型31、模型32、模型33和模型34等4个子模型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所有样本中的回归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且不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从模型3的4个子模型全国样本结果来看,包容性创新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调城乡均衡发展、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
33、助力经济增长,其边际影响分别为一032、115、035和189,以上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包容性创新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3个中介效应即3条路径均为有效,H2成立进一步观察模型3中全国样本与东、中、西3个子样本的比较,除了模型31和模型34中的东部子样本,其余各模型及其子样本的主要解释变量系数均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模型31测度的是包容性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应有大幅缩小,所以包容性创新通过其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模型34检验了包容性创新通过提升产业高级化程度从而助推跨越“中等收人陷阱”的中介效应,东
34、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产业结构层级高,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有明显的降低,所以包容性创新较少通过带动第一产业升级来优化整体产业结构,这可能是造成该样本中产业结构中介效应不明显的直接原因其余各模型及子样本中,包容性创新通过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内需和产业结构最终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介效应均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效应,即验证了H3,这说明包容性创新对化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提升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个模型中时间虚拟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进一步证明了包容性创新在跨越期能够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力推动因素为了确
35、保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我们使用OLS方法对3个模型再次进行估计,结果见表6,其中主要解万方数据第1期 湛泳等: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83释变量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模型的稳健性得以验证表6稳健性检验的结果Tab6 Robust test results模型1 模型21 模型22 模型23 模型24 模型31 模型32 模型33 模型34变量LnGdpLnGapLnUrbLnConLnlnduLnGdpLnC,dpLnGdp1mcap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控制变量包括Edu、Ft、Fd、Dt;由于篇幅所限,各变量Z统计量值未报告4结论与政策
36、建议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从包容性创新的作用和影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出发,找到了两者之间紧密契合的3条路径:收入分配结构、内需和产业结构,利用2005-2013年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从全国和东、中、西部4个不同的角度,对包容性创新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3种中介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包容性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其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3条路径能够最终助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不同区域的比较来看,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3条路径的作用效果在我国呈现从内
37、陆到沿海的递减效应,即较东部地区而言包容性创新对于中西部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更为明显,这为我国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推行包容性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针对包容性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草根创新”包容性创新相较于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进入门槛较低,人人皆可成为包容性创新的实施者但包容性创新活动本身是一次技术创新的过程,它的可持续生产和流通需要相关的技术、资金支持,政府应该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包容性创新,扩大技术的外溢效应;要建立支持包容性创
38、新的专项资金,特别是对其早期和扩大规模阶段的融资支持,确保有生命力的包容性创新项目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2)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依据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3条路径,建立系统的包容性创新政策和制度体系根据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和扩大内需两条路径,建立包容性创新产品循环体系,BOP群体既是包容性创新产品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通过实施包容性创新项目和生产包容性创新产品,BOP群体的收益增加,购买力得到提升,BOP产品市场也进一步扩大,从而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这一良性循环将推动包容性创新不断发展针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路径,同样可以建立包容性创新产业结构体系,农民参与包容性创新将直接促进第一产业
39、优化升级,私营企业参与包容性创新将助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包容性创新产品注重产品服务为导向的开发理念也将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所以包容性创新的产品循环体系、产业结构体系和其他政策支持体系将构成一个系统性的包容性创新政策和制度体系,有助于调动各方参与者向既定的目标努力,最终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终极目标(3)根据包容性创新助推跨越“中等收人陷阱”3条路径的地区差异,结合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规划,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应该推行包容性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容性创新本身面向BOP群体,是一种针对低收入群体提出的战略,要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政府万方数据研究与发展管理
40、 第29卷应尽早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推广包容性创新项目,鼓励大众尤其是农民积极参与包容性创新,通过包容性创新对中西部地区明显的杠杆效应,提升其整体收入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参考文献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一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1):215蔡唠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1318于敏,王小林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测量与评价J经济评论,2012(3):3038Heeks R,Amalia M, Ki
41、ntu R,et a1 Inclusive innovation:Definition,eonceplualis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prioritiesRManchester:IDPM Development Informastics Working Papers No53,2013Anderson J,Billou NServing the worldS poor:Innovation at the base of the economic pyramidJJournal ofBusiness Strategy,2007,28(2):1421Ali I,Zhua
42、ng JInclusive growth toward a prosperous Asia:Policy implicationsRManila,Pilipinas:AsianDevelopment Bank,2007湛泳,王恬中国经济转型背景的包容性创新J改革,2015(11):5465Foster C,Heeks RConeeptualising inclusive innovation:Modify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 frameworks to under-stand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y to low-income co
43、nsumers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2013,25(3):333355吴晓波,姜雁斌包容性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J系统管理学报,2012,21(6):736747邢小强,周江华,仝允桓包容性创新:概念、特征与关键成功因素J科学学研究,2013,31(6):923931Pervez T,Maritz A,de Waal AInnovation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Aconceptual frameworkJ。South African Journa
44、l of Economic&Management Sciences,2013,16(S):5466Anderson J,Markides CStrategic innovation at the base of the pyramid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7,49(1):8388Prahalad C K,Hart S L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the pyramidJStrategy+Business,2002(26):l16Klochikhin E ALink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45、:What does technological change bring to the society9J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2001,24(1):4155Chataway J,Hanlin R,Kaplinsky RInclusive innovation:An architecture for policy developmentJInno-vation&Development,2014,4(1):3354Joseph K JExploring exclusion in innovation systems:Case of p
46、lantation agriculture in IndiaJInnovation&Development,2014,4(1):7390谷盟,魏泽龙中国转型背景下创新包容性、双元创新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7(6):107115Nakata C,Weidner KEnhancing new product adoption at the base of the pyramid:A contextualized model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29(1):2132Jun SDetermining b
47、usiness models in bottomof-thepyramid marketsJ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Systems,2013,113(7):157168Ohno KAvoid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Renovating industrial policy formulation in VietnamJASEANEconomic Bulletin,2009,26(1):2543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9):1729Eiehengreen B,Park D,Shin KGrowth slowdowns redux:New evidence on the middleincome trapRNBER Working Papers,2013,23(3):331343孙永强,巫和懋出口结构、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世界经济,2012(9):105120万方数据第1期 湛泳等:包容性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 85242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