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空气教学设计篇一: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展开教学。在
2、通过多次学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最后利用模拟试验探究使空气流动起来的原因,从而明白风的形成原因。整个过程遵循“观察体验”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使学生逐步建构出风的成因。教师的指导仅仅是提出问题或活动要求,主要是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进行探究,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中的位置与要求: 在课标中,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地球的运动与引起的变化”之一的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是探究风的成因,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流动的空气是
3、小学科学第二册的学习内容,在之前的第一册中学习了人与空气,在之后的第四册中还要学习生活中的空气。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第二册的第二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热空气、流动的空气、风的观测、关心天气。流动的空气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热空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第一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由此而形成风。进而为后面的学习风的观测、关心天气做好准备。 (三)学生情况分析 1.认知水平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经常会忙于实验而漏掉对某些细节的观察,虽然现在他们已经在第一学期,通过一系列丰富
4、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基本形成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还不能从事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指导记录。做到不会遗漏一些对于实验结果起关键作用的实验现象的观察,为进一步的推理扫清障碍。 在知识上:在与此课有直接关系的热空气一课中,孩子已经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而且了解到一些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广泛应用。其中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将作为本课学习的直接知识基础。 2.前认知水平分析: 在本课教学之前,我进行一次前测,题目为“你认为风是怎样形成的?”这次共测试了28人,通过前测分析,感觉到学生对自然界中风的形成存有一定的错误认识。能够答出与空气流动有关系的学生
5、有2人,占0.7%,其中1人涉及到冷热空气流动的问题,有认为风是地球转带来的风,有认为跟云有关,有认为是人一走就有风,多数学生不知道,可想,学生对于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并不十分了解。 这个阶段的孩子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其表现为,可以进行具体逻辑推理缺少抽象逻辑能力。基于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因此在本课中,通过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流动的空气形成风,烟的飘动方向再次确认流动的空气就是风的几个步骤的教学,学生最终推理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来补充,这样就能形成风。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推理才能顺理成章。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
6、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法: 以实验研究和推理相结合的形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学法: 通过风的形成演示箱的实验,来研究烟的行走路线与方向。在自然界中我们不能见到整个风的形成的实际事物,学生不能形成直观的认识。因此,本课特别选用会冒出烟的蚊香,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看不到的事物移到学生的眼前。学生就可以借助探究烟的行走路线与方向与温度的关系,来进一步推理出自然界中风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准备分析: 分组实验材料及用途: 大塑料袋完成实验1,了解空气是可以流动起来的。 气球、小风车完成思考1,了解空气的流动可以产生风。 风的形成演示箱、蚊香、火柴、蜡烛,研究烟的行走路线和方向,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演示实
7、验:蚊香、火柴观察实验1,猜想空气流动的原因跟冷热空气相遇有关,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多种方法让空气流动起来,感受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2. 通过观察教室内不同地点烟飘动的方向不同,推测同一个地区空气温度不同时才会流动,并猜想自然界中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的。 3.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来补充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能够初步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推想。 2经历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究过程; 3初步体验“问题-推测-设计-验证-结论”的学习方法
8、。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验证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观察并记录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自然界中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知道空气能流动起来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过来 。 (说明: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基于上述背景分析进行制定)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 探究空气是会流动的 教师打开一瓶香水,在自己的周围喷一下。问学生:你闻到香味了吗?香味是怎样被你闻到的? 预设:香味随着流动的空气,飘到了我们的鼻子里。 (板书:流动的空气) 目的:引出空气是流动的。
9、(二) 初步感受,形成概念 2.生成流动的空气就是风的概念 (1)提问:我们怎样能够让空气流动起来? 预设:用嘴吹,用扇子扇等 小结:生活中你可能有很多使空气流动起来的方法,很可能不止这些。在使这些空气流动的同时,我们同时感觉到平常人们所说的风的存在。 在学生想出这些办法的同时,初步体会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2) 动手试试让空气流动起来 a.你能使塑料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吗? 自己试做(实验1) 预设一:两个同学实验时,袋口抓得很紧,感觉袋子在变形,推测出里面的空气在流 动。 策略一:看这样,空气可以借助我们的力量流动起来。 预设二:两个同学实验时,其中一个学生没有抓紧袋口,空气扑到同学的身体上
10、,从而感受到流动的空气形成风。 策略二:看这样空气不仅可以流动起来,而且流动的空气还给我们带来一股风。 实验简单,学生自主操作,感受空气可以流动 b.怎样用充满气的气球使小风车转动起来?(思考1) 教师提醒,学生要先假设,说出实验步骤,实验验证, 说说你的实验方法和感受? 预设:把扎紧的气球口对准小风车正前方打开,这样风车就可以转动起来。是气球里面释放出来的空气流动的起来形成风吹动了小风车。 策略:直接引入,当我们放开气球口地时候,从气球口喷出的空气形成风,直接吹动风车,使得转动起来。就像平时风吹到小风车上一样。 初步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通过让塑料袋里的空气
11、流动起来,让充满气的气球使小风车转动起来这两个实验,了解流动的空气形成风。 (4)你还可以想出哪些办法使空气流动起来? 我们有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够使得空气流动起来,其实,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建构理论认为,发散思维,是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调取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概念的同化。以建构新的概念。 (5)过渡: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人为的制造了风,那自然界的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三)模拟验证,形成感知 3.探究空气是怎样流动起来 (1) 引导猜想空气流动的原因 (演示实验1) a.教师演示实验:在讲台前、窗户边分别点燃香,观察烟飘动的方向 b.学生汇报看到的现象。 预设:烟直着
12、向上飘动 c.烟向上飘说明什么? 预设:没有风 篇三: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 张永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了解,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2.你能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3.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4.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5.空气污染原因和怎样保护空气?
14、 二、新课引入 有一种物质你摸不着看不见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也离不开它。你知道它是什么吗?(空气) 对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谁能用一个简单的事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学生发表见解.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是有什么组成的呢?我们来学习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 课件展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示意图,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实验 (设疑) 请同学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讨论) 学生
15、发表个人见解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 实验2-1所需的仪器 (提问) 有关仪器的名称;集气瓶中有物质吗?小组抢答。 实验操作: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要求:人人参与,组员要相互合作,且组织者、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发言者 分工明确,尽职尽责) (提问)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小组讨论,展示补充。 讨论与思考: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分组讨论、
16、交流结果) 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a.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 b.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小结)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 象:a.冒出大量白烟 b. 放出大量热 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学符号 : P O2 P2O5 空气的成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纯净物和混合物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它们的成分单一吗?(学生讨论总结) (小结)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可以
17、写出化学符号。而空气是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各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不固定,不能写出化学符号。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谁能说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学生小结分组展示 (过渡)空气中的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小结)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A.氧气: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B.氮气: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书P25的题,讨论出氮气的相关性质 (小结)学生发言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3.保护空气 阅读P30-31内容,说出以下内容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