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编10篇.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汇编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两课时搜集一些农谚。导入新课方式一:(提问式)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新课讲授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
2、,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二、狼吞虎咽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
3、,词。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上讲台板书。三、畅所欲言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四、细嚼慢咽朗读1段,品味语言。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参考)五、摩拳檫掌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六、作业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
4、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难点)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重点)2.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说明语言。(重点) 2课时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2)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孕育( yn ) 簌簌( s ) 载途( zi ) 销声匿迹( n )连翘( qio ) 农谚( yn ) 差
5、异( ch ) 翩然( pin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指一个挨一个地。( 次第 ) 动作轻快的样子。( 翩然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孕育 ) 纷纷落下的样子。( 簌簌 )满路、遍地。载,充满。( 载途 ) 每一年都像这样。是,此,这。( 年年如是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 销声匿迹 ) 草木盛衰。荣,草木茂盛。( 草木枯荣 )一个周期结束又重新开始。指循环往复进行。( 周而复始 )3.整体感知。阅读课文,填写下表,体会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层次段意从文中提取的信息第一部分(第13段)
6、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 经度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1. 重点阅读6-10段,理
7、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从主要到次要(逻辑顺序)。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
8、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2.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典雅。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
9、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人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人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运用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说明顺序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得清清楚楚。请课外收集一些农谚,进一步了解物候知识。例: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爬上路,雨水
10、乱如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独立完成本课校本作业,查缺补漏,巩固本课学习要点。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为”)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11、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核心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在理解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查阅资料:三叶虫教学准备: PPT课件板书设计:13大自然的语言蝌蚪图 春天来了鱼鳞图 一圈一岁三叶虫图 汪洋一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语言”1解决“语言”的意思师: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谁来读一读?(生齐读)什么意思吗?(就是说的话)你都听过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小狗)
12、2引入课题师:说得不错!看看你们的眼力如何,看图猜季节!(师出示四季的图片生猜季节)师:雪花纷飞,冬天到了;荷花盛开,已是夏天;落叶飘舞,那是秋天。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对我们说的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伸出小手,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后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师: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就去观察了,他观察到了什么呢?赶紧读一读课文吧!1生自由读课文2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认读字表,每个字读两遍。3字词检测:(1) 读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2) 词语检测:镶嵌师: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把照片放在了相框里
13、并且固定住了,我们就可以说:相片镶嵌在相框里。黑板也是被固定在了黑板槽里,我们还可以说:黑板镶嵌在黑板槽里;看!这里有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放在了画框里,你能像老师那样用“镶嵌”来说一句话吗?生:一幅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师:谁还能说说?生:一幅漂亮的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师:现在你明白“镶嵌”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山巅师:这里有一座山,你能帮老师指一指哪里是山巅吗?生:指出“山颠”就是“山顶”。师:把这两个难读的词放到句子里你能读准确吗?(出示句子: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以为 为什么 (解决“为”的读音)扩展积累,解决难点:师:你能用不同的音再组出不同的词吗?生:认为 因为告诉师:他
14、们都是生字,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生:“告”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土”加上一个撇,下边一个“口”。师:没错!但是写的时候上边应该先写什么?生:先写“撇”师:对了!谁还有其他好方法吗?生:我把“生”去掉一横,在下面加上一个“口”就是“告”。师:他用的是熟字换笔画的方法,真好!谁来记记“诉”?生:“诉”左右结构,左边言字旁,右边“斤”加上一个点,合起来就是“诉”,告诉的“诉”。师:(出示在田字格中的“告诉”)这两个字怎么写才更漂亮呢?谁来说给大家听?生:通过观察后指导占位。师:两个字相比“诉”,比较难写,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认真地写一写。(师范写生字,生书空随写。)生:打开书描一个写一个。4写完的同学把
15、字词朋友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吧!做到读通顺,边读边标出小节。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师:如果我想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课文应该请几个?(生:5个)我就请五个!我先请一个,剩下的我会随事情,你们可要认真听呦!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中听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2生汇报,按照生汇报的来进入课文(1) 第二小节生:我读懂了小蝌蚪像游动的逗号,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 指导朗读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春天来了)是这样的吗?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生自由读书)老师今天也把小蝌蚪带到了课堂中,想看看吗?(师出示课件)只可惜老师的没有让他们动起来,你们能做做快乐的小蝌蚪,用你的游动告诉春天来
16、了吗?(生作动作)快把你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生齐读第二小节-展示读-齐读)点评:由于课前搜集素材的时候没能找到游动的蝌蚪,我就灵机一动让学生做动作,没想到这样的设计却使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清晰地体现了顺学而导。 仿写练习师:除了小蝌蚪,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是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了?你能试着像书上那样填一填吗?(出示句式)你看那( )的( ),(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师:先自己准备准备,一会儿请你来说一说。生自由准备后发言生1:你看那飘落的雪花,多么白多么美,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生2:你看那绿油油的小草,多么像绿色的地毯,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
17、人间。师:能发现生活中有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了不起!谁还听懂了书中大自然的什么语言了?(2) 第三小节 理解课文生:大鱼上的鳞片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师:(出示鱼鳞的图片)大家同意吗?那么把你听懂的大自然的语言,清楚的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来试一试?(指生朗读) 考一考师:你真的读懂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了。(课件出示图片)你能告诉老师这条大鱼几岁了吗?(两岁)你怎么看出来的?生介绍:因为它的鱼鳞上有两圈。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这是一圈,这也是一圈,一共有两圈,因为一圈就是一岁(板书:一圈一岁),所以这条大鱼有两岁!你真棒!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节!生:齐读第三小节师:你还读懂
18、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3) 第四小节生:我读懂了在喜马拉雅山巅发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经师汪洋一片。师:(随学生说的贴出三叶虫的化石的土,板书:汪洋一片)你们自己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预设: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发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表示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呢?也可能问: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大海又变成喜马拉雅山了?)生:我读懂了,三叶虫镶嵌在喜马拉雅山颠,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师:你也读懂了,真棒!谁还有不懂的?生:我不知道什么是“汪洋一片”?师:谁知道?生都默然师:(出示大海的图片)看,这就是“汪洋一片”!什么地方?生:大海!师:想一想这个词该怎么读呢?
19、(指导:汪洋一片)生读得不够好师:看看屏幕,你们读得不够大,再读读!生有语气地读出“汪洋一片”。点评:这个问题是老师课前没有预计到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怎样让他们解疑?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汪洋一片就是大海,学生可能还是似懂非懂。怎么办?我突然想到了三叶虫资料的背景不就是一张大海的图片吗?何不拿来用用!没想到图一出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师:你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没有问题师:(面对难点没有处理,怎么办?教师质疑!)老师有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生:胸有成竹地说“能”!师: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颠看到了三叶虫的化石就知道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生:皱着小眉头,歪着小脑袋不知道怎么办。师:老师开始和
20、你一样也不明白,于是老师就查找了一些资料,仔细读过之后我就明白了,我相信只要你们自己认真读一读也可以明白的。(师课件出示)生读后自己解释师:看来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谁能用读来表示你读懂了什么?两个学生读(如果生在汇报时打乱了顺序,要回归一下课文,让学生指导课文中的顺序,并且告诉学生以后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好按照课文的顺序去读,去理解)(4) 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师:(指板书小结)刚刚我们从第二至第四小节中听懂了“蝌蚪游动起来就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鱼鳞上的圈圈能告诉我们一圈就是一岁;古老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那里曾经是汪洋一片”,那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是告诉我们什么呢?自
21、己读一读,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呢?生:我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生:我读懂了不是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师:这些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聆听一下大自然的语言吧!(5) 回归全文全班一起读第一和第五小节,指生读2 、3、4小节。四、延伸扩展,丰富积累:师: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你们是粗心大意的人吗?(生:不是)相信你也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大自然还有那些神奇的语言吗?(出示句式)课件出示:落叶纷飞告诉人们 。告诉人们要下雨了。告诉人们 。生: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生:落叶纷飞告诉我们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生:蚂
22、蚁搬家告诉人们要下雨了。生:龟背上的纹纹告诉人们他有几岁了。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引入一:视频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 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屏示:大
23、自然的语言引入二:电脑多媒体(视频播放一段以花为主图像,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在画面依次出现下列诗句,待学生填空后,再用鼠标点击括号处,再显示出红色字体标注的答案。)1、完成下列诗句填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设问:上述诗句分别是写哪个季节的?你从诗句中哪些意象中推断出来的?从中你有何体会?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引
24、入三:视频播放竺可桢资料片:建议片中可从浙江大学校园风光播映,并依次出现浙大校园中的竺的铜塑像,然后逐次出现有关反映竺可桢的生活、科研及其学术著作组成的资料片(更多照片资料请查看浙江大学百年发展史人物篇中“竺可桢”栏目)在播放过程中,可渐次将下列竺可桢简介滚动显示:竺可桢(18901974)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地理学家。我国近代地理学和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所从事的科学教育、科学组织领导与科学普及工作,都有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关于台风眼的机制、台风的分类、东亚天气类型、中国季风气候、高空风向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中国气候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物候学、气候变化以及天文学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等研
25、究,都有重大创新,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有许多精辟的理论见解和实际领导经验,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重要著作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物候学(合著)、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气候概论等300多篇,并留下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共38年又37天的日记,约900万字。记有自己的言行、感想,工作上的主要情况和科学界的重要史料,体现了正直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逝世后,人民
26、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按年份出版日记,共分5册,约320多万字。这在我国科学家中是第一次。引入四:故事引入请学生齐背王之涣凉州词教师谈话:同学们可知道,有位科学家却认为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中的“河”字应为“沙”字,并用翔实的资料对其进行科学的考证,得到学术界的推重;此外,这位科学家还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校正了古诗存在的一些错误,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著名科学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一、导入新课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和研究它的意义。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
27、理性、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局部?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局部。(略)、再问:以上四个局部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只表示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示在文章的局部,、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局部“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来说
28、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依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布置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身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身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
29、,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四、总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实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依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安排的作业。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
30、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笼统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发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和里认识事物的过程。、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
31、物的特点。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口头作文(略)三、学习举例说明、导入: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
32、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笼统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本文在举例时常用“例如”之类的用语。请同学们看看,这样的用语还有多少?有没有不用的?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别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有必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
33、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别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干使人对此确信无疑。四、总结扩展、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五、安排作业(略)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1、知识目标: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2、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
34、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1、朗读
35、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
36、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生字词:衰草连天( ) 连翘( ) 观测( ) 差劲( ) 鬓毛衰( ) 翘尾巴( ) 玄妙观( ) 参差( ) 丢三落四( ) 差遣( ) 落枕( ) 差异( ) 落叶(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
37、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学生明确: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
38、“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
39、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610段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明确:不能调整。
40、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五、布置作业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
41、、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生齐读1、2段。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
42、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
43、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44、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