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空气〉.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9955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空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设计《空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空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空气〉.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点评引言先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入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讲解)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师:很好。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那么,空气中还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呢?经过漫长的科学探究,科学家们已经解开了这个谜。下面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前后左右

2、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4人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我非常佩服,其他的同学对此有何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帮帮他?师:当然可以!师:同学们,这个方案怎么样?(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瓶内水的体积,明确地表达出被消耗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内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学生中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

3、有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这位同学演示一下,看一看他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的1/5,而在他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却远远小于1/5,为什么?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师:看来还有别的原因?(无人回答,教师提示)想想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状态?师:怎么改进呢?师:可能吗?(许多学生反对)不行!燃烧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师:很好!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展示红磷样品)。现在,我们这个方案基本可行了。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某些细节问题还有待

4、完善、改进,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去亲手做一做。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实验21,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板书结论:1(化学变化)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完整地板书空气成分及含量,再略讲纯净物和混合物)师:从实验21中,还能体现出氮气或其他物质的什么性质?师:(布置作业)1 课后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与其他同学讨论新教材中的两个讨论题。2 看书:了解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发展史;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创见,还有哪些疑问?将它们整理后写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中。

5、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也是风。生6: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对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生7: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入车胎(以

6、上同学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大约6分钟)生8:有氧气。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生9: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CO2。生10:空气中还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生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汽水,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生12: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生13: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体积减少量无法测定。生14:我能不能上来画?生14:(

7、边画边讲)先将一支较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再点燃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内,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生14:演示(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个带刻度(5等分)的集气瓶,让其演示,便于观察体积变化)。结果水上升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1/10。生15: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小。生16: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偏小。生17:改用木棒。生18:不行,木棒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19:改用在空

8、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生20:选用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生21: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生22: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生23: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从呼吸切题,隐含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轻松。用生活中的小经验和儿时的游戏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反映出了部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这个同学回答虽然错了,却给了其他同学启示。生7迅速联想到了给车胎打气,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利用前一单元的探究成果,解决新情况下的问题,温故知新,很好。学生又是利用生活经验加以说明,自然地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9、。经过情境创设唤起了追求,此时明确提出探究的任务和目的,合乎学生需求,同时也把学生思绪引入新的情境中。采用分组讨论,体验合作式学习,学会相互交流与借鉴。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方案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大胆参与,再引导学生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发动学生们一起来完善、改进。该生找出了弊端。学生有较强表现欲望!及时评价,肯定其创见!此时,学生觉得已没有问题。利用该方案做的实验,误差太大!学生感到困惑,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问题的欲望。注:实验不准的原因,除生成水和CO2外,由于空气中的O2稀薄时蜡烛就不能燃烧,其实,剩余气体中还含有相当量的O2学生迷惑,思维受阻,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提示,有利于导引思维的方向。

10、终于明确了这个实验选择可燃物的基本要求。教师及时肯定,同时介绍红磷燃烧的特性,恰到好处。介绍第二种装置,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1 选择哪一套更好?2 两套装置有何异同?把思维的对象由氧气转向氮气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学会看书总结与反思、质疑。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

11、求。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先是讨论,明白可以通过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的道理,再用实验否定了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实验的方案,经师生对误差原因的分析,明确了这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至此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兴趣与信心倍增,课堂气氛也逐步达到高潮。教师适时肯定后,及时给出这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舞下,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后继的学习任务。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之中,采用设想、辨析、否定、改进、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经历从耗氧间接测量到选择恰当的耗氧物两个阶段的探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该课最大的

12、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气氛热烈;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在群体思维停滞处给予言语点拨,辅以提供器材让学生实践反思,并不直接牵引。这节课变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是一节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程。点评:本教学设计是从对空气最简单的认知入手,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设计活动层次分明,难易程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采用科学探究法教学,精心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

13、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中 学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评 选课题:空气作者:许树茂单位:芜湖市繁昌县新港职中日期:二五年元月空气一、 教学设计思路:1、空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2、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对燃烧和灭火等常识有过初步接触,但对于空气的组成以及如何用

14、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学生还不清楚。课堂上,要打破思维定势,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在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空气组成的“发现者”。3、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挂图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研究史、空气被污染的情况。二、 教案课题空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 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 过程与方法(1)

15、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分析实验现象。(2) 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 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科学态度。(2)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 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重点1、 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中物质和用途。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学习。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仪器、药品1、 投影仪、挂图、幻灯片

16、2、 注射器、橡皮帽、水槽、钟罩、燃烧匙、橡皮塞、火柴、药匙、弹簧夹、烧杯、塞子(带导管)、集气瓶、红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实际,引人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空气对我于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设想一下,假如没有了空气,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师:如果一个容器中没有了空气,容器内压强是多少?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把一支50mL的注射器的针头去掉,用橡皮帽紧套住安针头处,将活塞用力从0mL处拉到50mL。持续半分钟后,再将安橡皮帽的一端浸入盛水的水槽中。取掉橡皮帽。师:因为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长期以来人们把空气看作是一种单一的物

17、质。后来,科学家们对燃烧现象和空气的组成做了深入的研究,才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空气究竟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组成(板书课题:空气)2、讲授新课(1) 空气的组成师:大家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份组成的?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红磷的颜色;在燃烧匙内铺垫石棉纸;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并点燃;立即塞进塞子。师:分析一下,点燃红磷之前,为什么要以水槽中的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燃烧停止后液面为什么上升学生相互议论:“没有了空气,人类和动物将因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没有空气,植物将因无法进行呼吸作

18、用而死亡”。“没有空气,世界将失去生机”。生:零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生:是用燃烧的方法来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学生边动手实验边观察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等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钟罩内的水上升了约1/5体积,同时,白烟消失。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反应现象。分析:点燃前,以水槽内水面为基准线便于和实验结束后作对照,可以给问题的研究带来一联系到生活实际,大家便滔滔不绝,老师的话音刚落,就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从生活实际走向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学生很兴奋,观察到水立刻上升到顶部,从而很直观地认识到容器内没有空气时,压强为零,因

19、而外界压强将水压到容器顶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由现象分析反应实质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了约1/5?钟罩内约4/5的空间内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为什么要用过量的红磷?师: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就是氧气(拉丁文译意),约占空气的1/5,由此我们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是谁最早运用天平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那么又是谁首先发现了氧气呢?师:不完全对,最早发现氧气的人是中国唐代的炼丹家马和,他撰写的平龙认中就有关于氧气的记载。师: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实验设备和手段日趋精密。人们重新研究空气的组成,发现空气中不仅含有氧气和氮气,还有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

20、,以及其它气体和杂质,它们的含量各是怎样的呢?(2) 空气的污染师:(出示幻灯片的同时,解说画面。)空气的成份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们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煤和石油),于是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被排放到空气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被严重的污染了,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的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那么空气污染可以分为几类呢?有害气体有哪些呢?师:(出示幻灯片)说出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方便,水面上升了约1/5,说明这部分气体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了。换句话说,这部分气体能够支持燃烧。钟罩上都约4/5的空间里还有气体,不是真空,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

21、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使用过量的红磷,能确保把钟罩内氧气消耗完。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瑞典化学家舍勒。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各气体组成的体积分数依次是:氮气 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生:(阅读课本后回答)空气污染可以分为粉尘污染和气体污染两大类。气体污染物通常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教师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奋斗的精神。学生很惊讶,又很兴奋自豪,收到预期的效果。(3)创新实验设计实验1

22、.师:(出示幻灯片)某仓库中空气成分与外界有很大的差异。现在要取一些库中的空气作样品进行组成成分研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收集仓库中的气体。实验2.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简单地证明空气中氧气占1/5,氮气约占4/5。选用你认为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画出实验装置图。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所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认真讨论,分析比较,最终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如右图(说明:广口瓶内预先装有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为5等份,并用橡皮筋作上记号。演示时,点燃燃烧匙内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把塞子塞紧,等反应停止温度下降后,打开弹簧夹,水就被压入广口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接近于广口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

23、5。师:在做空气组成的演示实验时,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1/5,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4)总结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成分,但应注意的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的。教师强调本节课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5)布置作业课本P28-29 1、2、3、5学生认真设计:将一个盛满水的集气瓶带进仓库里,倒掉瓶中的水,再用橡皮塞塞紧集气瓶口即可。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可实时点拔。生:红磷量不足。当红磷燃烧完后,钟罩内氧气没有消耗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广口瓶。反应停止没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24、思维能力。【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 空气的成分是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的用途a、 供给呼吸 b、支持燃烧(2) 氮气的用途a、重要的化工原料 b、保护气 c、提供低温环境(3) 稀有气体 a、保护器 b、电光源 c、激光技术 d、冷却剂 e、麻醉剂3、保护空气 点评: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法教学,先精心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运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

25、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成果组织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始终处在交流、合作学习之中,突出了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注意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通过对空气污染原因、危害及防止的讨论、体验,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环境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课题2 氧 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3、认识

2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些化学反应现象。4、学习检验氧气和闻气味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进步应用实验的方法对氧气的性质进行初步探究。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般的归纳方法。3、初步学会用逻辑思维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从而感受化学美。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1、身背氧气钢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照片;2、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3、鱼池中正在用增氧机增氧,充氧的运鱼袋等图片或录像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等。过渡引题 氧气还有何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出示一瓶氧气。引发讨论 这是什么气体?它是否是氧气?我们怎样

27、证明它?为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假设、探究)学生演示 证明一瓶气体是O2:法一:将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O2。法二: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里,如果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O2。提示 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存在,再观察物理性质,再研究化学性质和推测用途,最后是制取。学生观察、记录 氧气的物理性质:色 ,状态 ,气味 。创设情景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能否大量溶于水?试探究。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言,上台演示。观看录相 氧气的三态变化及贮存。探究实验 实验2-3。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小组讨论 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

28、什么?归纳评价 由小组推选的代表发言汇报。创设情景 像硫、木炭这些在空气中也能燃烧的物质可以与氧气反应;平时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金属若能与纯氧气反应,就可能进一步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了。(进一步创设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情景、引发学生探究欲,同时,再验证前面讨论的结论,形成“个别 一般个别”的认识物质方法。)探究实验 实验2-4。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总结 氧气的化学性质巩固练习 某集气瓶中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现欲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最好采用括号中的哪能种试剂,为什么?(A、铝箔 B、红磷 C、木炭 D、硫)小组讨论并记录 1、分析实验2-1

29、,2-3和2-4,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教材31页)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鼓励学生尽量多地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组成的角度,突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特征)。评价归纳 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激励性评价各小组讨论后发现的成果;引导建立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物、氧化剂等概念。学生活动 巩固概念:鼓励学生提问,小组间各提出生活中的一些变化,让对方解释应是什么变化,为什么?(小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体会探究乐趣)引导归纳 通过提问和解释,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根本区别是什么?实验探究 化学变化的现象1、点燃酒精灯。2、在氢氧化钠

30、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向稀盐酸中放入石灰石。学生汇报化学变化的现象: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沉淀、变色等。情景测试 点燃一支蜡烛后,请学生说出它的一些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阅读和讨论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联系?2、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3、氧化物、氧化剂、氧化性的区别。组织辨论生活中的氧化反应的利与弊。拓展补充资料:氧化剂的应用1、臭氧的杀菌能力;2、“8.4”消毒液;3、过氧乙酸预防“非典”。畅想你利用化学反应,最想做些什么?师生小结1、这节课我们有何收获(回忆P.32学完本课题你应知道)2、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方法?3、这节课你有何体

31、会(验)?(由学生上讲台汇报的形式,更能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激励和发展作用)布置活动到医院和工厂参观并了解氧气的用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点评1、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有较大空破,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如对化学反应现象的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大都采用组内讨论、组间相互提问、解答等方式。教师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化学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中体会了根据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发展了观察能力和多学科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小结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新意,内容上注重了学生对

32、学习过程和方法,体验情感的总结,使人耳目一新。形式上突破以往的教师为主的总结方式,而让学生上台汇报,更突出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的思想观念。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文字表示出两种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能对照本节实验中的仪器说出其名称及操作要点;能解释验证氧气的方法原理,并学会操作;初步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能初步解释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能准确说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说出与化合反应的明确区别。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有关仪器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制取氧气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

33、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提供信息,开展讨论,拓展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和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比较全面地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3、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讨论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时,若复燃,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 现象 结论(这也是本节课的起点知识,评价检测)引题提问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想不想亲手制一瓶氧气?)(创设生动情景)板书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发讨论与观察 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

34、、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展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颜色、状态。实验探究 实验2-5、2-6,并完成屏幕上的实验报告。投影 采用部分遮档式,请学生回答相应步骤的现象和结论。随着同学的回答,逐渐出示下表。实验步骤现象(带火星的线香)结论(有无氧气产生)在试管中加入5ml20%的H2O2溶液线香不燃烧不产生氧气微微加热中试管(加热沸腾怎么样,为什么?)线香火星更红或燃烧产生氧气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25%的H2O2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线香燃烧产生氧气当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H2O2溶液线香燃烧产生氧气当中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二氧化锰线香不燃烧不产生氧气小组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同学

35、们发现了什么?比较2-5实验,你认为在反应中,二氧化锰起了什么作用?小组发言总结1、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后可以产生氧气,但反应速度较慢。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时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很快放出大量氧气。3、二氧化锰在试管中好象永远用不完,并且还能用,说明它的质量和性质没有变,而过氧化氢溶液则相反。阅读 教材有关催化剂的内容,划出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小结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播放录相 教材化学技术社会中催化剂的作用,重水在核能应用中的作用,汽车尾气的催化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用的酶制剂,乃至人体中各种酶对生理活动的影响。拓展 催化剂的选择性、高效性。 讲解 除了刚才过氧化氢溶液(

36、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以制氧气外,还有其它方法。如用加热高锰酸钾即可制得氧气。演示 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指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色、态。学生演示 检验高锰酸钾受热后有没有产生氧气。讲解 一团棉花的作用,写出文字表达式: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 2讨论 教材p.36.讨论题:用加热过氧化氢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总结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 AB A + B指出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这种分类学习的方法,这样对我们学习化学有何益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7、。 过渡 通常,在工业、医疗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气,靠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不行的。如何才能大量制取氧气?播放课件教材p.38.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的有关内容。讨论 这里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归纳 都是物理变化。因为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液氧(沸点高) 液氧(使温度介于 两沸点之间)空气液态空气 氮气 液氮(沸点低)原理:沸点不同。方法:蒸发。学生自评 回忆教材第39页的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自评检测 课后习题1.2布置作业 习题4和预习探究与活动,填写实验报告册的有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制取两瓶氧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同学们打开附后实验报告册)小组讨论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你

38、知道有哪些收集气体的方法?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气法?讨论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瓶口、瓶中,还是瓶底部?讨论怎样判断排空气法收集的集气瓶中氧气已满了呢?小结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反之,未满。讨论教材P36页讨论题:(1)图217和218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请填图。(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请操作?讨论如何取用和装入固体药品?请操作。讨论如何固定试管?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播放录相加热过程中,冷凝在试管口的水

39、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炸裂。小结根据酒清灯的高度,调整铁夹位置。探究固定好试管,并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讨论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长?药品为什么要平铺于试管底部?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小结导管过长不利于试管中空气的排出;平铺药品是为加热均匀,集气瓶口有气泡说明空气没有排尽,应重新排尽空气,预热后,将酒精灯火焰集中在固体部位加热。讨论当开始气泡冒出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小结不能收集,因为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或用带大量的木条在试管中检查溢出的气体,确定空气已经排尽时

40、,再开始收集。讨论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小结当气泡开始从瓶口溢出时,取出导气管,盖好玻璃片,将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立于台面上。讨论实验完毕后,将导管从水中先取出,还是先移走酒精灯?播放录相实验完毕后,先移走酒精灯,导致试管内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水槽中水会倒流入试管中。讨论为什么伸入氧气瓶中的红热木炭要缓缓由上而下插入。小结若迅速插入,使瓶内氧气受热后溢出集气瓶,造成反应时间短,现象不明显。讨论为什么细铁丝要盘成螺旋状?瓶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水。小结便于引燃,加水是防止生成物使瓶底炸裂。探究实验学生两人小组实验,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填写实验报告。交流与展示学生交流

41、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最佳装置和操作步骤。比较归纳比较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总结出由左到右,由下至上的合理安装仪器顺序。联想与反思每个学生向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实验装置和完成实验的情况,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实验。写出实验探究报告。点评:本课题设计注重学生以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以探究实验引出制取氧气的原理;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得出制取氧气应采用的装置;以催化剂的作用引导学生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整个教学设计中,都贯彻以学生活动为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可以想象,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尝试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化学学科素养,必将对进一步学习化学充满信心和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