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主义 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智主义 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年月 学术交流 , 总第期第期 新闻传播学研究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嘉(),女,河北大城人,教授,博士,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反智主义”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 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马嘉(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宁波)摘要自媒体时代,媒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反智主义者的终极追求是与精英群体享有同等的知识权利,能够自主地选择与生产知识,这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新意见领袖拥有了平等的自主参与内容生产的权利。经验性知识的原创生产、私人化知识获取的自主选择、个性化解读方式的意义突破,成为这个时代反智主义自主性诉求的新表征。对反智主义“怀疑或鄙视”知识及其制造者的价值观评断,往往出现在
2、主智者语境中,应该看到当下在对反智主义的“怀疑或鄙视”中同样有理性思考的存在。关键词反智主义;自媒体;自主性;内容生产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反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和倾向,不论是让“反智主义”这一政治术语家喻户晓的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 ),还是国内学术界的主流评述者,对于“反智主义”的评断基本上是负面的。当反智主义以一种循环波动的方式前进到自媒体时代,享受到媒介技术进步给予其自主性价值诉求的支撑,反智的主体及其对待知识的态度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反智主义自主性诉求在当下的满足情况,客观地评判反智主义在自媒体时代的转向。一、反智主义及其自主性诉求反
3、智主义,又被称为反知识主义,是一种反对理性与智性价值的批判性取向。反智主义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是有害而无益的,并怀疑或鄙视知识的生产者 知识分子,否定他们对知识的固化阐释,寻求知识阐述的平等权利。霍夫斯塔特认为,反智主义是对理性生活和那些被认为是其代表的人民的一种方案与怀疑,是一种一贯贬低这种生活价值的倾向,他还提出了反智主义的三种类型:一是宗教反智主义;二是民粹化的反精英主义,公众对贵族阶层的政治家、富商、学家等不信任,甚至公开嘲弄与反抗其言行;三是盲目的工具主义,认为除了能带来即时利益的知识外,其他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文化学者余英时认为,反智主义的“态度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限
4、于政治的领域”,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反智主义的诉求不尽相同。以我国为例,我国的反智以老子道德经里面唯政治的“愚民”为起点,如“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与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比,法家的反智倾向尤甚,韩非子就曾说“民智之不可用,犹万方数据婴儿之心也”,鄙视“民智”如婴孩般不可理喻,认为只要统治者拥有智慧就足以了,“圣君知物之要,故其治民有至要”。而五四时期,我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们反对的恰是封建社会留存下来的这些所谓正统的,实则迂腐、落后的知识体系,揭翥了民主与科学的政治价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现实激发了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读书无用论”思潮,但是与之相伴的是世纪年
5、代迎来的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大学报考人数从年的万激增到年的万。 “读书无用论”被“知识改变命运”的进城、就业等进身之阶所遮蔽,在读书的功利性引导下读大学变得很有用。进入世纪,读大学的现实功用性锐减,但是年的大学报考人数仍有万,大学录取率也不断上扬,说明崇尚知识仍旧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然而,年以来放弃高考的人数不断增加,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反智主义价值观借助媒体广泛扩散产生的长尾影响,构成这一时期“读书无用论”迅猛抬头的三个主要诱因。从上述分析中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不平等导致了反智这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和态度,可以说它来自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
6、社会话语权的反抗。对此,反智主义者的观点是,公共决策应该建立在最广泛的参与之上,而未必是最专业的知识之上,知识可以为人们的参与提供参照,却不能代替参与本身,所以要取消知识分子制度化的知识特权。能够享有自主选择和发言的权利是反智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所谓“自主”就是能够独立做出决定,按自己意愿行事,而不被别人所替代。具有自由表达意志和自主选择传播、接受信息的权利是作为独立个人的本质表征。独立的个体“应当是具有自立(能力)、自主(意志)、自律(素质)和自由(状态)性质的个人,即普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因为自身的知识匮乏而被替代、被压抑,进而没有主体性的人。二、自媒体时代反智主义的自主性诉求大众媒
7、介一直是反智主义者渴望拥有的平台,因为他们鄙视的知识分子即社会精英,常常借助大众媒介传播精英文化,掌控着社会话语权,大众媒介成为代表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因此,大众媒介成为反智主义者的必争之地,是他们争取的权利象征。这一场争夺战是以大众媒介精英化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是社会精英的舞台和权利。然而,现如今的媒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化媒体以充分、个性、多元的形象消弭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线,享受舞台和权利的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社会底层的新“意见领袖”群体应运而生,并且充分拥有了自媒体领域的话语权。自媒体的传播方式简单易学,以无门槛自由发布信息、自制内容个性化表达等全民自主的狂欢模
8、式,彰显出普通百姓作为自主发布信息的个体权利。为此,有学者以“自愿”“自主”为关键词来界定自媒体:“自愿、主动在视频、个人空间或互动网站上提供及时新闻报道,并借助公共信息化平台和媒介进行编辑、制作,以达到自主传播新闻信息目的的个体传播主体。”自媒体时代,作为个体的人正在获得一种自主性的觉醒。这种自主性觉醒根源于被压抑许久的表达欲望终于找到一个任性宣泄的突破口。传统媒体时代少数精英掌控的发言权、知识权,经由自媒体转移到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手上。依照启蒙主义者的理解,“自主”就是个体从外在权威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自媒体的拥有者摆脱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治威权,凭借传统媒体无法给予的交互性、私
9、密性、广泛性、及时性和平民化的话语平台使个体的自主性存在得以释放。反智主义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与精英群体享有同等的知识权利,能够自主地选择与生产知识,这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反智主义反权威、反替代的主张通过自媒体平台的自主发声权利得到相对满足。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自由发声。新意见领袖成为反智的新生力量,反权威声势陡增。 反智主义反对精英主义者对知识的固化阐释,自媒体给予每一个受众个性化解读并传播的可能,多元视角解读知识,生发出许多新的创意,以此呼应反智主义寻求平等权利的本质。 反智主义反对知识生产的高门槛,与精英群体享有平等的对出版
10、自由权利的诉求,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充分实现。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生产者,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丰富了知识传播活动。 反智主义者认为能够产生即时的“于我有用”效能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这一观点在自媒体实用类、情感类知识泛滥的特点万方数据中得到肯定,并延伸出新的“读书无用论”。 反智主义者以娱乐的方式颠覆现有文化和既定知识体系,并与后现代思潮中的解构主义勾连,使娱乐化表述在自媒体时代得以登峰造极。自媒体时代,反智主义对知识即时利益的追求没有改变,以娱乐颠覆精英知识的方式也没有改变,但是他们对自主性的诉求却被放大,并与反智言论交织一起,充斥于现实生活当中。 “我们必须承认,主智主义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11、,中国学术界对反智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然而,如余英时所说,“理性”与“容忍”是科学与民主的基本前提,当下不乏对反智文化“理性”的质疑与批判,只是还缺少以“容忍”的态度审视反智文化的自主意识及其对知识生产的积极意义。三、自媒体内容生产中的自主性超越自媒体平台加速了反智话语内容的再生产和反智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自传播、自出版、微出版、趣缘传播等传播方式触发了反智主义者新的自主意识。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反智主义相比,自媒体时代的反智倾向中所包含的自主性诉求更加明显,并以知识生产的经验性、解读方式的个性化、获取方式的私人化特点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一)经验性知识的原创生产知识以经验
12、为基础,源于认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理论描述的间接知识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知识,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自媒体时代,知识成为媒介内容生产的产品,反智者不再一味反对知识,因为他们拥有了生产知识的权利,实现了知识生产的自主性选择,原创性自制知识、经验性知识遍布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博文、跟帖、评论以及晒图、点赞都属于原创的经验性知识,将实践经验的“现身说法”功能发挥到极致。微内容、自出版甚至网络问答平台“知乎”这样的“湿式出版”也都以个人经验为主要生产内容,并以其平易、通俗、随意的特点反映了反智主义内容生产的非理性特点。知识从人类的实践经验中积累、
13、提炼而来,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属于实用性知识,具有可重复、可操作的特点,易于传播效仿。自媒体环境中,反智主义者生产了大量的经验性、个性化的原创知识,这些知识同样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视频网站流行的“喊麦”是一种十分自由随意的说唱形式。歌手一般来自民间,文化水平不高,歌词多是自制的源于生活感受的大白话,然而却凭借能够引导情绪和亲切真实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推崇。娱乐与肤浅是反智主义者的法宝,因为由此生产的经验性知识对普通民众来说通俗、易懂,具有现身说法的意义和极强的激励作用,引来大量围观,可以为生产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经验性知识的实用性在这个时代发挥得淋漓尽致,反智主义者
14、对“自制个性知识的渴望”也在对经验性知识的推崇中得到满足。于反智者而言,“经验性知识”和“个性化知识”都成为“有益”的,“无用”的是反智主义提出的“读书无用论”里的“书”。传统意义上,“书”是承载高深知识的出版物,包括学校里的课本,这些书籍一般不具有即时效应,传播的既非经验性知识也非实用性知识,在当下更是与就业、工作、挣钱等现实问题相去甚远。因为书籍并不是饥饿的人需要的面包,在“读书”的功利性诉求被自媒体无限夸大的条件下,就有了“读大学不如进社会”的论调。当然,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当下,图书市场必然疲软,但是能够满足功利性需求的“书”仍旧深受欢迎,比如“成功学”类、应试辅导类书籍。不得不说,
15、图书出版的精英属性已经被可复制性、经验性和具有即时效应的功利性追求所取代。(二)私人化获取方式的自主选择知识获取方式的私人化是在内容生产个性化的前提下实现的。自媒体时代传者与受众的一体化,丰富了信息资料的获取途径,随便点开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知识,简单易行。搜索引擎对问题的解释视角各异,目标用户不同,受众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获取信息方式。以搜索引擎为例,百科搜索都借助受传者创建、编辑、补充条目,增添搜索平台的内容,它们的定位都是满足普通大众的快餐式阅读需求。有的百科搜索以资料比较严肃、全面而成为公众即时获取一般性知识的工具;还有的百科搜索是鼓励以原创方式传播科学知识、人文素养、爱
16、与和平的小众化“百科全书”。知识获取工具的差异取决于使用者私人化的选择差异。万方数据书籍作为工具,其形式不再拘泥于纸质的印刷品。 “受众本位”思想让自媒体的内容生产滋长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方式,生产的产品如前文所述,一般都内容浅显,以个人体悟、经验为主,适于浅尝辄止式的阅读需求;形式便捷,以快速、有趣为主,适于随时随地的阅读。于反智主义者的反精英、反深刻主旨而言,快餐式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等方式更合适,如刷朋友圈、刷微博、听讲座(休闲娱乐)、在线阅读等。 “人们从此可以将自我视为多重的、可变的、碎片化的”,某种完全崭新的“整体的”或“真实的”、“后现代”的自我正在构建之中。反智者还会对他们认为有
17、用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存储”,即根据个人喜好或需要先保存,然后在方便的时候再打开阅读,比如缓存、微信收藏功能的运用。至于高深难懂的知识他们会接受“解构式的阅读”,即阅读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简洁生动的图片拆分、重组之后的知识。这种类似于“深入浅出”的知识在解构过程中会损耗大量信息,阻碍思维的纵深发展。在讲解中小学教材的经典文本时,教师也不乏“解构式阅读”,运用关键词、图示、配乐等方式讲解深奥的道理,在字词句段的条分缕析中完成基础教育。自媒体中反智倾向的阅读与此类似。反对高深知识的人或者认为知识于人生无益的人,正在自觉地通过类似基础教育的方式接受知识信息,这正是反智主义主动接近理性的新佐证。(三)个性
18、化解读的意义突破个性化知识来自个人体验,属于经验性知识范畴,以个人实践所得的形态呈现。同时,个性化理解也是个性化知识生产的一种方式。解读视角的个性化源于个体内容生产与信息获取渠道选择的自主意识的差异。反智主义者鄙视的是精英主义的知识,摒弃的是知识的思辨性、深刻性、精确性。他们鄙视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但却钟情于某些专家学者的个性化知识解读。 于丹论语心得是“超女式”学者于丹的“心得”,是个性化解读知识的代表,其生产的内容是建立在主流社会价值观基础上的对论语的自说自话,犹如安抚人心的心灵鸡汤。将论语解读为心灵鸡汤,是个性化解读对传统认知和精英话语的颠覆。反智者对这一类心灵鸡汤式言论的趋之若鹜,与
19、北大清华名博士联名抵制的精英式追求形成反智与主智诉求的鲜明反差。自媒体中心灵鸡汤无处不在,内容以励志等正能量信息为主,是纯粹的私人解读,为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提供治愈,并以“无须动脑就可脑洞大开”的浅薄的快餐式内容麻痹大众,迎合了反智者懒于动脑的阅读习惯。例如“不要羡慕别人,你的劣势可能是你最大的优势”,“与其抨击丑恶,不如发现美好”等,这种简单的视角转换否定了进取、担当、高尚等价值观,与后现代思潮中无须担当、沉溺于小我的自足之中即可的人生观相契合。 年月网络中曾刮起一阵“反心灵鸡汤”旋风,成为新浪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上万名网友参与讨论。尽管是以“鸡汤方式反鸡汤”,但这应该是反智者的一次认知
20、上的自主性超越。自媒体的出现为实现知识生产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开放性平台上的“社会化知识生产”不限于精英阶层,每个人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生产新知识。如以知乎为代表的问答式知识生产模式,其社会化程度更加开放,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做题主,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答主,而且常有跨越阶层的唇枪舌剑。我们以“心灵鸡汤”为话题关键词在知乎中检索,截至年月日共有 人关注,有父话题个:“成功学读物”和“成功学”。子话题个:“反鸡汤”。关于“心灵鸡汤式文章错在哪里”的问题有个回答, 人关注。其中的回答有的很深刻,如答主“为梦而生”从人格独立性和受众心理的视角进行解读,也有答主如“田七”调侃式的回答“没给勺子”。
21、 “田七”的四个字回答后面竟然跟了条评论,继续对该回答和元问题“心灵鸡汤”进行讨论,延伸出多元的个性化解答,如“鸡汤无过”,“鸡汤是用来灌的”,“这四字答案也是鸡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等。语言的约定俗成属性在个性化的解读时代也被弱化,翻新和原创的解读比比皆是,比如“吃货”一词的色彩由原来的贬义转为中性偏褒,再如“蓝瘦香菇”这种因错误拼写而打破约定俗成定律的原创,以及在网络语言中游走的各种“梗”,都是原创者的个性化解读。而这些源于草根一族的解读常常“稍纵即逝”或者可替代性强,不会对日常生活中话语的使用造成影响,但是却彰显出与精英知识分子同样的操控话语的权利,因此会得到反智主义者的推崇
22、。反智主义的反精英、反权威的诉求与日俱增,同时反智主义者的自主思维能力、个性化的创造能力也不断提升。万方数据 四、反智主义自主性诉求的批判意义推崇经验性知识、知识的获取随意、解读的方式多元,成为这个时代反智主义自主性诉求的新表征。反智主义者不愿听从专家、权威等精英人群的意见,当然也有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特个性。作为一种学术态度,本文认为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一文中对反智主义概念的界定比较中肯,即反智主义“应该理解为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类智性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崇拜与技术迷信的心态所表露的一种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反智主义“怀疑或鄙视”知识及其制造者的价值观评断,往往出现在主智者语境中
23、,意欲强调反智者行为的非理性,然而反智主义的“怀疑或鄙视”中同样有理性思考成分的存在。如果以“宽容”的逻辑推断,反智主义的“质疑与批判”也有可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新的力量。如今,面对大量自媒体信息,人们的思维方式首先从辨别真伪切入,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已久、经过专家鉴定的结论,人们也会提出质疑和自己的看法。虽然在自媒体内容生产中,“不唯上不唯书”的批判将质疑、恶搞常态化,但是反智者在反精英过程中形成的批判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从认知上来看,批判性思维就是要从人的惯常思维当中找出谬误;批判性认识则是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刻的认知体系,修正现有知识的不当之处。例如,关于“仰卧起坐可致瘫痪”
24、的消息是年最具颠覆性的认知。最初的一个个案报道引发人们对再熟悉不过的“仰卧起坐”的讨论,随后在自媒体的讨论中逐渐演化为对科学健身、体育测试标准的探讨。这个过程是一个反思过程,人们的认识水平在反思中不断修正、提升,这正是经验性知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知的肇始阶段。自媒体的自主性给予了各个阶层平等交流的权利,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生产内容,也让知识首先在真伪的讨论中流动起来。在知识真伪的讨论中,坚持真理是第一原则,反智者的批判精神有助于知识的更新与增长,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中,也要警惕打着揭示真相的旗号,却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反智人群。参考文献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第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伟球传媒民粹化背景下的反智亚文化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薛涌“反智主义”思潮的崛起南方周末,()高清海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桑华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邵培仁,马妍妍论大众传播中的反智主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余英时从反智论谈起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第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周可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河北学刊,():责任编辑:王巍校对:巨慧慧万方数据