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赖俊明.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1003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赖俊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赖俊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赖俊明.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7年第2-期 scien。and T。意盏纂器怒。m。n。R。眦h 2017 N。2l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721031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赖俊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诸暨311800)摘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理论,构建质量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提出将人的因素融入新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中,从认知和员工行为的视角,研究和实施新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对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关键词: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F4()63;0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一76

2、95(2017)21一020310R鹤昀rch蚰Illflue眦e of QuaUty M粕ageImnt P船胡c髑蛐New Product DeVeI叩m蚰t based on脚emrchical Lin昀r MmoddLai Junming(Jiyang Collage 0f Zhejiang AF University,zhuji 3 11 800,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with the aid of related theory,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the r

3、elationship between qual崎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rnodelwe 6nauy put forward thehuman factor integrace into the quali印management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nd conduct research and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cy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行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an

4、demployee behaVior,which is of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fqualicy managementKey、阳rds: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new product development;quahcy management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新产品开发。因此,探讨新产品开发中的质量管理无论对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丰富新产品开发成果还是完善新产品开发和质量管理理论都尤为重要

5、。一方面,相关质量标准要求企业将产品开发活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另一方面,企业并不清楚如何将源于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应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一H。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在新产品开发中实施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本文基于宋永涛等。2 1提出的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分析理论,构建了质量管理实践、新产品开发实践、新产品开发能力、创新和企业绩效的整合模型。通过将质量管理应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拓展了质量管理的应用范围,并且借助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质量管理会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有些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能够成功,而有些企业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6、的现象,对质量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价值。1 理论分析与假设质量管理根植于制造过程,在制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早期的质量检验到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再到当前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外延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也由传统的制造过程拓展到服务过程和新产品开发、创新过程。根据Flynn等o对质量管理实践的分类方法,将质量管理实践分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结合质量管理的现有观点以及动态能力理论分别探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收稿日期:2016一1220,修回日期:2017一02一16项目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课题“大唐袜业品牌价值评估

7、研究”(161702)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践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现在研究普遍认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能够促进新产品开发,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则会抑制新产品开发。事实上,质量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两种不同的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其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系统和新产品开发系统在某些方面是重叠的,而在某些方面则是相互独立甚至是相互阻碍的。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质量管理实践分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结合质量管理观点和动态能力理论,验证如下假设:H1 a:基础质量管理实践能够强化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Hlb:核心质量管理实践能

8、够强化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新产品开发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各项活动进行调整,因此设计和制造的早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发现新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的不适应甚至是产品设计的错误,有效地降低产品开发中重新设计带来的成本的增加,避免在制造过程中才发现的设计与生产的不适应,有效缩短产品开发时间4。目前在产品开发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基于设计制造整合的产品开发技术,如何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很多研究都发现DFM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和一致性质量。基于此,验证如下:H2:设计制造整合对新产品开发能力有积极

9、影响。很多实证研究都表明,新产品开发中各项活动的重叠能有效提高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同时能够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新产品开发质量帕J。syamil等o 7在探讨并行工程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影响时也发现,并行工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绩效。由于并行工程的核心思想就是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和早期参与,因此,并行工程的实施要求企业进行组织结构、文化的改变,关注人力资源和过程旧。人力资源管理和过程管理恰恰是质量管理的两大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同时将并行工程和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实施,一方面可以保证这两种实践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这两种实践的相互协作对于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如下假设

10、:H3:并行工程的实施对新产品开发能力有积极影响。新产品开发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性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既有能力(如营销能力、生产能力等)的影响。现有研究在探讨新产品开发能力对创新的影响时,通常将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一J。从定义可以看出,产品创新关注市场需求,是顾客驱动的;而过程创新关注企业内部运作,是效率驱动的。Danneels0。认为,产品创新需要企业拥有与技术、顾客市场有关的能力。这些能力取决于企业当前所拥有的相关的资源。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验证如下假设:H4a: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产品创新;H4b: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过程创新。新产品开发

11、能力除了能够影响企业的创新外,还能够影响企业绩效。这是因为,很多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产品销售则受到产品竞争优势的影响,产品竞争优势又直接取决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因此,新产品开发能力对于企业新产品的成功开发,甚至是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zaheer等01。通过对加拿大证公司的调查发现,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绩效。作为质量管理概念框架的基本元素。2 J,质量管理实践和绩效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新的统计技术来探讨质量管理实践与质量绩效、企业绩效的关系。姜鹏等列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发现质量管理实践对

12、质量绩效和运作绩效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产品设计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对运作绩效的影响最大;而李钊等。14 o则通过对中国西北部地区制造企业的调查,发现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质量绩效和创新绩效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宋永涛等纠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制造企业的调查发现,质量管理实践通过内部质量绩效和外部质量绩效间接影响经营绩效,同时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能够调节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内部质量绩效的影响。基于此,验证如下假设:H5: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企业绩效。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质量管理研究方法的规范化,理论界提出将权变理论的思想引入质量管理研究中,一来丰富

13、质量管理理论,二来可以解释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相冲突的结论6。自此,理论界在探讨质量管理实践对绩效的影响时,开始将情境变量作为权变因素分析其对质量管理实践和绩效关系的影响,该类研究在早期主要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最近的研究中开始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将情境变量作为调节变量来考虑。在与创新有关的文献中,创新对企业(特别是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很多研究都从创新动机的角度探讨了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新的、独特的创新性产品必然能够实现企业的差异化,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7|,而持续的竞争优势必定会使企业超

14、越竞争对手,促进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增长。calantone等Ll引通过元分析验证了产品创新和新产品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进一步提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创新都能够直接影响新产品绩效。基于此,验证如下假设:H6a: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H6b:过程创新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2模型设计与要素分析21理论模型学者们对新产品开发实践与新产品开发结果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尚未有研究涉及新产品开发实践与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关系。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宋永涛等2 o提出,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方法,质量管理和新产品开发都可以看作是企业在学习、改进和变革基础上形成的动态能力。因此,同样基础动态

15、能力理论,可以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作为企业能力的来源。基于此,将新产品开发实践整合到质量管理对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的影响机理模型中,构建了质量管理实践和新产品开发实践共同影响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的概念模型(见图1)。新产品开发实践;i图1 影响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的概念模型该概念模型将质量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管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模型涵盖了质量管理实践、新产品开发实践、新产品开发能力及新产品开发结果变量,描述了各变量间的关系。为便于重点观测质量管理实践和新产品开发实践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作用,分别构造了两个分层次线性模型。模型1:质量管理实践中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核心质量管理实践比较的分层线性模型。为

16、了确定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作用,采用两层多水平线性模型:第一层解释了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作用,第二层解释了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作用。第一层:csii=屁,+l,I,lo,盯2 J (1)第二层:屁f=yoo+o,【o,f00) (2)式(1)中,】|:,表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对i产品的评价分值,成,表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平均值,勺表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平均值的差异,服从方差为仃2的标准正态分布,代表新产品的随机效应。式(2)中,yoo表示核心质量管理实践评价的平均值,oJ表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评价值与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差异,oJ服从方差的标准正

17、态分布,代表质量管理实践的随机效应。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只需对仃2和foo值进行研究,就可以检验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对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分层线性模型一般假设勺和o,的均值为零(符合标准正态分布),由此可以得到式(3),利用该式可以判断质量管理实践对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程度。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p=Z-00黝Ro,+I,J=f00F00+盯2 J(3)如果质量管理实践的认知偏差状态具有同质性,那么其随机效应将不显著。模型2:新产品开发实践之间比较的分层线性模型。模型2构建在模型l对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核心质量管理

18、实践之间随机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果基础之上,此在新产品开发实践的比较中,将多水平线性模型分为并行工程和设计制造整合两层。第一层解释了并行工程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作用,第二层解释了设计制造整合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作用。第一层cs请=风t+,巾,仃2 J (4)第二层风t=7000+o女,o【o,)(5)式(5)中,C6汝表示并行工程七对f产品的评价分值,成t表示并行工程七评价的平均值,表示不同类型新产品与并行工程平均值的差异,服从方差为仃2的标准正态分布,代表并行工程的随机效应。式(5)中,y000表示设计一制造整合评价的平均值,o表示并行工程是的评价值与设计一制造整合评价的平均值的差异,o女服从方差的

19、标准正态分布,代表设计一制造整合的随机效应。同样,在模型2中,只需对盯2和f00值进行研究,就可以检验并行工程和设计一制造整合对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作用,可以得到式(6),利用该表达式可以判断新产品开发实践对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程度。p=f00蹦尺【o女+J=fooF00+盯2 J(6)如果新产品开发实践的认知偏差状态具有同质性,那么其随机效应将不显著。22模型要素(1)质量管理实践。质量管理由实践和技术方法构成。质量管理实践刻画了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实施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则刻画描述了企业如何实施质量管理。由于是针对质量管理的实证研究,因此在问卷的设计等环节关注的是质量管理的

20、实践层。(2)新产品开发实践。理论界对新产品开发的研究最早关注的是新产品开发影响因素的识别及最佳新产品开发实践的识别。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能够有效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实践活动及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能有效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并能显著提高新产品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法,如跨职能团队9。、营销一制造整合2 0I、设计一制造整合r4 o及并行工程。21。等。(3)新产品开发能力。随着资源基础理论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以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和效果取决于新产品开发能力。近年来开始有研究在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框架下采用新产品开发能力这一变量来研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su等02 o在Be

21、nner和Tushman提出的“探索一利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只有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而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对创新性没有显著影响。(4)新产品开发结果变量。随着对新产品开发研究的深人,学者们认为,作为企业构建并维持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活动,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企业层、项目层、团队层、产品层),因此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新产品开发的结果。现有研究中对新产品开发结果的测量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质量指标、产品项目创新性、新产品竞争优势、新产品开发实践、新产品开发效率、新产品开发团队等。3实证分析31研究

22、样本所选择的企业大多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是产品开发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这些调查对象对产品开发和质量管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保证其能够很好地理解本次调查所涉及的问题。调查问卷采用邮寄、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共向潜在的650家样本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整个调查过程持续了5个月。为了在提高问卷回收率的同时降低共同方法偏差,本次调查允许调查对象匿名填写,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没有对错之分,以保证他们如实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问卷回收率为88。样本基本信息如表l所示。值得

23、注意的是,本研究将IrI业归于服务业;同时,根据2011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各行业的划型标准为:从业人员l 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 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 20732实证结果分析321二阶因子分析对质量管理实践的测量采用了8个潜变量:领导能力、质量战略规划、过程

24、管理、顾客关注、供应商管理、质量信息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设计与生产。在目前的质量管理实证研究中,这8个潜变量又可以分别通过一系列的测量项目来测量,因此需要分别对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进行二阶因子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LISREL87,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o面珊atoryFactor Analvsis,CFA)进行二阶因子分析。100(1)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分析。首先将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作为一个二阶因子模型,通过CFA对构建的二阶因子模型进行检验。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模型的拟合结果为:x2=18763, 矽=100,RMSEA=0062,CFI=O95,NN

25、FI=093,GFI=085,AGFI=082,RMR=O052。从模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模型可以接受,可以将基础质量管理看作是由“领导能力”“质量战略规划”“顾客关注”和“人力资源管理”构成的二阶因子。拟合后的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模型如图2所示。图2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分析旧啷呲毗帆峨!耋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2)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分析。同样将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作为一个二阶因子模型,通过CFA对构建的二阶因子模型进行检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模型的拟合结果为:x2=19762,c圹=100,RM

26、SEA=O069,CFI=096,NNFI=093,GFI=085,AGFI=O82RMR=0056。从模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模型可以接受,可以将核心质量管理看作是由“过程管理”“供应商管理”“质量信息分析”和“产品设计与生产”构成的二阶因子。拟合后的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模型如图3所示。图3核心质量管理实践的二阶因子分析322信度分析采用口系数来分析量表的信度。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的14个潜变量,除了“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口系数为0686外,其他13个潜变量的口系数都在07130935之间,说明采用的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沼舶

27、彤研m们观n钙弘叭乱咣O00O0O0OOnnmnc;仉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表2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及其测量 均值 方差 口系数质量管理实践领导能力质量战略规划过程管理顾客关注供应商管理质量信息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设计与生j设计制造整合并行工程新产品开发能力IJead l一领导承诺IJead2一领导质量激励kad3一领导质量责任Lead4一领导参加Planl一质量计划的制订Plan2_质量目标和政策Pl锄3一质量计划的执行Plan4一质量计划的效果Pmc l一过程的规范性Pmr2一减少过程错误P“*3一过程自动化程度Pmc4一过程的规范性cu sll

28、一理解顾客需求cust2一提高顾客满意度Cust3一处理顾客投诉cust4一顾客参与产品设计suppl供应商关系Supp2供应商质量supp3供应商参与supp4供应商资质lnforl信息及时性lnfor2一质量数据分析Ir面r3一质量数据分析工具l如一信息可得性Humanl一员工培训Human2一员工绩效考核Human3一团队协作Human4一员工质量意识PH埘卜一产品评价Pmd2一部门协作Pmd3一可制造性设计Prod4全员参与DMll一制造部门的角色DMl2一制造部门和设计部门的合作DMl3一可制造性设计DMl4一全员参与产品开发cEl一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同时性CE2一多学科成员cE3

29、一跨职能团队cE4全员早期参与CE5一制造人员参与产品设计cE卜信息共享PDCl一产品特性PDC2一产品质量PDC3一产品开发成本PmdinnoI一产品创新6237l5965 3587965675 25792l532095638 55556l5501 7528925209 35346 2576l 25772 55435l4472 65953 848021423265463 25326 3560514979 35262l5516 25212 55119 35116 25318 25426 35670 55393 15146 25307 5453l 6539025216 35215 74932 5

30、4933l4889 75315 253271552864541 75112 50934 21 08191109121237 82123l 631213 52 086l1359 231320 5713362l1265 3l135927 O782l-487621325 321218 321281 26 O8031502121652 36117l 83 O7131542 85167624151642i48965 n826l_337 831685 42l-336231369421520 32 O84ll,631 951371 26l_33l 52 08821297 35l_3461213209l154

31、l 82 083l1483 7ll-628 3513205I1419 23 O8911729131613 751618 32L58l 52l-429 5l1312 75 0686121866146l 221526 25 O885过程创新 Prodlnn02创新技术的采用 5126 3 146l 32Pmdinn03一产品开发速度 4831 7 1620 93相对于 BPl一投资回报率5272 1 1351 27 O935仃业半 BP2一市场份额 516I 5 1453 28企业绩效均轳:篙喜裂霎黧瑞篙3年内 BP5一投资回报率 52i6 3 14d43 67平均 BP6一市场份额 5182 l

32、 1462 13BP7一销售利润 4892 5 1528 75BP8一销售增长 52734 l。41653323效度分析目前实证研究中效度的评价通常采用cFA。根据上述概念模型,首先建立各潜变量的CFA模型,通过CFA对所采用的量表进行评价,表3为CFA模型拟合结果为:x2=1 16032,矽=528,RMSEA=O069,CFI=092,NNFI=O93,GFI=O76,RMR=0061。从cFA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所采用的量表示是可靠、有效的,能够准确、真实地对所代表的变量进行测量。在考察CFA模型整体拟合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方面对量表进行详细的效度检验。表3验证性因

33、子分析结果(1)内容效度。采用的量表全部来源于经过检验的、成熟的问卷,并且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通过访谈的方式对量表的语言、措辞等问题进行修订,完万方数据210 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成了所采用量表的测量情境化问题。因此可以认为,采用的量表具有内容效度。(2)收敛效度。结构效度的检验包括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两部分,这两种效度的检验都通过cFA来实现。收敛效度的判断采用Anderon等引建议的方法,当每个测量指标与所测量的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显著时(即标准化路径系数大于两倍的标准误),量表具有收敛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的量表具有很好的收敛效果。(3)区别效度。区别

34、效度的检验同样采用Anderon等卫41以及Bagozzi等心纠提出的方法,当两个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加减2被标准误不包括1时,说明两个潜变量具有区别效度。从表4可以看出,采用的量表具有比较好的区别效度。表4相当系数矩阵及标准误IQ cQ DMI CE PDC PmrI BP10 1ooCO 087 100(0031DMI O75 O91 100(o03) (O05)CE O7l O79 089 l 00(O04) (003) (005)PDC 078 076 07 l 078(O06) (O05) (O04) (005)ProdI O73 075 072 085(O06) (O03) (O05)

35、 (O04)ProcI O7l O75 067 O74(004) (O03) (O03) (O05)I00O86(O05)O8lfO031100O84 100(004lBP O65 066 O52 057 065 O63 O65 100塑:坚2 塑:竺! 塑:竺2 g!:!兰 鲤:竺2 11:唑 l竺:竺!注: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误324假设检验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见表5,从中卡伊看出结构模型结果比较理想。表6为结构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标准误和T值。表6显示,假设H1a、H3、H4a、H4b、H5得到了验证,H2得到了部分支持,而假设H1b、H6a、H6b则没有得到验证。表5结构模型拟合结果拟合

36、指数 数值z2()RMESACFINFINNFIGFIRMRl 292548f6211O08l09309lO950_8lO052表6假设检验结果假设 路径 标准化路径系数 标准误 T值 结果H la 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一新产品开发能力 086 005 402 支持Hlh 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一新产品开发能力 一012 O29 一O28 拒绝H2 设计一制造整合一新产品开发能力 一o89 o3l 一23l 拒绝H3 并行工程一新产品开发能力 12l 028 433支持H4a 新产品开发能力一产品创新 O9l O07 1287 支持H4b 新产品开发能力一过程创新 O86 008 1217 支持H5 新

37、产品开发能力一企业绩效 O83 037 239 支持H6a 产品创新一企业绩效 一O3i O31 095 拒绝H6b 过程创新一企业绩效 O15 O17 08l 拒绝验证后的质量管理实践和新产品开发的关系模 型如图4所示。注:+代表1显著性水平图4验证后的质量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关系模型万方数据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 2114研究结论及分析(1)基础质量管理实践能显著促进新产品的开发,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不显著。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主要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有关,随着信息的传播及企业问交互的增加,这些“偏硬”的工具方法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

38、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并采用的,并且这些工具的采用对按企业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也就说,这些工具方法在企业间是可以模仿的,如过程管理的技术方法(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控制图)、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的方法、基于信息系统的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基于先进生产设备生产线的生产过程等2 6。正是由于这些核心质量管理实践是可以模仿的,所以这些核心实践并不是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从资源基础理论角度来看,企业不会模仿那些能够为竞争者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相对于核心质量管理“偏硬”的特性,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偏软”的特性使得其不能被其他企业随意模仿。因此,借用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

39、的观点,可以将基础质量管理实践看作是形成企业动态能力的不可模仿的资源。(2)设计一制造整合对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与现有理论相矛盾,也与当前有关设计一制造整合的实证研究的结论不一致。造成与现有理论及部分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和制造作为新产品开发中两个相互独立的活动,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工作内容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种相互的冲突可能会导致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不匹配。因此,为了使设计和制造能够有效地整合,一方面要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另一方面需要很好地协调各部门及成员间的关系,营造和谐、融

40、洽的交互,合作氛围心7=。正是由于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测量主要采用了产品创新性、开发成本这些指标,因此导致设计一制造整合对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并行工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及新产品开发能力能够促进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这一结论与Su等卫2。研究一致。新产品开发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而新产品开发能力以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为中介变量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对企业来说,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应该通过构建核心新产品开发能力来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在构建核心新产品开发能力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1)加强自身技术能力

41、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员工的技术学习和培训来强化企业的技术能力;其次,通过与外部科研机构、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来学习先进的技术,改善自身技术水平;最后,面对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必须时刻注意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学习和创造新的技术_8|。2)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企业在确保其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不同部门,以及各个过程间的协调。新产品开发能力作为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在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应当具有不可模仿性。参考文献:1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 7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j宋永涛,苏秦,质量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理论及实物M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3

42、:FLYNN B BscHROEDER P GsAKAKIBARA s sThe impacfof qualily managemPnt prartirPs on pPbrmanrP and10mpitiveadvantage L J JDerision S(、ienre1 995,26(5):659692:4 1 swINK MTALL L-RI sPANDEJPoN(:TFastPrhPllPrrheaper:a study of NPD Proj”t emrien(。y and Prf0瑚arHP tradeoffs l JJournal 0f 0p8rations Man89ement

43、20()624(6):542562l 5 J YOUSSEF M ADesign for manufarlIJrabi“ly and fimPtomarket i JIn【ernalional JouranI of 0pPrations and Produ(finn Managemenl199414(12):62l6:TAKEucHI H,NONAKA IThP nPw produ(t devPlopmenf gamP!J jHarvard Business RPview198640(6):137一146:7 j sYAMIL ADOLL瞩+JAPIGlAN c HProPPss perfnr

44、manre inpmdurI developmenl:measums and imp卵ts。J J EumpPan Joumalof Innovation Managemenl,20047(3):2052 l 7:8HAQuE B,PAwAR K sImproving the man89Pment of roncurrenfnew pmdurt developmPnt using pmress modeling and analysis l J JReseah and developmenl ManagPmPnt20013 l(1):2740i 9:ADNER R,LEVINTHAL DDem

45、and helerogenPiIy and lechnologyevolution:implic al;nns for produn and profess innoV ation l J jManagemenI Scien(e,2001,47(5):61162810DANNEELs EThP flvnanlirs of produrl innovation and firmPompetencesJstrate咖Management Joumal,2002,23(3):1095112ll l!zAHEER A,BELL G GBenPfifing from nelw(1rk position:

46、firmrapahjlitesstrurIural hnlPsand pPrformanrP j J j strat89icManagemenl J0umal-2()0526(9):809825:12 J DOw DsAMSON D,F()RD SExploding thP mylh:do aU qualiymanagPment prarljPes ronlrjhutP fn supe而oqua】jty pe0rmanre?:J:PmduPtion and()perations Manag。ment,l 999,8(1):127:13 J姜鹏,苏秦,党继祥中同情境下质量管理实践适用性的实证研究

47、Jj软科学,200822(10):434814李钊苏秦,宋永涛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1):4l一4715宋永涛苏秦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质量管理实践对绩效的影响评价J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II,3I(8 j:14401446i l 6sousA R,、Oss c Aconlingencv resear“in opefaIions万方数据212 赖俊明: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management praeticesJJoumal of 0perations Management,200826(8):697713l 17 J

48、 KLEINSCHMIDT E J,c00PER R GThe impact of producinnovativeness on perfb瑚ance l J jJoumal of Pmduct InnovationMana妒ment,2013。8(4):2加一25l18 CALANTON R,HARMANcl0GLu NInconclusive innovation”retums”: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innovation in new productdevelopment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27(4)1065一108ll 19 j PARK M,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