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模型的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尚海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ipat模型的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尚海洋.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经济第32卷第6期(2叭6年6月) Ec。,ogfc口f EcD九D,ly,Vbl32,No6(June 2016)基于IPAT模型的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尚海洋,毛必文(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对于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以IPAT模型为基础,加入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而言,产业集聚的提高,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分区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却加重。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
2、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关系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基于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关键词:产业集聚;环境污染:IPAT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6)0607705An Empirical Study 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ution Based onIPAT ModelSHANG Haiyang,MA0 Biwen(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Lanzhou Gansu
3、730000,China)Abstract:Analvsis 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fa卜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theGeneral layout of industryThis paper select the paper panel data of 3 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420 1 3 as the analysissample,based on IPA l、model,added variable that re
4、flects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and empirical analyzed on industriala29lomeration eec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In te肌s of national,the increase of industrialagglomeration would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 tems of partition of industry,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
5、on can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stem region,bu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ggravating in the MidwestThen on thisbasis,we test the endogenous of positive results and then矗nd tha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Ubend ascent stage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we 6nally
6、put fbnV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dilemma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Key words:industrial agglomeration:environmental p01lution;IPATl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的发展,生产总值稳步提升,GD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85万亿元,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我国产业资本要
7、素向区域内大城市和东部沿海省份汇集。与此同时,制造业等产业也在资本要素流的指引下也向区域大城市和东部地区集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的程度也不断的提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加剧,三大污染问题日趋严峻。2013年我国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达到了6 954 433万吨、669 3609亿立方米和1293万吨,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等产业在经历了向东部省份的集聚之后,由于受限于东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的约束,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大幅度的上升,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大量的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方面,产业向
8、中西部地区集聚,提高了该地区的集聚水平,实现了产业的规模效益。但同时,这给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是起到加剧还是改善效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对我国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讨论典型的是验证EKC曲线是否存在。即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恶化,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水足迹视角下西北内陆河流域居民低水消费模式研究”(412015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风险研究”(414016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石羊
9、河流域为例”(41171116);兰州理工大学红柳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西北内陆河流域居民低水消费模式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Q20130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新型城镇化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生计的影响研究”(14YN047)作者简介:尚海洋(198l),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毛必文(1990),男,江西瑞金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区域经济。77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6期(2016年6月) EcDfDgfc以,Eco门D,玎y,Vbl32,No6(June 2016)环境污染逐渐的改善,这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呈现倒“U”型的关系。实
10、质上,产业集聚作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中最活跃的空间组织载体并没有得到重视。产业集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肯定存在,究竟是产生正外部效应还是负外部效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此,本文基于IPAT模型,加入产业集聚程度的变量,形成一个全新的IPAT扩展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客观评价产业集聚对我国环境的效应,这将对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2文献综述产业集聚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和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产业集聚也对区域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11、学和区域经济学等领域关注的焦点。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一般可以归纳成三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将加重环境污染。Frallk【11对欧盟200个城市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城市产业的集聚与城市空气质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Verhoef&Nijkamp【21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环境关系发现,追求集聚水平的提高将会降低区域环境的质量;Ren31利用上海市1947199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导致了集聚地区的水体质量下降;蔺雪芹H1从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发现,过度的产业集聚将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苏芳芦1通过对环境库兹涅茨
12、曲线的检验发现,相对于轻工业部门,在重工业部门,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的突出。也有些学者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产业集聚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可以带来技术的革新,产业溢出效应,特别是一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环境污染物的最大化利用,从而降低产业集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陈建军、胡晨光1利用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区域的产业集聚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优化了地区的环境质量;孙浦阳、韩帅7通过研究产业集聚对FDI流入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有利于FDI的流入,同时FDI将促进产业的集聚,
13、有利于流入国环境的改善;刘习平、宋德勇喁1通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效应,在对影响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后,最终得出,产业集聚在总体呈现出正效应,即城市产业集聚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即产业集聚程度和区域差异对环境的影响是变化的。闰逢柱、苏李、乔娟唧构建修正误差模型,对我国两位码的制造业进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短期内能够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但长期内两者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李永光、张鹏”川选取中国31个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产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
14、域差异,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东部地区相对与集聚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多产生的正外部性更为显著,并且,对外开放程度也会促使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显著为负。杨仁发1借鉴Copel锄d一1aylor模型,利用2004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有着显著的门槛特征,通过确定门槛值为标准,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这个值时,产业集聚将会加剧环境污染。相反,如果产业集聚水平高于这一值,产业集聚将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综上所述,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关系尤为复杂,产业集聚对环境的外部效应并不确定。并且在研究上多为线性模型为主,缺乏理论
15、模型,基于此,本文通过借鉴IPAT模型,构型一个全新的IPAT扩展模型来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从而对我国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有一个客观的分析。3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31模型设定1971年,Ehrlich&Holdren提出了IPAT分析框架,以此来研究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表达式为:砌印cf(,)=脚“肠矗。聍(尸)4历“绷ce(爿)死cDfD(r)其中,表示环境因素,P表示人口因素,4表示富裕程度,丁表示技术水平。由于IPAT模型在单个变量分析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994年,Dietz等”21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STIRPAT模型。STIRPAT模型在保留IPAT模型原有
16、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随机性变量可更好的实现实证分析,即形成了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l 31。STIRPAT模型可表示为:It=口肆譬T?et其中,五、P,、彳,、正与IPAT模型中的变量基本相同:f代表年份;6、c、d表示需要估计的参数;B代表随机误差项。由于要分析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因此,在STIRR”模型中加入可以反映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变量。对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变换形式可以表示为:,=口P4。Z4M;其中,必表示产业集聚变量,其他变量与原STIRPAT模78 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6期(2016年6月) Ecofogfc口旭c彻Dmy,V0132,No6
17、(June 2016)型含义相同。对STI脚扩展模型进行对数处理,得到可实证的形式:111(,)=日+6ln(Pf)+c(h1 4,)+dlIl(乃)+厂ln(I,)+其中,f代表区域范围。同时,一些研究发现环境压力与富裕程度之间可能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即环境污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恶化,在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因此,为了验证EKC是否存在可将模型变换成:lll(,)=口+6lll(只)+clln,)+c2(1n4,)2+dlIl(Z,)+厂h(M。)+e。32变量说明本文选取了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变量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说
18、明如下:,是环境因素,当前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在变量选取上也有多种方法。如:采用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等【8-14。基于研究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随机选取了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各省份的工业废弃物排放量作为环境质量的指标,可表示为F吣。工业废气排放量单位为亿立方米,刚S值越大表示环境的污染越严重。P是人口因素,可用各省份的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作为变量指标,可表示为P冲。人口数量的单位为万人,一般人口数量对区域环境的污染越程正相关。爿是富裕程度,由于产业集聚多以城市地区为主,因此对富裕程度的变量选取可以用城镇居民人均GDP作为指标,表示为PGDP。计算上是以年末生产总值除以人口
19、数量,单位为万元人。为消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以2004年为基准年的不变价格对20052013年数据进行平减处理,得到实际的P GJDP。并且,为了验证EKC曲线是否存在,对PGDP变量的二次项也加入模型中。丁是技术水平,环境污染一般都是在第二产业中形成,因此,可以用工业总产值形成的环境指标表示【l 51,即4=刀工业总产值,可用S冲表示。一般而言环境污染指标占第二产业比重越大,污染越严重。M是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有集聚率、赫尔达尔一赫希曼指数、区位熵、EG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表示【I 61。本文在变量选取上采用熵指数作为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4】。熵指数的计算公式为:艮:告|粤吼Q
20、fIl JIl式中,E,表示设定区域f部门对其对应的更高层次区域的区位商;吼是某区域的相关指标(通常可以就业人数、生产能力,总产值等指标);Q为更高一层区域的相关指标;,z表示产业部门的数量。E。,值越大,则区域的产业集聚程度水平越高。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程度M时,是以各省份工业总产值除以当年全国的工业总产值的商表示熵指数作为变量,可表示为S办,。由于在选取的变量中S豫和S肼都是通过比值得到,因此,需要在对其进行数据上的对数处理,那么可以将模型进行变换得到公式为:lll(F呱,)=口+6ln(尸砰,)+cl lIl(P哦)+c2 m(PGD只)2+dsTPi E+fSTM。+e,本文的数据主要是
21、源于2004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在实证分析中主要是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共310个样本数。本文所使用的分析软件是Eviews72具体的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见表1,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表l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指标 变量名称 变量符号 单位 数据来源环境污染 工业废弃排 FUs 亿立方米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程度 放量人口因素 年末人口总量 PTP 万人 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 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富裕程度 PGDP 万元人GDP 得到工业废弃排放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技术水平 量占第二产业 sTP 百分比 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总产值 得到产业集聚 熵指数 sTM
22、 百分比 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程度 得到表2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变量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样本数ln(,【卸 11280 2 560 91lO 1366 310ln(PZ尸) 9270 5620 8080 O862 310ln(PGD尸) 1080 8410 808 042l 310ln(PGDP)2 116578 7265l 90087 8180 310STP 19720 0110 3 221 2186 3lOsTM 013l 00007 0037 0032 3lO4实证分析结果41平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是确定所建立模型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是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的重要途径。本
23、文对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并用三三C检验,爿D卜Fisher检验和尸JPFisher检验来判断变量是否稳定。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除技术水平的变量ln(S丁n外,其他变量都没有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因此,对变量继续进行一阶差分检验,保证所有变量实现平稳。42协整检验在对变量进行水平序列平稳性检验时存在在非平稳性变量,因此,还需要对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假设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通过Kao检验和Pedroni检验进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在Pedroni检验中选取PanelPP、Pane卜ADF统计量和GroupPP、Group叫D,统计
24、量,具体统计量如表4所示。79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6期(2016年6月) EcDfDgfc,EcD以Dy,V0132,No6(June 20 1 6)表3变量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水平序苑 值 一阶差分序列值ADF变量 上C Jp_尸Fisher LLc 彳DFFisher Jp_PFisherFisher4773 47119 73 765 14008 162 892 209256ln伊U研(O000) (O 919) (O146) (0000) (O 000) (0000)-4419 64772 80705 13 152 150055 203207ln(Jp7P)(0 000) (0786)
25、 (0026) (0 000) (0000) (0 000)一5 191 35620 112563 一20 018 l 89498 1 57246ln(JDGDP) (0000) (0997) (0000) (0000) (0000) (O000)一1 179 15309 41668 29422 235980 189519lnf尸GDPr(0119) (1000) (0978) (0000) (0000) (0000)5616 88345 140251 21493 220547 277102STP(O000) (0 016) (0 000) (0000) (0000) (O 000)一2736
26、 5l 800 56996 8674 123781 173 72lS7M(0003) (0819) (0656) (O 000) (0000) (0000)注:变中括号内为相应的p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水平下,变量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表4可知,模型中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对IPAT扩展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4变量的协整检验FuS模型统计量统计值 JD值Ka0检验 ADF 4247 0000PanelPP 一3160 0000Panel一ADF 一1076 0 001Pedroni检验GrouDPP 一11443 O000GrouDDF
27、一3086 O00143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分析面板数据的分析可采用固定效用和随机效应两种方法进行数据估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会对参数估计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确定所需的模型。可原假设“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经过Hausman检验后发现,在1的显著水平上,模型拒绝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在面板数据分析上,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由表5可知,对于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而言,人口数量对于被解释变量显著性不强,说明人口因素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影响没有明显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人口的迁移也在这一时期不表5全国3 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全国31个省份总体
28、样本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ln旷L四一0 100ln(尸丁P) (一O264)0791-ln(尸GDP) (10596)0024ln(JpGDP)2 (6054)0135STP(10843)16712sTM(6387)一0424常数项(一0153)彳D一尺 O98调整后的彳D坦 O97截面数 310注:括号内为相应变量的f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断的发生空间位置上的移动,人口容量仍然小于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因此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收入水平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的为正,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将会对环境污染产生负的外部效应。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的结果是人民消费
29、量的急剧上升,带动了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消费品和企业生产的排放物。同时,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小汽车的拥有量将会显著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技术水平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技术水平每上升1,将会是环境的污染程度增加0135。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发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而企业排放物处理技术的更新往往发展比较缓慢,污染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中级阶段,生产方式依然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主,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依然严峻。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为正。同时,产业集聚程度每提高1,
30、带来的环境污染上升1 67】2,这表明产业集聚对环境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究其原因,第一,产业集聚往往是在我国的制造业部门,而制造业部门作为我国传统的产业部门,大多数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低下,企业排放物的治理设施长期得不到更新,造成我国大量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依然在大规模的生产,严重污染环境。第二,一些地方政府过分的追求政绩,大搞引入外省、外资企业,把一些高污染的企业集聚到当地,政府财政收入上虽然有所提高,但同时,环境污染也在加重,而且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往往对高污染企业已经到了难以关闭的境地了。44分区实证结果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差异,因此在产
31、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也会有所差异。为考察东中西部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差异,本文把分别把我国三大区域的数据加总,形成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产业集聚在东部地区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且产业集聚成度提高1,环境改善9841。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在5的水平上次显著的为正,产业集聚给中西部地区带来负的效应。主要是,在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收益较大、污染排放小,并且东部地区环保技术较高,对企业集聚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好,所以产业集聚往往带来的是正的效应。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受限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引入的大多数是东部地区淘汰的高污染企业,产业集聚产生的污染在中西部环
32、保技术低下现状下更加严重。同时中西部地区生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6期(2016年6月) EcDfDgfcf EcD以D,ly,V0132,No6(June 20 l 6)表6三大区域样本数据分析结果全国三大区域总体样本变量 东部 中部 西部被解释 被解释 被解释变量lIl旷Lm 变量ln(F【卸 变量ln旷四ln(P丁P) 一l 561fO5931 -431l(一1856) 一I934(一O396)一1663 778l 3339ln(PGDP) (一0413) (2040) (0423)O130 一O 344 一0112lnf尸GD尸r(0 669) (一1866) (0260)O_346
33、 0349 0122S冲(0115) (6182) (1_136)STM -984l(一0241)15504 20504(2781) (O564)一96780 34273 17950常数项(一3153) (1140) (O167)爿DR 098 099 098调整后ADRO96 098 096截面数 310 310 310注:括号内为相应变量的f值,+、”、+分别表示在lO、5和1水平上显著。态比较脆弱,扩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45内生性检验为了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需要将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内性问题往往来源于模型设立的偏差(遗漏变量),变量间相互作用等。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关键是将当期项替换为滞后
34、一期项进行回归检验,内生性检验一般使用Hausman检验,估计结果见表7。表7模型内生性检验估计结果全国31个省份总体样本变量 被解释变量ln(F四 被解释变量ln旷L卸当期项 滞后一期项0100 一0080ln(P即)(一0264) (一0212)079l O 7521Il(PGD尸)(10596) (1 O997)0024 O0261n(PGDP)2 (6054) (6938)O135 0135sTP(10843) (6182)16712 21934sTM(6387) (6182)一0424 1799常数项(一0153) (一O651)4D月 098 098调整后 O97 0 98AD月截
35、面数 310 310注:括号内数值为相应f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由表6模型(3)可知,当期变量与后期变量基本是一致的,滞后一期项与当期项有较高的相关性,这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当期变量与残差项的相关而使模型有内生性问题。采用滞后一期项估计后,产业集聚估计系数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恶化环境。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处于EKC曲线“u”型的上升处。这充分显示我国现阶段,提高产业集聚将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加重现状。同时可知,当期和滞后一期项的内生性检验并没有改变表5中的实证结果。因此,研究结论是稳健的。5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对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
36、扩展,加入了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M,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421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探讨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关系。实证表明,产业集聚对环境产生负的外部效应,即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带来的结果是环境污染加重。这是因为,一方面产业集聚产生于高耗能、高污染、污染处理技术落后的制造业部门,集聚只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同时,过分追求企业的产值增加,大量引入企业集聚,实现规模效应,却不顾环境的污染,企业产值虽然增加,但是污染与企业产值比却在不断的上升。如果过分的追求企业的集聚,必将会使污染问题更加的严重。因此,我国在现阶段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重视产业集聚问题。本文研究给我们以下几点政策启示:第一,合
37、理规划全国产业的集聚。产业集聚对环境的污染在全国样本数据上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会加重环境的污染。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为了鼓励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允许企业向一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的地区转移,而没有考虑企业自身是否适合集聚地的发展,这种盲目放任的集聚导致的后果是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因此,政府应该合理规划产业集聚,找到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企业。第二,产业集聚要实现生态化集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我国的产业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居多,同类产业的集聚只是对生产过程中实现集聚的规模效应,产值提高。与此同时,同类产业,对于污染排放物难以实现污染排放物转变为原料的循环利用。因此,必须实现生态化集聚,为产业
38、集聚提供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上一个企业的污染排放物为下一个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实现清洁生产。第三,实行污染企业限入与鼓励产业集聚相结合的政策。分区样本实证表明,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带来环境污染的加重,这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了尽快摆脱贫困的现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大量兴建产业工业园区,引进一些高污染企业。同时,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被污染,难以恢复。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实行污染企业限入政策,不仅有利于企业自主更新污染处理设备,提高污染处理技术,还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东部地区由于产业集聚8l万方数据生态经济第32卷第6期(2016年6月)
39、 EcDfDgfc口,Eco珂Dmy,V0132,No6(June 2016)槛”,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实施限制。加强立法明确环境义务,逐步实施环境税,增设企业环保指标如环保投入资金量、各类污染物排放量许可等,通过加强政府管制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同参考文献:1】杨洪焦,孙林岩,吴安波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4):64712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3Robert C大型工业区的环境问题管理:中东欧和前苏联的问题与举措J】产
40、业与环境:中文版,1997(4):45474】苏楠,未来胜FDI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基于39个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广义矩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24:】9】955Henderson D L,Milliment D LPollution abatement costs an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ows to USStates:A nonparametricreassessment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1):1781836】杨海生,贾佳,周永章,等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
41、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991037李勇刚,张鹏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71068】李顺毅,王双迸产业集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4(8):1281309】李伟娜,杨永福,王珍珍制造业集聚、大气污染与节能减排【J经济管理,2010(9):364410】闰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1):798311谢里,罗能生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J科学学研究,2009(12):1836184412】许和
42、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2):304313】张卉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上海:复旦大学,2007【14Jefrrey W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M】C锄bridge,MA:MIT press,20l 0(责任编辑:苏斌)能够带来污染的改善,因此应该鼓励企业向东部地区集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化。第四,长期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保技术的革新,产业
43、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可能会转变,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做好产业集聚对环境正外部效应转变的准备,一方面继续鼓励产业环保技术的更新换代,清洁生产,同时也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一些研发、高端设计和高附加值产业向东部地区集聚,对中西部地区降低集聚企业污染程度为主,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同参考文献:1FraIlk AUrban ajr qualit)r in la唱er conurbatjons in the Europeanunion【J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ear200l,16(4):39941
44、42】Verhoef E T,Nijkamp PExternalitie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enviro岫ental Versus localization-type agglomeration extemalitiesin a general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sing-sector Monocentricindustrial city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40(2):1571793】Ren w w,zhong Y,John M,et a1Urbanization,land use,and
45、water quality in shanghai:1947一1996J】EnVironmentIntemational,2003,29(5):649-659【4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3):1101185苏芳产业集聚与环境影响关系的库兹涅兹曲线检验J生态经济,2015(2):2023【6】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3):68837】孙浦阳,韩帅,靳舒晶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9):40578】刘习平
46、,宋德勇城市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3(3):9159】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1):798310李勇光,张鹏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叭3(5):97106【1l】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23291 2Dietz T,Rosa E ARethink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population,amuence and technologyJHuman Ecology ReView,1994(1):27730013】徐中民,程国栋,邱国玉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J地理学报,2015(3):198208【14盛斌,吕越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来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叭2(5):54751 5】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3):646616】戴钰,刘亦文基于I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09(2):6571(责任编辑:苏斌)87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