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外.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外 摘要与课前预设相同的课堂教学自然会令教师得心应手,但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插曲”也是情理之中。这诸多的教学意外,蕴涵着宝贵的动态资源。面对这些意外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应理性从容地面对,敏锐地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合理利用课堂动态的生成资源顺学而导,悄然引渡,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的真正成长,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教学预设;课堂生成;动态资源;合理利用 要上好一节课真难!相信这是大多数教师的心声。我们的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依照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的学生,如果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无异于压制了他们思维的灵性。在教学中学生越轨的回答、错误的认识、困惑的焦点、意见的分歧,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或让教师措手不及,甚至下不了台,给教学带来许多的遗憾。如何处理这些无法回避的教学意外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我就此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允许“越轨”,曲线疏导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每个人个性化的行为,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学生阅读,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样课堂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意料之外的“越轨”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将意外问题艺术化处理,化弊为利,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如有
3、位教师对桥一课进行品读感悟后,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的伟大形象,他播放了洪水来临的视频,并配上了深情的旁白,进而启发学生:面对这样一位老支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置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的回答精彩不断,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时,班级里的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说:“如果我是他,我就和群众一起走,说不定也能活!”大家都感到诧异,可这位教师并没有慌乱,他这样引导:孩子,你不希望老支书死,是吗?相信这样的想法,大家都有,老支书的心里也一定有。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带领着全村人民的老支书,此时此刻,他想的更多的是别人,关键时刻怎么能当逃兵,村民们都指望你,你是好样
4、的,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桥在人在。”显然,这个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比预设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它正悄悄绽放着自己独有的美丽。原本看似干扰性的话语,看似“越轨”的行为,却在教师充满教育机智的引导下来了个顺水推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来化解这个问题,也让老支书这个伟大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 二、捕捉“错误”,将错就错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谁也不能保证课堂不出错。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小错误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和经验最真实的暴露,如果教师能善待错误并挖掘错误的亮点,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再加以引导,那一个个绝妙的教学契机就掌握在我们手中,课堂就会奏出更多华美的乐章。学生都会
5、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教师将错就错自然因势利导,效果如何需要实践来检验。在教学执行环节,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教学生成资源,或者是学生学习表现中的一些错误,并做出最为科学的应对,这样可以变坏事为好事。如教学雨点儿时,我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他漏读了飘字,班上同学立刻指出错处。这不正是理解字义的绝妙时机吗?我灵机一动,谁能说说什么东西能飘?什么东西会落下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树叶飘,雪花飘,果实落,雨点落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临时决定现场演示,我把作业纸撕成小纸片,轻轻从高处让它飘下,直观地展示让学生们兴奋起来,他们大喊:“纸片飘。”我又拿起讲台上的粉笔让它从高处落下来
6、,“粉笔落!”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对孩子们的回答我给予了肯定: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飘、落二字的意思可不一样,以后我们读书要仔细呀!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最后我再指导他们配上动作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实物演示,再配上动作诵读,学生对“飘”和“落”的理解就更深了。课堂上我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不是简单粗暴地否定错误,而是抓住错误中蕴藏的“闪光点”,利用课堂上的“小”意外做出大文章,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三、鼓励“质疑”,借题发挥 学成于思,思始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
7、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多角度质疑问难,让学生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感知、发现、探索问题,让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激情碰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性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如教学搭船的鸟一文,学生在认识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后,我正准备进行课堂小结,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既然课文写的是翠鸟捕鱼本领高,为什么不叫捕鱼的鸟?”因为备课时我并没有留心课文的题目,面对学生的提问深感突然,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巧妙构思的最佳契机。于是,我摒弃了教学预设
8、,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思考,可学生们面面相觑。看来这一问题对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我及时进行点拨:想一想鸟搭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高声答应:“捕鱼!”“仅仅只是捕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鸟搭船不但捕鱼,还能休息,省得在雨中辛苦飞行。”“鸟搭船不仅捕鱼,而且还可以看看两岸的风景!”“我知道了,用搭船的鸟作为题目,能引起人的思考为什么鸟要搭船?它搭船要做什么?”至此,学生的质疑得到了较好的解答,紧接着我顺势而导: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这样多花点心思。应对课堂的“突发问题”,我没有听之任之,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巧妙引导,让学生潜心会文,在思考交流中体会作者
9、构思的精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们情绪高涨,精彩“生成”不断,课堂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乐园。学生有个性追求的主观意识,这是需要保护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对应引导需要有启迪性,让学习突发事件成为教学的启动力。 四、把握“分歧”,因势利导 学生出现学习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情,教师需要正视学生分歧的根源所在,找到其对接点,便能够给出最为适合的引导,让学生在观点对撞中产生幡然梦醒的感觉,教学生成价值也会随之体现出来。如教学父爱之舟时,学生们在一次次交流、品味和朗读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激发他们内心更深处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
10、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吗?课前设计教案时,我的想法是能画出,可没想到课堂回答时孩子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能,有的觉得不能。有想法表明在思考,这是好事啊!既然大家意见有分歧,何不让他们走进课文找出依据。之后我进行了小结:“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点赞!你们都是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懂得利用自己读到的各种信息来解决问题,真了不起。这父爱的小船已深入作者的内心,直到长大仍念念不忘,所以便成了他画作的主要素材。”这样的课堂少了些生硬机械,多了些灵动鲜活,教师面对学生的分歧不发表看法,而是让他们去文中寻找依据,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不知不觉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学会了接纳不同的意见,课
11、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也有了正确的结合方向,自然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启迪,让学科学习呈现高效率。总之,教师应理性从容地面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敏锐地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合理利用课堂动态的生成资源,实现课堂师生互动的真正成长,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呈现出未曾预约的精彩。课堂生成不期而遇,教师需要有科学应用的意识,将这些生成看成是难得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在多重探究学习中达成更多共识,完成学科认知的跨越式成长。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