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安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安排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1一、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技能,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知道地受爱,不知道爱别人”,“只知道索取,不
2、知道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敬重,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讪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他人。所以必需从平常亲身经验的事实中理解、培育学生具有怜悯心和爱心,并让他们乐于助人。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生产与生活,(三)交通与生活,(四)通信与生活。2、教学目标:(1)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的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学问在地图中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酷爱之情。(2)其次单元生
3、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会工人和农夫为社会付出的劳动与才智;了解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知道生产是为了人们的生活。(3)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相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激发学生酷爱家乡和祖国的热忱。(4)社会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通信的运用方法讲究通信道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学生进行酷爱家乡的教化。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3、让学生了解
4、与人们生活亲密相关的交通方面的状况。4、联系身边的事例感受通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及各自的特点能依据生活实际须要,正确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四、完成本学期教学目标须实行的主要措施:1.提高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和诊断意识;2.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整理、沟通所收集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3.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溢感谢;4.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暴露学生的思想困惑,坚毅针对性,有效解决;5.组织活动,选好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5、和主动性;6.重视课外延长,使课内的学习活动落实到课外的实际生活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评价要多激励,爱护学生的特性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2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
6、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下册编制了“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改变”、“我与外界的联系”三个单元,共11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支配34课时,一册书支配37课时左右,留出肯定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运用。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受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肯定的生活常识,适应
7、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建、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人”,隐藏着人的才智与劳作、人的须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选择了正在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者的形象,以及詹天佑的事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育的课程任务。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
8、改变,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详细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自然合理的、自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随汽车发展而来的空气污染等等。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实力 是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化与价值教化结合在一起。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努力
9、使儿童所遭受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我们作了比较细心的设计,留意到对儿童产生较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凸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留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赐予的历史文化学问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四、教学建议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
10、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
11、、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
12、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3一、班级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
13、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2、了解农业的相关学问,知道是劳动者创建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洁的农业劳动,形成敬重劳动者的正确看
14、法。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学会编制小报;相识通信的迅猛发展。三、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15、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学生的眼光拓展到现代农业生产,使他们原有的生活阅历得到升华,提高相应的生活实力,形成正确的生活看法。四、教学进度支配:第1、2周:课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第3、4周:课题在希望的田野上第5、6周:课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第7、8周:课题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第9周:课题路在脚下延长第10、11周:课题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第12、13周:课题生活中的交通与平安第14、15周:课题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第16、17周
16、:课题地震灾难中的英雄少年第18周: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4一、年级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
17、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
18、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
19、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时间支配:第一大周:入学教化1、在公共汽车上2、想想他们的难处3、伸出我的手4、我们赢了5、绿色小卫士6、我们的民风民俗7、家乡的改变8、怎样到达目的地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5一、指导思想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主动转变观念,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敬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实际须要组织教学活动,依据自己的教学须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爱好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开心地成长、获得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
20、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50名学生,男生27人,女生23人。孩子们的年龄大多在十岁左右,思维特别活跃,新奇心较强,见识较广,对综合性、活动性较强的品德与社会课颇有爱好。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已经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也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但实际操作与现实表现还有待加强。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各单元的主题与教学要点如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诚信是金,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诚恳是自尊自爱的表现,诚信是事业胜利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其次单元的主题是伸出我们的手,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情愿伸出自
21、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缘由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妙绿色家园的酷爱与憧憬之情。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交通连着千万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社会的飞速进步,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真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宽阔、有很多名山名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四教学措施1、仔细学习新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细心设计课堂上的趣味较浓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在开心
22、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教化。2、擅长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特殊是要赐予来自外地农村的孩子更多熬炼的机会,让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并提高实际操作实力。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充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五、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第1周诚恳,不须要理由第2周拍手拉钩不要变第3周诚信就在身边第4周同在蓝天下第5周生活因爱更漂亮第6周我们的爱心行动第7周流过家乡的小河第8周我们时刻在呼吸第9周大自然中的挚友第10周呵护绿色家园第11周公路修到家门口第12周交通海陆空第13周平安走天下第14周在世界的东方第15周我
23、们的大中国第16周壮美的河山第17周海峡两岸盼统一第18周复习考核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6第一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1、我的家乡在哪里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3、浓浓的乡土情组成。二、教学目标:1、本单元在使学生具有家乡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2、正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索方式。3、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骄傲感和责任感。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长,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
24、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方面,多角度的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2、本单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留意培育学生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四、课时安排: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共计6课时其次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生产与生活由1、吃穿用哪里来2、从电视机的改变说起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组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形成“生产”概念,从而建立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2、视察日常生活运用的某件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体验农夫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才智。3、了解生产的发展与人们需求改变的相互关系,并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
25、动的强度。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将农业和工业方面整合为一个单元,目的事使学生立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能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社会生活本身。2、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大家对生活中各种物品越来越要求多样化和便利化。3、本单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四、课时安排: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共计6课时第三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交通与生活由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3、从古到今话交通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索组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相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交
26、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改变。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在让学生相识交通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实力的培育。因此,让学生了解车站、码头、机场有哪些是为旅客服务的机构,乘车、乘机时要履行那些基本程序。随着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汽车噪音、尾气带来的污染,以及发展交通带来对耕地的占用和城市交通的堵塞、能源的消耗等问题。四、课时安排: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第四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通信与生活由1、通信连万家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3、小窗口大世界4、从看电视说起组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初
27、步了解通信发展的状况。3、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将课程标准中通信与传媒两个要点的教化内容融合在一起。一二课内容主要侧重于通信,三四两课内容侧重于大众传媒。由于通信和大众传媒与当代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因而本单元在编写时留意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贴近,力求让同学相识到通信、传媒与人们之间的关系。2、半单元注意将社会常识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品德教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特殊留意针对当前大众传媒对少年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的现实状况来组织教学内容。四、课时安排: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7一、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28、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改变。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
29、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看法目标:(1)培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办法识。(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欢乐的事;使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看法。(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形成酷爱家乡的情感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
30、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爱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行为与实力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加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2)初步培育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育学生疼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4)养成爱护水资源,爱惜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3、学问与技能目标:(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学会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念;学会一些简
31、洁的读书方法。(3)能正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状况;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知道有关环保学问。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敬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看法不一样的问题。2、提高学习爱好,树立自信念,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学问领域。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酷爱家乡,节约水资源。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五、
32、教学措施: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
33、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
34、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
35、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六、学困生帮扶措施:正如乌申斯基所说:“老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化者的人格是教化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推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激励和宽容的看法来对待学生,以学生
36、的特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忱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信任有耕耘就会有收获!1、课堂内外敬重个体。爱是教化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化,而这种爱又必需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同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放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挚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爱听老师的课,对老师的指责教化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须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须要专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育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当这样要求学生。因而,敬重学生,还表现在敬重学生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创建力又具特性特征的人。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自信是胜利的保证,
37、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念、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恒久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恒久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擅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重拾信念。老师要创建、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供应熬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看法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苦痛的洗礼。3、观赏、激励、张扬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许。”激励恒久是教化的看法。给学生一些激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胜利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主动激励引导,嘉奖学生发展中的
38、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胜利和特长,都能保持剧烈的自信念和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化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化过程。老师肯定要有满腔热忱,必需遵循教化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化过程中让我们恒久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化,敬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化和参加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同等的待遇。七、学科实践活动支配: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详细实施于体育运动会)2、开展一次“读书”沟通会。(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改变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八、
39、教学进度及课时支配: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会少于34课时,估计在16周左右。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8一、班级状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有40人,学生基本素养较好,优秀学生占全班的30%左右,上课遵守纪律,又能主动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仔细。学习习惯非常好。但是也有20%的同学表现得不太令人满足的地方,他们学习有些困难,我信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40、本册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学问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通过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夫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才智;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相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
41、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状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三、教学目标:1、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学问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情愿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解工人生产劳动的状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意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3
42、、解家乡交通的发展改变状况,激发学生酷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4、了解通信发展的状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加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实力。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状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加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实力。四、重点和难点:1对学生进行酷爱家乡的教化。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亲密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亲密相关的交通方面的状况。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
43、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依据实际状况,正确选择、运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五、教学措施: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3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六、教学进度支配:见教学进度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安排9一、状况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二十人,他们都很聪慧活泼、好学上进,正在向独立性、自主性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基本
44、驾驭日常礼仪,懂得敬重师长,酷爱劳动等优秀品质。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将有待于在本学期作较大程度提高。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为他们迫切的须要。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能主动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
45、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
46、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教学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