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基于质量产出的视角-孙盼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基于质量产出的视角-孙盼盼.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卷第期年月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基于质量产出的视角孙盼盼夏杰长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孙盼盼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海峡旅游发展研究基地讲师,泉州市,;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内容提要:本文以年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将旅游质量纳入旅游产业效率测度体系,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有效地刻画出基于质量产出的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的时空演化过程,并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发现旅游质量对旅游产业效率有
2、着重要影响,对于规制旅游质量以提升旅游产业效率有着重要的探索意义。中国未来有必要继续提升旅游质量,以扩大旅游产出和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同时,也应该结合旅游市场供需规律,采取合理途径和措施提升旅游质量,避免因不合理干涉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确保旅游产业效率真正提升。关键词:旅游产业效率旅游质量空间格局空间效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问题提出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预计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和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然而,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旅游质量低下、产业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旅游质量和旅游产业效率,对于中国
3、旅游产业进一步良好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众多研究发现,旅游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与声誉,进而影响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因此,旅游质量对旅游产业效率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将旅游质量与旅游产业效率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少。因为旅游质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难以实现较为统一的准确测量。韩元军等()曾尝试将城市游客不满意率纳入中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发现中国旅游服务规制强调不同,旅游产业效率会有不同变化,并提出从旅游产品供给、旅游需求构成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调整,使旅游服务质量与产业效率共同提高。不过,这类研究仍然鲜少,遑论基于质量产出的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分析。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
4、研究(年第期)(,)目前,国内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及其互动关联等。其中,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分析主要集中于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产业效率的高低比较研究。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空间经济学的理论表明中国不同地理单元的旅游产业效率之间存在着空间依赖性,各个地理单元之间的空间互动和关联模式会导致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集聚或分散,进而产生新的空间格局。曹芳东等()发现年泛长三角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存在空间关联,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5、呈现弱集聚,相邻地域单元关联性较差。方叶林等()选取个省级区域年的面板数据,对省际星级酒店的相对效率的空间集聚态势及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准确判断旅游产业效率的未来格局演变,但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综观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在中国旅游业投资力度持续走高、各种旅游矛盾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基于质量产出的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研究较为缺乏,难以为旅游产业更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深入探讨和分析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对比分析旅游质量产出对旅游产业效率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的影响,寻找旅游提质增效、内涵式增长、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以充分发
6、挥旅游业对整体经济的杠杆式拉动效应,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目标,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二、研究方法(一)模型分析方法旅游产业效率基本以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曼奎斯特指数(,)为普遍性的测度方法。本文将采用基本模型对年、年和年的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综合效率)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采用对年的中国省际旅游产业动态效率()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通过模型,可以得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者的值越接近,说明三者的水平越高,当三者的值均为时,说明旅游产业运行在最优生产前沿面上,投入产出组合达到最优。通过可计算出各省旅游产业效率的年均增长率,当结果大于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是增
7、长的。又可分解为技术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二者的值若大于,表示省际旅游产业的相对效率和技术进步程度有所提高,否则下降。(二)分析方法为反映个省级区域(由于数据获得性问题,港澳台地区未在本文分析范围)与其各自邻接地区之间旅游产业效率的关联互动情况,本文采用空间统计分析理论中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并利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予以实现。空间统计分析方理论可以解释数据的空间特性、关联模式及其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主要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前者是用来考察观测值在整个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形式和集聚状况,后者则用来考察观测值的相似值(高值和高值、低值和低值)之间是否存在集聚和关联互动。由于本文
8、对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主要侧重于后者,所以仅仅使用局部空间自相关中的散点图来反映区域单元与其邻接区域单元之间的种局部空间关系:(),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所包围的空间关系;(),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观测值的区域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所包围的空间关系;(),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低观测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关系;(),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低观测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关系。这四种空间关系分别对应于散点图中的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三、指标和数据旅游产业效率的测度指标主要包含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反映一个地
9、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后者则主要反映相应地区的旅游业产出水平。投入指标方面,由于旅游生产不受土地因素的约束,本文主要从资本、劳动、旅游接待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等方面进行选择;产出指标方面,则从旅游经济产出、规模产出、质量产出等方面进行选择。如果不考虑旅游质量产出,则表征质量产出的指标不纳入测度。(一)投入指标资本投入:主要是指固定资本投入。目前,中国尚未对旅游资本存量进行统计,由于中国以上的旅游产业投资集中在固定资产领域,多数研究选择旅游产业固定资产净值或者原值作为旅游产业资本的近似替代。因此,本文采取同样思路,利用孙盼盼和夏杰长()的转换方法,将旅游产业固定
10、资产原值转换为旅游产业固定资本。劳动投入:主要指旅游业从业人数。现阶段,旅游产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是影响旅游产业效率和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对于该指标的衡量,由于既有研究多采用旅游产业从业总人数,本文也使用该数据来衡量旅游产业的劳动投入。数据源自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旅游接待条件投入:主要包含旅行社条件和酒店条件。旅行社和酒店是一个地区主要的旅游接待机构,其数量和构成决定了地区在旅游接待条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其优劣状况也会影响到地区旅游产出状况。其中,星级酒店在规模、建筑设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更能反映接待条件的实际情况。为此,本文对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分类赋值,通过加
11、权平均方法计算出旅行社和酒店接待条件。原始数据则来自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旅游资源禀赋投入:指和景区数量。旅游资源,特别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外游客、发展入境旅游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组合状况、人均占有量等均会对区域旅游经济活动和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既有研究多选取优质旅游资源的数量来衡量旅游资源状况,本文也仅仅选取了和景区的数量来反映省际旅游资源禀赋。数据来自国家旅游局所公布的级景区名录、各区域旅游局政务网站统计或通知公告资料等。(二)产出指标旅游经济产出和规模产出:分别对应于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次。旅游总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通过旅游产业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
12、旅游接待总人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接待的旅游者总人次。二者是两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根据其实际状况可以大致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的总体规模和发达程度。一般规律是,旅游总收入越高,旅游接待人次越多,旅游产业越发对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分别赋值和,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对星级饭店分别赋值、和。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达。原始数据源自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年各个省级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年、年和年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静态效率年无质量产出含质量产出年无质量产出含质量产出年无质量产出含质量产出均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
13、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旅游质量产出:包括旅游服务评价和旅游投诉。关于旅游质量,研究对象不同,其概念也不同,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别。既有研究主要从服务和体验的角度界定旅游质量的含义,前者如帕拉休拉曼等(,)和奥斯特罗斯基等(,),后者如凯勒和韦尔梅尔(,)。根据研究目的,本文认为旅游体验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体验,因此旅游质量即为旅游服务质量,衡量旅游质量的高低,即衡量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选取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旅游投诉评价进行表征。相关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参照孙盼盼和夏杰长()的做法。原始数据源自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14、中国旅游年鉴和各省级区域的旅游投诉通告。四、结果分析(一)旅游产业静态效率总体特征通过上述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得出个省级区域年、年和年含有质量产出和无质量产出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表)。数据显示,含有质量产出的情况下,中国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从年的下降至年的又继续下降至年的;无质量产出的情况下,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值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发展形势,从年的下降至年的,又继续下降至年的。可以判断,年旅游服务质量有助于中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国旅游产业静态效率提升,但仍未实现静态效率最优化。从省际层面来看,年、年和年分别有个、个和个省级区域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存在变
15、化: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后,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数值高于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前的数值,这进一步证实了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产业静态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无论旅游服务质量是否纳入,中国近半数省级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均较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等能力相对较好。然而,多数省级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依然未达到有效且逐期趋于下降。未来,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进而促进中国旅游产业综合效率进一步提高直至有效,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空间格局若以、和将个省级区域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分为三个等级范围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不难发现,无论是否考虑质量产出,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均有所变化。不考虑质量产出,年、年和年的值处
16、于一、二、三等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从、变化为、再变化为、,即的省级区域数量减少、省级区域数量增加,空间格局也从第一等级水平主导转变为二、三等级水平主导。考虑质量产出,三年中,值处于三个等级水平中的省级区域数量从、变化为、再变化为、,空间格局始终以第一等级水平为主,但第一等级水平的主导力下降。因此,可以看出,旅游质量有助于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但依然阻挡不住一些地区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下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较之于中东部,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效率对于服务质量更加敏感,比如西藏和新疆地区,基于质量产出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往往高于未考虑质量产出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这意味着在其发展过程中,受限于
17、区位、交通等因素,旅游质量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空间效应图是年、年、年质量产出纳入前后的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可视化图。据计算结果,同一时期内,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出现较多变化;不同时期旅游服务质量纳入前后,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值由、变为、,空间格局弱集聚甚至不集聚的空间效应更趋于显著。图年、年、年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类型分布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具体来看,中国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及由于旅游服务质量而产生的变化如下:年,纳入旅游服务质量前后,、和四个象限中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由个、个、个、个变动至个、个、个
18、、个,呈现出以和为主的空间弱聚集效应。始终稳定在同一象限的数量为个,不稳定的省级区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限的河南和江西转至象限,山东转至象限,广西转至象限;象限的江苏、安徽、福建转至象限;象限的新疆、西藏、宁夏、云南转至象限,甘肃转至象限;象限的四川转至象限。年,纳入旅游服务质量前后,、和四个象限中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由个、个、个、个变动至个、个、个、个,空间效应较为分散。始终稳定在同一象限的数量为个,不稳定的省级区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限的上海和贵州转至象限,福建转至象限;象限的山东、安徽、浙江转至象限;象限的黑龙江、宁夏分别转至、象限;象限的江苏和江西转至象限,西藏则转至象限。年,纳入旅游服
19、务质量前后,、和四个象限中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由个、个、个、个变动至个、个、个、个,空间效应由和为主的聚集效应转变为以和为主的分散效应。始终稳定在同一象限的数量为个,不稳定的省级区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限的山西、河南、安徽、贵州转至象限,浙江转至象限;象限的江西、福建、广西转至象限;象限的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转至象限,甘肃转至象限;象限的山西和四川转至象限。上述变化进一步显示,旅游服务质量加剧了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空间效应的分散化,且使得部分旅游业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的空间效应模式由原来的、等模式变为和模式,使得部分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中东部地区则由原来的和模式变为和模式。表中国各年旅游产业指数及
20、其分解年份无质量产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曼奎斯特指数含质量产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曼奎斯特指数平均值(二)旅游产业动态效率总体特征表列出了年中国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数据显示,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前,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后,三者的平均增长率则为、。可以看出,旅游服务质量导致中国整体旅游产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平均增长率显著降低,进而导致中国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率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幅度不够大,不能对中国旅游产业形成足够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增万方数据(
21、,)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而硬实力和软实力创新及调整的速度较慢可能会造成旅游企业效率降低。表年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及其分解年份无质量产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曼奎斯特指数含质量产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曼奎斯特指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从省际来看(见表),除了黑龙江和上海之外,其余省级区域的旅游产业在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黑龙江之外,其余省级区域的旅游产业技术进步指数在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后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反映出旅游服务质量与技
22、术进步指数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其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所以,未来若想实现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产业共同提升,必须要注意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旅游产业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空间格局中国旅游产业及其分解数据显示,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根据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的曼奎斯特指数值的实际情况,本部分同样将中国省际旅游产业动态效率()分为三个等级范围,即、和,进而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与旅游产业静态效率一样,无论是否纳入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因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上看,年,纳入旅游服务质量之后,中国省际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发生显著的变化,处于第一等级的
23、省级区域的数量减少,处于第二和第三等级的省级区域数量则增加,主要因为年旅游产业动态效率处于第一等级的省级区域数量减少。分时期来看,纳入旅游服务质量之后,年的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格局变化不大,年的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第一等级的省级区域数量有所减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少,第一等级为主导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变为一、二等级均匀分布的空间格局。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产业动态效率中的分散作用。空间效应图为中国省际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可视化图。总体上,旅游服务质量纳入之后,中国省际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年、年、年的指数由、增大至、。具体而言如下:年
24、,旅游服务质量纳入前后,分布在、四个象限中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由原来的个、个、个、个变化至个、个、个、个,以和为主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始终稳定在同一象限的省级区域数量仅为个,不稳定的省级区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限的河北、北京、天津、西藏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江苏、浙江、广西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的甘肃、福建、山西、安徽、湖北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的青海、云南、海南、河南、陕西、上海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图年、年、年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类型分布分时期来看,年,旅游服
25、务质量纳入前后,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变化较小,分布在、四个象限中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由原来的个、个、个、个变化至个、个、个、个,以和为主的集聚效应有所减弱。始终稳定在同一象限的省级区域数量为个,不稳定的省级区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限的广东转至象限;象限的天津、陕西、安徽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的新疆转至象限。年,旅游服务质量纳入前后,分布在、四个象限中的省级区域数量分别由原来的个、个、个、个变化至个、个、个、个,以和为主的集聚效应有所增强,空间效应总体变化较大。始终稳定在同一象限的省级区域数量为个,不稳定的省级区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象限的青海、吉林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的天津、山东
26、、云南、福建、广东、海南分别转至象限、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的甘肃、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的陕西、宁夏、西藏、湖南分别转至象限、象限、象限、象限。综上可以看出,年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年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效应中所起到的作用。对照现实,不难发现,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判更加严格,使得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五、结论通过对旅游产业效率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及其动态演化的实证分析,
27、不仅可以刻画出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的演化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影响因子。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较好地揭示了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的演化以及旅游质量产出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研究发现如下:第一,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各个时期的旅游产业效率的投入与产出均不同,旅游产业效率水平也存在差异。单就旅游质量产出与旅游产业效率的关系而言,年,旅游质量虽然有助于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提升,但仍未改变其不断下降的态势,且未使得旅游产业静态效率实现总体最优化;与此同时,旅游质量对旅游产业动态效率则呈现负面影响,导致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率显著下
28、降。第二,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不仅呈现出时期差异,也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相应的时空格局也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虽然无论是否将旅游质量纳入旅游产业效率测度,旅游产业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都必将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即有些省份的旅游产业效率可能从高等级水平转入低等级水平,或者从低等级水平转入高等级水平,但是通过前后变化不同来看,旅游质量在这一系列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第三,无论是否纳入旅游质量,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均存在空间集聚性。但是,将旅游质量纳入分析之后,一些地区的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效应模式发生了不同变化,如有的地区从原来的象限转入或或象限,旅游产业静态效率的空间集聚效应总体上趋
29、于分散化,旅游产业动态效率的空间集聚效应则有所增强,表明了旅游质量对旅游产业效率空间效应具有一定影响。以上研究发现对于通过规制旅游质量以提升旅游产业效率及更好地发挥其空间效应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中国未来有必要继续提升旅游质量,进而扩大旅游产出和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同时,应该结合旅游市场供需规律,采取丰富旅游供给内容、优化旅游供给结构、合理引导旅游需求等合理措施提升旅游质量,避免因不合理干涉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确保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当然,囿于旅游指标和数据获取难度高,本文所选取的旅游产业效率的测度指标尚未涵盖所有的旅游产业指标,而且仅仅从游客投诉和入境旅游者评价的角度来评价旅游质量,旅游产业效率测度
30、结果或由于指标选取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后续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效率的测度指标,构建旅游质量评价模型,以测度出更有普遍意义的旅游产业效率,拓展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参考文献:陈枝旅游投诉、游客评价与旅游服务质量的改进青岛:青岛大学,万方数据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孙盼盼,夏杰长中国省际旅游产业效率:指标构建与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韩元军,夏少颜,周生辉中国旅游业服务质量规制与产业效率提升财贸经济,():谢春山,王恩旭,朱易兰基于超效率模型的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评价研究旅游科学,():龙祖坤,李绪茂,杜倩文城市酒店业发展效率的测度与分析评价以珠三角部分城市为例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31、):武瑞杰我国省际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测算统计与决策,():马晓龙,保继刚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资源科学,():曹芳东,黄震方,吴江,等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地理研究,():方叶林,黄震方,王坤,等中国星级酒店相对效率集聚的空间分析及提升策略人文地理,():孙盼盼,戴学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旅游科学,():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年中国旅游投资报告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左冰,保继刚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地理学报,():周云波,武鹏,刘玉海中国旅游业效率评价与投入改进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地理学报,():梁明珠,易婷婷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经济地理,():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佳,王娟陆菊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综合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特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