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严庆.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102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6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严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严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严庆.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6卷第3期2016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mal of Soum-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明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0136 No3Mav 2016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严庆,姜术容(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由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管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利益纠纷、文化适应与冲突等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城市民族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也成为当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

2、题具有自身的机理与规律,考量和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依据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具体场景,遵循“问题”发生的脉络,探究根源,寻求解决之策。“三个不适应”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民族因素杂糅在一起,容易导致一般的社会问题被引致民族问题。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是社会整体转型与变革的产物,也将随着社会整体建设与发展而得以解决。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适应与竞争;民族因素;城市民族问题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6)03JD015_06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因此而改变,抱守与适应、留居与融人

3、、接纳与排拒、循规与越轨成为社会关系互动中的多色彩呈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其中一个特色群体备受关注。为寻求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偏远的西部流向经济发达的中部和东部城市,为城市带来大量劳动力资源,增添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与融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城市民族问题。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涉及因素众多,形式复杂,影响广泛,因而受到学术界的瞩目,研究成果林林总总。本文拟从揭示此类城市民族问题发生的机理出发,深化相关认知,探寻有效应对方略。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相关城市民族问题研究要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导致的城市民族问题,首先要明确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4、的概念,当前学术界界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有学者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指的是“进入到各地城市打工的非当地城市户籍的各少数民族人口”。按照这一定义,只要是进入到城市中打工且没有当地户籍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可看作是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广义概念,强调的是民族身份与流动性。有的学者从狭义的角度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那些进入到城市中,被看作是“人口较少的群体,而且把他们看作是拥有和城市汉族居民不同的传统文化、也拥有与城市其他迁移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群体”旧J。这一概念凸显的是民族文化的异质性。言外之意,对有些少数民族成员而言,他们拥有与别人不同的民族身份

5、差异,但并不一定存在文化差异。由此可推断,存在民族身份差异但与城市人口文化差异不大的群体适应性强,流人到城市后产生文化不适、冲突的可能性较少。在借鉴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念是指:从西部农村、牧区、城镇流入到中部、东部地区城市,且不改变户籍、携带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人口。这一定义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动的方向加以界定,即由西部流向中部和东部地区;同时强调文化差异。区域差异收稿日期:201603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14zDA060);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团队建设项目“民族事务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研究”(加

6、15MDTD04A)。作者简介:严庆,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民族政治、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教育。近些年,学界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民族问题中的重要位置,并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朱绍华:城市化进程中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对策论,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周竞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余梓东:中国城市民族工作要走突破创新之路,载满族研究2013年第2期;彭谦、苗丽:新形势下对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的思考,载满族研究2012年第3期;等等。1 5万方数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7、016年第3期和文化差异会因流动而引发较为显著的城市民族问题(文化适应困难、传统社会网络失去、遭遇歧视或变相歧视、在利益纷争中容易发起群体动员等)。纵观学者们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一)如何看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引发城市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放在新的城市民族问题引发者的位置上,将他们作为问题的触发主体来看待H J。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易引发城市民族问题的原因有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有学者指出,“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进入,城市民族关系的发

8、生主体与涉及范围逐渐扩大,由原先的城市世居少数民族、新近少数民族、汉族居民三个主体转变为城市世居少数民族、城市新近少数民族居民、城市汉族居民以及流人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四个主体之间。”H o还有学者认为,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由于各民族间发展极不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民族在直接交往过程中,也就有了直接的利益冲突,加之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相互交织,使得民族关系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j,产生的问题和冲突也不断增多。此外,还有学者指出的“流动人口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最具有不稳定性,加上少数民族固有特点更容易引起矛盾和问题,从而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处在引发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位置

9、”1。这种视角以城市为应然主体,认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来的文化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能力乏弱等因素,影响到城市的社会治安,进而会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了哪些城市民族问题。有学者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城市民族问题归纳为两类:一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给城市社会的相关问题;二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所遭遇的相关问题旧。第一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的行为习惯与城市文明的差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来自西北偏远的农村,其自身原有的文化、生活习惯等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异,有时难免引起城市人的反感。有学者认为,大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给城市社会治安

10、和社会管理带来了较大影1 6响。不仅体现在给城市交通、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带来的巨大压力,还集中体现在工商管理、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J。笔者认为,这类问题实际上是城乡文明差距问题,与民族因素相关不大,解决的方法也在于文明行为方式的倡导与培养。第二类问题主要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适应和融人城市的过程中,自身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属于城市中的双重弱势群体,一方面,他们在适应城市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会因自身不适应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或其他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可能会衍生出其他问题。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还因无就业渠道、工资被拖欠、经营不善、无稳定收入等原因陷入了

11、贫困状态,而社会机制不健全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凸显与城市民族工作转型。如今,城市民族工作的重心是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如何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难点之一。有学者指出要处理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城市民族问题,首要的就是完善立法和城市民族工作机制,例如尽快修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起草、制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等上位法,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和应对机制,落实民族优惠政策,在政策上予以扶持。8 J,加强少数民族流人地和流出地政府间协调合作以应对城市民族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民族问题不熟悉的难题。总的来说,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从政

12、府主导的层面,以期通过完善社会体制和相应管理机制的转变来相关的论述参见:陈乐齐:我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李安辉、王升云: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l期。李安辉、王升云提出要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联系制度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与预警系统,详见李安辉、王升云: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汤夺先提出建立应对城市民族问题的由事前防范预警机制、事中排解机制、事后处理弥补机制组成的城市民族关系调控新机制,详见汤夺先: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与城市民族关系,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Q8年第l期;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

13、会专题调研小组提出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调控机制,详见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专题调研小组:关于武汉市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调研报告,载民族研究2001年第6期。万方数据第36卷 严庆,姜术容: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解决城市民族问题。实际上,对于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除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协调和防控机制以外,还需要政府实现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需要鼓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积极参与服务、管理。有学者提出,要通过社区化管理,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的联系,以促进流动人口参与所居住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并为其提供迫切需求的服务和保障,增强其社区意识。这种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14、有利于打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居住聚落化的现状,加强不同民族成员间的相互交往,避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适应过程中的相对隔离和内卷化的状态。综上,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长期关注,相关成果也颇为丰硕,研究涉猎的问题也很多。但从整体上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重表面,轻内里。不少学者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引发城市治安、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诱因来看待,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视为问题源,视为麻烦源,忽视了社会发展大格局和社会发展进程视角的考察。实际上,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人口流动是社会开放、消弭城乡二元结构差异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城市通过更好地服务与管理来接纳流动人口,有助于实现

15、区域社会发展的均衡化,乃至有助于减贫消贫。二是重民族,轻社会。不少学者、城市管理者有意无意地看重或强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身份,将这一群体的身份“特殊化”,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性”放在第一位,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一般性城市民族问题看作城市民族关系问题,进而对民族敏感化,甚至“恐民”。在很多情况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所有的流动人口一样,是一个社会群体,遵循人际交往和社会嵌入、融人的一般规律。三是重眼前,轻长远。在既有的很多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如何应对和解决因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引发的问题,属于一种反应性思路。而忽视了如何顺应社会变革和城镇化进程,转换思路,接纳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16、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总之,深化认知和研究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需要由表及里,深刻研究此类问题产生、发展的机制,并因势利导,有效地予以化解。二、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分析基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是整个城市民族问题的一部分,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这类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城市民族问题主要是城市世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问题以及传统的城市民族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人口流动,流动性将城市以外的民族因素携带人城市,城市的民族结构和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新的城市民族问题不断出现,本文称其为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

17、。(一)机理模型建构。如图1所示,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主要依据行为发生学和社会关系、社会适应理论,由前提、核心和表现三部分组成。1前提:城市人口结构的改变。随着少数民族不断流人到城市中,城市人口的民族成分和关系结构变得复杂化。以流动性作为参照指标,城市原有人口主要由汉族和世居少数民族构成,新近少数民族作为新市民逐步进入并融入城市。这三类人口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城市化的背景,族际关系和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则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民族成分,原有的族际关系结构也被打破,新的民族成分和关系结构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同时,伴随着汉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城市民族成分及民族关

18、系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从民族因素的角度考虑,这些关系包括:城市汉族人口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新近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之间,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与汉族流动人口、新近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在图1中,笔者分别用不同粗细的实线和虚线来表示这些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汉族人口、城市世居少数民族、新近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还存在城乡文化差异;与城乡文化差异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区域文化差异、不同少数民社区管理模式是近些年学者普遍关注的解决城市民族问题的重要模式,代表性的文献有:汤夺先:城市民族工作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探析载新疆大学学报

19、2008年第5期;周竞红:城市民族关系的结构变化与调整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陈云:社区改造: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新契机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陈纪:协作治理: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工作创新的探讨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通过大学毕业分配、退伍转业、积分入户等形式实现市民化的少数民族人口。】7万方数据前提垂f广磊【一图1 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I司题机理模型不慝图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等。还值得注意的是,在东部城 社会管理场域说起。市,汉族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其他三类少数民族人 生活场域指的是各民族成员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口虽都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但少数民族流动

20、人口除 引发民族问题的场域,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活具有独特文化特征之外,还具有流动性强、生活不稳 动。生活场域的民族问题发生在不同少数民族流动定、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更易 人口之间、不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之间。成为引发城市民族问题的因素。 在生活场域容易发生偶发性民族问题和潜在性民族2核心:涉及民族因素的城市社会关系。以往大 问题。偶发性民族问题主要由外显的行为习惯差异多数研究者认为城市民族关系是城市民族问题的核 和内隐的不当心态(偏见、歧视等)引起,在当事者一心,认为把握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即是把握了城市民 方或双方不能克制时,会偶发纠纷和矛盾。潜在性民族问题的本

21、质。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笔者在此将基于 族问题与语言习俗等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相关,文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形成的城市民族问题的核心定为 差异和经济竞争并不必然导致矛盾和冲突,但在群体“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关系问题”。 动员发生时,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利益会成为认同纽民族关系指的是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且 带,语言习俗等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会被卷入民族问是指具有民族性特征的群体关系。而少数民族流动 题。此外,当民族文化被误解、禁忌被挑战,经济利益人口的分散化、个体化特征明显,往往以一般社会成 受到非正当手段侵害时,潜在性民族问题就会浮出员的身份在城市的不同场合从事不同的活动,将自身 水面。镶嵌入城市社会

22、关系之中。在城市民族成分日益多 社会管理场域指的是与资格资质相关的从业管样化的今天,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多种社会关 理和与秩序相关的公共管理场域。这一领域的民族系,如工作关系、学业关系、商贸关系等,我们不能将 问题发生在城市管理者与不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任何纠纷都简单地归纳为民族 间。在社会管理场域,因一般性执法不当而导致的涉关系问题。“只有社会成员双方以民族身份进行交 及世居少数民族和新近少数民族的问题是一般性的往,并围绕不同民族群体共同关注的价值与利益产生 社会问题,这类问题和民族因素交织具有偶发性,发的社会关系,才是民族关系。”1因此,我们在认识城 生的几率并不高。但

23、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社会市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应避免将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关系粤登篡兰竺芝查些望璧族莲毫哩墨?,。一 笔者在论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中的民族因素一文中,已既然城市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涉及民族因素的社 一主藉三簇奚条与菇聂矗簇卤亲晶i吴系薇。了壶芬。详会关系问题,因而欲弄清这一核心的内在逻辑,我们 见青觉、严庆:论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中的民族因素,载还需从城市民族问题的“实践场域”生活场域和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万方数据第36卷 严庆,姜术容:基于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机理浅析管理场域往往问题频发,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因对民族文化不了解而执法不当;另一方面,少数民

24、族流动人口主动维权或解决问题的政策、渠道缺失,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社会规范意识淡薄,不配合管理。总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之后,便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城市社会关系网络,无论是在社会生活场域还是在社会管理场域,其民族群体性的特征都不明显。但民族因素却也因此存在于不同场景的城市社会关系中。3表现:和谐与问题同在。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我们多是关注因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导致的城市民族问题的发生,而在本文的机制模型中,析出了两种表现:一种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的和谐互动,即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另一种是矛盾、冲突的发生,即不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已经跨越了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适应的

25、阶段,通过经验总结与工作创新,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城市民族工作模式。例如以北京牛街为代表的“社区建设模式”、多部门合作的“上海模式”、注重服务的“武汉模式”、夯实基层的“广州模式”、主动协调的“南京模式”、多元发展的“深圳模式”等等101。在不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中,一类是在社会生活场域和社会管理场域中直接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另一类是不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间接表现,或是存在引发城市民族问题的潜在因素。如图所示,在城市中,有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为流动性、文化差异等原因成为城市中“不合群”的小群体,加之在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不融洽、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而出现“内卷化”现象。内卷化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少

26、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劣势,并进而反作用于城市民族接触、交往的各个实践场域,加剧族际关系疏离感,弱化对城市的认同。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内卷化是引发城市民族问题的一个潜在因素,其作用力不容小觑。内卷化还造成了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聚群而居,难以融人城市。以上机理分析,呈现出当前城市民族问题发生的基本逻辑,依据这样的逻辑有助于理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相应的对策。(二)基于人口流动的城市民族问题缘何形成。“三个不适应”是针对因为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的解释: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城市居民对进城少数民族群众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不适应;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方式和

27、管理机制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需求不适应。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实质上是对城市部分行为规范和部分社会规则的不适应,更多地发生在社会管理场域。造成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原来多生活在偏远的乡村、山区或牧区,社会分工和人文环境简单,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也相对简单。而城市的社会分工复杂,出行、就业、交往、处理矛盾等事务的规范、规则众多。“流动”将少数民族人口从乡土社会带到城市社会,规范、规则的不适应随之产生。而消除这种不适应的办法在于流动前的习得和进入城市后的培训,还有城市社会的包容。城市居民对进城少数民族群众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不适应,实质上是文化上

28、的差异和言行文明方面的差距,更多地发生在社会生活场域。城市运行形塑了更多的言行文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在言行文明方面的差距是由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城市人口将言行文明之间的差距与文化差异、民族差异简单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形成族际刻板印象,并会影响到城市人口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接纳。消除这方面的不适应,需要城市人口拥有家人般的友善和饱含亲情的道德关怀,这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以及城市文明建设相符合的。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需求不适应,实质上是管理者按照对待城市管理对象的模式对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相关事务。这一“不适应”首先表现为针对少数

29、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人城市社会的主观愿望与城市体系对这一群体客观的排斥形成了一道鸿沟”1|。其次,城市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中,因语言障碍、认知差异(多为对少数民族相关习俗的不了解)等引发歧义与矛盾。“三种不适应”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时常感到排拒与挫折,从而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刺激性报复言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容易被按照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的解释,内卷化指在外部扩张及变化被锁定和约束的情况下转向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该过程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认同的内卷化和城市生活的隔离化,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中和有限的空间内,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与城

30、市居民和社会没有联系,更不能分享日趋丰富的城市公共生活。参见陈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中的排斥和内卷,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19万方数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杂糅进民族因素,从而以涉及民族因素的事端反映出来。民族因素是体现民族差异的基本因子,在不同民族间日常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民族因素时刻存在,是影响多民族社会关系的敏感成分,是形成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基本条件一J。“三种不适应”造成的集体挫折感与民族因素结合起来,被族性动员激发为事件、纠纷与冲突,从而形成了城市民族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文化特色与群体认同凸显的群体,在城市生存与竞争

31、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当他们在城市中遇到实际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更容易彼此“抱团”,结成社会支持网络,寻求本群体内部支持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外在刺激性做出的一种反应。英格尔曾总结指出,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感,在成员们普遍认为强化族群意识会使他们得到更大的群体共享利益及个人利益的时候、当族群中有相当数量的成员感到被政府“疏远化”的时候会达到最大化2|。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从业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寻求同族成员的力量支持能使他们的一些诉求得到满足,但这一现象也增强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意识,并容易借助群体的身份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便使得原先简单的涉及民族因素的城市社会关系问题发展为民族关系问题。为少数

32、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及时、必要的服务,则有助于阻遏这种态势。三、结语总的来看,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城市民参考文献:1郑信哲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J兰州学刊,2015(7)2 张继焦城市适应迁移者的就业与创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3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4汤夺先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与城市民族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1)5周竞红城市民族关系的结构变化与调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l(6)6范生姣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族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类城市民族问题

33、的发生、发展具有“前提一核心一表现”的内在机理。借助这一机理分析,我们看到了城市民族问题极易发生的场域,也认识到了不能简单地将涉及民族因素的一般社会性问题划归为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三个不适应”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民族因素杂揉起来,就容易将一般|生社会问题引致民族问题。伴随着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将进入城市,早先进入城市且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将融入城市。2016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一核心,要抓准“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这一重点,要强化“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抓手

34、,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基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产生的城市民族问题还会长期存续下去,化解此类问题离不开优质的服务管理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正在经历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顺应这一过程,通过提高城市管理者的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的接纳与包容能力,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发展能力、融人能力是一个必然趋势。7凌锐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8汤夺先城市民族工作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8(5)9青觉,严庆论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中的民族因素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6)10 中国民族编辑部城市民族工作模式大展示J中国民族,2006(9)11陈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人中的排斥和内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12 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2126(责任编辑马旭)具体包括经济融人能力、社会融入能力、政治融人能力、文化融入能力、心理融入能力。详见严庆:城市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场域城市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点,载中国民族2015年第3期。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