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0962929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 摘要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使得医学教育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满足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需求及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新医科应运而生。在新医科背景下,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加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摇篮,理应顺应时展趋势,变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实践平台、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重构新医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医学发展要求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益启鉴。 关键词新医科;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第四次工业

2、革命爆发、互联网科技的应用普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建设发展新医科教育。在此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必将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因而,以新医科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出发点,从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这对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以及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新医科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1.1新医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从形成后经历了实用经验发展、理论总结与探索、传统延续与创新以及中西医交汇碰撞等多个发展过程

3、。医学模式也从经验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为主动迎接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满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要求,2022年教育部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着重强调建设发展新医科。与传统的以临床医学教学为主的医学教育不同,新医科旨在推进“医工、医理、医文”相融通,是为了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需求的产物2。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3。1.2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变革。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浪

4、潮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推动着医学领域的变革。新医科提出依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以预防治疗康养生命健康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医学发展方向;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医工理文融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4。创新成为了高等中医药教育在新医科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的硬性指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多元化人才,但传统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中医药行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5。这对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重任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以

5、“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根本原则,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推进中医药学科与工理文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理念的中医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2构建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2.1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根本任务,特别是中医药创新型人才6。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从实际问题出发,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才能让其立足于中国大地,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乃至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健康水平贡献一

6、己之力。但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也大多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要转变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新医科教育、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等一脉相承,着重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借助大量的实验设备、临床实践和师承学习等方式手段,决定了其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具有临床实验的特点7。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做到以充分考虑当下中医药学领域现实需求为导向,造成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创新设计思维及实操机会。要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出高等中医药院校

7、的学科优势和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对新医科时代的适应性。2.2构建以新医科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当下大数据统计、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等许多前沿技术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为基准,构建以新医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体现祖国传统医学教育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探索医理、医工、医文融合教育,逐步实现从纯医到大医的变革。构建医学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并不仅是简单的讲授关于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物理、化学等诸多跨界学科基

8、础知识理论。而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以预防治疗疾病、促进人们健康、获得最大健康效益为教学目标,采用案例分析法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链接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其他高等院校的多样化学科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医学领域的某个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更多中医药学科之外的前沿知识8,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理论解决中医药学领域现实难题的能力,培养一批高层次、多学科背景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中医药领域高层次创新团队。2.3素质教育突出人文素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从1101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至今已有20年时间,新时代的学生素养应

9、该从小情调走向大情调,年轻大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和“敢闯会创”的血性、狼性。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中医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数学、气象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关系到生命、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的确立,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9,这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10,对于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中涉及的“天人合一”“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观点11,应该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重点强调,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内容凝练出来,突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12,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以培养具有大医大爱人文情怀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为终

10、极目标。 3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变革 3.1探索多主体共育实践模式。按照新医科卓越医师培养目标,高等中医药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改革,应在利用学校现有附属医院资源的基础上,统筹省内、国内乃至国外先进资源,推动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的“新体系”发展,最终建成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形成多方合作的共育实践模式。总体上说,高等中医药院校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联合智慧化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企业、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最新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医学创新实践活动,挖掘和充实医理、医工、医

11、文类跨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13。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专业协会、医疗AI企业、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等部门的产品研发人员、一线工程师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课程顾问,用他们生动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医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打开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14。3.2打造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适逢互联网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首先,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借助“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将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中,并统筹校内现有医学课程资源,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突破以往教育教学资源在时间、

12、空间上的传递限制,提高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尤其是优质稀缺名师教学资源的共享15。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与省内其他以理工科及文科为专长的高校合作,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外聘创新创业教师,来弥补中医药院校在工科、理科、文科类师资及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上的短板,打造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3.3探索“中医药+X”竞赛实践平台。总理强调:“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16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可根据自身学科及专业特点,探索构建与中药基础实验、中医学专业实训、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相结合的“中医药+X”大学生创新创业

13、竞赛,引导医学生挖掘自身的强项,了解存在的不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激发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17。具体来说,开展“中医药+X”创新创业竞赛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医药学科内部+”,即整合中医药领域的内部学科,在原有分科的基础上实现学科内部交叉乃至进行必要的融合创新;二是“中医药学+X”,即实现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交叉,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在新医科的视角下多方位促进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18。 4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探索 4.1建设多学科知识背景师资队伍。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建设具有中医药学科、工科

14、、理科、文科等多种学科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是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和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校方可以通过广泛聘请掌握现代新兴科技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促进医教产研的协同创新发展,让医学生汲取多个学科领域的营养,赋予他们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卓越的医疗技能、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广阔的全球视野以及引领科技发展的创造力,构建一个医、文、工、理协同共建的中国特色“新医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19。其次,学校要对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外出研修、专题培训以及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一系列举措,开拓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的创新视野和知识体系,建设一支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

15、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高中医药院教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20。4.2重塑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关系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因此重塑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对于建设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2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将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在教与学层面,从教师单向灌输的单声道模式向师生互动的双声道模式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会从我能行、我会干向我敢闯、我会创方向转变。最终实现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当下,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能力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创新创业型医学人才评价体

16、系应根据新医科标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估方法,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多元化发展。比如: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推广创业导师制,允许医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申请奖学金和学位论文答辩。同时,传统的静态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建议评价体系应趋于动态化,重视学生的培养全过程。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高等医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巨大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跟新医科发展趋势,推进中医药学与工、理、文等学科以及中医药学科内部交叉融合创新,探索从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传统医学知识又懂现代科技应用,既有家国情怀又敢闯敢创的中医药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刘杨 李宝琴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