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及其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及其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及其管理 摘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截止2022年1月消费信贷余额已达到19185091亿元,较19101年增长了1115倍。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起步晚、风险控制经验不足,普遍缺乏成熟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准确把握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现状,对消费信贷风险进行剖析,探索一套合理规避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消费信贷一度被商业银行尊为“最保险的贷款组合”,然而随着其占信贷总额比例的逐步增长,消费信贷不良率也有上升趋势,2022年平均不良率水平就已达到935%,某些信贷产品的不良率甚至高达2
2、8%,“假按揭”、“假车贷”、“一车多贷”等信贷风险并不鲜见。本文力图探析出一条既能保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高速增长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展之路。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现状 (一)发展速度快,以中长期信贷为主。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且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主。如表1所示,2022年消费信贷余额1044万亿,首次突破10万亿,之后以年均19101%的增速发展,至2022年其余额已达到1867万亿,其中以房贷、车贷为代表的中长期消费信贷余额占绝大部分,而短期信贷余额为408万亿,仅占2182%。 (二)发展潜力巨大。在西欧和北美,消费信贷占信贷总额的比重一般为30%50%,有的甚至高达
3、65%,而我国消费信贷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表2所示,20222022年消费信贷占比由1475%持续增长,至2022年达到1880%,增长趋势明显。 (三)产品体系多元化发展。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基本形成了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多主体共同经营,以房贷、车贷业务为主体,助学贷款、旅游贷款、信用卡等为辅的多元化局面,覆盖了不同的群体。然而其中以房贷为首的中长期信贷占到了绝大部分,对其他消费品存在“挤压效应”(周弘,2022)。 (四)地区分布不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展开与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经济和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带来了消费信贷的不均。据统计,东部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占
4、到了全国的70%,地区差异非常显著。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概念及成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概念。消费信贷风险是指在消费信贷中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无法如期偿还消费贷款或银行无法按期收回消费贷款的可能性,具有分散性、长期潜伏性、风险较高等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来自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来自消费者的信用风险;来自其他方面的抵押物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1、源自银行内部的风险诱因。(1)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不够健全。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树状结构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即:总行依据全行情况制定适用于全行的消费信贷战略,各分支行以
5、此战略为指导展开业务。总行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分支行消费信贷业务的运作特点和发展阶段,即便战略完全正确,也很可能在传达过程中放大而造成风险。此外,树状结构下分支行均有消费信贷部门和内控部门,风险控制人才难以集中,无法形成合力,内控效用不显著。(2)信贷审查过于简单,“三查”流于形式。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一般要求进行“三查”,以有效防范风险。而实际上“三查”流于形式,难以展开。贷前调查时,商业银行进行决策的资料完全由消费者自己提供,商业银行缺乏正常途径和程序对消费者进行资信调查,无法全面了解消费者,最终往往仅将身份证明或收入证明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贷时审查时缺乏科学的消费信贷决策模式和标准,且自动化处理
6、能力较弱,消费信贷业务以手工办理为主,易受人为影响;贷后检查时缺失有效的风险追踪监控机制,无法随时掌握消费者的资信状况,风险发生后补救不及时,增大了消费信贷风险。(3)盲目营销,只重业绩而忽视风险。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创造业绩,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无规划的发放贷款而忽视了消费信贷的质量,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4)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才。从事消费信贷工作需要大批既懂得银行业务经营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既需要有深厚的经济、金融和法律知识,又需要有较强的社会交际活动能力,既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从业人员。然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
7、信贷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很多甚至对信贷业务一无所知,极大地增加了信贷操作风险。 2、源自银行外部的风险诱因。(1)源自消费者的风险诱因。消费者的信用风险是消费信贷中最主要的风险。主要是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商业银行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中对消费者的信用审查不够严格,完整而有效的个人信用体制还未建立,商业银行间也缺乏消费信贷信息的共享平台,消费者可能贷款还款意识淡薄或者存在道德问题,趁机多头借贷,导致消费信贷风险上升。(2)其他方面的风险诱因。一是,法律法规缺失。除人民银行出台的一些办法,消费信贷业务所借助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贷款通则、经济合同等均是适用于生产信贷的法律法规。国内
8、尚无一部真正针对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往往自行制定不具备法律效力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方法以开展业务,实际操作中往往无法可依,随意性很大,发生法律纠纷时也无法使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二是,个人征信体制不完善。2022年开始打造的个人征信体制尚处于起始阶段,财产申报制度、破产制度均未建立,个人信用缺乏透明性,导致资信状况严重缺失,难以对消费者的收入财产进行完整掌握和判断,极大的增加了消费信贷风险。三是,担保体制不健全。消费信贷缺乏政府担保,同时商业保险滞后,已推出的住房抵押保险等仍在试运行,总体而言适用于消费信贷的保险少且费用高,保险范围过窄不能有效覆盖消费信贷风险。四是,抵押品难以变现。
9、在消费信贷业务中,抵押品是消费者能否取得贷款的基础,而抵押品的价值以及变现难易又是银行决定发放贷款数额的参考依据。消费者所提供的抵押品能否及时、顺利、合法、足值的变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抵押品在刚起步的消费品二级市场中变现手续繁琐、费用高昂,一般难以变现。五是,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低、资本市场存在众多缺陷,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无法实行差别定价策略和风险贴水以规避风险。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探析 (一)完善消费信贷审查机制。商业银行应依据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完备的消费者信贷审查和评估体制,落实“三查”,把好消费信贷贷前、贷时、贷后三层关。一方面,应尽可能收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
10、相关数据,启用消费者信用评级与信贷预警联动,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数据库和客户信用评分系统,量化消费信贷风险,制定出商业银行审批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应尝试把部分民间融资纳入信用系统中,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通过立法成立民间信用审查机构,运用商业化手段收集和使用个人档案的信用信息,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信用机构体系。此外,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专门的审查与放贷机构,明确权责,分别负责消费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相互制衡,审贷分离。 (二)健全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从跟踪和监控着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消费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监测,不单单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对消费者信息进
11、行调查、取证。另一方面,应加强贷款后的跟踪力度,对消费者的动向、收入状况、还款能力等不定期进行调查,不定期的双方约见谈话,对于不能定期还款和信用记录有问题的客户要着重处理,加大催款力度。 (三)完善消费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做好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间的对接工作,资源共享,避免上下传达不通造成信贷风险。与此同时,积极推行消费信贷风险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奖励消费信贷业务操作规范、工作积极性高的从业人员,一旦出现风险,立即调查清楚,尤其是对粗心大意、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要展开自上而下的多层问责。此外,还要着重对银行信贷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专业信贷素养、职业素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促进商业银行
12、内部的信贷风险控制与银行文化精神相融合,强化信贷人员风险意识。 (四)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纵向建立基础数据库,进而横向联网,由点到面逐步展开,构筑起银行点商业银行全行业、全国的三层立体式个人征信系统,并实行有效运行管理,为商业银行发放消费贷款提供资信支持。各家商业银行可先以掌握的消费者职业、收入状况、交易记录等消费信贷资料为基础,集中整理银行各部门保存的消费者资信信息,初步建立银行内部消费者信用电子数据库;之后商业银行各分支行与总行、各大商业银行之间借助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进行消费者电子资信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实现全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信息的
13、资源共享;最后发挥政府在征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由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其他金融机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政法部门等,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消费者资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完善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构建全国性的个人征信体系。 (五)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完善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是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控制风险的有效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暂行管理办法等现有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尽快出台综合性的消费信贷法,使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针对消费信贷中抵押品难以变现问题,要尽快完善担保法;针对个人信用问题,制定完善个人信用法律。 (六)完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消
14、费信贷与生产贷款不同,属于先消费后生产,因而必须完善消费信贷担保,推进以个人提供担保、以社区或公司单位提供担保和以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担保三层体系建设。具体操作上需要完善担保法,使消费信贷担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质押品的二级市场,确保抵押品迅速、合法、足值变现。对存在信贷风险的贷款,商业银行也应及时要求消费者追加担保或抵押品,以分散风险。 作者:袁丽丽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宁夏彭阳县农行营业部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