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邓稼先 教与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行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依次、材料支配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与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行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沟通背景及作者状况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
2、十周年之际,党中心、国务院、中心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化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诞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成功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探讨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高校探讨生院。由于他学习成果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
3、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确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探讨所任探讨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探讨。 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诞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试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好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
4、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依次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四周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验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检查学生字词驾驭状况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pn 无垠yn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特别感人。歌:歌颂,赞美;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尊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苦。已:止。当
5、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迥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明显地。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袱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老师抽查 (二)读出自我,合作沟通 快速阅读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验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缘由。 4、作者为邓稼先胜利的领导
6、中国原子弹工程,自食其力,获得胜利感到傲慢。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思索: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驾驭这篇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虚心、真诚朴实的思想品行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四、布置作业: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情的老挚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老师指导:如其次部分的 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五、板书设计 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胜利地 听从祖国 (博士)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
7、弹。 须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胜利地 民建功立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业,无私奉 献自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六、学后记 教后记 其次课时 教与学要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学习新课 (一)读出自我,合作沟通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
8、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具体地介绍?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土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迥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尴尬;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显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志向党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
9、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明显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行呼之欲出。 (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第四部分最终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骄傲,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傲慢,-我始终想不清晰,”这句话说明白什么?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骄傲?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傲慢?我始终想不清晰”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知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
10、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傲慢,语言简练,蕴含丰富。(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2、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阔呀,广阔呀!空旷的沙漠无穷无尽,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淌。群山像犬牙一样交织在一起。幽暗啊凄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很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知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经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晰。”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假如改为“他忠于职
11、守”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3)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高校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奇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珍贵。)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推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 “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5)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文中)(6)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溢深情地将邓
12、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宏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结: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建才能、坚毅的意志、坚决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三)、揣摩语言,情感升华 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见课后练习一 3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志向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假如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
13、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阔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确定的。所以说,假如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宏大之处。 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傲慢”,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无私贡献精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朗读课文片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证明。(见课后练习二)(句式多变,句式整齐) 三、课堂练习:处理课后习题 四、老师总结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
14、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当心眼,一生喜爱“纯”字所代表的品行。他酷爱自己的祖国,酷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深刻体会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
15、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改变的句式支配,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纳“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五、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了本文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2.收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请参照课文选择一人为他写小传。 六、板书设计 邓稼先 坚决 执着 英勇 百年屈辱 舍身忘我 无私奉献 两弹元勋 七、学后记 教后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
16、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尝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酷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驾驭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设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日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索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状况
17、: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 心凝神会 绝然不同 一反既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三、听课文,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忱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8、言论和行动完全一样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其次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索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肯定做,我是做了也不肯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看法,言行一样的高尚人格和虚心谨慎的美德。 2、
19、闻一多前期思想品行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支配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肯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诗兴不作而探讨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削减了。20年头,闻一多写了很多爱国诗篇。 从20年头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化探讨。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
20、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方,指找寻使民族文化旺盛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头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找寻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探讨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微环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探讨看法和精神? 用心致志的探讨看法,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
21、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独,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探讨。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探讨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子。”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样,都是说闻一多探讨极其用功,专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三、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最
22、终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样的爱国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思索研讨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非常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留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非常自然。) 二
23、、朗读其次部分,思索下列问题: 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 “说”。而是把 “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肯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样 2,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 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务?目的是什么? 这些事务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 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 (1) 起稿政治传单 英勇无畏 革命家方面 (2) 群众大会演讲 大骂特务 不怕牺牲 (说做) (3) 参与示威游行 言行一样 目的:争取民主 3、文中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
24、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群众大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三、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行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改变?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卓越的学者、言行一样的志士、宏大的爱国斗士) 1、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样吗?为
25、什么? 点拨:不一样: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一样: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宏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样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我们要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更 要学习他言行一样的高尚品质. 四、问题探究: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许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26、 闻先生一生经验困难,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许多许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状况加以表现;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与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看法、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忱、言行一样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五、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很多详细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微
27、环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详细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敬重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行、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详细感知的东西。 六、拓展延长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赞扬“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一样”,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
28、尚的人 。 七、总结全文: 1、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状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样,作者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与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看法、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忱以及言行一样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中心思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别出心
29、裁。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虚心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看法;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样,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行和革命精神。 八、作业: 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 。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 描写,表现出 。 (4)、怎样理 解“望闻问切也还
30、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 (5)、选文的最终一段在表 达上属于 。在文中 所起的作用是 。 (6)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特点(2)对偶 找寻民族文化旺盛的方法(3)细微环节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看法(4)这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探讨上一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迈出了第一步(5)争论 总结上文 板书设计: 学者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闻一多 革命家 起稿政治传单、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群众大会演讲、参与示威游行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与学目标: 1、
3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培育学生坚毅乐观的人生观。 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画外貌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打算: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可以细心倾听到什么?(生答:如潺潺的水声、嘹亮的鸟鸣、呼呼的风声)(师归纳:声音是那样的奇异好听)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听觉,你将如何面对这事情:下面我们同桌两人做一个小试验:(一个捂住自己的双耳,一个
32、大声给提几个问题,然后两人交换做法。共同体会没有声音的感受。)(让学生沟通感受。师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了残疾人的苦痛,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是多么华蜜!)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去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一下耳聋后的他是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事业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状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起先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务:“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终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33、。)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提示: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傲慢,沉郁而坚毅,肃穆而和善,酷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 读出自我,合作沟通 (1)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探讨: 相互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状况;其演奏会盛 ) 各组之间相互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
34、2)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出示贝多芬画像 2、精读69段,找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读第9段,揣摩这些描写的作用。 提示: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齐,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具有刚毅、坚韧、和善、执着的人,透出坚毅无比的意志。 两处描写,一是远处,一是近处,也就是先概括后详细、渐渐描绘了贝多芬的形象。 作用:为下文更好地写贝多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了铺垫。 学法指导: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
35、谱化”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探讨、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例如: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舍命盼望摆脱出来。”你如何理解。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5、“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三、课堂练习 用学到的人物外貌的写
36、法,5分钟片段作文,刻画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沟通,由大家依据所写的外貌来推断是谁,最终学生点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四、拓展延长 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内容,你从一代音乐大师的身上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建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五、老师总结 贝多芬是宏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英勇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我们今日学习了如何抓住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塑
37、造人物的写作方法,也学习了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韧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很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要以贝多芬那样坚韧的精神去战胜他们。 六、布置作业 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外貌描写整理好,写在作文上。 七、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形象:独立而傲慢 沉郁而坚毅 肃穆而和善 酷爱自然 献身音乐 心理历程:苦闷无望不甘抗争超越领悟 主旨:坚韧意志 执著追求 献身精神 八、学后记: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与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2、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3、感受当时欧洲闻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学问、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精彩
38、的谈话才智,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养的人。 教与学重点 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教与学难点 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课前打算: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需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擅长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
39、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索下列问题: (1)本文的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 (2)你都知道关于他们的哪些资料? 提示: (1)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2)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 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终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二)读出自我 合作沟通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填写表格,试比较四人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肖 像 语 言 性 格 福楼拜 古高卢斗士式的
40、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他的声音特殊嘹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白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热忱奔放, 简单激烈, 亲善可亲, 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白皙的脸。 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迟疑的声调渐渐地讲 怀有狂热的志向,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美丽,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始终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或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非常活跃和开心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
41、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活泼开朗, 幽默健谈, 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个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美丽,但表现出聪慧和坚毅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直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非常尖锐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殊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非常滑稽和戏谑。 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起先探讨,声音总是很安静,句子也很温柔。 缄默寡言, 坚毅
42、聪慧。 学法指导:整体把握,细心阅读,重点勾画。 (2)比较描写: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于哪一方面? 提示:福楼拜是主子,性格热忱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缄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3)作者写人物的语言,为什么没有详细绽开谈话的内容? 提示:没有详细绽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争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美丽,但表现出他的才智和坚毅性格”“黑色的眼睛非常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争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争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显明,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争论说:“两人经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谋而合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开心,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快乐。”这里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