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宋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宋戈.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0卷 第8期2016年8月Vol.30 No.8Aug.,2016中 国 土 地 科 学China Land Sciencesdoi: 10.11994/zgtdkx.20160922.110525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宋戈1,2,邹朝晖1,陈藜藜1(1.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819; 2.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819)摘要: 研究目的:确定以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双重目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方法:Translog生产函数。研究结果:(1)研究区粮食作物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2)研究区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流转现状情况对玉米和大豆
2、的生产不利,土地转入规模不合理及转入成本过高是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原因;(3)当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达到本文确定的适度经营规模,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二者并行不悖。研究结论: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降低土地转入成本,是促进研究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关键词: 土地经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东北粮食主产区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158(2016)08-0038-09Study on the Moderate Land-Scale Operation in the Northeast Grain Producing Area b
3、ased on Dual ObjectivesSONG Ge1,2, ZOU Chao-hui1, CHEN Li-li1(1. Institute of Land Managemen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2.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enyang 110819, China)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oderate land-scale
4、operation with goals of grain security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The method employed is the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There is no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of grain crops in the study area. 2)The situation of the land fragmentation and the land-transfer in t
5、he research area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of maize and soybean, the significant cause of which is the high cost of land-transfer and the irrationality of land-transfer scale. 3)When the corn, rice and soybean reach the moderate scale of operations, both food security and farmers income
6、 increase will be ensur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termediary service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a sound rural land transfer market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reduce the cost of land transfer, both of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ways to promote the appropriate scale operation
7、of land in study area.Key words: land economy; moderate land-scale operation; land transfer; northeast grain producing area1引言土地适度规模是实现土地最佳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且可行的经营规模水平,是在一定的经济与技术条件收稿日期: 2016-06-13; 修稿日期: 2016-07-27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40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65);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项目(CANR-2016003)。第一作者: 宋戈(1969-),女,黑龙江庆安人,
8、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管理。E-mail: 万方数据39宋戈等: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下,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聚程度,以及各个要素达到合理配比使其规模经营和要素配置趋向合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改革基于均田制的农地小规模经营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进而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近年来,众多学者围绕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多以土地生产率单个目标作为其是否适
9、度的标准,大多忽略了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生产中更偏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产出水平最大化的实际情况2-4;有学者从土地产出和农户收益角度考察单一作物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5,值得借鉴,但该研究无法确定除该作物以外的其他粮食作物适度经营规模,且忽略了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采用辛普森指数作为衡量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数与交通时间、地块之间的距离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块之间距离和所需的交通时间6,突破当前已有研究多采用地块数3,7、平均地块规模8或地块之间的平均距离9来反映细碎化程度的某一个维度的局限,较好地反映农户经营土地的地块数和每一块土地面积的情况
10、10。此外,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考察土地流转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水平、生产利润和生产成本的影响,以期确定合理的土地流转规模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地域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为研究区,该区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面积28.9万km2,其中耕地面积10.8万k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80%以上,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使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成为中国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区气候和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分析
11、该地区内不同粮食作物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能有效避免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产出水平差异较大而导致加总数据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干扰。鉴于此,本文基于东北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2014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Translog生产函数分析研究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的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流转对其产出水平、生产利润和生产成本的影响,以确定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双重目标下粮食作物适度经营规模。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借鉴。2计量经济模型与数据来源2.1 计量经济模型及变量的选择2.1.1农户投入产出和生产利润模型 为比较不同规模组别农户
12、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产出水平和生产利润的差异及细碎化程度、土地流转对产出水平和生产利润的影响,构建式(1)。ln ln ln ln ln ln ln ln ln lnln ln ln ln ln lnY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Age Edu ScalabledummyT212121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n inni i1 1 2 2 3 3 11 1 1 22 2 2 33 3 312 1 2 13 1 3 23 2 3 1 213a a am c c cc c c d d h n= + + + + +
13、 + + + + + + +=/(1)式(1)中, Yi为第 i个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或大豆)的产量(kg)或净利润(元), Xi1为第 i个农户的播种面积(亩), Xi2为第 i个农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 Xi3为第 i个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总费用。 Agei为第 i个户主年龄, Edui为第 i个户主受教育年数,这两项是农户特征变量,用以代表农业生产经验和技能。Scalabledummyi是表示土地经营规模的一组虚拟变量,划分为015亩、1530亩、3060亩和60亩4组,以015亩为参照项,用“1”代表农户所属规模组别,用“0”代表其他组别。 Ti是表示土地流转情况的虚拟
14、变量,用“1”代表农户转入土地,用“0”代表农户没有参与土地流转。万方数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16年8月 第8期40本文采用辛普森指数表征农户经营土地的细碎化程度,构建式(2)。/( )SI a a1 jjmjjm21 12= -= =/ /(2)式(2)中, m表示农户地块数, aj表示每块土地的面积, SI处于01之间, SI值越大,土地细碎化程度则越高。土地细碎化程度不是生产投入要素,将辛普森指数以效率函数形式 代入式(1),并分为对数和线性两种形式,即将 = 0+ 0lnSIi(或 SIi)代入式(1)后,得到式(3)。ln ln ln ln lnY SI SI X X X AgeEd
15、u Scalabledummy T21i i p ipppq ip iqqpii n inni i0 01313131213a b a c dd h n= + + + + + + += = h / /(3)式(3)中,土地细碎化程度只对生产效率施加中性的影响,即不对边际产出、边际替代率和产出弹性产生作用。考虑到土地细碎化程度可能的非中性化影响,即 SIi对各单个投入要素弹性产生影响,构建模型,见式(4):ln ln ln ln ln lnY SI SI SI SI X X XAge Edu Scalabledummy T21i i i p p i i ipppq ip iqqpi i n in
16、ni i0 01313131 213a b a b cd d h n= + + + + + + + += = h h6 / /(4)根据式(3)、式(4)得到规模报酬系数计算式(5)。ln lnSI SI Xp p i ippq ipqp131313a b c+ += = h6 / /(5)2.1.2农户生产成本模型 本文考察的单位产量生产成本包括: TC(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 PC(单位产量生产性成本,即总成本扣除土地转入成本)、 AC(单位产量农资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和农膜成本)、 IC(单位产量灌溉成本)、 MC(单位产量机械成本)。为比较分析不同规模组别农户粮食单位
17、生产成本的差异及土地细碎化程度、土地流转对单位生产成本的影响,利用 R2和 F值从线性、双对数和半对数3个模型中选出最合适的模型,最终采用半对数模型计算式(6)。ln lnC SI X X Age EduScalabledummy Ti i i in inni i0 0 1 1 2 2 1 213a b a a d dh n= + + + + + + +=/(6)式(6)中, Ci分别表示第 i个农户生产投入的 TC、 PC、 AC、 IC和 MC(元/kg)。其他变量含义与上文相同。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本文数据来源于2014年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数据,14个农村固定观察村均位于研究区
18、内,年跟踪调查总户数为1000户,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有678户,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大豆和水稻。剔除异常农户数据,最终筛选出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的农户分别为421户、132户和147户(存在部分同时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农户),种植比例分别为62.09%、19.47%和21.68%。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值见表1,玉米、水稻和大豆播种面积分别在1.5115亩、2150亩和4.4150亩之间。土地细碎化最严重是玉米,平均辛普森指数为0.616,最大辛普森指数超过了0.9。水稻和大豆的平均辛普森指数差别不大,在0.40.5之间。通过统计研究区土地流转及播种面积情况,大豆种植户转入土地比例最高,超过了
19、40%,而玉米和水稻种植户转入土地比例均在25%左右。玉米和水稻转入户经营规模在3060亩的户数最多,分别占总转入户数的54.95%和48.39%;大豆转入户经营规模在60亩以上的户数最多,占总转入户数的40%。玉米和大豆转入户平均种植面积均在3060亩之间,未流转户平均种植面积均在1530亩之间;水稻转入户平均种植面积超过60亩,未流转户平均种植面积在015亩之间。或或或万方数据41宋戈等: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表 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aTab.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20、变量 单位平均值玉米 水稻 大豆作物产量 kg 18653.130 13887.960 5239.823生产利润 元 19316.400 30471.390 13229.350播种面积 亩 29.389 24.616 31.855农业劳动力数 人 2.240 2.462 1.993投入资本 元 10732.970 11550.460 22001.940辛普森指数 0.616 0.441 0.498土地流转 0.264 0.235 0.4083计量结果分析3.1 模型检验结果生产函数模型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均在不同水平条件下拒绝接受C-D函数模型零假设,即所有模型均采用Tran
21、slog生产函数进行估算;大豆接受规模报酬不变的零假设,玉米和水稻分别在5%和1%水平条件下拒绝规模报酬不变的零假设,即玉米和水稻可能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的情况。土地细碎化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玉米投入产出模型及3种作物的生产利润模型均采用线性形式,而水稻和大豆的投入产出模型则采用半对数形式。土地细碎化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除大豆投入产出模型在10%水平下拒绝土地细碎化中性效应外,其他模型均接受土地细碎化中性效应,即大豆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式(4)进行估算,玉米和水稻投入产出模型及各作物生产利润模型均采用式(3)进行估算。利用Eviews 6.0软件计算得到最终估计结果(表2)。由于模型中某些变量(如常
22、数项、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本文主要分析的问题不相关,限于篇幅,因此在估计结果中并未列出。3.2 农户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为剔除虚拟变量对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两种农户投入产出模型,模型()不考虑规模虚拟变量(Scalabledummy)和土地流转虚拟变量(T)的影响,模型()则对上述虚拟变量进行了估计。从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可见(表2),大部分变量在统计上显著,无论模型()还是模型(),3种粮食作物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的调整后 R2均大于0.98,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无论是模型()还是模型(),3种粮食作物的辛普森指数对产出水平的影响为负,说明土地细碎化程度对与粮食产出水
23、平有着不利的影响。从显著性程度来看,辛普森指数只对大豆的产出影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辛普森指数中的地块数与土地经营面积呈现正相关关系导致方程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加之现有模型中缺少土地质量、灌溉条件和地块距离等指标,造成辛普森指数对产出水平的影响大多不显著9。与参照户相比,玉米经营规模在1530亩的农户组,其产出水平显著降低,因此若以产出水平最大化为目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玉米最优经营规模至少不应该在1530亩之间,而水稻和大豆的最优经营规模则没有条件限制。此外,转入土地对于玉米产出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依据表2中各投入要素的估计值和表1中各投入要素的平均值,计算得到各粮食作物投
24、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和规模报酬系数(表3)。限于篇幅,与本文主要分析问题不相关的变量(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描述性统计特征以及生产成本模型的变量描述性统计值未列出。万方数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16年8月 第8期42表 2农户投入产出与生产利润模型估计结果Tab.2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input, output and production profit model参数投入产出模型 ( ) 投入产出模型 ( ) 生产利润模型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 大豆0-0.0201(-0.6901)-0.0058(-0.6360)-0.0121*(-2.1
25、774)-0.0130(-0.4417)-0.0078(-0.6136)-0.3409*(-1.7903)-0.0065(-0.1261)0.0665(0.5454)0.1899(1.4968)10.8528*(2.7618)5.3958*(3.9604)3.8248*(2.0605)1.0156*(3.5758)6.4430*(4.8480)4.3827*(2.1318)-3.4134*(-6.2306)6.4624*(2.6514)-26.2652*(-3.6137)10.0004(0.0127)2-0.2307(-1.3303)-1.0142*(-1.6788)0.6846(1.1857
26、)-0.2306(-1.3712)-0.9896(-1.5496)0.2114(0.2688)-0.3794(-1.2547)-2.5193*(-2.7302)-1.0626(-0.5086)20.0003(0.0185)30.1128(0.3642)-3.5401*(-3.2150)-3.6678*(-1.8069)-0.0253(-0.0884)-4.4260*(-3.9309)-3.4467(-1.4911)4.3804*(7.9923)-3.7626*(-1.9474)31.0394*(3.9398)30.0364(1.2886)11-0.0647(-1.0660)0.9192*(2.
27、6994)0.4100(1.5366)-0.0831(-1.4500)1.1067*(3.6987)0.4806(1.5816)-0.9809*(-9.5228)1.2301*(2.0142)-3.4458*(-3.3270)220.0255(0.7894)0.1622(1.6004)0.0261(0.3044)0.0452(1.3925)0.1998(1.5710)0.0046(0.0472)0.1763*(3.0736)0.2521*(1.8511)-0.0241(-0.0790)33-0.0257(-0.4888)0.6561*(3.1655)0.6743*(2.2642)-0.0042
28、(-0.0874)0.8165*(4.0211)0.6747*(2.0108)-0.8671*(-9.3321)0.6661*(1.8262)-4.3511*(-3.7552)12-0.0970*(-2.6006)-0.1863(-1.3970)0.1179(1.4209)-0.1000*(-2.7269)-0.1917(-1.4084)0.0467(0.5109)-0.1323*(-2.5265)-0.5647*(-2.7667)0.0100(0.0333)130.0410(0.7645)-0.7967*(-3.0418)-0.5422*(-1.9659)0.0275(0.5612)-0.9
29、785*(-4.0602)-0.6162(-2.0120)0.9012*(9.5723)-0.9572*(-2.0606)3.8177*(3.5431)230.0573*(1.9211)0.1657(1.5187)-0.1106(-1.2800)0.0572*(1.9810)0.1617(1.4455)-0.0373(-0.3388)0.0761(1.5346)0.4570*(2.7692)0.1103(0.3524)1-0.0222*(-1.7031)0.0380(0.8342)-0.0323(-1.0880)-0.0316(-1.4362)0.0998*(1.7552)-0.0603(0.
30、6691)2-0.0024(-0.1144)-0.0383(-0.4530)-0.0237(-0.4860)0.0075(0.2056)0.0311(0.2382)0.0275(0.1951)30.0361(1.1532)0.1093(0.7930)-0.0280(-0.4323)0.0926*(1.6819)0.2630(1.4560)0.1262(0.5949) -0.0415*(-2.5207)-0.0021(-0.0356)-0.0230(-1.5035)-0.1292*(-4.1701)0.0259(0.3029)-0.2892*(-5.4579)R20.9837 0.9823 0.
31、9934 0.9842 0.9833 0.9936 0.9532 0.9659 0.9058注:括号内为 t统计值, R2为调整后值;*、*、*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下表同。万方数据43宋戈等: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表 3不同作物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Tab.3 The output elasticity and returns of scale of different input elements of different crops作物 模型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 规模报酬系数之和H0: 规模报酬不变土地 劳动 资本 F值 P值玉
32、米 模型()0.9364 -0.0062 0.0591 0.9893* 2.7350 0.0286模型()0.9092 -0.0013 0.0748 0.9827* 4.4063 0.0017水稻 模型()0.7198 0.0857 0.1493 0.9548* 3.3249 0.0129模型()0.6621 0.0889 0.2231 0.9741* 5.0249 0.0009大豆 模型()-0.0959 0.0048 1.1215 1.0304 0.9570 0.4334模型()-0.0832 0.0030 1.1157 1.0355 1.8266 0.1277从玉米、水稻各要素产出弹性可
33、见,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大,说明在玉米和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土地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和生产资料,这与多数学者采用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得到的结果相似3-5,其原因可能是劳动、资本与土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使其对粮食生产过程的影响难以从土地中分离出来。而水稻的土地产出弹性较玉米的低,为0.7198,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学者对农户种植水稻的研究结果5 a。玉米的劳动产出弹性为负,而水稻的劳动产出弹性为正,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的边际产品近似为零或负,因此玉米的劳动产出弹性为负;但水稻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用工一般比玉米的多,且水稻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决定了在农忙时
34、农村剩余劳动力几乎不存在,因此水稻的劳动产出弹性为 正,这一结果也印证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3-5。大豆土地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与玉米和水稻差异巨大,土地产出弹性为负,资本产出弹性最大,说明研究区大豆种植应考虑以增加农资、机械等资本投入来提高产出水平,而依靠增加种植面积无法提高其产出。若不考虑虚拟变量的影响(模型),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规模报酬系数分别是0.9893、0.9548和1.0304,其中玉米和水稻的规模报酬系数值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极为接近4 b。通过联合假设检验对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假设进行Wald检验,玉米和水稻规模报酬系数均在5%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而大豆接受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假设,说明玉米
35、和水稻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而大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可见研究区各粮食作物在生产中不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3.3 农户生产利润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从农户生产利润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见(表2),大部分变量在统计上显著,3种粮食作物生产利润模型估计结果的调整后 R2均大于0.9,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3种粮食作物的辛普森指数对生产利润均不显著,这可能与前文分析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模型中缺少土地质量、灌溉条件和地块距离等指标有关。与参照户相比,玉米经营规模在60115亩的农户组,其生产利润显著增加;水稻经营规模在1530亩的农户组,其生产利润显著增加。若以生产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
36、投入水平下,农户玉米最优经营规模应在60115亩之间,水稻最优经营规模应在1530亩之间,大豆最优经营规模则没有条件限制。农户转入土地与于种植玉米和大豆的生产利润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转入户比未转入户的生产利润低,可能的原因在于转入土地规模偏小,玉米转入户平均种植面积在3060亩之间,且在3060亩的户数最多,李文明等通过种植水稻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得到水稻生产的土地产出弹性为 0.638。许庆等的研究结果为玉米规模报酬系数为 0.9894,粳稻规模报酬系数为 0.9424。研究区主要种植水稻品种为耐冷寒的粳稻。万方数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16年8月 第8期44占总转入户数的54.95%,按照规模
37、虚拟变量对生产利润的影响结果,玉米转入户的生产利润较未转入户不会有显著提高,甚至可能会降低。若玉米转入户增加转入规模,使其经营规模在生产利润最大化的60115亩之间时,则其生产利润会比未转入户有显著提高。3.4 农户生产成本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从农户生产成本模型的主要变量估计结果可见(表4、表5)a,除水稻机械成本方程的为0.1037之外,其余方程的调整后 R2均大于0.2,对于截面数据模型而言,拟合结果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辛普森指数与大豆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可能的原因在于辛普森指数与大豆单位产量机械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实际上土地越细碎,越难以使用机械进行耕种,单位产量机械成本则越低。土
38、地经营规模与玉米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生产性成本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规模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其机械成本,虽然灌溉成本会随其经营规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其增加幅度低于机械成本的降低幅度。因此,若以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最小为目标,玉米经营规模应该越大越好。土地经营规模与水稻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规模的增加能显著增加其农资成本和灌溉成本。因此,若以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最小为目标,水稻经营规模应该越小越好。土地经营规模对大豆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生产性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但与其单位产量农资成本呈显著正相关。若以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最小为目标,大豆经营规模至少不应该是越大越好,具体适度规模
39、为多少,有待进一步分析。与参照户相比,三种经营规模对玉米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生产性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但玉米经营规模在60115亩的农户组,机械成本有显著降低,3060亩和60115亩的农户组灌溉成本有显著增加。因此,若以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最小为目标,玉米经营规模应该在60115亩之间,这与上文玉米经营规模越大越好的分析结果一致。按照显著性程度优先的原则,与参照户相比,水稻经营规模在1530亩农户组的农资成本有显著降低,其显著水平高于其他估计参数的显著水平。因此,若以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最小为目标,水稻经营规模表 4不同作物生产总成本和生产性成本模型估计结果Tab.4 The model estima
40、tion results of total cost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e cost of different crops参数TC PC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 大豆0-0.0072 (-0.4718)0.0003 (0.0113)-0.0582*(-2.7070)-0.0102(-0.6138)0.0036 (0.1144)0.0155 (1.1636)1-0.1112*(-1.8654)0.2624*(3.1954)0.1498 (1.4090)-0.1108*(-1.6940)0.2945 (2.8520)0.0584 (0.9337)10.012
41、9(0.2363)-0.1763*(-1.7919)-0.0025 (-0.0276)0.0111(0.1856)-0.2738 (-2.2176)-0.0932*(-1.7740)20.1332 (1.5147)-0.2453 (-1.4632)-0.0704 (-0.4651)0.0793(0.8215)-0.5768 (-2.6823)-0.1951*(-2.1877)30.1173 (0.9710)-0.4182*(-1.7727)-0.0937 (-0.4217)0.0330(0.2491)-0.7445 (-2.4896)-0.2508*(-1.9134) 0.3155*(8.71
42、75)0.1371 (1.1024)0.4262*(7.1817)-0.0691*(-1.7416)-0.3740 (-2.3926)0.0263 (0.7358)R20.2280 0.3636 0.4817 0.6447 0.3007 0.3983限于篇幅,与农户生产成本模型主要分析问题不相关的变量(如常数项、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力数)估计结果未列出。万方数据45宋戈等:基于双重目标的东北粮食主产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表 5不同作物农资成本、机械成本和灌溉成本模型估计结果aTab.5 The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means
43、of production cost,mechanical cost and irrigationcost of different crops参数AC IC MC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 大豆 玉米 水稻00.0431*(3.7282)-0.0200 (-0.9857)0.0063 (0.5588)-0.0994 (-1.1351)0.0111(0.1727)-0.2107*(-4.3339)-0.0622 (-1.0738)-0.0271 (-0.9282)1-0.0663 (-1.4607)0.1668*(2.5545)0.1078*(1.9459)-1.1934*(-3.4678)
44、-0.0258 (-0.1151)-0.1236 (-0.4803)0.7333*(3.2179)0.2367*(2.5499)1-0.0254 (-0.6124)-0.2415*(-3.0655)-0.0779 (-1.6558)0.3302 (1.0514)0.0345 (0.1283)0.5071*(2.2598)0.0169 (0.0812)0.1918*(1.6657)2-0.0227 (-0.3384)-0.0464 (-0.3457)-0.1591*(-2.0111)-0.5731 (-1.1287)-0.8875*(-1.8423)0.0476 (0.1322)1.0595*(
45、3.1509)0.2710 (1.4330)30.0082 (0.0893)-0.1658 (-0.8809)-0.1735 (-1.4981)-1.2866*(-1.8441)-0.7835 (-1.1899)0.0028 (0.0053)1.4397*(3.1161)0.2082 (0.7821) -0.2361*(-8.5654)-0.1694*(-1.6921)-0.0447 (-1.4249)1.6453*(7.8749)0.3136 (0.9692)0.0847 (0.6444)-1.7287*(-12.4948)-0.1772 (-1.2164)R20.2698 0.3042 0
46、.2803 0.3262 0.1037 0.3158 0.4206 0.8821应该在1530亩之间,这也与上文水稻经营规模应该越小越好的分析结果一致。与参照户相比,大豆经营规模在3060亩农户组的生产性成本和农资成本有显著降低,其显著水平均高于其他估计参数的显著水平。因此,若以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最小为目标,大豆经营规模应该在3060亩之间。转入土地与玉米种植农户的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生产性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可能的原因在于:生产总成本是生产性成本与土地转入成本之和,由于土地转入成本较高,使得生产总成本显著提高,若剔除土地转入成本的影响后,生产性成本则出现显著降低的现象。转入土地与
47、玉米种植农户的单位产量的农资成本、机械成本和灌溉成本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转入土地会显著提高玉米单位产量机械成本的原因可能在于土地转入户普遍较未转入户经营规模大,更适宜机械化生产,使得机械投入显著提高。转入土地对水稻种植农户的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和生产性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在显著降低单位产量的农资成本。转入土地与大豆种植农户的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呈显著正相关,可能的原因仍是受土地转入成本较高的影响,但对单位产量生产性成本、农资成本和机械成本均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不同的目标导向下,不同作物的适度经营规模也不同。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即以产出水平最大化为目标,则玉米最优经营规模至
48、少不应该为1530亩,水稻和大豆则没有条件限制。若以增加农户收入为前提,即以生产利润最大化或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则玉米最优经营规模应该在60115亩之间,超过115亩是否仍然能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水稻最优经营规模应该在1530亩之间,大豆最优经营规模应该在3060亩之间。因此,在研究区当前的投入与技术水平下,三种粮食作物经营规模在追求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之间出现了合理的交集,即为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经营规模分别为60115亩、1530亩和3060亩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二者并行不悖。由于研究区农户种植大豆没有灌溉投入成本,因此大豆单位产量灌溉成本没有进行分析。万方数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16年8月 第8期464结论与政策启示(1)在考虑土地细碎化的影响后,研究区粮食作物不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粮食产出水平不仅受到投入要素的影响,还受到当前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加快农业新技术和先进生产要素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速推进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